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砬子沟水电站工程布置方案比较分析

2014-04-08贺启有

水利技术监督 2014年5期
关键词:尾水渠砬子石河

贺启有

砬子沟水电站工程布置方案比较分析

贺启有

(辽宁省丹东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 丹东 118000)

砬子沟水电站为河床式电站,电站厂房有河道右岸和河道左岸两个初步布置方案。笔者对两个方案的自然条件、枢纽布置要求、综合利用、施工及运行条件、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最终推荐发电站厂房位于蒲石河左岸为优选方案。

砬子沟;水电站;工程布置;方案比较

砬子沟水电站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古楼子乡砬子沟村,坝址位于蒲石河中下游,距丹东市40km。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174km2。

该电站于1956年建成,为引水式水电站。坝长266 m,为简易的埋石混凝土溢流坝,坝高2.5 m,进水渠位于拦河坝的右岸,长550m,宽5m,进水渠挡墙为浆砌石结构,墙高约3.0m,电站厂房位于进水渠的末端,现有装机250kW。经过数十年的运行,电站厂房破旧不堪,工程损坏严重,设备老化,效率低下,已无法正常运行。主要表现为:拦河坝断面窄小,混凝土碳化严重,已有多处脱落损毁;进水渠淤堵严重,浆砌石挡墙块石、砂浆脱落严重,漏水现象突出,存在倒塌的风险。因此,该电站急需改造,改造后可以增加电力供应,缓解区域电力紧张的矛盾,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

1 建设条件

1.1 自然概况

蒲石河全长121.8km,流域面积1200km2,为南北向狭长形流域,其中山地占74%,丘陵占26%。河道弯曲狭窄,凹岸一般紧连陡峻的山体,凸岸为河漫滩,漫滩宽度为50~200m不等,多由卵石组成,向上为二级台地或山体,河谷宽度为100~500m不等。

1.2 气象与水文

蒲石河砬子沟水文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154.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55.8mm,多年平均气温6.6℃,极端最高气温35.0℃,极端最低气温-38.5℃,最大冻土深1.32m,最大冰厚0.77m。砬子沟水电站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53 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4240 m3/s,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470 m3/s。

1.3 地质地形

该工程库区位于蒲石河下游的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呈北高南低趋势。库区内地貌类型为“U”字型河谷地貌,坡脚海拔高程约为46.58~50.00m。低山丘陵受到的侵蚀作用以自然剥蚀为主,左岸山坡重力堆积严重,形成较厚的(块)碎石堆积体;右岸植被发育,部分地段岩石裸露。地层岩性从上至下依次如下。

(1)坡积土:以灰褐色为主,稍湿稍密,主要位于左岸坡脚下,厚度为5.00m。

(2)卵石层:黄色,湿~饱和,中密,粒径以2~20cm为主,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上,厚度为1.20~4.00m。

(3)前震旦系混合岩:岩石呈灰青色,大部分为中等风化,分布在坝线两侧的山体及河床的底部。

2 工程布置方案比较

砬子沟水电站的任务是以发电为主,兼顾旅游、养殖。水电站为径流式小型水电站,无调节性能,水库正常蓄水位42.5m,相应库容136.82万m3,设计洪水位(p=10%)44.02m,相应库容为210.49万m3,校核洪水位(p=2%)46.11m,相应库容为339.45万m3。设计水头为7.83m,装机容量为1000 ×2+630×2=3260kW,设计年发电量847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2598h,引用流量为50.02m3/s。

砬子沟水电站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后为河床式水电站,丹东地区的洪水具有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特点,在工程布置上首先应重点考虑泄洪问题,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水电站厂房布置有河道右岸(方案一)和河道左岸(方案二)两个初步方案。

2.1 工程布置方案

枢纽与河道正交,成“一”字行布置,坝轴线长274.3m。

方案一:发电站厂房位于蒲石河右岸,从右至左依次布置为:右岸挡水坝段20m,厂房坝段27.3m,冲沙闸段9m,翻板闸门溢流坝段210m,左岸挡水坝段8m。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90m,河床中央翻板闸门溢流坝布置有26孔8m×3.84m的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溢流堰堰顶高程38.66m,顺水流方向长10m。冲沙闸为2孔3m×3m的平板钢闸门,堰顶高程为36.00m,顺水流方向长10m。四台主变压器布置在副厂房右端,升压站平面尺寸为25m×25m,地面高程为42.00 m。

电站尾水渠位于河道主槽右岸,即原电站进水渠的位置,尾水渠与冲沙闸之间设置导流墙,导流墙长390m,将尾水渠与主河道隔开,以减小冲沙闸和泄洪闸运行时对电站尾水的影响。

上坝公路布置在右岸,由于右岸山体陡峭,需要开山修建,分别通向厂房、开关站和坝顶交通桥。

方案二:发电站厂房位于蒲石河左岸,从右至左依次布置为:右岸挡水坝段8m,翻板闸门溢流坝段210m,冲沙闸段9m,厂房坝段27.3m,左岸挡水坝段20m。拦河坝、主厂房和副厂房的结构型式及尺寸同方案一。

主厂房总长27.3m,宽9.0m,其中安装场长8.10m,位于主机房左侧。副厂房位于主厂房下游侧,平面尺寸为27.3m×6m。

电站尾水渠位于河道左岸,坝下夹信子岛左侧的天然沟道内,长1520m,前10m底宽为24.00m,之后渐变至18.00m,进口底高程32.66m,出口底高程31.90m。

4台主变压器布置在副厂房左端。上坝公路在左岸沿尾水渠道布置,分别通向厂房、开关站。

2.2 方案分析比较

两个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电站厂房的布置位置不同,方案一厂房位于河道右岸,方案二厂房位于河道左岸。从而导致电站的道路交通、尾水渠、联网线路、工程投资等技术经济指标不同。

(1)进厂交通道路:方案一的进厂道路布置在右岸,从地形上看,右岸为大面积的陡峭山体,需要在右岸的山岭上修建进厂道路,进厂道路占地较多,施工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工期长,影响主体工程施工,投资大。方案二的进厂道路布置在左岸,沿尾水渠道的左岸布置,地形比较平坦,可利用现有村路,进厂道路占地较少,施工难度不大,工期短,投资较少。经过估算,在进厂道路方面,方案一比方案二增加投资329万元。

(2)尾水渠:方案一的尾水渠位于河道主槽右岸,尾水渠与冲沙闸之间设置导流墙,导流墙长390m,将尾水渠与主河道隔开,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和混凝土导流墙,尾水渠较短,工程量较小,投资较小;由于尾水渠位于河道主槽右岸挤占了河道的行洪断面,对行洪不利,施工难度较大。方案二的尾水渠位于河道左岸坝下夹信子岛左侧的天然沟道内,长1520m,利用了原有沟道,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和尾水渠干砌石护砌,尾水渠较长,工程量较大,投资较大,但施工难度不大。经过估算,在尾水渠方面,方案一比方案二减少投资83万元。

(3)联网线路:由于联网线路位于河道的左侧,所以方案一需要修建高架塔跨河并网,方案二不需要跨河,可以直接并网。方案一的联网线路投资较高,而且耗工耗时,后期运行管理、维修等也十分不便。经过估算,在联网线路方面,方案一比方案二增加投资60万元。

(4)工程投资:由于两个方案的正常蓄水位一致,尾水渠渠首高程基本持平,两种方案的可利用水头没有明显差别,装机容量和年平均发电量也基本一致。经过估算,方案一的投资为3634万元,方案二的投资为3328万元,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投资306万元。

通过以上技术经济比较可以看出,两方案的经济效益基本一致,方案二较方案一节省306万元,并且方案二的交通便利,有利于后期的管理与维护,所以优选方案二作为工程布置的推荐方案。目前,该方案已经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

3 结 论

砬子沟水电站是蒲石河中下游的径流式电站,为河床式电站。蒲石河属于辽东典型山区河流,峰高量大,在工程布置上首先应考虑满足泄洪要求,应选择泄流量较大的泄水建筑物,加大泄流量,减小上游水位雍高。在大流量、小水头的水电站布置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修建尾水渠,加大发电水头,增加电站装机和发电量。

就水电站工程而言,通常应考虑将电站厂房分别布置在左岸和右岸,通过对两个方案的自然条件、枢纽布置要求、综合利用、施工及运行条件、经济指标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优选工程布置方案。经技术经济的综合比选,砬子沟水电站的最终改造方案,优选发电站厂房位于蒲石河左岸的推荐方案。

[1] SL253-2000溢洪道设计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 SL319-2005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0.3969/j.issn.1008-1305.2014.05.014

TV73

B

1008-1305(2014)05-0040-02

贺启有(1975年-),男,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尾水渠砬子石河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转轮改造水力稳定性研究与实践
黑龙江林口县大砬子村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吉林汪清杜松资源分布初报
蒲石河电站#1机组定子绕组安装工艺浅析
蒲石河发电电动机定子铁心拉紧螺杆结构改进
石河村的两场风波
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尾水渠施工期渗流场数值分析
岸边式电站厂房复杂尾水渠水力学计算
亚洲最长尾水渠电站设计与运营中的突出问题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延吉盆地大砬子组2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