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10冯李媛高峰

关键词:史学影视历史

冯李媛 高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被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影视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在不经意间传播历史知识。如何利用历史影视课程资源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实践,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影视史学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契合点阐释

影视史学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于1988年提出的,是指“以影视的方式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相比于我们传统的以书写为主要手段传达历史知识的“书写史学”,影视史学所彰显的特征是很明显的:首先,“影视史学比书写史学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因为“影视史学藉助于现代影像与音响技术,因而比书写史学显得更生动、更形象、更清晰,因而也就更具感染力与震撼力,因而也就有难以忘怀的魅力”。其次,“这种视听思维的文化,改变了人们长期来使用的文字训练与文字语言的线性思维的平面模式”,所以“它的直捷性,它的具象性,它的能指与所指的同一性是文字语言无法比拟的”。综上可知,影视史学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可以将文字无法具体表达的史实进行连续性呈现。

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科兴趣,是新课改对历史学科的要求。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而且“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但目前历史教学的最大难题是历史信息来源的单一化和教学方式的呆板化,“动态的历史活动过程静止到历史地图上就成了死的线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联系,历史进程中的多向因果关系,不同时空史实之间的联系,用语言进行线性描述,学生很难理清和掌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历史学科都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有明显的过时性、过去性和消逝性。教学中单纯地依靠讲授法不可能将过去的事件以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若只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历史、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说,通过影视史学理论的实践建构——影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在教学中弥补这一不足,这也是两者的最大契合点。

二、历史影视资源对历史教学的意义

历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历史影视资源借用历史人物、事件、背景,使远去的时空与人物通过图像和文字得以再现拍摄,它是一种对历史的具体化、形象化的叙述,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历史题材影视资源是有积极意义的。

1.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时”的特点,不能像生物、物理科目一样让学生亲自参与。仅凭历史教师单纯的语言讲授是很难将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呈现出来的。鲁迅先生曾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影视剧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将历史人物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加了历史学科的趣味性,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使之有了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扩大信息量。历史教材受到篇幅限制,不能将体系庞大,知识点琐碎的历史学科尽数展现给学生。而运用历史题材影视信息就可以呈现更多的历史内容,突破了课堂小天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影视资料通俗易懂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包揽太多,学生活动太少的弊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总结,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有利于历史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英雄、志士、爱国者,他们奋发向上的事迹值得所有学生学习。历史学科有着其他科目无法相比的德育功能,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但高中生都是90后,生活阅历有限,历史认同感不强,易产生逆反心理。课堂上教师的简单说教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甚至还会引起反感。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实践学生喜欢的、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比如利用影视课程资源来呈现一些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则会较容易引发学生的道德感动,进而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帮助自己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达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养成教育的目的,从而实现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三、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在新课改背景下将影视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是大势所趋,但并非所有影视资源都可以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也并非所有课型都适宜加入影视资源。在教学中要发挥影视资源的积极作用还需要教师坚持如下原则。

1.选择性原则。选择性原则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指导思想,结合教学设计筛选适合的课程资源。要坚持选择性原则,应该做到分类处理,科学判断。

当今屏幕上出现的历史题材影视剧种类丰富,总体上可以分为戏说剧、历史正剧和文献纪录片三种,教师应当根据教学所需确定选材范围。(1)所谓“戏说剧”,历史年代只是一个场景,史实被编导以各种目进行编造,自然毫无历史真实性可言,一般不能作为历史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之中。(2)所谓“历史正剧”,基本符合历史背景,大体遵循了历史史实和历史发展状况,但也存在虚构和失实的部分。作为传播真理的历史教师,要崇尚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必须对这类课程资源进行严格筛选,将其与历史教材相衔接,还历史真实于学生。否则学生一旦将其中失实的内容与历史知识相混淆,负面影响将更大。(3)通过文献纪录片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同时进行更深入的理性思考。这类影视资源与课本知识相符,最适用于历史教学,故应多从这类影视资源中寻找适合教学的内容。

2.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间适度。历史影视资源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应当是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的。一般的历史影视资源时间都较长(全部播放最少需要一节课时间),且内容较多,时间跨度性大,全部使用反而会冲淡教学中心分散学生注意力。一节课中播放影视资源应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为宜。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最典型的影视资源,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剪辑,使其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才能有效发挥影视资源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是难度适宜。所选用的影视课程资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当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尽量不要选择太过专业、学术性过强的资料片,必要时教师应当提前作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

3.教育性原则。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选用影视资源不仅是为了更好的达到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智育和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体现在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再现或者升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德育功能体现在对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人类文明的伟大辉煌的展现,要做到寓情于事,寓理于事,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因此,教师选择影视资料时要注意其是否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是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马克主义历史观教育,是否有利于在师生互动中发挥更好的知识传递作用,进而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逻辑性原则。历史教学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要边讲解课本边播放影片,通过恰当地设问、精彩的语言、科学的设计以实现教材内容与影视资源的完美融合,以使课堂结构逻辑清晰,节奏紧凑。例如,用资料做启发引导时应该首先展示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引起下文;用资料解释历史事件和概念时,应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得答案的急迫心情,再展示资料,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

在影视资源运用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发生过渡依赖视频资源从而忽视其他教学手段运用的现象。所以正确处理教学语言和影视资源运用的关系问题成为了一个注意点。我们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运用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是对影视片段的简单重复,而是深化、升华的过程。影视作品用于教学的目的不是取代常规教学手段,相反它更需要和常规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影视作品的作用”。

任何教学原则都必须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并对教学实践构成指导才有意义。历史影视虽然是一种“视听兼备、声形并茂”的课程资源,但其对于历史教学的魅力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只能通过广大一线教师发挥聪明才智,进行一种“科学的人机结合”,才能让影视史学理论真正融入历史教学,使这一新理论具备实践指导意义。这一过程要求广大历史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并勇于创新,充分重视历史影视资源的教育价值,巧妙地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力求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1] Hayden White.“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88,93,(5).

[2]张广智.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J].学习与探索,1996,(6).

[3] 邦雄.失衡的图像[J].当代电视,1995,(69).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姚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对历史教学的影响初探[J].科学大众,2008,(4).

[6]何煌.文献纪录片的影像史学观[EB/OL]中国影视网,2002-06-01.

[7]杨雪靖.影视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史学影视历史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风起
新历史
影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史学漫画馆
历史上的4月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