APP下载

赏清伊修竹——“节节高升壶”创作浅谈

2014-04-10吴敏

江苏陶瓷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升竹节凌云

吴敏

(宜兴 214221)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与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相比的中国,文明传承与文化发展未曾断绝,而又绵延至今。华夏文明以岩画、甲骨文、竹简、绢纸、纸张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艺术辉煌与劫难,用笔墨纸砚记载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文化艺术表现史今文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又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文化不仅在书法、绘画、诗词中表现出了韵美意清,而且在以陶瓷文化为代表的手工工艺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紫砂壶艺中更是喜闻乐见。

1 师承家传,心悟竹意

“节节高升壶”(见图1)以竹子为主题构思创作,引申出传统民俗文化中寓意官运、财运如竹子一样,一节比一节高的美好愿望与节节高升的期盼,同时也是象征对传统文化艺术发展节节高升的思想内涵表达。

图1 节节高升壶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所以,节节高升在“接地气”的现代文化中依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周食竹、殷商竹简、六朝竹纸、秦汉竹衣、竹乐器、竹房子、竹农具等表现出的是中国文化、中国生活、中国特色的“竹文化”,成为传统文化艺术创作的常用题材与常用意象。竹段、竹节、竹笋、竹简等都在五百多年传承的紫砂壶型中成为经典创作,在寓意君子“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的思想情结中,也在“岁寒三友”的古典艺术意象中经久不衰。因此在以“竹文化”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以一代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首创,顾脉吴门传承此壶型,独有此型以自我对文化艺术广征博取后的构思、设计、创作,以对传统紫砂壶艺为基础的“节节高升壶”,成为自己至今的紫砂壶型中的代表作之一。

2 君子若竹,凌云高志

“节节高升壶”壶身挺括刚劲,是因有竹子的“虚心”与挺俊修长之姿。从传统的“竹段壶”、“竹节壶”、“五竹壶”、“岁寒三友壶”等作品中某些紫砂语言因素,纳入自己的审美表现中,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传统壶型的竹壶相比,“节节高升壶”身筒高、器型挺秀、气韵阳刚,而独有其珍之贵,很好地体现了儒家刚柔忠义本周性直心空节贞的美德,人格修养的境界。其实,在创作此件作品时,更多的是考虑此件作品的构思主题——竹。陶都宜兴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洞的世界、竹的海洋”之美誉,故此自幼关注着竹子的生长与成器特征,便在此件“节节高升壶”的创作中,联想竹子植株的生长,并结合艺术作品创作中的竹子意境、意韵,配合全手工“指尖”灵巧的工具,“心手合一”的器物。

壶流、壶柄、壶钮的塑形,皆是以竹节入题。壶流、壶柄以三节竹段为设计,又分别以横着的一节竹连接身筒,自然衔接,摆脱以往竹形壶的僵硬固化。壶钮则是两段竹节耸立壶盖,表现出“到凌云处尚虚心”的意境与意向的表达;高高的壶钮一节高过一节,不仅改变了壶之空间,同时点化此壶的主题节节高升,给人们以不断向上的精神力量。身筒上下通过“盖碗型”的镶接,婉转而又精妙,形成了“上凌云”、“下厚土”的端庄壶体;壶身更将承载传统文明的中国元素“竹简”,将“刀”与“泥片”的“裁切”运用于壶身,并隶书陶刻装饰(唐)陆龟蒙《茶人》“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诗句,更是将切诗、切壶、切茶的紫砂陶刻技艺装饰添其上,珠联璧合之作,彰显了文人壶的特色与逸趣。

一壶之上,承载了紫砂文化、茶文化、书法艺术、篆刻艺术、印章艺术的传统文化艺术精髓,表现出君子的气度、紫砂器的物美、书铭印章的金石味,在“节节高升壶”上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思,表达了道法自然的通变趋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君子”文化的具体艺术表现。创作集一个人的心智和意识,表达着创新的动力,“节节高升壶”正是这种创新激情的流露。

3 结语

“节节高升壶”的构思、设计、成器,继承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与经典手工艺创作,取竹形紫砂壶式,而又融合众家创作技法于一身,在简单的造型中注入了丰富的精神情感,终成一壶;以“节节高升壶”为代表的竹形紫砂壶创作,都是因竹的品性之坚韧、情操之高尚、心性之谦和而成为经典壶型;在“君子藏器于身,相时而动”的传统中国哲学之中,“节节高升壶”与其说集大成者,不如说是在传统中国哲学中有了道家的“玄”、儒家的“正”、佛家的“禅”的思想内涵。通过紫砂语言“节节高升壶”蕴含韵味,传达了丰富深刻的内在涵义。

猜你喜欢

高升竹节凌云
保留一点儿焦虑感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基于安全性需求的高升力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简析“凌云高升壶”的艺术造型
“竹节人”中说“趣味”
Q萌霸气凌云秀
翠绿制造高升系列
——愿你的努力都不被辜负
唯有凌云多壮“质”
疯狂的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