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松教学 设计提问 个性发展

2014-04-10陆燕青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音乐课小朋友音乐

陆燕青

传统的音乐教学常以唱歌为主,学生则经常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这样的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们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那么,怎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唱唱、跳跳、想想、动动的过程中,不断有效地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一、提倡轻松教学,营造和谐课堂

一堂音乐课,绝对不能够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曲。因为那样做,只会使得课堂气氛显得单调而枯燥,绝对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也根本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反之,如果我们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使音乐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因此,我在实践中尝试加入游戏、歌表演、乐器演奏等,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歌曲《春天来了》时,为了避免识谱教学的单调性,为了尽可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尝试采用游戏教学法。在备课中,我精心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在导入环节结束后,马上让小朋友们扮演“小鸟”的角色。于是,全班学生都兴奋起来,随着我弹奏的旋律,各位请来的“小鸟”都能认真找出相应的旋律,再跟随伴奏唱一唱。小小的一个游戏环节,竟然使小朋友们如此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接下来,班里的每个小朋友都自觉地踊跃发言,每个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使得教学气氛十分活跃,识谱教学也就显得不那么乏味无趣了。

二、精心设计提问,引导主动参与

音乐课上,必须精心设计提问环节,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然而,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思维,适当地运用语言进行点拨,顺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他们的思维走上正确的轨道,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发挥。

有一次,我在《挤奶舞》的教学中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大家说说歌曲表现的情绪,想不到学生只能用“高兴”、“愉快”等词简单地概括歌曲的表现情绪。于是,我耐性引导学生,帮助大家深入地体会其内在含义。比如,我先是尝试运用语言略加点拨:“请问,我们小朋友喜悦时用什么方式表现?”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开心时会用舞蹈动作表现”;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开心了就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曲”。这时候,我就抓住机会再点拨:“那么,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把大胆地表达内心的喜悦,好吗?”于是,全班欢腾起来,有的用快乐的歌声表现,有的模仿挤奶等动作,还有的跳出了迪斯科动作,每个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了音乐教学活动之中。

实践表明,有的音乐课上得比较沉闷,效果不佳。那是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如果教师讲述得太多,或者教师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音乐课上一般不需要多费口舌,而应该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当然,我们老师也不能够放任自流,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自己体会。如果简单让学生自己体会,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呢?具体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比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星空下,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夜空……”小朋友们的思绪便会随着如诗如梦的乐曲声浮想联翩,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三、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鼓励音乐创造,就必须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教学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小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小雨沙沙》的节奏教学中,我让全班同学分成8组,男女同学都适当结合,几个人在一起自由练习黑板上的节奏。刚开始时,大家都不熟悉,有的拍正确了,有的却拍错了。但经过教师指导,再让大家大胆练习。几分钟的讨论之后,组内便达成共识,同学之间就会相互纠正再进行练习。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学生在拍打节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着一些小小的错误,但在老师稍家点拨之后,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这种思维主动性较强的学习方法,比起老师先教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来显得更加灵活,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还有,为了培养个性,我们在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这段音乐时,开展了针对性的讨论。教师问:“同学们,这段音乐描写什么动物呢?”学生纷纷猜测,有的说老虎,有的说狮子野猪,有的说大熊猫,有的说猴子。这时,初听时,教师必须宽容,不能非得说只有大象才对。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激励儿童主动思考,为儿童提供“学习的自由空间”。孩子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要深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发现问题时,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课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殿堂!

【作者单位: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音乐课小朋友音乐
找茬儿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