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数学教学理念破解学生减负困局

2014-04-10孙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家长课堂教学孩子

孙伟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史上最严减负铁规,既要“减负”,又要“提质”,倒逼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迫使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共同破解减负困局。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有个著名教育专家在小学调研时询问“你们最喜欢什么课?”,学生异口同声,“最喜欢下课”,这个脑筋急转弯式的回答堪称黑色幽默,真切地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和反感,“流水线”、“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没有市场。要让学生喜欢上课,并且在课堂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改进教学方式上下功夫,用创造力提高课堂吸引力、凝聚力,提升教学效益,重点要在“三化”上做文章。

一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化”上求突破。在平板电脑上阅读教材、听老师用幻灯片授课、打开网络课堂自学知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碰撞出教育改革的火花。校园网、校际网、互联网的普及为创新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ipad、平板电脑已不再是城市小学生的奢侈品。学生打开平板电脑,登陆教室的客户端,白板投影上即时显示学生练习的信息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情景。特别对突破比较抽象的难点、把握重点效果显著。如小学六年级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推导是以往教学的难点内容。运用电脑显示其推导过程,形象生动,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学生自己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演示。在课堂练习上,学生随教师进入数字化校园系统题库,在线做练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瞬时显示,既减少了学生抄题的时间,又减少了教师作业批改的工作量,还能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坚持聚焦常态课堂精讲精炼,在“精细化”上求突破。教学精细化管理,即以有效教学为目的,以教学质量为中心,追求高的教学效益的管理。

三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全过程优化,在“公开化”上求突破。现在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除了成绩,就是检查教案、上公开课,但忽略了课题教学的不可逆性,这种“表演式”、“资料式”的检查手段往往掩盖了教学的真实性,“阳光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充分运用教学平台,将不同班级、不同教师同一内容的重点授课,随机录制成视频影像,供教学研讨、家长观摩、学生学习,日积月累,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就能形成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优质教学影像资源库。互联网走进课堂,运用远程教育平台,无形间建立了一个大教研室,不同学校的教师互动互学,共享国内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教研团队、学习团队,与“最好的老师”亲密接触,借鉴最优秀的教学案例,开阔眼界,促进不断提高。

推进家校共育,促进数学知识转化

曾几何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中国家长教育子女的原动力。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盲目攀比之风日盛,负担层层叠加,让学生苦不堪言。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家长“加码”的分量就重。走出减负困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社会也要做出努力。

一是明确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主体功能,为“家教”正名。现在一提“家教”,往往认为是花钱请老师补习,参加各类培训班,这是对家教的曲解。家教的本质应该是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对孩子影响至深。资料显示,在教育高度发达、被誉为世界楷模的美国,因为对教育理念认同差异,有约260万学生在家上学;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杨光大。家长到位,理念到位,越减越负的局面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家长带学生参与这些生活问题的处理,形成感性认识,对学生突破这些难点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教育职能,还“兴趣”原貌。。兰州市城关区依靠社区资源,建立“小学生免费兴趣班”,及时为“盲区”补位,深受家长欢迎。以前的兴趣班,往往是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变成“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带有让孩子成名成家的功利意识,与孩子真正的“兴趣”不合拍,造成孩子反感、家长被动。社区安排了厨艺、陶艺、书法绘画,乒乓球、台球、跳绳、舞蹈等等动静结合的兴趣班,从社区聘请有特长的爱心人士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重在参与、兼顾专业。学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有的社区还成立了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小胖墩俱乐部”、“白天鹅艺术社”、“文学创作团”等小型组织,由专人指导,效果很好。

三是注重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升学”释疑。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来说,比起减负,他们更关心“小升初”怎么办?现在作业少了,初中如何适应?家长把焦虑传递给了孩子,甚至传递给了学校。回答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小学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了解小学高年级与初中知识点的衔接。如方程的内容在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都有,只是着眼点不同,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提炼出解题的核心思想,让学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分类和综合、特殊与一般、化归和转化、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等数学思想,发展学生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发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提升了素质,何愁升学后不能从容应对。

总之,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不懈的努力。但减负不等于减质,只有用我们的智慧、爱心、责任,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分数成为有品质的产品,让成就感成为孩子精神层面的毕业证书,才能走出减负困局,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兰州市兰炼二小 甘肃】

猜你喜欢

家长课堂教学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