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型政党”建设:政党转型与建设规律的新探索

2014-04-07马光选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改进型权威政党

马光选

(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

“改进型政党”建设:政党转型与建设规律的新探索

马光选

(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

政党由“封闭型政党”向“改进型政党”转型,受政党造势规律支配,是政党正确处理政党与环境、政党与政党和政党与非党关系的必然结果。政党转型总体目标是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通过建立和完善“进化适应机制”、“优化升级机制”、“除邪纠偏机制”三种政党改进机制,实现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和党的“改进型权威”的不断巩固。从而为世界政党发展贡献集革命性权威、同意性权威与改进型权威于一体的新权威类型。

党的建设;政党转型;改进机制;执政能力;政党权威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4.06.0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把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呢?本文拟从风险政治学分析框架入手,以势科学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三型政党建设”理论背后体现的党的建设规律进行挖掘,深入探讨党的建设规律的具体运作机制和实现路径,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三型政党建设”研究现状:成效与不足

当前,学术界对“三型政党建设”理论的阐释主要侧重在价值与意义、问题与回应、本质与路径三个层面,多停留在经验形态和经验范畴领域,缺乏从政党活动规律高度的认知与审视。

1.价值与意义层面

刘红凛通过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着重从纲领上建党’,列宁‘着重从理论上、组织上’建党,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着重从制度上建党’,江泽民‘着重从先进性与代表性上建党’,再到胡锦涛‘大力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理论,认为“三型政党建设”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新概括、新定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1];赵纪梅认为,“三型政党建设”丰富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深化了执政党建设的制度理念,开拓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思路[2]。这些对“三型政党建设”价值和意义的判断,存在价值先行的强烈倾向,价值判断过多,学理分析过少,没有揭示出党的建设规律。

2.问题与回应层面

李思聪等人认为“三型政党建设”与保持党的纯洁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甄小英从“三型政党建设”与基层治理的角度,探讨了“三型政党建设”在基层治理中所回应的问题[4];贺善侃认为“三型政党建设”可以对社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与障碍进行积极回应,只要能把党的建设阵地前移到社区层面,使得党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好带头人作用,就可以提高社区建设的水平与绩效[5]。这些观点探讨了“三型政党建设”与现实层面的对接问题,虽有价值判断,但又陷入实用主义的泥潭,直接将“三型政党建设”理论与各种经验性命题勾连在一起,人为制造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回避了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究。

3.本质与路径层面

较之前两种视角的认知,王长江等人从政党的一般性理论出发,认为“政党是沟通民众与公共权力联系的桥梁,是民众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6],政党的科学化与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有关;王炳林对“三型政党建设”中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论证,认为“三型”政党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7];姚桓在对“三型政党建设”三个要素关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三型”政党的着力点是“民主、开放和超越”[8];卢旭东等人对“三型政党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建设路径进行分析,指出要围绕“两个建设”的主线推进,依照“两个坚持”的方针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的布局保障等推进“三型政党建设”[9]。

上述各类理论及相关阐释,虽然对党的建设逻辑和“三型政党建设”实现路径展开了有益的探讨,但由于对“三型政党建设”规律和本质的把握不够深入,所提出的实现路径和方式大同小异,难出新意。

二、“改进型政党”建设:政党转型与建设规律的新飞跃

已有的对“三型政党建设”的研究成果,没有有效地揭示制度建设的规律和本质。本文以风险政治学基本理论为框架,以势科学理论为分析工具,对这一命题展开探讨。本文认为,“三型政党建设”是政党建设规律支配下政党转型的必然结果,即由革命型政党向创新型政党转型,由权威性政党向服务型政党转型,由经验型政党向学习型政党转型。

(一)政党建设的造势规律

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性组织,其运作不但遵循一般性组织的运行规律,也受政党性组织特殊规律的支配。中国共产党处于特殊的政党关系和党政关系之中,故其运行规律就具有不同于一般政党的特殊性。从势科学理论角度出发,势即差别乘以联系,同类事物之间,差别越大势就越大;不同事物之间,联系越紧,势就越大[10]。任何政党组织的运转都存在一个组织造势的过程,政党组织造势能力强弱主要看能否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政党与环境的关系

按照势科学造势原理,组织首先需要制造自身与环境的差别,即将自身与环境区别开来的过程。在组织未生成之前,总存在一个混沌状态,党组织边界出现时,组织生成过程就慢慢开始,随着组织要素的健全与完善,组织结构与职能的完备,各类要素齐备之后,一个新生组织就从原来的环境中脱离出来。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党组织未成立之前,其组织成员都是原有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成员并无大的区别,只有当一大代表们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时候,他们的身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个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的现代化政党就诞生了。

2.政党与政党的关系

组织演化的另外一个必然过程是将自身与同类分开的过程。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就是获得自身特色和特性的过程,能将自己和其他各种类型政党区别开来。不但有能力把自己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分开,也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将自己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分开,同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也要将自己与其他民主党派分开,扮演好自己执政党和领导党的角色。

3.政党与非党的关系

如果说前两对关系体现的是政党制造差别、创造特性的能力,那么政党一旦介入政治生活,其生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为制造联系获得适应性的能力。无论任何党派,不分左与右,一旦意图执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将自己打造成“中间党”或“全民党”,以获取更多选民的支持,这一过程就是非常典型的政党制造联系或者消灭差别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就在于它能够将最广大人民群众联系起来,具备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利益和消灭各类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能力。

总之,一个政党自身建设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制造差别和制造联系的能力强弱,即其能将自身与环境、自身与同类组织区别开来的能力越强,则表明其自身建设和完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其能将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联系起来的能力越强,则表明其自身建设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可以把这一规律称之为党的建设造势规律,任何一个政党组织只要能够遵循这一规律进行自身建设,其生命力会越来越旺盛,其参政执政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二)政党转型的特征

下面将把政党自身建设规律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实践,以检验这一规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政党类型的的表述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界定,两种对立类型的划分只是为了论述方便而已。

1.革命型政党到创新型政党的转型

中国共产党特点之一是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这不同于世界其它政党,也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然且必须是创新型政党。毛泽东认为必须“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变化”,“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11];邓小平提出必须“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强调要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敢于说“新

话”[12];胡锦涛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13],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创新型政党建设。虽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走过弯路,八大之后由于党对自身转型问题认识偏差,理论创新滞后,用革命党的思维指导建设实践,先后出现了反“右”、“文化大革命”等“继续革命”运动,使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遭到重大损失,足见政党组织转型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2.权威型政党到服务型政党的转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党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服务型政党的基本理念。之所以以服务型政党定位,是因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价值取向方面,“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也就是说,不管是在理论上、价值取向上,还是实践上,共产党从一开始产生就必然是服务型政党。但在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对自身这一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政治生活中出现党的领袖个人崇拜、党政不分等诸多问题,党演变为权威型政党。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现在重提服务型政党建设实属必要,权威型政党向服务型政党转变也为大势所趋。

3.经验型政党到学习型政党的转型

江泽民指出:“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15]。习近平指出:“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就要停止”[16]。党的领导者提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目标,原因就在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党一直是一个经验型政党,有很多党员干部在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不愿学习也不想学习,倚老卖老,思想僵化,总是用老经验处理新问题,导致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一个领导党和执政党,这样做无疑会将党推向丧失政权的地步,故学习型政党建设势在必行,亟不可待。

总之,革命型政党可以适应战争状态的需要,但是无法应对和平年代面临的问题,所以需要向创新型政党转变;权威型政党无法区别政治与行政、政治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因而需要向服务型政党转型;经验型政党无法将历史与现实、经验与规律区分开来,总是用过去经验理解当下,所以需要向学习型政党转变。服务是寻找自身与民众联系的最好方式,创新是制造现在与过去差别的最好方式,学习是减少自身与民众差别的最佳路径,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转型是在政党自身建设规律支配下的合理进程,是顺“势”而为之举。在中国政治语境下,结合中国特有政党制度安排特征,其总体体现的都是政党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问题,如果将政党的原有类型总结为“封闭型政党”,那么“三型政党”在本质上可以统称为“改进型政党”,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改进型政党”有着不同的表现类型,“三型政党”只是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形态而已。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就区别于世界多数国家的“竞争型政党”。

三、“改进型政党”建设机制完善与权威提升路径

“竞争型政党”制度下,政党通过轮流更替来实现自我完善与改进。在中国特殊政党制度条件下,不可能通过“竞争型政党”之间的党争实现自身执政能力提升,只能选择“改进型政党”建设路径提高自我改进能力。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改进型政党”依靠什么样的机制进行自我发展和改进呢?

(一)政党自我提升的建设机制

“改进型政党”在政党造势规律的指引下,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机制完成自身建设并提升自身能力,即进化适应机制、优化升级机制、弘正纠偏机制。这三种机制总体上都受“势”的差别与联系互相强化机制支配。

1.有助于政党自我提升的进化适应机制

一个政党组织产生之后,制造了自身与环境的差别,差别越大则其特征越鲜明。制造差别只是政党成长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制造联系。从环境中独立出来之后,就要面临如何与环境相处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党具备一种能与环境变化相配套的进化适应机制。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93年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境遇中作出调整,如七大提出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等重要的民主实践政策;十八大提出包括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和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等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理论[17],不管是党内民主、差额选举,还是基层民主的发展,都是为了与世界政党政治民主化大环境相匹配做出的适应性调整。

2.有助于政党自我提升的优化升级机制

一个政党不但要处理好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身与过去的关系,随时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当下自我与过去自我之间的差别;要能找到优化自身建设的路径,在不断优化自我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持与过去的联系,从而保证政党不断自我优化前提

下的延续性。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方面,从指导革命实践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到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邓小平理论,再到以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为追求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至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放眼世界,以“中国梦”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发展的新篇章,这一理论进程不仅仅是概念和话语的更新,更多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领域内的优化与升级机制。

3.有助于政党自我提升的弘正纠偏机制

一个政党要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不仅能将自身优秀的部分与腐朽的部分区分开来,而且还能够弘正祛邪,激浊扬清,能够在走正道的同时,将党组织和成员从可能的邪道上拉回来。回顾党的历史,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曾经先后被右倾机会主义、“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指导而脱离了正轨,损失惨重。但是党通过自身强大的弘正纠偏能力,使得自己重新回到了正途上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也曾因“左”、右倾错误的指导险些走上了邪路,但最终同样纠正过来。中国共产党内也曾出现过刘青山、张子善、成克杰、胡长清等腐败分子,但通过对这些腐败分子的清除,党保持了青春与活力。

(二)政党权威的提升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党的建设过程暗合了政党建设的规律和建设机制。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代中央领导核心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结果。

1.政党权威的提升必须坚持人民性导向

党的强大不等于执政能力的强大,因为政党权威的获得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强盛。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和领导党,中国共产党要体现出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使命担当,明确服务的对象是谁,为什么对象服务,创新目的是什么,学习以谁为榜样。所以“三型政党建设”采取的“四个自我”机制的实质就是,注重党的建设的方向性,处理好自身建设与人民群众安危福祉之间关系。

2.政党权威的获取来源于政党权威的转型

顺应中国共产党政党转型实际,在积极探索政党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改进型政党”建设机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权威,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主要建设内容。目前情势下,中国共产党已经实现了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一个有8000万党员的大党和强党,牢固掌握了国家政权,实现了有效统治,带领国民实现中国的伟大崛起。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巩固,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按照“改进型政党”建设规律办事的结果,也是“改进型政党”建设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这就为党的权威合法性的获取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通过暴力获取国家政权取得革命胜利只是表明党的革命性权威来源;人民民主是权威合法性的另一个渠道,这也符合各国政党合法性获取的一般性规律。这是政党权威合法性的同意性权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地改进自我和调整自身与人民群众关系,建构了一种改进型权威。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集合革命性权威、同意性权威和改进型权威于一身,是多种权威的集合体。这为中国共产党合法性论证既提供了一般性资源,也提供了特殊性价值。

四、余论

服务型、创新型和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向“改进型政党”转变的必然结果,这一转型过程受党的建设规律——政党造势规律支配,党的建设机制即进化适应机制、优化升级机制、弘正纠偏机制是党的建设规律的具体实现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之所以历经挫折,永葆青春,其秘密就在于暗合了这一建设规律和建设机制原理。中国共产党创造出集革命性权威、同意性权威和改进型权威三位一体的权威模式类型,丰富了世界政党发展模式,为中国实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现实资源。

[1]刘红凛.党建目标的历史发展与“三型政党”的时代定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6).

[2]赵纪梅.“三型”政党建设思想创新与实践[J].人民论坛,2014,(2).

[3]李思聪,肖光文.论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关系[J].学术交流,2013,(6).

[4]甄小英.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J].人民论坛,2013,(12).

[5]贺善侃.在社区管理创新中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J].理论探讨,2013,(3).

[6]王长江.用“科学化”统筹党的建设[J].唯实,2013,(4).

[7]王炳林,方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理论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8]姚桓.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

[9]卢旭东,丁伟.“三型政党”建设的功用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4,(1).

[10]李德昌.势论[J].系统科学学报,2008,(1).

[1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6]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2012-11-08.

(责任编辑 叶剑锋)

马光选(1981—),陕西西安人,云南省委党校讲师、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风险政治与国家治理。

D26

A

1671-7155(2014)06-0066-04

2014-10-05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征地拆迁冲突的协同治理与民主协商研究”(项目编号:13YJC810013)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包容性发展视阈下我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CKS0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改进型权威政党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Cr5改进型支承辊探伤无底波原因分析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改进型CKF算法及其在GNSS/INS中的应用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权威的影子
改进型逆变器无效开关死区消除方法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