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2014-04-09辛奇隆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区活动经济负担居民

吴 霞,辛奇隆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浅析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吴 霞,辛奇隆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本文以来自90多个城市共466人的调查问卷为基础,探索了中国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居民闲暇时间交往较少;社区缺少固定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缺少社区精神文化活动。同时探究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对社区工作者提出对策性建议: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宣传,如:建设固定社区活动站;多开办精神文明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居民固有思想,为其邻里交流提供平台。

社区文化;社区建设

社区是指聚居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现代城市的一种新型的人群结合方式。而社区的发展,既能保证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能作为统一的精神导向推进党的精神理念,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在政府及社区工作者们轰轰烈烈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时,一些社区文化建设上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秉持用问题引发思考,用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社区文化现状调查,共涉及来自90多个城市共466个随机抽取的对象,期待能以实际数据引发务实思考,为更进一步地建设社区文化作出贡献。

1.居民邻里交往情况现状及因素分析

首先,在调查中暴露出来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邻里交往较少,同社区的人们仍然没有突破“小家”融入“大家”——有超过30%的居民每周与邻居交往的时间小于39分钟;有超过50%的居民在本单元楼内认识不足10%的邻居,这些数据较为充分地说明了被调查居民之间的关系过于疏远,难以形成足够的向心力、凝聚力。为进一步探究此现象的内在因素,本调查又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即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

1.1 工作压力对邻里交往的影响

对于工作压力可能造成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工作压力越大,居民所经受压抑、焦虑等潜在心理因素的可能越大,因而会对居民邻里交往产生影响。然而数据显示,在认为自己压力很重的被调查居民中,每周与邻居的交往时间小于30分钟的有43.81%,而这一数字在认为自己压力较重、一般、较轻和很轻的居民中分别为27.91%、25.7%、38.39%和38.1%;同理,在认为自己压力很重的被调查居民中,每周与邻居交往时间多于1.5小时的有35.24%,而这一数字在认为自己压力较重、一般、较轻和很轻的居民中分别为31.4%、32.96%、35.19%和35.17%——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即使居民的工作压力逐渐减轻,被调查居民们也不会与邻居交流更多。由此可见,工作压力本身并不能带来被调查居民对邻里交往时间的减少。

1.2 经济负担对居民交往时间的影响

本调查中,以居民自身对自己经济负担的直观判定反映其受到的经济负担的大小,数据体现,在认为自己经济负担很重的被调查居民中,有41.23%的居民每周与邻居的交往时间小于30分钟,这一数据在认为自己负担较重、一般、较轻和很轻的居民中分别为28.09%、27.74%、30.65%和41.3%,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理,在认为自己经济负担很重的被调查居民中,有35.09%的居民每周与邻居的交往时间超过1.5小时,这一数据在认为自己负担较重、一般、较轻和很轻的居民中分别为32.58%、35.48%、25.81%和36.96%,同样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使被调查居民的经济负担减轻,被调查居民们也不会与邻居交流更多。由此可见,经济负担也不是影响居民之间交流时间减少的因素。

2.居民交流现状深层原因分析

经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在调查的两种因素中,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并没有对被调查居民每周与邻居交流的时间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此结果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如果结合中国社区文化发展现状与居民社区文化心理再来重新审视,这个结果又在情理之中。

2.1 工作压力因素深层分析

工作压力确实可能导致加班工作、占用假期等情况而迫使居民缩减个人的休闲娱乐时间,进而降低了居民与邻居交往的可能性。但同时,工作上的压力也会导致居民有较大向身边邻居、朋友等寻求心理上的同情、理解与安慰的可能性,尤其当社会普遍进入新世纪充满竞争、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时,这一物质发展所带来的工作压力也是普遍性的本调查中居民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很重或较重的人数达到了40.98%,是认为自己工作压力较轻或很轻的人数——20.6%的近两倍。因此,同样有工作压力的邻居在交往时更易体会到邻居之间工作压力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助于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最终则可能会带来居民与邻居交往时间的提高——如同美国戒嗜酒者互诫协会(AA)正是通过让希望戒酒的人们获得在一个集体中的归属感而帮助其实现戒酒的目标。由此可见,由于工作压力带来对居民交流时间的影响十分复杂、其对交流时间的贡献有积极有消极,才因此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2 经济负担因素深层分析

针对经济负担因素,须要注意的是,中国社区内居民交流的主要方式一般不需要大量开销,如广场舞、下棋等,而当进行较为正式的活动,如演出、讲座等,我国社区工作者们则一直致力于“由居民直接参与,既是表演者也是观看者”的工作理念,鼓励退休文艺老干部等积极参与活动,既调动了居民积极性,又为居民减少了因参加社区活动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因此,正是归功于中国社区工作者的服务理念,居民的经济负担与其邻居的交流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3.社区活动现状分析

除日常邻里交流之外,居民另一种交流方式就是由社区工作者或政府开办的社区活动站、文艺活动、讲座、志愿活动等。这些活动的积极意义在于其融合促进居民交流、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教导居民精神内涵等多种社区文化功能为一体,可以有效获得群众支持拥护,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为了解如今社区活动建设现状,本调查探究了社区活动站和文化活动两方面社区活动,并提出相应的分析与意见。

3.1 社区活动硬件——活动站现状分析

社区专有的固定活动场所对于建设社区文化有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保证了开办社区活动的硬件设施质量。这一方面表明了政府对于建设社区文化的决心,使居民受到精神感召;另一方面也为社区活动提供了号召力和影响力,保证了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的社区活动足够正式,满足群众,特别是退休文艺干部的需求,极大调动社会积极性。然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46.78%的被调查居民所在社区中没有固定活动站,而在社区有活动站的居民中,也有38.19%的居民从未使用过这些社区活动站。这既体现了政府在社区文化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也反映了居民并没有认识到活动站的有益之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政府部门认识到建设社区活动站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社区工作者做好社区宣传,以软件活动带动硬件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让居民通过社区活动站融入到社区的大家庭中。

3.2 社区文化软件——文化活动现状分析

在努力保证社区硬件的质量数量的同时,社区工作者们同时也应该关注如何建设好社区软件——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丰富开展可极大程度上提高社区居民文艺活动参与、鉴赏能力,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开展公共精神宣传、落实党的精神指导方针,更好的实现社区的教育作用。数据显示,所在社区中有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居民中有52.02%的人在参加了社区活动后甚至走出社区,参加社会的一些文明志愿活动,而这一数据在所在社区没有开展过精神文明活动的居民中仅为21.49%,由此体现出社区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受调查居民中,有51.29%的居民所在社区并没有开展任何精神文明活动,这显然是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一大桎梧。对此,社区工作者们应重视其社区精神文明活动之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充足恰当的活动与。当然,社区工作者们同时也应保证这些活动有明确的意义,而非单纯为活动而活动。真正让社区文化软件与硬件互相结合,让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为建设和谐积极的社会文化作出贡献。

4.结论

此次调查粗浅探究了中国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并分析了居民邻里交流与社区文化活动两方面建设情况。一方面,本调查探究排除了工作压力与经济负担对邻里交流造成的影响,明确了日后研究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本调查研究了社区活动的建设情况,包括社区活动站以及文艺活动,明确其建设意义: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鉴赏水平与培养居民公共精神。同时也对此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包括:增强社区活动丰富性、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宣传以及政府加大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等。最终达到建设和谐社区文化、推动我国实现中国梦、增强未来国家综合国力的伟大进程。

编辑∕岳凤

吴霞(1975-),女,英语高级教师,政教处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学生德育。

猜你喜欢

社区活动经济负担居民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科介入治疗与心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经济负担比较△
“小队活动菜单”引领社区活动的“三步走”
怎样有效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社区活动
2~7 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无形经济负担分析△
心脏术后感染直接与间接经济负担研究
切实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积极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