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2014-04-10彭霞玲霍晋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专业课影视

彭霞玲,霍晋峰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影视类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在美术、音乐类专业之外的又一大类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它包括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摄像摄影等多种专业。主要为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电视制作机构、报刊杂志社等各种影视传媒部门培养优秀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文化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具有内在性、精神性的特点[1]。具体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应包括一定的语言文学基础、历史文化常识、哲学思维能力、艺术审美修养和自然科学思维。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启发心智、涵养人格的教育,这就要求大学除智力、科学方法教育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伦理修养、人生智慧、文化能力、健康健全的心理与人格、敏捷的思路、严密的逻辑及人文情怀[2]。

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影视类专业的特征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将影视类专业教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以生动直观的方式提高人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而文化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应用技术的能力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步进行,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上述文化素质教育与影视专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结合,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要想将这种理想变为现实,就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重技术轻文化、重知识轻道德等现象[3],在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用文化素质教育来充实和提升专业技术教育,从而实现由注重专业对口教育向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由注重单纯的学科系统性向注重综合性培养转变。

一、优化课程结构,增加文化素质教育内容

各高校现有的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普遍存在专业教育课程比例过大,文化素质课程成为点缀的现象;而专业教育课程中更是注重实际操作技术的培养,忽略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渗透。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及早采取优化课程结构的措施,调整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课时比例,增加文化素质教育内容。

首先,保持人才培养方案中原有课程门类与学分数量,适当调整专业课程与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的分量。在原有的专业课程继续占有较大比例的前提下,按照专业的艺术定位,适当增加文化艺术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影视文学作品赏析、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电视艺术学等等。

其次,开发实践课程的同时,加入文化素质教育内容。根据影视类专业的特殊要求,我们不但要突出实践课程,而且要丰富实践课程的类型,开发电视摄像技术、电视编辑技艺、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影视后期制作、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在这些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加入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即在强调技术操作的同时加入美学内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加入文学、艺术内容,增加学生内在文化修养;最终教师要通过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创作的作品体现出文化内涵。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对于文化素质课实现知识的丰富、人文素养的提高等目标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甄别和整合[4]。

二、改革文化素质教育方式方法,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保证文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思考改革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尝试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将文化素质教育逐步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结合课程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人文社科艺术讲座、大学生辩论会、文艺演出、诗歌朗诵、科技竞赛、体育比赛、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这些是课堂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拓展[5]。

在学校组织传媒类专业学生进行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人文元素较多的活动项目。(1)人文知识竞赛。具体比赛环节可以设置知识问答、诗词写作、大师故事、即兴演讲等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项目,以赛促学,掀起人文知识学习的热潮。(2)话剧小品大赛。让学生改编文学经典片段或自创个性剧本,自编自导自演,将专业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对文学作品的领悟、艺术审美的感受结合起来,提升传媒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校园星光大道才艺大赛。具体比赛环节可以设置一鸣惊人、才艺展示、家乡美、一锤定音等项目,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会用独特的艺术方式展现对人文历史,特别是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重视利用学校传媒实训基地的场所和设备,聘请电视台专家、导演,专业教师现场指导,组织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节目策划和录制,如《我爱诗词》《快乐向前冲》《校园好声音》《变形记》等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学生撰写策划、导演拍摄、后期制作一条龙参与实践方式,加强编导、主播、摄影摄像等技能的实践力度,实现实践项目驱动教学,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融合一体的培养方式。

三、编写高质量专业教材,增加本土特色文化教育内容

目前国内高校影视类专业教材品种繁多,且良莠不齐。有些教材内容甚至与实际严重脱节,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延误了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健康快速成长。影视专业课程体系的教材建设,应着重考虑影视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学科适应性,及其教育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性,联合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开发专业化、系列化和特色化的教材。

我们应按照学校专业的定位与需要,结合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山西传统历史文化、名胜旅游文化、传统面食文化、晋商文化精神等,建设有水平、有质量的适应山西省影视类专业学生发展的专业教材,尤其增加专业课教材中乡土文化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选修课设置上也可适当增加关于山西历史文化的课程并编写相关特色教材,例如山西历史概论、山西旅游文化、山西面食文化、山西晋商文化、山西地理文化等等,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从而能在制作具体影视作品时,深入渗透本土人文内涵信息,为山西省的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晋商题材影视剧佳作频出。电视专题片《晋商》,电视剧《乔家大院》《白银谷》《龙票》《走西口》,电影《白银帝国》,使晋商的形象家喻户晓,打出了晋商的品牌。深层次挖掘晋商题材的内涵,对当前树立“新晋商”的形象,传承晋商精神、诠释新晋商内涵、塑造新晋商主流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技术过硬,更需要具备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才能在影视传媒中传播更多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正能量,带动全省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文化素质修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保障。现在很多影视类专业教师大多都很年轻,个性张扬,专业教学能力较强,但文化修养尚待提高。所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修养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专业课教师的文化素质修养直接影响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形成和素质养成。学生大多喜欢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实践课,常常折服于专业课教师的高超技术,对专业课教师的言行喜欢模仿。因此,专业课教师在传授技术的同时,传达给学生的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我校微电影大赛中部分学生的作品技术较纯熟,内容上也有创新,但思想方面较为消极,文化内涵缺乏。更为严重的现象是有少部分学生将这种消极成分当成高端艺术境界。学生的这种错误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专业课教师的影响。所以提高专业课教师文化素质修养迫在眉睫。学校和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各种专题培训讲座,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文化素质修养提高教育,让他们成为德艺双馨的合格教师,在教授学生技术的同时更好地教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艺术的真谛。

文化课教师文化素质的修养也必需提高,因为文化课本身教授的内容就是关于文化素质养成的教育。但实际上,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常常大谈特谈名人的私人感情历程,随意散布一些不利于社会安定的负面信息。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文化课内容的理解和接受都产生了误解,甚至会直接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所以,学校和有关教育管理部门有必要对文化课教师进行文化素质修养再教育,安排他们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及文件精神,倾听国内外名家的经典讲座,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课程培训,观摩优秀资深教师的示范公开讲课,组织反面教学案例的讨论质疑,让他们能够充分了解自身言行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明白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做人道理,给学生传递文化课中的正能量。

现代教育趋势,体现出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要求教师除具备一定的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基础知识外,还应具有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专业和学科的知识,有较为宽厚的知识面[6]。目前高校影视类专业文化课教师还存在只对自身专业了解,缺乏对影视类专业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只单纯地教授文化知识,几乎没有针对影视类专业特点进行特色文化教育,这就造成了文化课和专业课各行其是,没有达到融会贯通,互相促进。因此,文化课教师应在教学教法上进行反思和改革,可以适当播放以文学作品、文化现象为底本的影视类作品进行观摩,或布置文化类题材的影视剧本、小说的创作,培养学生将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综合能力。文化课教师还可以介入学生专业课作品创作过程中,对其作品的文本进行辅导参谋,加深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改变学生对于文化素质课程觉得可有可无的错误理念。

综上所述,影视产业是知识密集度、资金密集度、科技密集度、劳动密集度很高的重要文化信息产业,相应地要求影视类人才是“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既精通文学、历史、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又懂得广告学、传播学、市场经济学等。这要求我们既培养适应专业艺术市场的专业人才,又培养各级各类学校艺术师资市场的师资人才,还应培养适应文化管理市场和艺术经纪人市场的艺术管理人才,以此适应更多、更为巨变的竞争市场环境,满足更为多元的需求,赢得更多的受众。这正是影视专业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因此,影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和专业技术教育同步进行,甚至要走到前头,才能保证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思想正确,文化素质良好,德才兼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潜力较大,能为祖国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谭秀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5.

[2] 熊 慧.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文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2,37.

[3] 杨 倩.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探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J].教育界,2014(15):103.

[4] 李 炜.优化高校文化素质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研究,2014(1):62.

[5] 陈 新.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时代教育,2013(21):125.

[6] 王明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1):217.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专业课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影视风起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影视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