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居住建筑设计

2014-04-10周栓花于素红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环境

周栓花,于素红

(1.漯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南 漯河 462002; 2.漯河市郾城区城乡建设局,河南 漯河 462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居民生活要素的向高要求以及回归生态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深入,我国居住建筑的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并得以跨越式发展,居住建筑在满足人们生理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升到人们的精神层面和心理需求,住区环境也由物质形态和微观层面提升到社会大环境的环保、绿色、健康等全方位的发展.未来的建筑活动将会集多学科高科技交叉与渗透之大成,把文化、艺术和技术的内涵浓缩于居住作品,实现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的追求和期盼[1]158-159.

1 以人为本理念的建筑思想

以人为本的居住建筑就是以人的体验及需求来度量人的生存和生活空间环境,设计出符合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特色的建筑,体现着人是最高价值的回归以及人类活动的全部意义[2]99-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设计中已开始侧重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外部空间开始注重形式的多样化,以此来满足人们对景观情趣的需求,平面布局上既要经济又要关照到采光和通风的人性化需要.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居住建筑环境的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居住建筑在布局上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注重生态和个性化的特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建筑环境设计的趋势是深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细化绿色建筑的要素体现,强调居住共享性环境景观的配置,立足文脉的延续和继承,最终建筑环境设计向健康和谐的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3]251.

2 居住建筑设计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规划居住区环境是设计师优化设计的前提.建筑本身位置的确定最为关键,将直接影响到内部空间环境的布置及通风采光等要素,同时也将影响到小区内道路、服务建筑、景观小品及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关系.尽管建筑布置方式可灵活多样,但必须方便和满足业主们的使用要求和小区的景观效果.要想打造以人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以下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现代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之中的精髓,就是把研究对象作为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以整体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研究事物.整体性原则是建立在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整体和部分关系基础上的.因此,在对居住小区或单个社区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在实地调研之后,可以初步确定小区的地理位置关系、与主干道路的走向关系、建筑的朝向关系、该小区与相邻小区的位置关系、色彩协调关系、高度限制等等,在得到这些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总平面布置进行整体构思了,然后结合城市的人文特色、建筑风格、总体色调、地理环境等要素再进行小区的出入口、主次干道、建筑、景观、休闲区等具体平面布置,建筑平面布置应考虑朝向、房间距、采光等因素,户型设计环节是根据建筑的朝向切实把通风和采光作为重要关照,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将卧室、客厅设置于南向是最佳选项.

2.2 生态性原则

生态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我国在如何做到生态化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这对保护环境、改善城市居住区生态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对未来居住建筑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态化是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破坏,落实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态建筑、生态住宅、生态居住区的理念已开始被广大业主和地产商所接受.以健康、舒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生态居住建筑,尽力使生活小区或社区的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的状态,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4]88.

2.3 以人为本原则

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一切依靠人,这是以人为本的宗旨.人类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更是建筑设计师追求的境界.因此,居住建筑在设计时应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需求的实用和舒适度,让人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愉悦之感,其他附属的景观布置、绿化、休闲设施方面要有利于人的健康、艺术享受及赏心悦目,在风格、色彩、质感上与主体建筑相和谐.

2.4 社会性原则

居住建筑设计涉及科学、人文、历史、安全、环境、艺术、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因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功能合理的建筑,既能满足人的使用需要,又能提高业主们的社会意识、主人翁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邻里关系和参与性.让一定的资源投入回报最佳的效益,也符合生态原则.从艺术的角度看,意味着让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它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的视觉美感,提升一个区域的价值.今天的建筑设计师就是追求让这些因素之间产生平衡,把合理的使用功能、积极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及高水准的艺术景观有机融合,为人享用.

2.5 经济性原则

居住建筑设计的经济性不仅关切建设成本多少的问题,而是考虑将有限的社会资源综合、高效的加以利用,从而产生经济、环保、生态、审美、适用关系的科学性.因此,在满足人居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从现有经济条件出发,因地制宜,注重节约,合理高效利用土地、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自然能源,降低材料、施工、管理费用,提高综合效益,从而使小区或社区的居住建筑经济价值最大化.

2.6 地域性原则

居住建筑设计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尊重本土文化,坚持历史传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在居住建筑设计时应尊重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保留民族、地域间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与历史传承性,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还要保护和科学地利用当地地形、遗产、资源等,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建筑布局上结合地形地貌设计出错落有致、动静结合、朴实无华、色彩协调的建筑.

3 以人为本居住建筑设计的思考

以人为本的居住建筑设计涉及居住区环境的各个方面,在设计中将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是总体布局构思设计的要点.

3.1 绿化

绿化设计的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我国的绿化意识比较简单,缺乏特色和艺术感.现在的绿色设计理念建立在生态环境、绿色节能、健康舒适的概念基础之上.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减少噪音和阳光污染、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绿色设计要根据小区地形地貌特点,并抓住地域特征保护现存的生态环境.在植物种植方面合理配置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且适应本地区土壤、气候的植物,树种可以多元化,使乔木、灌木、草地植被及花卉相结合,颜色、高低也应协调搭配.充分发挥植物的调节功能和观赏特点.

3.2 道路

居住区道路根据使用功能及作用大小分为主次干道,主干道在疏导居住区车辆、人员出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车辆的增多及为了居住区内行人的安全,在主干道上设置减速带或车挡尤为重要;次干道主要满足各单元楼人员的走动及交流需要,主次干道结合形成了小区的路网框架结构,完成对居住区空间的组织功能.另外,居住区路网结构设计与绿化、路灯、树木、花草、休闲座椅等完美结合,又是居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在对居住区道路设计时一方面要按照设计规范实施,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可灵活多变,避免单调死板,没有灵性.路面的设计要平整、防滑,材料选择既要环保又要兼顾经济性、生态化和实用性[5].

3.3 水景

水景是提升小区环境生活质量和品味的重要要素.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不能没有水,“有水则灵”说明水对人的吸引力和对人心理作用的积极影响,也反过来说明人对水的依赖.水景有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之分.在自然水体附近建造居住小区,不仅可以方便创造怡人的景观效果,又能够有效地节约和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大大提升产业经济价值,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无限乐趣和情怀.人工水景设计要别具匠心,自然活泼,方便居民通行,增加邻里关系和谐,增强小区风景的整体观赏性和居民群体参与性的效果.

3.4 景观小品

在居住区设置一些尺度适宜的景观小品能够活泼空间气氛,增加小区灵性,提升景观效果,延续人文精神,美化小区环境,又有利于业主们读书、学习、休息、聊天、游玩、散步等活动.景观小品的种类和形式很多,包括亭子、假山叠石、装饰柱、小桥、栅栏、雕塑、座椅、标志牌、照明灯等.设置哪些景观小品、如何设置需要设计师们巧思妙想,不能“丰富至面面俱到”,也不能“单调至一穷二白”,都要与城市风格、色彩及环境相协调,都要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营造出和谐、舒心、给力的环境氛围.

3.5 铺地

铺地主要是针对居住区人流集中的休闲广场而言的,为业主们提供逗留、交流、玩乐的场所.铺地的形式和材质很多,有的地方需要硬化,则可以采用防滑、耐磨、防尘、有利排水的材料;有的地方可以用拼接图案构成,做到材料、形状、色彩的合理搭配,突出其艺术效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本着恰到好处的境界,在实用、经济、环保的基础上达到生态、绿色的最佳空间.

4 结语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居住建筑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栖息需要和生活需要,而且还以特定的哲学思维和精神特质展现着设计师传承、创新和发展的理念.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综合的设计活动,既有生态学、环境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相关知识支撑,又涉及到建筑、景观、规划等专业领域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赵寅钧,霍 扬. 论“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J]. 理论界,2007(9).

[2] 冯秀娟,万 辉. 浅析以人为本的建筑[J].美与时代(上),2013(6).

[3] 岳冰凌,赢春雨. 浅析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4] 庞春林,庞泽毅.居住建筑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研究[J]. 科技资讯,2011(3).

[5] 李美玲. 以人为本的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景观环境
景观别墅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环境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