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巴学园的办学特色及当代反思

2014-04-08王小丁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园小豆豆小林

王 琳,王小丁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浅议巴学园的办学特色及当代反思

王 琳,王小丁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巴学园是日本小林宗作先生1937年在日本创办的私人小学。“自由”是巴学园的唯一标识。它低调而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它尊重学生自由的学习和倡导“成就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别具一格的课程设置无不吸引着当时的孩子们并且感染无数的家长和“教育者”。总结其办学特色,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今天我国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注入更多个性元素,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拥有他们自己的人生。

巴学园;办学特色;反思

巴学园创立于昭和十二年(1937年),而在昭和二十年(1945年)即毁于战火,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段时间。[1](P23)这所学校是由小林先生私人创办的。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并且在第二天又期待着早一点到学校。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

一、灵活自由的办学模式

巴学园的创立到结束只有8年,那些曾经在里面学习过的50多名学生,不仅有黑柳彻子这样的作家和主持人(日本著名作家、HN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著有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等),还有歌唱家、物理学家、鉴定家、顶极设计师……。每一个孩子经过巴学园独特的学习后,在许多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在日本教育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那个特殊的学校,特殊办学理念,独特的运行模式,从而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政府的认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独特。办学理念,师生关系,课程设置等立足本土,低调做事,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等理念决定了巴学园的卓越。小林先生不喜欢宣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对媒体敬而远之。即便在战前,先生也从来没有让人拍摄过学校的照片,没有宣传过“这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的全校学生加起来仅五十余人,这么一所小学校,并不惹人注意,所以能够安全顽强地生存令人敬佩和遐想。

巴学园的大门是两棵挂着树叶的小树,“巴学园”三个字正是写在有着根的矮树做成的校门上。巴学园的教室是六辆弃用的电车。教室的座位也是孩子们自由选择的,可以根据当天的兴致和其它情况,每天换一个自己喜欢坐的地方。似乎每一个上小学的孩子都喜欢这别具一格的“学校”。巴学园是没有校歌的,虽然音乐家小林校长确定过一首。那么为什么没有校歌呢,只是因为孩子们没通过。民主在巴学园至高无上,无处不在。看我们今天的教育,总是这样千篇一律:气势恢宏的大门让孩子望而生畏,棱角分明的教室让孩子感到压抑,按照社会治理结构建立的班级管理让孩子无所适从,还有“师道尊严”意识浓厚的教师、整齐有序的课桌椅、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和一次接一次的考试......,唯独没有的,就是孩子们自己拥有的世界和生活。孩子的童趣呢?孩子的顽皮呢?孩子的创造力呢?

二、巴学园的办学特色

巴学园的办学特色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每天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女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都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们说:“好,就从你自己喜欢的那个题开始作吧!”[1](P30)如果上午完成了学习任务,下午就可以去散步、采集植物标本、写生、听老师唱歌、讲故事……,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的学,显示自己的才能,开心地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在巴学园,散步也是一门课程、一种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表面上看似游戏,实际上是自由的选择,学到了在课堂上难以企及的东西,而这一切又显得那样自然,不知不觉。伟大的法国教育家、自然主义教育的伟大旗手卢梭早就呼唤教育要“重返自然”。“要教育我们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2](P126)大自然才是孩子们的书本和课程,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与情感慰藉的终极来源。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个性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彰显无遗,他们在课程中锻炼思维,提升兴趣,力所能及,潜力无限。自习也是课程的补充,且形式多样,有问题,有疑难可以与同学对话,与老师交流,老师会有记录,直到学生完全领会为止。课程设置和学习都聚焦在互相交流、犯错误、改正错误、顺应孩子的天性,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正是巴学园的大有作为。

小林校长认为,“必须让孩子们看到实物,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1](P30)直观教学,实践教学在巴学园总是放在首位。巴学园请来了农民老师,他们不仅教授给孩子们关于种田的一些事宜,而且还趣味横生地讲了有关虫呀,鸟呀,蝴蝶呀,气候呀等各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亲临其境,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果,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音乐科班出身的小林校长非常注重旋律教育法,因为“韵律符合孩子本来的要求,给孩子以满足”。[2](P126)“实践律动法,人的性格就会带有律动性,律动的性格遵从美好、朴素的自然法则”。[3](P259)如果教师弹奏一段曲子,孩子们开始都按着两拍的节奏在走动,这时演奏改为三拍了,但还得按两拍的节奏来运动。这虽然非常艰难,但很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思想集中能力和稳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巴学园的特色还体现在“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上。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育那些内在的优秀品质没有被挖掘出来的孩子,让他们的潜力完全释放,实现自己的价值。巴学园没有“差生”,所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即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巴学园放在首位的工作。巴学园的实践表明:只要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改变了,他的人生就会完全不一样。

小林校长曾说过,“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5]并且,可以这样说,在每一个巴学园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被“冤枉”的历史。日本著名作家、HN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说过,“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所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就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直到长大吧?”以至于后来黑柳彻子出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销售排名第一的读物,[1](P27)无不跟这本书的第一手资料库——巴学园密不可分。

无论你是谁,巴学园都是使你成才的地方。其运动会完全给人自信,助人成功。小林校长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动声色地给一个得小儿麻痹症的孩子——高桥带来自信。校长设立的游戏规则几乎是给高桥君量身定做但又不让其他孩子所感觉出来,致使每一次比赛高桥君总是冠军。校长但愿他能“感受到这种快乐”,并希望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还没有因为身体不再长高而形成自卑感之前,“永远不要忘记夺取冠军的信心”。后来高桥君在滨名湖畔的安藤电气公司担任“协调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职位,相当于整个公司的润滑剂。高桥君并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导致自卑心理。如果高桥君带着“小儿麻痹症”这种帽子度过自己的童年,我想他升入初中高中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更不用说他后来的工作居然是做人际协调。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意义,教育就在于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我们从巴学园走出来的人中看见了杰出和成功。但是,巴学园却没有设定任何成功的标准和范例,正恰如与世无争,则无人可与我争的断言。

三、巴学园带给我国教育的思考

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当今教育的功利化色彩越来越浓,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的背后,奥数、考级以及针对学生甚至幼儿的各类辅导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可是又有多少是真正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由思想,有高尚品位的“真人”而准备的呢?巴学园的民主自由赋予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多的精神要素,巴学园远离功利和低调成就了孩子们的理想,那才是我们今天真正应该追求的教育本真。

校园文化的创新是学校教育的长时段主题。巴学园的午餐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而不是教育孩子“不要挑食”;教室的座位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可以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新鲜。巴学园自身就是一门活泼生动可人的教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我们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建起了 “校园墙”、“文化墙”,但这文化长廊无疑带着浓厚的成人色彩,让人无法找到赏心悦目的感觉,很难渗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中。

我们的教育需要尊重和了解每一个是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巴学园老师的第一要务,而不是按我们成人的想象去教育。他们在几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小林先生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就连续饶有兴趣,没有丝毫厌倦地听了小豆豆说话四个小时,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最大的平等。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大很宽,甚至超过很多成人,对世界有太多的好奇、太多的想法。想倾诉给他们最信任的老师、家长听。今天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听到了多少孩子们心灵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永远做不完的智力竞赛试卷,补不完的课程……,蓝天、白云、阳光、鸟儿对他们来说有点奢侈了。

学会激励学生是成就每一个学生优秀的前提。小林先生利用各种机会,“费尽心机”地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高桥君这样的患有小儿麻痹的儿童。在巴学园的午餐中,小林校长会鼓励大家侃侃而谈,说什么都行。“好吧!有的同学可能在想:‘我能讲好吗?’其实完全不必有这种顾虑嘛!所谓讲故事,就是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内容什么都可以。总之,咱们还是来试试吧,好不好?” 对于今后的孩子们来说,现在就培养他们具有在别人面前把自己的想法清楚而自由地、毫不害羞到表达出来的能力,这是绝对必要的。

教育是培养人,但不仅仅是优秀的人。在我国,很多学校都会将班级“分层化”,分重点班差生班等等,这本身对孩子成长不利并且将不平等植入孩子内心。在巴学园里,有像小豆豆一样被别的小学开除的孩子,有患有小儿麻痹的高桥君……因为巴学园平等的看待、教育他们,最终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对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教育不仅仅是将优秀的人培养得更优秀,而是把每一个人培养成才是教育的归宿。要减少的还有所谓“好学生”“坏学生”的简单判断,说起来,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并不知道到底“每个人究竟是怎么回事”,简单的判断是一种思维的惰性。小豆豆被普通小学退学,却得到了小林先生的理解,包容和悉心引导。而在巴学园里,有许多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每一个都在巴学园里度过了他们最美好最充实的童年。[6]关注每一个孩子,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波涛汹涌,充满勇气和力量。

巴学园这个短暂却在教育史中不可忽视的一幕让我们思索连篇:为什么巴学园会出现在那个时代和那个国家。欧洲新教育和美国进步教育对巴学园的诞生具有极大的推动,并且这也是日本教育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巴学园秉承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理念就是证明。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的,没有一个国家的任何事情可以称得上是永远先进的,教育更是如此。当然巴学园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基础上,走本土化之路,因地制宜,凸显日本文化,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教育情结,留下了更多的时代课题和思考。

[1][日]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海南:南海出版社,2003.

[2][法]卢梭,李平沤 译.爱弥儿[M].香港:商务印书馆, 1978.

[3][日]佐野和彦,妥妥的先生 小林宗作抄传[M].日本:故事之特集社出版社,1985.

[4][日]小林宗作,关于幼儿的韵律和教育[M].日本:伊得雅书院出版社,1929.

[5]闫闯.成就每一个学生[J].世界教育信息,2013,(6).

[6]石岫.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N].燕赵都市报,2005-9-23(BI).

[7]刘建春.学校“文化墙”该说什么话[J].电子学报,2010,(12A).

[8]赵国忠.外国教师的奇迹[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529

A

1003-8078(2014)04-0143-03

2014-04-02

10.3969/j.issn.1003-8078.2014.04.43

王琳(1990-),山东菏泽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小丁(1961-),四川内江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猜你喜欢

学园小豆豆小林
用爱浇灌孩子——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为梦孤独
建筑学园(2)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高考前与高考后
宠物学园
别来无恙
一年级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