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山地震应急中多渠道灾情信息支持

2014-04-08陈维锋郭红梅

四川地震 2014年3期
关键词:芦山防震灾情

申 源,陈维锋,郭红梅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 610041)

汶川特大地震中,在“十五”期间建设的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并没有成为四川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于是有关专家认为,在大地震应急工作中,地震部门的作用和地位应定义为“为政府提供及时、动态、权威的震情、灾情信息的参谋部门”更为妥当。因此,为了能够及时获取地震现场灾情信息,充分发挥地震部门的主导作用,在“十五”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等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四川省地震局已经建成了从下至上、由点及面的灾情信息获取网络,而这些强大的灾情上报与获取手段在这次芦山地震应急救援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 灾情信息获取与发布

目前基于“四川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灾情获取手段有多种多样,这些手段实现了地震现场的灾情上报、灾情信息汇集与处理、信息通告、动态显示等功能。芦山地震应急救援期间,按照报灾对象不同大致分为以下3类:(1)公众报灾。普通公众通过防震减灾信息网进行手动在线填报灾情信息进行报灾,以及拨打12322防震减灾公益热线进行电话报灾;(2)专业人员报灾。专业人员报灾主要是由地震现场工作人员和救援队员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将灾情信息上报到省地震局,进而向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报灾;(3)三网一员报灾。由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组成的“三网一员”通过PDA、短(彩)信、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报灾。

通过“四川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升级和本地化改造,结合三网一员灾情速报网的构建,在芦山地震应急救援期间各类灾情信息获取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8种方式:(1)PDA灾情获取;(2)在线填报灾情获取;(3)12322热线灾情获取;(4)手机短信息/彩信灾情获取;(5)基于BGAN网络的灾情获取;(6)现场音视频灾情获取;(7)互联网灾情智能检索;(8)遥感灾情获取。

与此同时系统还可持续进行灾情信息提供与发布。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和发布灾情信息。(1)分时段:应急响应期、应急处置期、恢复重建期;(2)分层次:中国地震局、四川省政府、应急联动单位、市州防震减灾局;(3)分对象:各级抗震减灾指挥部、救援队、现场工作队、应急联动单位、公众。

2 多渠道灾情信息的统计分析

(1)门户网站。门户网站系统是对公众提供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的窗口,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的建设保证了地震信息的快速发布,由于采用CDN加速服务,提升了地震信息服务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对公众的灾情信息服务能力。芦山地震发生后,在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上快速制作出了四川省芦山“4.20”7.0级地震专题网页,提供了震中位置分布图、震区概况、地震科普知识、地震应急响应、地震相关信息等。2013年4月20日,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共发布灾情、应急救援等相关信息170余条。当日网站的服务带宽峰值达157 MB,总流量达135 GB,访客数达13万人次;(2)灾情上报系统。由四川省地震局承担建设的“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四川省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依托三网一员,在芦山地震应急期间大显身手。8时4分34秒,《四川省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收到了第一条由灾报员通过灾情采集PDA上报的震感信息;半个小时之内,系统就收到包括雅安、成都、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市(州)上报的110多条灾情信息,涵盖了包括震感、通信、房屋和人员伤亡等10个灾害类别;截至2013年4月23日16时,共收集到来自全省18个市(州)1134条灾情PDA上报信息,现场图片四十多张;(3)12322热线。依托于“5.12”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成果和日常扎实的工作,地震发生后12322四川省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值班人员借助热线平台与领导、同事取得联系后,通知其他与地震有关的工作人员迅速到岗,并立即投入到电话灾情受理工作中。截至4月23日8时,12322四川省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受理IVR呼入电话800多个,其中包括转人工受理电话81个,接通电话42次,受理电话咨询12次。

3 结论

通过上述几种灾情信息获取与发布渠道的数量统计分析不难看出,普通社会公众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话来了解最新的灾情信息;地震现场的灾情信息还需要通过专业人员来及时上报。因此,要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坚持推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开发利用,这样才有利于灾情信息的快速传输,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单从灾情信息汇集系统上报的灾情类别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震感信息,而地震过后不论是现场还是后方更需要的是人员伤亡、医疗救援等信息。因此,今后还需要加强相关人员对专业设备使用方面的培训,重点应该侧重于报灾技巧方面。各类灾情信息的上报、汇集、处理到发布,形成的信息流不仅为政府、媒体、社会公众提供最新、最权威的震情、灾情信息服务,而且为专业人员提供震情、灾情信息技术服务。整个“四川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行的自动化、产出的规范化,构建出了省市县三级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的地震应急信息网络,在这次芦山地震的应急救援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效果很好。

猜你喜欢

芦山防震灾情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防震演练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长庆油田:灾情就是命令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灾情再显城市短板
春回芦山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