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s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2014-04-10王雪杨倩闫晓鹏

关键词:全日制必修课专业学位

王雪 杨倩 闫晓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有迫切需求,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和科研类岗位转向了实际工作部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着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重大变革。相比之下,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基本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

我国从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并从2010年开始增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1年全国金融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强调,要“加大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力度,争取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整个硕士生招生比例提高到50%以上”。

2011年底,随着美国斯坦福大学将其课程在网上免费公开,一种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大学和教育机构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其中作为代表的有 Udacity、Coursera、edX 和 Udemy。到了 2012年,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大量涌现,这些机构都力求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并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这一种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被称为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同时,2012年也被称为“MOOC元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MOOCs”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概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几乎同时进入中国高等教育者的视线。面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实践性和复合性培养的要求,以及MOOCs对传统教育手段和全世界大学教育的挑战,如何能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在完成新的教育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教育模式的变革,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者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MOOCs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殊性

我国在将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过程中,强调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创新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研究如何创新课程设置和课程培养方式是关键。

教育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要求是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相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因此,教育部要求该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在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要求无论采用集中实践还是集中与分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1年。这就意味着,一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上课时间为1年,占其总在学时间的50%。

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是全校统一要求的必修课,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英语课等;专业必修课是所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是与所学专业核心知识内容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北京理工大学兵器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在培养方案中,公共必修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硕士公共英语等3门;专业必修课包括武器系统总体技术和弹药系统分析等2门;专业选修课根据该领域6个研究方向进行模块化分类。例如智能探测与控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包括信息对抗技术、目标探测与环境识别等6门课程。学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是在完成公共必修课的基础上,必须修满不低于10学分的专业必修课和不低于6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因此,学生一般需要在进入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的第一年就全部修完上述三类课程。

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目前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和范围,不能充分满足“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要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要突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并扩大学生眼界和知识面,就需要不单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程,还需要拓展选修课的范围,甚至实现一部分课程的全校共享。例如对工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更多人文和管理类课程,如应用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课程,从知识普及的角度切实扩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范围,为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先上课后实践的教学顺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权。由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进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阶段之前,很难有机会参与成规模、成系统的社会实践,因此一年的研究生课程成为了本科知识学习的延续,甚至有人将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称为“大学五年级”课程。学生被动地接受学校在专业课程上的安排,没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选择一部分个人所需或急需学习的知识。另外,通过第一年的课程考试后,学生将进入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阶段,再也没有机会参与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觉对某些知识的缺乏时,也再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课堂教学了。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办法是: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课程资源共享,扩展单一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修课范围;学校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所需总学分和选课总数进行要求,但对学生的具体修课时间不做限制。

以上两个举措在国外的一些专业研究生教育项目中均有采用,但是根据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目前在实施上均存在困难。因为研究生课程的开设与授课教师工作时间、教室数量和选课人数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增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会增加选某一门课的人数的随机性。学生大范围自主选课会导致选课人数的不确定,学校在根据现有教学资源安排一门课程的开课时间、授课地点和任课老师时会面临很大困难。另外,一门课的授课质量与学生对这门课所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会提高教师课程内容安排的难度。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对同一门课所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将对教师的授课提出挑战。

保证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的推进,就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使开课时间、开课地点、开课教师等因素都不再成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知识选择上的制约因素。

二、MOOCs的特点及其在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上的应用

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是一种针对大众的、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在线课堂,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以edX(https://www.edx.org/)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为例。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办了edX,旨在以突出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互动式在线学习。201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时加入edX,并从9月开始将课程面向全球开放。截至2013年10月,edX共有29所世界顶尖教育机构参与,其中包含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4所大学。

在MOOCs平台上,学习者进行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经历系统学习的全过程。与其他网络在线课程相比,MOOCs将网络学习的概念泛化,并强调学习的互动性。其具体特征为:

(1)完整的课程体系:MOOCs的开课周期与传统教学中的学期相类似,基本以9-10月和1-2月开课为主。在edX上,一门课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视频、练习题、参考资料、作业等。授课教师会在开课前的1个月将课程介绍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查询和浏览;学生在完成注册后,可以选择相应的课程;在课程开始前,授课教师以邮件的方式通知开课时间和预习要求,并发布在平台公告上;课程教学和材料发布以周为单位向前推进,学习者从观看授课视频开始,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在线提交作业,学习更多参考资料,参与学习讨论,甚至参加批改作业。

(2)互动的教学环境:MOOCs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沟通平台,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支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了方便学习者及时获悉课程动态,授课教师会将课程动态以邮件和公告两种途径通知学习者。授课教师和助教还会通过使用社交软件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进行在线答疑和及时指导;学生之间也可通过社交软件和网络手段进行沟通,相互练习,交流经验,解决问题。

(3)及时的过程反馈:MOOCs的测试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基于视频的嵌入式测试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大多数以客观题为主。这类题目利用机器测评的方式及时反馈结果,使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依托强大的数据库,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给予反馈、推荐学习资源,并进行课程改进。

(4)先进的互评机制:MOOCs区别于一般在线课程的最特殊的功能就是“同学互评”(Peer Assessments)。同学互评的基本模式是由授课教师制定作业的评分规则,然后针对一个范例进行试评;试评通过后,互评系统将以随机方式将一份作业发给五名学生进行评分;最后授课教师以同学互评的平均分数作为该份作业的最终成绩。根据清华大学于歆杰副教授对其在edX上开设的电路原理课程的同学互评结果进行的统计,同学互评分数与标准评分趋同。同学互评在保证打分相对准确的基础上,既为教师节省了批改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作业的工作量,也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供了帮助。

以上所述特征可以在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上得到应用,从而解决不同专业之间课程资源共享的问题,以及实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自主选择课程并高效率地获得毕业所需学分的目标。

首先,MOOCs在线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活动的束缚,将学习过程碎片化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零散时间的集中化,帮助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学习效率。其次,MOOCs教学形式保证了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系统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教学大纲总体把握学习内容;通过收看视频、完成练习题和作业、阅读参考资料、参与学术讨论,全面参与学习;通过评价别人的作业,巩固自己所学知识。另外,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和教师意见的及时反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持久性。基于这些特点,学校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育上引入MOOCs,可以为其在全校范围内实行研究生课程资源共享,扩大选修课范围,放宽对学生修课时间的限制等创新改革提供了帮助。

但是,目前对于MOOCs教学形式也存在一些质疑,例如如何正确考量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完成课程所获得的证书含金量有多大;是否可以用MOOCs直接取代传统课程,并依据证书计算学分。这些问题也是将MOOCs教学形式应用到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时必须考虑的。例如现有的MOOCs课程内容是否符合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标准,MOOCs作业评分是否能代替课程考试,并作为获得学分的标准。

根据目前情况,在将MOOCs引入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MOOCs教学形式进行改进,将其定位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学校可以采取利用已有MOOCs课程和制作新的MOOCs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以及采用线上授课与线下考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一方面,学校在edX或coursera等机构已有的课程中进行挑选,选取课程内容符合硕士研究生教育标准和专业培养需求的课程,制定线下考试方案。另一方面,单个学校或者校际之间可以集中专业培养的师资力量,整合资源,为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制作新的MOOCs课程或开发独立的MOOCs平台,并制定线下考试方案。这样,既发挥了MOOCs教学的灵活性,也保重了研究生课程考试的标准和质量。

三、总结与展望

“MOOCs”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活动中的高频词汇。MOOCs的出现迫使全世界高等教育者重新审视大学教育,必将为全世界的大学带来一场教育技术的革命;近些年,国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上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视,已经逐渐为绝大多数大学带来了一场教育模式的变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技术和教育模式,实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目标,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是大学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MOOCs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充分发挥MOOCs的特点,使其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服务。未来,在MOOCs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结合方面还可以进行更多创新。

[1]杨玉良.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Z].2009.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9.

[4]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Z].2012.

[5]于歆杰.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题活动:MOOCs的理论与实践探索[Z].2013.

猜你喜欢

全日制必修课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鲸宝宝的必修课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凉山羊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