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提高常态课效率

2014-04-10韦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情常态教材

韦珩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美,其实,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近一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关于常态课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尤其观察了老师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发现了老师们在常态课上提问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课堂提问过于频繁。有数据表明,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相当频繁,短短的40分钟,多则能提40以上个问题,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小手如林,实则缺少了思考的深度,缺少了表达的指导。

(2)课堂提问过于随意。因为是常态课,老师们是在自然状态下,自自然然地进行课堂教学,少了“表演”的成分,老师们在课堂上更加轻松,但提问不够严谨,问题设计不够精当。

(3)课堂提问过于浅显。更多的老师在常态课上的问题设计,以识记、理解问题为主,使得学生的学习被动倦怠,对文本的阅读依赖于教师的提问来思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提高。

如何在常态课上进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充分进行学情调查,清楚学生想要知道什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我们在课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学情设计教学,以学定教,进行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取得进步和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要看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是否达成目标。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教学失去意义。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问题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将三维目标的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了出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独立思考与判断,课堂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二、认真研读文本教材,明白自己想要教授什么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尽管不是唯一的,但由于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对于教材的使用应更多的强调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来使用;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数学知识有它的系统性,又有它的阶段性,因此在研读教材时,不仅要看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更要立足单元看全册,通过全册看整体,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年级、各册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再回到单元看每节课、每个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我们拿到一册教材,首先要通读教材,弄清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儿,单元是如何组合的,哪些课文是要重点教学的,哪些课文是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我都要先研读教材,再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设计教学及课堂提问做好准备,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

三、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明晰课堂上要怎样提问

1、提问要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围绕者教学目的,根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来发问。提出的问题指向教材的知识因素、智力因素、情感因素,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引路。叶圣陶先生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善问就在于问到点子上,问到目的上。要问到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情感渗透点,只有问得明白,才能问得有效。

2、提问要启发学生思考。对于什么是“问题”,吉尔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作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构成“问题”的基本条件又两个:一是要有“心理上的努力”才能解决,否则就不是问题。二是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即运用新知识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就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有一定的“坡度”,否则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这就是提问的主要作用。

“跳一跳,够得着”。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思考,在引导解答过程中,教会学生思考。

3、提问要体现教学程序。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一堂课或者教一篇课文,教师围绕教学目的的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循序渐进,形成一条教学的思维链,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原有的问题解决了,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学生又用新知识或者组合已有的知识去解决矛盾,环环相扣,使教学井然有序。教师的提问,如果问得很乱,不但启发不了学生的思维,还会让学生心烦意乱。

4、提问要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就是摆在个体面前需要用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的情境。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情境。教师的提问,应该给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智力背景。这问题情境是一个智慧场,让学生在其中急中生智;这问题轻轻引来一股聪明泉,让学生饮泉而茅塞顿开;这问题情境是一道亮丽的思考风景,给学生带来灵气和活力。教师的提问,问得精妙,问得开窍。探究课堂提问语言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变学生的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变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提问语言也将变得更加丰富。

叶澜教授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教师的追求方向。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认真研读教材,精当设计语言,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作者单位: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学情常态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