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玘同年交游考

2014-04-10钱汝平

关键词:弘治董氏进士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绍兴312000)

董玘同年交游考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绍兴312000)

董玘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董玘一生交游广泛,明清史籍、文集笔记中记载颇多,文章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对董玘的仕途交游作一粗线条之梳理。

董玘;交游;同年;进士

董玘(1483—1546),原名元,字文玉,号中峰,浙江会稽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举会试第一,廷试赐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刑部福建司主事、吏部考功司主事、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等职,终至吏部左侍郎。后被诬还乡,讲学东山,建中峰书院,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中峰先生。隆庆元年赠礼部尚书,谥文简。董玘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董玘一生交游广泛,今就明清史籍、文集所记,略事整理,作《董玘同年交游考》,以期对其仕途交际作一粗线条之梳理,疏略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指正。

一、乡试同年

潘希曾

潘希曾(1476-1532),字仲鲁,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劾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官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五月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涧集》。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三。

潘氏是董氏的乡试同年。潘氏《竹涧集》卷一有《送董内翰文玉归娶》,云:“乡闱识我同升日,翰苑逢君及第时。”可见两人认识于弘治辛酉浙江乡试,并同时中举。

唐龙

唐龙(1477-1546),字虞佐,浙江兰溪人。少时师事章懋。正德三年进士,授郯城知县。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山西按察使、太仆寺卿等职。嘉靖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十一年,陕西大饥,受命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奏行救荒十四事,皆切时实惠。又用总兵官王效、梁震击退入侵蒙古诸部。改任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以母老请求归养。后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调吏部尚书,因有边警,改兵部尚书,到边设防缉奸,敌远徙,加太子太保,转吏部尚书。三上章乞休,以言过激切失旨,罢黜为民,卒于旅舍。数年后,诏追复原职,赠少保,谥文襄。《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三、《明史》卷二百八十九有传。

董氏幼识唐氏,又是乡试同年,两人联系密切。《中峰集》卷三有《送唐虞佐宰郯城序》、卷六有《与唐虞佐书》两通。《送唐虞佐宰郯城序》云:“玘幼时过兰溪,谒听庵郑先生。先生,家君之同年,而虞佐之外祖也,因以识虞佐。别七年而同举于乡,再同试于礼部,玘愧先升焉。后三年,虞佐亦成进士,胥处于京师,时时相过从,剧谈甚欢也。”可见两人感情甚笃。

二、进士同年

易舒诰

易舒诰(1475—1526),字钦之,湖南攸县人。弘治乙丑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检讨,词翰冠绝当时。刘瑾怙势,人争附之,舒诰独不屈,出为南京户部主事。众为愤惋,舒诰独处之晏如。瑾败,复入为翰林,声称籍甚。寻以亲老乞归养,杜门却扫,娱亲之外,日事吟咏而已。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十一。明严嵩《钤山堂集》卷二十九《翰林院检讨易君墓志铭》对易氏生平记述较详。

易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又是馆阁同僚。《中峰集》卷三有《赠易钦之序》。易氏以亲老请告回乡省亲,董氏作序以赠行。

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广东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学者称甘泉先生。寻丁母忧,庐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累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以教士,拜礼部侍郎。作《大学衍义补》《格物通》,上于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年九十五卒。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本朝分省人物考》一百十一、《明史》卷三百八十四有传。

湛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又是馆阁同僚。《中峰集》卷三有《湛氏新谱序》,盖是受湛氏所托而作。序云:“湛氏世多阴德,自迁沙堤,未有显者,久而大发,翰林君以文学行懿著名史局,今天下皆知有沙堤湛氏者,自翰林君始也。”翰林君即湛若水,湛氏曾任翰林编修,故云。卷五有《荷塘义仓记》,对湛氏母设立义仓之举颇加赞赏。湛氏亦为董氏父董复作《寿董中峰乃尊八十》,见《中峰集》附录卷二《赠言》。

严嵩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正德十一年复官,嘉靖中历官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尚书,二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累官至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排斥异己,专国柄近二十年。后为世宗疏远,革职抄家,两年而殁。有《钤山堂集》。事迹见《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四、《明史》卷四百一《奸臣传》,此不赘。

严氏是董氏同年,又是馆阁同僚。董氏正德丁丑二月曾回家省亲,馆阁同僚为其赋诗赠别,严氏是其中之一。严嵩《钤山集》卷四有《赠董宫谕》,诗云:“扬帆别潞渚,鸣驺指越乡。恩辉驰满路,颜色奉高堂。赐锦裁春服,宫醪献寿觞。五色文章贵,天池待凤凰。”董宫谕即董玘,其曾任左春坊左谕德,宫谕即其别称也。这首诗也是董氏回家省亲时严氏的赠行之作。

张邦奇《四友亭集》卷十二有《介溪宗伯得董中峰书有作辱示次韵》,介溪宗伯即严嵩,严氏号介溪,曾任礼部尚书,故称宗伯。可见董氏落职家居期间,与严氏还有书信往来。

从汪应轸所撰董氏《行略》来看,董氏是预料到严氏以后要执掌权柄祸害缙绅的,故其被诬革职回乡前就向门生徐阶指授了应付严氏之策,还说除去严氏的是徐阶而预授方略的是董氏,汪氏之说似有谀墓之嫌,故徐阶在为董氏作墓志铭时没提及此事。

顾鼎臣

顾鼎臣(1473-1540),字九和,号未斋,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弘治乙丑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世宗好神仙之术,内殿设斋醮,鼎臣进《步虚词》七章,优诏褒答。明代词臣,以青词结主知,自鼎臣始。后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官至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时人称青词宰相。时夏言为内阁首辅,鼎臣素柔媚,不能有为,充位而已。有《未斋集》。《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十一、《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有传。

顾氏是董氏同年,又是馆阁同僚。董氏正德丁丑二月曾回家省亲,馆阁同僚为其赋诗赠别,顾氏是其中之一。顾氏与董氏交往密切,《中峰集》卷十、十一有与顾氏相关之诗多首,如《晨出史馆马上口占戏简九和》《雪后九和枉过即席有作次韵》《顾九和诗才甚敏,尝与予退朝归院,睹景即成一律,因次韵美之》《偕懋忠、九和南苑候驾,夜入正阳门,次九和韵》《顾九和能医,尝需药于余,戏简一绝》等。从《中峰集》所存文字看来,顾氏是和董氏文字酬酢最多的人,两者关系当不一般,但后来似乎交恶了。

崔铣

崔铣(1478—1541),字子钟,又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世称后渠先生,河南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授编修。以忤刘瑾调南京吏部验封主事。瑾诛,再入翰林,谢病去官。嘉靖初,以史事召,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三年,大礼议起,罢职返乡,潜心研治学术。十八年,复起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因病乞归。卒谥文敏。有《洹词》《彰德府志》。《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十九、《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有详传。

崔氏是董氏同年,又是馆阁同僚。董氏正德丁丑二月曾回家省亲,馆阁同僚为其赋诗赠别,崔氏是其中之一。又何景明有《同崔子钟过董文玉宅》,见笔者辑录之《中峰集》附录。

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七《豪爽》云:“崔侍郎铣饮量洪,亡可敌,每酣辄歌‘刘伶能饮几杯酒也,留名姓在人间’。陈约之束其同年董侍郎玘婿也,小于崔三十一岁,视学河南,崔业六十余矣,约之雅知量不敌,恃其少壮,值崔病初起,即往按部安阳,谒之。崔与轰饮至夜分,约之大醉,跌宕不能支。崔谓其从者曰:‘彼且乘我瑕而斗我耶?’复举十余白,乃别。陈遂病,至咯血不起。崔尝与董饮,而遇一方士,自云能饭,崔请之较。每崔一瓯酒,方士一瓯饭,崔已醉而饭不止,凡得五十四瓯。董至夜俟其归而侦之,则饭固在,盖障眼术也。”可见崔氏与董氏翁婿都有来往,且不拘形迹。

李廷相

李廷相(1481—1544),字梦弼,河南濮州人,尚书李瓚之子。早工文赋,为一时绝唱。弘治乙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操履端直,不竞进取。正德初,刘瑾擅权,恶其不附己,改兵部主事,历职方员外、郎中。瑾诛,复改春坊中允,历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嘉靖初历南京吏部侍郎,升户部尚书,卒谥文敏。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十六。

李氏是董氏同年,又是馆阁同僚。董氏正德丁丑二月曾回家省亲,馆阁同僚为其赋诗赠别,李氏是其中之一。《中峰集》卷十一有《和温民怀送赵、李二太史上陵》(七律)、《送赵、李二太史上陵和温民怀韵》(七绝)。此李太史疑是李廷相。

翟銮

翟銮(1477—1546),字仲鸣,祖籍山东诸城,洪武初移居京师。弘治乙丑举进士,改庶吉士,正德初改编修,继为刑部主事,进为侍读。嘉靖初,升礼部右侍郎。六年以吏部左侍郎入值文渊阁。丁母忧。复起,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巡视北边。回京以原官入阁。二十一年,继为内阁首辅,受严嵩诬陷,罢职为民。初居政府,颇为廉洁,后以诸边文武所遗贿赂宦官,声誉顿衰。卒谥文懿。《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三、《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有传。

翟氏是董氏同年,又是馆阁同僚。董氏正德丁丑二月曾回家省亲,馆阁同僚为其赋诗赠别,翟氏是其中之一。又两人于嘉靖元年同主应天乡试。

陆深

陆深(1477—1544),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南直隶松江府人。弘治乙丑进士,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深长于书法,遒劲有力,如铁画银钩。著述宏富,有《俨山集》《外集》等。《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十五、《明史》卷二百八十四有传。

陆氏是董氏同年,又是馆阁同僚。董氏正德丁丑二月曾回家省亲,馆阁同僚为其赋诗赠别,陆氏是其中之一。

徐缙

徐缙(1482—1548),字子容,号崦西,苏州洞庭西山人。生有异禀,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讲读,擢少詹事、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寻改吏部,摄铨政。世宗有事郊禋,例遣勋辅,特命缙以亚卿行之,自是忌者侧目,受诬夺职免归。卒谥文敏。见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十。

徐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董氏作有《洞庭春宴图为徐子容太史题》,此处“洞庭”不是指湖南洞庭湖,乃是苏州洞庭山。见笔者辑录之《中峰集》附录。两人后来交恶。

谢丕

谢丕(1482—1556),字以中,号汝湖,浙江余姚人,大学士谢迁之子。弘治乙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受父牵连,落职乡居达十六年之久。嘉靖初年,复编修之职,与修《武宗实录》。四年书成,升左春坊左赞善。八月,主考顺天府乡试,所选多饱学之士。六年,升太常卿,谢迁再度入阁,充经筵日讲官。寻以太常少卿兼翰林学士掌院事。十四年,充殿试读卷官。转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仍掌院事。卒赠礼部尚书。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

谢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董氏第二,谢氏第三。《中峰集》卷十一有《送谢以中归省》。谢氏亦有《董文玉访旧姚江,闻谢汝正俱来,山中得报,与李醉梦出迓,途次偶成小诗志喜》,诗中有“春风送鹢舫,冠盖诧里人”“江山迎二妙,爽气增嶙峋”之语。见《中峰集》附录卷二《赠言》。

李源

李源,字士达,号竹坡,福建晋江人,弘治乙丑进士。曾奉使广东督发稽留诸赋,一无所取,藩司购陈白沙字书四幅为赆,拜而受之。使还,除户部主事。及刘瑾窃政,欲害源,使转饷辽东,而故促其期。时天寒,雪深数尺,源昼夜行二百里,如期报命,瑾不能有所加。源亦遂乞终养归。源至孝,侍养五年,母卒,又十年,父卒,皆致哀毁。嘉靖中,桂萼为吏部尚书,起源南京文选司郎中。方献夫代萼,源同年生也,尤重源,擢尚宝少卿,皆不赴。源自幼端重,九容之教不学而能,好学善属文。晚岁文益有名,四方求者踵至。尤好奖掖后进,折节谦冲,见者莫不自化。年七十二卒。《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七十一、《明史》卷二百六十一有传。

李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中峰集》卷三有《送户部员外郎李士达归养诗序》,对李氏归养父母之举深致钦挹。

沈暕

沈暕,字景明,浙江云和人,性聪敏,有才识,雅志简澹,由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山东按察司副使,所至俱有能声。在山东曹濮时,适王鏜寇发,势甚猖獗,暕设方略剿绝,境内以宁,当路伟其功,荐拟殊擢,而意已倦游,竟致仕归林下,日以诗酒为娱,自号东村野仙。见《两浙名贤录》卷四十二《山东按察副使沈景明》。

沈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中峰集》卷三《寿幸君序》云:“予同年沈君景明,以治宁州有声,召拜驾部员外。既至,予往劳之,且问其独以何术理也。”

黄如金

黄如金,字希武,福建莆田人。弘治甲子乡试第一,乙丑中进士,擢御史,正德四年督学南畿,持身严而敷教宽。时文体方尚浮靡,黄氏痛之,力以古文作兴诸士,遂集秦汉以至唐宋诸名作为《古文会编》,刊布远迩,士习为之一变,尤精校阅,赏罚无不服者。迁广西督学副使,卒。见嘉靖《惟扬志》卷二。

黄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中峰集》卷四有《赠侍御黄君希武提督南畿学政序》,序云:“盖家君于大行公(即黄氏之父)为同年,而君及予又同年也,世契固厚。”可知董氏黄氏可谓再世同科,故交谊颇深。卷七有《赠孺人黄母林氏墓志铭》,林氏即黄如金母。

徐讃

徐讃,字朝仪,浙江永康人,弘治乙丑进士,授枣强县知县,平定剧贼刘六之乱,拜山西道监察御史,理鹺长芦,兼理河道。巡按江西,剿湖寇徐九龄等数百人,加升河南左参政,转江西左参政。寻历贵州、湖广、云南按察使,升本省右布政使,寻转左。以母年八十,疏乞终养归。即家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等处,又改抚河南,适岁饥盗起,条陈救荒三策以恤民。升工部右侍郎,无何而母丧,以哀毁卒。讃赋性宽和,雅量汪涵,终身未尝有怒容,或拟之刘宽、娄师德焉。《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三、《两浙名贤录》卷十九有详传。

徐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中峰集》卷四有《寿叶氏母八十序》,此序乃董氏为贺徐氏姻家叶氏母而作。

毛玉

毛玉(1464—1524),字用成,云南昆明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时历南京给事中,疏劾大学士焦芳、刘宇,谏止巡幸,群盗扰山东、河南,玉请备留都。已而盗果渡江,以备严不敢犯。嘉靖初为吏科给事中,劝帝戒嗜欲,杜请托,以破侥倖之门,塞蛊惑之隙,帝为嘉纳。时辰濠戚属连逮者数百人,奉命往讯,多所全活。寻伏阙争大礼,受杖下狱,竟卒。隆庆间赠光禄少卿。见《明史》卷一百九十二、二百七十七、康熙《云南府志》卷十二。

董氏自幼就结识毛氏于云南,同登弘治乙丑进士,两者交谊密切。《中峰集》卷七《吏科给事中毛君用成墓志铭》云:“昔家君守云南时,用成夫二十余,为郡诸生,从家君受《易》,寻举于乡,予时尚垂髫也。后十有八年而与予同举进士,逮今又二十年,用成容貌类昔时,数过予纵饮道旧故,意气若少壮者,乃不意其止此也,悲夫!”可见毛氏是董复弟子。董氏对毛氏被杖至死深致痛惜。

郑善夫

郑善夫(1485—1523),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福建闽县高湖乡人。弘治乙丑进士。正德初始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辞官。正德中起为礼部主事,进员外郎,以谏南巡受杖。嘉靖初起为南京吏部郎中,寻转吏部验封司,于赴任途中便道游武夷山九曲,遇风雪,受寒得病而逝。善书画,诗仿杜甫。有《少谷集》。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七十、《明史》卷三百八十七。

郑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中峰集》卷九有《别少谷子》,希望郑氏游历会稽:“由天台而道剡溪,谢傅旧隐东山者,予家其下,少谷子倘回棹过焉,其游历所得,尚幸闻之。”郑氏《少谷集》中亦有多篇诗文提及董氏,如《同留克全、丁文范、董文玉西湖泛舟遂历湖上诸山》《会稽寄董太史文玉》《东山柬董文玉谕德》等,可见两人交往密切。

正德二年五月,郑氏之父卧云处士郑元恺卒,董氏为其作墓志铭,见《中峰集》卷七《郑处士墓志铭》。

张继孟

张继孟,字子醇,浙江仁和人。弘治乙丑进士。以礼部仪制司郎中升山东布政司参议,年未五十,致政归居林下,家徒四壁立。对俗客,嗒然无一语;遇学士大人有道术者,与之谭说名理,扬榷风雅,亹亹不倦,令人洒然不能遽别。前辈一时如李东阳辈皆海内宿望,常联舆过访。年八十卒。卒之日,至无以为殓,其子以讣闻于诸同年在京宦者,得赠若干金,始克襄事。见焦竑辑《国朝献徵录》卷九十五。

张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中峰集》卷九有《书张仪部子醇白发诗后》、卷十一有《和张子醇病中述怀之作》《再叠前韵答子醇》。可见两人文字酬对较多。诗中有“鉴湖片月多归梦,龙窟孤云寄远心”“暮春忽忆在山阴,一别云门岁已深”“底事多情同越鸟,北枝犹自作南音”之语,充满了怀乡之情。

殷云霄

殷云霄(1480—1516),字近夫,号石川,山东寿张人。弘治乙丑进士,明年以疾归,卜居石川,作畜艾堂,聚书数千卷,旦夕诵思,欲以作者自名。正德辛未病愈,还京师,授靖江知县。近夫明察有断,不劳而治。癸酉调青田,青田剧邑也,近夫去其害民者六七事,他无所更张。选授南京工科给事中,不久病卒,年三十七。见《国朝献徵录》卷八十六崔铣《南京工科给事中殷公云霄墓志铭》、《西园闻见录》卷九十八。

殷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中峰集》卷十有《送殷近夫年兄还寿张》诗,内有“忆昔同登第,彬彬尽时杰。殊方一日亲,欢会期切切”之语。

朱琉

朱琉,字德嘉,四川泸州人,弘治乙丑进士,正德十二年任云南临安知府,明敏持正,时郡中多盗贼,琉穷其渊薮,剪除殆尽,民赖以安。见雍正《云南通志》卷十九、雍正《四川通志》卷十二。

朱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中峰集》卷十一有《送同年朱德嘉副郎再赴金陵》诗。诗中有“芳草几人别,钟山两度看”之语,可知朱氏两度任职于南京。副郎即员外郎别称也。

刘彦明

刘彦明,当是刘澄亮,彦明乃其字,生平不详,江西新喻人,弘治乙丑进士,曾任衢州知府。

刘氏是董氏的同年。《中峰集》卷十一有《送同年刘彦明知衢州》,诗中云:“桑梓地连鸿雁近,定将新政报平安。”衢州与新喻相近,故有此云。康熙《衢州府志》卷十二记有知府刘澄亮,正德十三年任,新喻县人,进士。另据《皇明贡举考》卷六,刘氏确是弘治乙丑三甲进士。

倪宗正

倪宗正,字本端,浙江余姚人。有夙慧,精于易学。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出知太仓州,时水灾,条上封事,报可,所全活甚多。随入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武宗欲南巡,抗疏遮留,几毙于杖,犹以诗谏。出知南雄府。会世宗追录言者,加三品俸。性旷洒,不耐世网,竟赋归。有《易说》《小野集》。《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一有传。

倪氏是董氏同年。《倪小野先生全集》卷七有《过觉真寺次董中峰韵》。

张邦奇

张邦奇(1484-1544),字常甫,号甬川,浙江鄞县人。年十五,作《易解》及《释国语》。弘治乙丑进士,授检讨。出为湖广提学副使。嘉靖初,提学四川,迁南京国子祭酒,以身为教,学规整肃。改南京礼部右侍郎。改掌翰林院事,充日讲官,加太子宾客,改掌詹事府事,进礼部尚书,改南京吏部尚书,再改南京兵部尚书。嘉靖二十三年十一月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邦奇学宗程朱,与王守仁友善。著述甚富,有《张邦奇集》等传世。《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四十八、《明史》卷二百一有传。

张氏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两人交往密切。张氏曾为陈束向董氏求婚,说详拙作《董玘年谱》。张氏集中有多篇文字涉及董复、董玘父子,如《昭遇录序》《寄董中峰》《寄董老先生》等,见笔者校辑之《中峰集》附录。

张氏正德年间曾一度辞职归养,后托董氏向座师杨廷和求助,谋求重新起用。其《柬董文玉》云:“去冬奉告鄙怀,欲劳于石翁老先生借一鼎言,幸荷垂诺,铭佩。可涯大抵亲老而至于多疾,家贫而至于积贷,身无兄弟,而又上有孀居之嫂,旁有无告颠连之亲属,终夜耿耿,视日如年,孱羸一躯,百忧丛集,其何以堪此?欲累吾兄与子华同往一言,必不得已,得一教授于苏、松间,亦诚所乐也……执事于相君厚,门生也,于仆非一日之辱爱也,通二者之情,使获所处,似亦不可以已也。伏惟早留意焉。”“石翁”即杨廷和,杨氏号石斋;“可涯”是张氏之号;“子华”即余本,浙江鄞县人,是张氏同乡,又是董氏门生。张氏认为董氏与首辅相交甚厚,希望他能为自己向首辅求助。见笔者校辑之《中峰集》附录。

张克温

张克温,生平不详,据《皇明贡举考》卷六,张氏是弘治十八年进士,山西临汾人,曾任都给事中,乃董氏同年。董氏曾为其作《一乐堂记》,记云:“一乐堂者,志乐也。作堂者为都给事中临汾张君。”见《中峰集》卷五。

徐子熙

徐子熙,字世皞(一作世昭),浙江上虞人,弘治乙丑进士。曾任工部、兵部主事,擢光禄寺少卿。明代一些野史文集中有关于此人的记载。如《万历野获编》卷九《仁智等殿官》:“正德初,刘瑾用事,时有工部主事徐子熙者,亦起家进士,挟册与杂流并试,得升光禄少卿,供事于文华殿之中书房,士林贱之,不齿之缙绅焉。”明孙绪《沙溪集》卷十三《杂著》:“余姚徐子熙有诗名,然饾饤陈腐,可取者甚少。刘瑾窃政,极喜之,自兵部主事超迁光禄少卿。尝命其赋菊花,徐援笔即成,中有句曰‘天地独留道德根,鬼物守护纲常榦’,观此等语,则其人敢于乱说不顾可知矣。瑾览之,笑曰:‘吾有谜语,衍圣公遇贼而不伤,文天祥虽死而不朽。’子熙愕然不知所以为对,瑾曰:‘是所谓天地独留道德根,鬼物守护纲常榦也。’子熙大沮,士不自重,乃为逆竖所侮弄,亦可为戒。”

徐氏是董氏的同年,又是同乡。《中峰集》卷十有《题同声诗卷并送掌教罗汝实行》,云:“进士徐世皞、冬官谢汝正于汝实为同心友,兹汝实以事来京,相与联句,得数十篇为卷,索予题之,兼以赠别云。”董氏此诗当作于弘治乙丑初中进士之时,尚未授职,故称徐氏为进士而不题官衔也。

留志淑

留志淑(1481—1532),字克全,号朋山,福建永春人。弘治乙丑进士,授温州府推官,历迁杭州知府,诘奸理枉,厚本节浮,作士气,均粮役,平物直,禁和买。杭当要冲,王人使客络绎交道,镇守织舶中官相继渔猎,志淑一切裁正,或置之法。移知徽州,杭民老幼攀留塞道,有垂涕者,累转浙江按察使,风声凛如,再转布政使,卒,年五十二。见《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七十一、《西园闻见录》卷十五。

留氏是董氏同年,两人曾同游西湖。见郑善夫《少谷集》卷七《同留克全、丁文范、董文玉西湖泛舟遂历湖上诸山》。

丁仪

丁仪,字文范,号别盌,福建晋江人,弘治乙丑进士,历任海宁知县、杭州同知。见民国《杭州府志》卷一百、一百三。

丁氏是董氏同年,两人曾同游西湖。见郑善夫《少谷集》卷七《同留克全、丁文范、董文玉西湖泛舟遂历湖上诸山》。严嵩《钤山堂集》卷二十七《北上志》有“同年丁别盌文范”、同卷《西使志》有“杭守留公克全、丁二守文范,同年也”之语,考《皇明贡举考》卷六,弘治乙丑进士姓丁者惟丁仪一人,则丁文范必丁仪无疑。

牛鲁

牛鲁,字道宗,顺天宝坻人,弘治十八年进士(《皇明贡举考》卷六),曾任户部主事。嘉靖《九江府志》卷五《职官志》部使有户部主事牛鲁,云“正德五年至”,履历不详。

牛鲁与董氏同为弘治乙丑进士。董氏曾为牛氏父作《牛封君赞》,自注云:“同年牛主事之父,京兆人。”见《中峰集》卷九。

Examination of Dong Qi’s Communication with Friends on the Same Emperor’s List

Qian Ruping

(Institute of Yue Culture,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Dong Qi, a renowned scholar and writer in the mid-Ming dynasty, makes a variety of friends in his lifetime. There are many records of his communication in history books and corpus not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present paper has sorted out the related materials with a view to making a sketch of Dong Qi’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Dong Qi;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friend on the same emperor’s list; jinshi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

2014-09-1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课题“《中峰集》整理”(2010YWHNO2)阶段性成果。

钱汝平(1975-),男,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G127

A

1008-293X(2014)06-0013-08

(责任编辑张玲玲)

猜你喜欢

弘治董氏进士
龙江剧《弘治私勘》
“意”与“法”—董其昌的书家维度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跨越八省区市的爱心接力
董氏开胃贴治疗湿食困脾型厌食症的实验研究
跨越八省区市的爱心接力
——记董氏膏方微商爱心团队
素秀至珍传世与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笔道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