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电开发的融资问题

2014-04-07李庆,朱帅

水利水电快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水电报告能源

吸引和阻碍融资的可能性因素很多,如:特定项目的建设风险;区域水管理和食品安全;财政和官僚障碍;建立更高效率的传输系统。大量的评估、量化、处理并克服这些障碍的工作正在展开,以使项目能够吸引资金和私人投资者参与。

在地下工程建设风险方面,复杂多变的喜马拉雅山脉地质条件是亚洲水电开发面临的一项长期挑战。主要依靠钻孔和爆破来处理问题地区和深厚覆盖层,TBM技术时常会遇到问题,在某些项目中还会出现盾构机被卡的情况。

然而,据最近的报道,印度国家水电公司在查漠和克什米尔开发的330 MW 吉申根加(Kishanganga)项目中,TBM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隧道分包商SELI公司采用了特别设计的双盾TBM,开挖了一半以上的引水渠(14.6 km),其覆盖层厚度达到1 km。2012年11月,先期完成了815 m的开挖,该公司将这一成绩归因于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和能够应对多变、异常状况的盾构机。项目的成功预示着在喜马拉雅地区进行水电开发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开挖方案,有助于降低建设和财务风险。

超乎特定项目的风险是诸如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为此已展开了有关的研究,另外,整个部门和地区面临着融资挑战。例如欧盟最近承诺了一项耗资500万欧元的缓解计划,重点在于解决湄公河流域下游水资源、洪水管理和农业所面临的风险。湄公河委员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计划”获取了大量资金,资金来源于“欧盟气候变化全球联盟计划”,该计划倡导“加强与受气候变化影响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

气候变化也推动了亚洲开发银行对南亚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并于2013年3月份提交了上述地区经济状况的报告。报告中强调了跨国电力联网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世行关于该地区议题的1份报告中也突出了这一点。

最近,世行的另一份报告解释了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吸引投资的原因,并与燃料发电项目进行了对比。

1 投资驱动

1.1 公私合作

世行于2012年发表了题为“发展中国家电力生产中主要的公私合作(PPP)驱动因素”的政策调研报告(WPS6118)。报告解释了投资可再生能源电厂的驱动因素。对105个国家1993~2008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查明推动私人投资进入电力行业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包括从投资热电厂向投资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就在调查期末的2008年,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吸引力首次胜过热电。世行指出,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飙升源自以下因素,即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的增长、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2000年中期的国际政治行动,以及对石油峰值论的担忧。

研究显示,有迹象表明对矿物燃料的投资正向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生转变,在热电行业内,投资也从石油转向天然气。影响投资向水和可再生能源发生转变的机制有:永久或长期的目标行动,如油价上涨和引入京都议定书;采取激励措施,如上网电价补贴,尽管热电投资并没有因此而下降。

报告指出,在决定涉足可再生能源的独立发电时,投资规模是次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法治和透明度。因此,投资者必须考虑长期电力购买协议的安全评价,确保固定投资回报率,并通过照付不议条款和政府担保来实现。

尽管如此,16 a来水电仅占到PPP能源领域投资的22%,其他可再生能源占4%。自2008年以来,可再生能源投资持续高涨,尤其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其举债经营创造了比水电更多的机会。而抽水蓄能只是作为电网的负荷平衡和辅助项目。

该报告没有在地域上对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数据进行分解。但指出,一半以上的PPP发电投资用在了亚太地区的项目上,34%投资用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19%投资用于南亚地区。报告还指出,在石油和煤炭方面,这些地区还吸引了全球40%以上的PPP投资。

1.2 投资环境

世行在2012年9月的另一报告中,转而聚焦到南亚国家清洁能源投资的比较框架,这些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尼泊尔。其政策研究报告(WPS6211)“气候投资的投资环境评价”,强调了外国投资者在投资中遇到的“转移风险与回报平衡”的障碍,如:能源政策不清晰、地方垄断、常规能源的激励政策一成不变,以及地方金融部门投资新技术的经验欠缺。

报告指出,巴基斯坦的私人电力投资环境本质上与印度和斯里兰卡一样,即便捷的出资渠道和法规的有效执行。然而,尽管南亚国家都提供了最优惠的投资条件,如18%的保证回报率,动荡的政治和安全环境仍然是投资者面临的一项主要障碍。

针对小水电项目还存在额外的行政障碍,如一项工程要同时取得地方和国家层面的许可,且各机构间缺乏有效协调。结果是增加的行政负担造成了工程延误和额外的成本。报告谈到并认可了私人团体提出的建议,即采取某种合并措施,单独代理。

报告对印度的可再生能源发表了一般性评论。指出,印度的联邦制能激发不同的邦采用多种途径,喜马偕尔邦以支持小水电而闻名。

谈到尼泊尔的投资机会,其私人电力公司更容易将电力出口到北印度电网,故而拉动了对水电的大规模投资。考虑到输电线路等固定成本,当地开发大型水电站更为有利可图。另外,该国小水电许可证办理程序简便,基层部门在进口设备和投入方面几乎不设卡。但是对装机25 MW以下的电站存在挑战,诸如其满负荷发电时间不能少于40%(Q40)。尼泊尔电力局购买所有电力,但对装机容量有上限规定。

被调查的私人公司谈到,可能在市场需求方面存在困境。他们关注雨季的需求,如果不能出口,剩余发电量将被浪费,发电方将会承担损失。开发商担心,由于缺乏大规模市场,要满足Q40的要求,意味着电厂无法实现成本最优化。

报告的一个特色是首次提出了气候投资迅捷指数(CIRI),并已在一些国家得到运用,得到应用的南亚国家主要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该指数用于衡量私人部门在选择气候缓解措施或低碳技术时能获得怎样的支持。

报告强调,私人部门认为,对来自现有政策、规章和激励机制方面的障碍并未得到根本清除,新政策、规章和激励机制的制定,以及良好的执行情况将会极大吸引投资者对一国电力行业的关注。

世行期望开展更多针对私人部门,以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正式调查。

关键指标的指数和加权赋分被作为衡量连续开发的工具。报告指出,根据专家和目标受众的反馈,通过一段时间,这些指标能够确保所测量的政策变量成为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投资者真正关注的变量。

2 电网连接需求

亚洲开发银行的水务融资合作基金(WFPF)在水电项目触资中所占比重较低。据亚行2012年度WFPE报告的统计,基金于2011~2012年间向前期项目贷款了4.2亿美元,2006~2012年间共贷款21.6亿美元。

早些年,水电贷款和洪水管理、灌溉、排水与水资源管理贷款水准相当。2013年下半年,亚行预计会向尼泊尔的巴格马蒂(Bagmati)河流域改善项目提供3 000万美元贷款。距今为止,供水和废水处理部门获得了最大的贷款份额。

亚行于2012年以调研报告形式发表了“可再生能源输电定价”的报告。报告阐明了水电对于印度喜马偕尔邦的战略意义。该邦潜在的水电装机量为23 GW,约占印度1/4,而2011年中期装机不到6.7 GW。为了实现开发更多项目和吸引等量投资的目标,该邦要求国家电网当局和惠普输电公司制定新的总体规划。该计划考虑了该国5条流域当下和未来电网的连接问题,并已获得中央电力局(CEA)的同意。

以往的工程通常需建设与工程配套的输电线路,有时线路之间相邻架设。亚行表示新的计划为投资输电设施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有足够的实力向国外输送电力,现有的和潜在的水电开发商对此应充满信心。

投资环境的变化对所有国家而言是一项更大的战略挑战。亚行在其报告“南亚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学”中对此进行了审视。报告聚焦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等国,结合每个国家实施的技术援助研究成果,关注了各种情境下可能的增排或减排。

除了谈到主流金融机构在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非水电)时面临的资金挑战,报告还建议建立CIRI指数来增加透明度和应对投资障碍,并争取获得更多的碳融资机会。

报告随后指出,碳税对于尼泊尔和不丹这样的处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国家几乎没有影响,因为针对这些较小经济体,水电在潜在能源中占有统治地位。然而,报告总体认为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对整个地区(能源效率和工业温室气体减排)至关重要。因此,跨国合作再次成为达成目标的关键因素。

报告指出,为从清洁能源和技术开发的国际与区域合作中获利,南亚国家需要严格恪守承诺,实现可持续能源的目标,并深刻领会其必要条件和要求。

报告还补充道,区域能源合作与贸易,以及技术与知识共享的南南、北北合作,为南亚迈向低碳和绿色开发铺平了道路。

对于吸引私人投资者,将喜马拉雅山脉水电与出口市场连接起来的能力,以及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将会越来越重要。

猜你喜欢

水电报告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报告
长江水电之歌
报告
报告
绿色水电认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