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情”到“有情”
——简析吸血鬼形象的发展历程

2014-04-10

关键词:异类吸血鬼无情

王 威

作为西方文化中的一个特别现象,血族文化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吸血鬼传说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实和西方宗教神话大有渊源,可谓是欧洲宗教文化与世俗历史文化的产物,吸血鬼形象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广受人们的追捧,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传说人物,历来就是西方神秘主义的经典母题,随着近几年来吸血鬼形象在文坛和银屏上的又一次活跃,吸血鬼这种异类形象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引发了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全球风暴,一场黑色盛宴。

一、异类与人类

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论”发展规律。不可否认,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做为高级生物代表的人类必然也是在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下生存下来的。然而在生命体丰富复杂的宇宙空间里,必然还有其他种族的存在,而这种异于人类的生物群体,往往被看作是异类。

1.“异类”的概念。异类,在《辞海》中有几种解释:“(1)不同种类,出自于《庄子·人世间》:‘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在《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中亦有‘盖贤愚之异类,若幽显之殊途’的说法。(2)指不同种类的事物。出自于汉朝班固《西都赋》:‘九真之麟,大宛之马……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3)指禽兽神鬼之类。在《列子·黄帝》中有‘梁鸳者,能养野禽兽……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宋代梅尧臣的《送许当职方通判泉州》:‘异类尚有悲,人独安所求!’(4)旧时称外族,旧题。在《孔子家语·好生》有:‘舜之为君也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畅於异类。’”以上这是中国字典为“异类”所做的解释,其实在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人的眼里别的生命都是异类,从现代人类自身角度来看,异类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那就是非人类的生物。什么是“异”?与大众不同的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异,“类”,是一种相似却不同,并做以区分的族类。之所以会出现“异类”这个词,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有诸多不能用科学的观念解释的生物和现象,所以出于人类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排他性,当然不排除一些自私,贪婪,恐惧等各种情绪,会对那些所谓的“异类”有一种排斥感,抗拒性,甚至于会用一些其他的方式去利用或是残害他们。

其实在西方文化中也有很多异类形象的出现,譬如狼人,猫人,蜘蛛侠,火龙,妖精等等结合动物和人类的两种外形特征,在形象上会有超越界限的特征,因而会被人类看做是异类种族。除了这些动物和人类外形相结合而成的生物之外,其实还有一种异类生物为人们所广泛关注——吸血鬼(vampire)。这个联系着古老传说和现代银屏的形象,在数千年来的西方神话世界中一直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做为异类种族生物,他们的生活、神话、传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关注者。随着后期吸血鬼形象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的活跃,吸血鬼形象在西方学术界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更多的学者开始着手探索研究以其为代表的血族文化,试图挖掘其背后所暗含的深层意蕴。

2.“异类”世界——人类的彼岸想象。“如果说生命和人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此岸世界,那么死亡和‘异类’则构成阴森凄凉的彼岸世界。人类从第一次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对不能触摸的彼岸的想象,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异类’的想象,”人类对于异类种族的想象从单薄走向丰满,从恐怖逐渐趋于迷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异类形象逐渐在人类文化的土壤中凝聚起了其自身的个性因素,酝酿出了一种特殊的关于彼岸世界的氛围,让栩栩如生的‘异类形象’一直鲜活地出现在各种文化艺术和民间传说之中。”在宗教文化盛行的欧洲大陆,吸血鬼形象伴随着形形色色的宗教故事广为流传,随着十八世纪末在众多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出现,以吸血鬼为承载的血族文化再一次掀起了一场饕餮文化盛宴。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对人的自我生命之价值与意义的研究,是西方文化的传统,也是西方文学演变的深层动因。西方文学的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人性的光辉。‘文化—文学—人’是血脉相连,浑然一体的。因此,谈西方文学,必然离不开西方文化,两者的内在联系是人。……西方文学自始至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之声,贯穿着深沉,深邃而又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透射着人性的光辉。”而吸血鬼这种异类形象可以说是人类在彼岸世界里自身精神和记忆的化身,在上帝与魔鬼,十字架与棺材,太阳与黑夜等一系列对立建构下的基督教文明世界里,吸血鬼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文化意象,通常总是被解释为人类对于永生的渴求和失去太阳的自我放逐。随着其性格的逐渐丰满,外形趋于人性化,吸血鬼的这种寻根意识正是象征了现代人类的返璞归真,折射出了其潜藏在背后的人性之光。人类通过对彼岸世界里另类之物的生活与感受的想象,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这些异类形象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其自身所包含的隐喻世界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迁,不断丰富起来。

二、血族之城的历史渊源

“躺在松软的黄土中,聆听着周围的寂静。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如此惬意而舒适的状态是那些传说中总是躺在冰冷棺材里的吸血鬼群体可望而不可及的,吸血鬼不会死亡,也不再活着,他们总是游离于生与死的边缘,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应该存在于正常人类的彼岸世界里,并且总是充盈着暴力、欲望与黑暗。

现代人类对吸血鬼的最初印象多源自于各类恐怖电影和小说中,他们大多数是尖牙利爪,肤色苍白,有着一头杂乱而纷长的头发,骷髅似的脸庞,总是行走在黑夜里,专靠吸食活人鲜血过活,作为血族的他们害怕阳光的照射,在恐怖的长相之外还有惊人的超级能力,行动速度迅猛快捷,其细胞组织有着自行修复的能力,他们是永生不死的,总被称为不死之身。早期作家或导演为何会对吸血鬼做如此描述,其实和吸血鬼的传说始源有很大联系。

吸血鬼通常又被人们称为“血族”(Kindred),世界上关于血族的传说有很多,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就有对诸多妖魔鬼怪作恶的描述记载,譬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白骨精是一种可随意幻化人形遮掩身份,专靠吸食人的精血生存的妖怪。在唐僧师徒取经途中,为了能够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将农夫一家三口杀害,吸食鲜血,幻化成人形,诱惑唐僧师徒。在整部《西游记》里,类似于这种鬼怪吸食人血和元气的故事还有许多,如第六十七回“拯救陀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新清”就是说一蟒蛇精就靠吸食活人鲜血来驻颜美容,保持其靓丽容貌。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全书中关于吸食精血的神仙狐精鬼魅故事更是居多,在中国无论是唇红齿白的美女还是红眼绿发的怪物,他们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吸血鬼家族,尚且算是东方血族传说中的萌芽。在现代人眼里吸血鬼似乎仅存在于欧洲,它不属于东方的文化系统。

三、“无情”血族趋向“有情”的复归

1.血族社会与整个社会的矛盾冲突。

第一,血族群体与人类社会的矛盾。从血族群体存在之日起,就一直被人类看做是一种异类生物,而受到人们的排挤、歧视,无论是出于人类自身保护主义,排他性还是一些其他原因,对于那些异类之物的存在,人类总是对其存在的合理性予以质疑,试图从各种角度消解其传统意义。无可厚非,各自奉行的社会准则、道德规范使得整个血族群体和人类社会形成一种矛盾对立关系,血族群体的存在其实是对人类社会秩序的一种怀疑和挑战。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始源,是背叛上帝的该隐和走向恶魔的莉莉丝,而作为宗教文化(基督教)盛行的欧洲,人们对于上帝的崇拜几乎达到一种巅峰,必然是不能容忍和上帝信仰相背离的异类之物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从生理上的角度来看,做为血族的吸血鬼虽然拥有和人类相似的身形,但是其不死之身,以及必须通过噬血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特点,对人类来讲就是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在诸多的文学作品或奇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违背既存社会道德规范、秩序的生物总是持抗拒态度,总会想方设法除掉威胁到自身利益的对立者。在某一作品中假若出现恐龙或吸血鬼,那么人类必然会扮演着“屠龙者”,“吸血鬼猎人”的角色。在心理上,人类崇尚的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寻求,解读,而吸血鬼则是传统意义上恶魔,丑陋,恐怖的代名词。几乎每一部血族电影中都会出现吸血鬼蚕食人血的镜头,他们对于鲜血的渴望是人类难以想像的,为了维持生命,其内在的狼性本能在面对鲜血的诱惑时很难控制的住。从这点来看,血族群体和人类社会的矛盾也可以看做是狼性和人性的一种对立冲突。

第二,血族群体的内部冲突。在上古吸血鬼传说中,被称为最具有神的力量的第三代吸血鬼,即该隐的十三个孙子组成了最富盛名的吸血鬼十三氏族,在诺亚大洪水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他们和第二代血族群体发生了“圣战”,由于十三氏族得天独厚的神力,战争以第二代吸血鬼的失败为终结,至此,吸血鬼开始了新的征程。任何种族的内部都不可能是始终和谐共存的,在庞大的血族内部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冲突。随着时间的发展,血族到了第六、七代时,开始了结盟政策,迄今为止最大的党派就是密党(Camarilla),为了维持血族生存,避免危机的侵袭,他们制定了六条严格的戒律(Six Traditions),即避世,领权,后裔,责任,客尊,弑亲。在密党盟约内的所有血族成员必须遵从这六条戒律,尤其是第一条,血族成员要隐匿于人类社会之中,不能暴露身份,否则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和密党相对应的是魔党(The Sabbat),总是以暴力,威胁,恐怖为统治方式,好吸食人血,把人类看做是最为卑贱的生物,无需尊从六条避世条约。这两大党派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有着很大的矛盾冲突,各自维护着自己的阵营,在两大党派之外还有其他小盟约的存在,通常对于重大事件持中立或观望态度。密党和魔党两大阵营的对立,使得血族群体内部也有了人类意义上的善与恶的划分。对于密党群体来说,除了来自人类力量的威胁压迫,最大的劲敌就是充斥着狼性贪婪的魔党盟约。在这种长期的对峙状态下,吸血鬼各大氏族在黑暗中继续扩充着势力,啜饮着鲜血。

2.传统血族的“无情”。迄今为止将“吸血鬼”形象最早带入文学世界里的是一位名为海恩里西·奥古斯特·奥森费尔德尔的诗人,在1748年的莱比锡《自然科学家》上发表了一篇《吸血鬼》的短诗,诗中这样写到,“今天在托科尔∕吸血只为了成为吸血鬼∕当你安详的休憩的时候∕从你美丽的面颊上∕吮吸鲜红的血。”在这首短诗中基本描述了吸血鬼吸食人血,残忍,嗜血,邪恶,没有人性的这一特征,而当今法国著名作家克洛德·勒库德认为除此之外,整首诗还表现出:“死者是危险的,善待他们,让死者对其命运心满意足而不生报复之心,否则活着的人完全有必要畏惧死者。”在此之后,歌德于1797年发表了民谣《科林斯的未婚妻》,以女吸血鬼为主要对象,讲述了她变成吸血鬼后使自己的未婚夫最终丧生的故事。至此,吸血鬼除在人们头脑中留下噬血,邪恶,恐怖,无情的印象之外,并未引起其他诸如哥特式创作者的创作兴趣,直到1819年,拜伦的助理约翰·波里多利的中篇小说《吸血鬼》问世,使得吸血鬼从诗歌走向小说中,更大程度上丰富了吸血鬼传说,为后期的吸血鬼题材作品奠定了一定基础。1872年,谢里丹·勒·法奴发表了小说《卡米拉》,同名女主人公卡米拉形象取材自十七世纪匈牙利著名的巴托里伯爵夫人,这位以血腥残忍著称的夫人通过向仆人学习巫术,杀害300多名少女,吸食她们的鲜血,并将血液装满浴缸来保持自己的青春美丽,这是吸血鬼题材的的小说第一次取自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小说中她是邪恶而恐怖的代名字:“头上戴着一种彩色的头巾……眼睛闪着光,眼球大而白,牙齿的排列就仿佛属于盛怒之中”,这种让人望而止步的可恶外形使她只能通过睡梦中高超的催眠能力来侵袭猎物,小说中对卡米拉袭击生者的罪行描写的极为详细,正如受害者劳拉所说:“我是……像她说的那样做,但同时又厌恶她……然而在那种模糊不清的感觉中,她对我的占据远远占了上风。”

一部《暮光之城》可以说是集校园青春小说,爱情小说,幻想文学小说,新神话主义小说于一体,彻底颠覆了、消解了传统血族的象征意义,对吸血鬼形象的变化有了创造性的发挥,一直被人类看做是彼岸世界里异类之物的吸血鬼派生出了新的文化意义,从这一刻起,吸血鬼真正诠释了高贵、神秘、复杂的家族特性,作为一种异教文明的代表,吸血鬼的身上体现出了更多我们现代人类正在逐渐消逝的人性美德。卡莱尔的正义感,同情心,对人类世界里基督教文明的尊重,他坚定地相信上帝的存在,而一直努力救赎自己的灵魂。爱德华耀眼的理性光芒,对欲望的遏制,面对贝拉这个致命诱惑,坚强地遵从自己的道德准则,避免对她及其家人造成伤害。这个有着美好人性的异类形象值得我们去不断品位,欣赏。

吸血鬼这个原本被认为是人类自身无限欲望的代言人,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趋向了原始美好人性的回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人都在追求一种欲望的满足,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人们在追求利益和欲望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精神在颓废的荒原里流浪,人生价值走向虚无,传统理性逐渐消退,人性中更多美好的东西在悄然流逝,种种的负面新闻的报道表明人类早已打破了传统的道德底线,但是在这个享乐风潮盛行的年代,却并未引起人类太多的反思,作家对蕴藏在吸血鬼背后的人性褒扬,恰恰出于对传统精神价值回归的一种召唤。在现代文明各种贪欲的催化下,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人类的精神信仰究竟该皈依于何处?在整个血族文化支撑下的吸血鬼形象其实就是我们人类自身精神的化身。“从血族文化到吸血鬼形象里折射出来的丑陋或光辉,都得归结到创造它们的根源——人类自己有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的种种品质,它们才如此丰富多彩。”在上古神话中一路走过来的吸血鬼形象,从最初的嗜血无情到今天的人性复归,正是表明了现代人类对于人性返璞归真的追求,在科技迅猛发展,物质生活空前糜烂的今天,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危机,是一个全球化普适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反思,追寻消逝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性光辉。

[1](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暮色[M].覃学岚,孙郁,李寅译.北京:接力出版社,2008.

[2](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新月[M].龚萍,张雅琳,李俐译.北京:接力出版社,2008.

[3](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月食[M].龚萍译.北京:接力出版社,2008.

[4](美)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破晓[M].龚萍,张亚玲译.北京:接力出版社,2009.

[5](美)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M].姜秋霞等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7.

[6](英)谢里丹·勒·法奴.卡米拉[M].易人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

[7](德)布拉姆·斯托克.德拉库拉[M].江颖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8](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赵立玮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英)蒙塔古·萨默斯.吸血鬼传奇[M].韩阳,刘群译.北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异类吸血鬼无情
“吸血鬼”要开派对
邪恶的吸血鬼
毛毛虫中的异类
鱼中的异类
鹦鹉中的异类
杀死一只吸血鬼
吸血鬼
无情最是有情人
有情何似无情
未曾深爱已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