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质平音乐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

2014-04-10许佩晖

关键词:师范学校李叔同美育

许佩晖

(闽南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刘质平(1894.2—1978.10)原名刘毅,出生于浙江海宁,是我国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李叔同先生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我国近现代非常著名的音乐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1911年秋毕业于海宁安澜小学堂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两级师范学校(即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于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其音乐才能深受李叔同先生之赞赏,遂得到李叔同先生之精心培养。李叔同先生不仅在音乐课堂上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单独对其进行课外辅导,同时还介绍美籍教授鲍乃德对其进行培训,从而奠定了刘质平终生从事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石。1916年在恩师李叔同的资助下前往东京音乐学校学习,于1918年归国就开始投入到我国近代音乐专业教育和音乐师范教育事业中,先后参与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上海美术学院音乐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并亲自担任教授。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颠沛流离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在我国音乐教育第一线,先后在浙江金华师范学校、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温州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培养了众多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刘质平受聘为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教授同时兼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推动了山东省音乐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刘质平先生长期坚持不渝的从事音乐教育,其教育足迹遍布于浙江、上海、山东、福建各地,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刘质平先生音乐教育实践

(一)刘质平先生在上海的音乐教育实践

刘质平先生东京音乐学校学成归国之后,在恩师李叔同先生介绍下前往上海城东女学担任教师并受聘为艺术科任主任。上海城东女学是一所留日学生杨白民创办的私立女子学校,该校允许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学习相应的艺术学科。1919年秋,刘质平、丰子恺和吴梦非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中小学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为主要目标的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由吴梦非先生担任校长,刘质平负责学校教务并担任教务主任。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设置有普通师范和高等师范两个专业,高等师范科主要面向初中或普师毕业生,主要目标在于为中学培养合格的艺术师资,普通师范科则主要面向初中招收一、二年级学生,主要目标在于为小学培养合格的艺术师资,两科均为二年学制。该学校的课程设置初学日本,后主要采用德国教学模式,同时还将我国传统声乐、和传统器乐纳入到音乐教学内容体系中。1923年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后扩大升格为“私立上海艺术师范大学”。该校在刘质平、丰子恺和吴梦非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为全国培养了近千名合格的中小学艺术师资,毕业生几乎遍布全国,他们毕业后大都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为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1921年刘质平先生受时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刘海粟校长的邀请,前往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图音组担任兼职教师。后向刘海粟校长建议增设音乐系,得到刘海粟的同意后由其负责筹办,成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音乐系的主要奠基人。1931年秋,刘质平在上海和汪亚尘、徐朗西共同发起并创办了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及附属新华艺术师范学校,正当该校蒸蒸日上,不幸于1937年11月14日遭日本侵略者连续三次轰炸,校舍成为一片瓦砾场。

(二)刘质平先生在浙江的音乐教育实践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刘质平先生避难于浙中。在当时恶劣的艰难境况下,刘质平先生仍然坚持从事音乐教育,先后在浙江金华中学、浙江省临时联合师范学校和浙江金华师范学校等担任音乐教师长达九年。1942年秋,刘质平经李叔同先生的好友孙选青先生邀请,前往已经搬迁到泰顺的温州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再次投入到其喜欢的音乐教育事业中去。由于日本的侵略,导致当时的温州师范学校教材严重不足。面对这一实际困难,刘质平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投入到音乐教材编写中。他根据当时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写《小歌曲伴奏集》、《弹琴基本曲50首》、《弹琴基本练习》诸多音乐教材并亲自将其刻印成册分发给学生使用。其中《小歌曲伴奏集》是刘质平诸多音乐教材中相对有代表性的一部,全书共收录了二百八十多首歌曲,均由刘质平亲自选词作曲,全部均使用五线谱进行谱写,同时还配上相应的钢琴伴奏。除了编写音乐教材的重要贡献外,刘质平还在音乐教学中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尽管当时由于学校迁移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但刘质平先生依然认真踏实教学而深得学生们的欢迎。先生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五线谱,而且还根据学生们对于学习钢琴的热情,主动利用空闲时间开办钢琴学习班,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提高自身钢琴演奏水平。另一方面,刘质平在温州师范学校教学期间,亲自收集我国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向学生进行传授。他提醒学生应该珍惜民歌这一宝贵财富,并要多记、多学、多唱,鼓励他们多做田野调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对不同民歌进行再创作。

(三)刘质平先生在山东的音乐教育实践

解放后,刘质平先生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学院进行政治学习。在1951年下半年接受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刘质平被调往刚刚成立的山东师范学院任教,在学院艺术系担任教授兼音乐组主任。时值山东师范学院兴办之初,尤其是音乐学科更是需要从头建设。刘质平先生凭借自己长达三十多年的音乐教育办学经验,经常主动向山东师范学院相关主管领导提出自己对学院师资建设、学院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音乐教育教材的选用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等等,其中很多有益建议都被学校领导采纳并施行,从而为山东师范学院音乐教育的创立和发展做出有益贡献。在当时学院音乐师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之下,刘质平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全面的专业知识,曾在很长的时间内同时担任和声、视唱和钢琴等多门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先生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不仅得到领导的器重和师生的爱戴,同时还于1951年4月被学校推举作为代表参加山东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被大家推选为第一届山东省音乐工作者协会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在山东师范学院教学期间,刘质平依然坚持自己的音乐教学理念,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编写音乐教材,主持编写了《实用和声学》,时至今日仍然对和声学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刘质平非常重视我国传统音乐的教育,其不辞辛劳收集到祖国各地民歌共计千余首,并且将收集到的优秀民歌编印成册作为教材使用,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优秀民歌的艺术魅力。

二、刘质平先生音乐教育思想

(一)重视将美育和音乐教育结合

刘质平非常重视美育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教学只有和美育结合方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益,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刘质平认为在传播美育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到音乐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1919年,刘质平和吴梦非共同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美育学术团体,即中华美育会。该社团的主要目的是联合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艺术教师以及艺术爱好者,利用这一全国性社团平台,进行美育教学经验的交流,从而共同推进美育取代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针对当时我国存在专职音乐教师师资不足和路途遥远的问题,刘质平开创性的使用通信讲习方法,对那些没有条件亲自前来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培训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及时接触到先进的美育思想,从而尽快领悟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应用。同时,还利用教师放暑假时间举办讲习会,不仅帮助音乐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而且还广泛宣传了美育思想。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美育的宣传力度,刘质平等人在上海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份专门介绍美育的杂志《美育》月刊,从创刊到停刊总共出版7期。除此之外,他还先后发表诸如《我国音乐教授的缺点》等多篇富于见地探究音乐教育的文章,为当时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许多有见地的宝贵建议。

(二)重视吸纳西方音乐理论和教学理念

刘质平自学成归国的长达五十年的音乐教育生涯中,始终重视吸纳西方音乐理论和教学理念。首先,刘质平重视将西方音乐理念向国人进行介绍,从而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较为开阔的学科视野。其次不仅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西方的音乐理念和乐理知识的教育,而且刘质平还在课堂传播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其科学系统地编辑成音乐教材。在刘质平先生编写的《开明音乐教程》中,他在内容选择上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对整个西方音乐知识体系进行循序渐进的全面系统的梳理。而且,刘质平还在书中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此外,刘质平还积极学习西方音乐教学理念并且主动引进西方音乐教育体制。刘质平担任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起初效仿的是日本的音乐教育体制,后发现德国学制更为科学,于是便转而效仿德国音乐教育体制。最后,刘质平还十分重视引进国外归来的留学生,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时就积极引进来自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归来的留学生任教,为我国音乐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三)重视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

他从小对我国民间优秀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重视和吸纳西方音乐理论和教学理念的同时,刘质平还十分重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在其学成回国任教之后,面对当时音乐教育界流行的“崇洋之风”,刘质平专门撰文指出:“要创造我们中华民国的乐风,不能不先研究民众的歌曲,不能不从整理本国旋律的曲谱入手。”在重视民间音乐教育观念的作用下,刘质平对我国民间传统音乐进行比较详细且系统的整理。在山东师范学院任教期间,为了帮助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有更为直观的深入了解,刘质平带领学生到山东曲阜孔庙去实地接触埙、瑟等传统民间乐器,并且要求学生重视民族音乐的学习。刘质平对于我国民间优秀音乐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始终贯穿于其音乐教育生涯中,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其仍然坚持不懈的进行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共整理出十五册宝贵的民歌资料。他反对以西洋音乐完全取代中国民族音乐,而是要以西方优秀音乐文化来滋养和发展我国的传统音乐。

(四)坚持因人制宜的音乐教育理念

1923年刘质平在《音乐界》上撰文建议应将初中乐歌科改称为音乐科,改革当时小学音乐和初中音乐二者不衔接的问题,强调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遵循因人制宜的教育理念。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纲要制定上,教育工作者理应坚持“宜浅不宜深,宜简不宜详,浅则可以平均发展,简则有活动的余地”的教育原则,强调小学音乐课程必须以儿童的实际情况以及儿童本身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外,刘质平针对当时音乐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受重视导致教学时间过短现状,其进一步强调中学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只需要认识普通的乐理和演唱容易的三重音歌曲即可的合理建议。

综上所述,刘质平一生都和我国现代音乐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和编写音乐教材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尤其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质平一生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中国音乐教育事业,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肯定与纪念。

[1]李雅宁.学校音乐教育的先驱与开拓者——刘质平音乐教育实践与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陈莹.兢兢业业、孜孜不倦——记刘质平于温州师范二三事[J].才智,2002,(26):136.

[3]杨和平.李叔同嫡传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与贡献[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5):40-42.

[4]孙继南.勤奋·执着·笃诚·敦厚——记音乐教育家刘质平生平业绩[J].齐鲁艺苑,1989,(4):43-49.

[5]张俊萍.刘质平的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J].兰台世界,2013,(22):94-95.

[6]佚名.记我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刘质平[N].海宁日报,2010-04-09(4).

[7]陈莹.温州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8]刘再生.全国为音乐教师者十九皆其薪传——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与艺术师范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13,(7):54-56.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李叔同美育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影像中的灿烂人生
——《李叔同——弘一大师影像》简评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