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t Deco建筑形态下景观雕塑的“洋”为“中”用

2014-04-07

山西建筑 2014年29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雕塑景观

倪 敏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0 引言

国内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今,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在普遍提高的前提下,社会中先富裕起来的高端阶层,一直在努力追求住宅的高贵、摩登、时尚和富有的气息,也代表了富贵族们一种欣欣向荣的力量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Art Deco建筑引入我国至今,从发展眼光看当今各地营造的Art Deco建筑环境风格,都不同程度地再现了Art Deco符号与各地区本民族美学观念及文化生活形态的亲密融合,起到了“洋”为“中”用的人文理念。主题雕塑和建筑造型纹饰在景观环境的映衬下,更加突出了Art Deco符号的文化形态与本地区人文特点合而为一的精彩。

1 Art Deco符号引入了“洋”为“中”用的人对文化生活形态和品质的追求

1.1 Art Deco建筑风格的引入始终代表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Art Deco建筑风格起源于1925年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在美国纽约得以发扬光大,它介于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既摩登时尚又不至于太过激进,是古典对称和现代简约的完美结合体。该风格趋于几何的挺拔竖向线条,强调对称、干净利落、大块渐成的风格,金字塔状的台阶式构图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韵律感,表达了高端阶层一直追求的高贵感,摩登的形体又赋予古老的、贵族的气质,代表了富贵族们一种欣欣向荣的力量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Art Deco建筑风格始终是城市豪宅的首选。在美国,它叫公园33号;在伦敦,它叫海德1号;在上海,则集中了占全球总量第二的Art Deco建筑,从20世纪30年代的和平大饭店、锦江饭店、百老汇到现在的顶级豪宅“翠湖天地”,都是Art Deco建筑的典范;在北京,从最早成为众多明星大腕青睐的“棕榈泉国际公寓”到成为中国“引领者之宅”的豪宅销冠“龙湖唐宁ONE”,都是Art Deco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作。如今在中国各大城市生活中,Art Deco建筑风格无处不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每一个城市营造的Art Deco建筑项目都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形态和人文风俗特征等元素,被广泛采纳与运用在其中。

1.2 苏州“石湖天玺”楼盘从设计到成品采用了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苏州“石湖天玺”楼盘就采用典雅时尚的Art Deco建筑风格,项目利用顶层的跃层和退台形式,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Art Deco建筑风格轮廓线。建筑立面上的竖线条把这种风格在高层区建筑单体立面设计体现的淋漓尽致。用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融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旨在反映西方个性化与本民族美学观念和文化品位的融合。无外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态度而已,项目努力为业主打造成适合现代人们居住,功能性适宜,并且风景优美的现代住宅环境。在保证建筑空间排布的同时,对景观也做了更细致和区位人性化的设计。在社区中为了使景观价值最大化,为了让更多住户都能享受到集中景观的视觉效应,在社区中设计了贯穿东西的景观带,并在景观带上设置3个活动中心。显现中国现代人生活形态和痕迹,创新了目前中国人群的居住生活理念:形成河岸的休闲景观步道和东西贯通的集中式的景观轴线,让这里的每一户居民都能享受到自然生态景观,真正做到层层观景、户户面水的空间效果。植物选用了本土名贵常绿树种,以保障植物树木常年生长茂盛和美丽,形成了高贵、典雅、内敛的人文气质美,也象征了本地区民众对美好生活形态和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过着悠悠得意的小资生活。

2 Art Deco建筑文化生活形态下景观布局的中国地区本土化品味

2.1 提升了景观环境品质中丰富和内敛的艺术气质

Art Deco建筑风格景观布局常规运用以水系、喷泉、雕塑、平台、鲜花、名贵树种、道路、石材等一系列元素串联,营造变化丰富的整体皇家宫庭式园林风格。水系,绿化形成小区有机联系,公共绿地和大面积水系形成开放式景观节点,特色花园和小水域形成私密景观节点,从而形成收缩自如的景观层次。借助雕塑,景观小品等设施的点缀,提升了景观品质和丰富感。强调对称,营造一种古典秩序美感,层层跌落的造型处理,错落有致的坡屋顶、屋檐的浅色描边使得建筑更加精神和雅致,建筑立面用竖向窗带有序组织,颜色深浅层次分明,轮廓高耸挺拔,形成建筑高贵内敛的艺术气质。

2.2 体现了景观布局中地区性特征及本土化风情

苏州“石湖华城”在景观设计上,旨在营造西方古典风韵和东方现代风情及本地区文化生活为主题的高品质住宅楼盘。重点区域分为商业步行街,滨河景观带以及宅间景观。结合生活中的趣味雕塑,配以气势磅礴的树阵以及中式的铺饰装饰空间,商业步行街主入口配以尊贵大气的轴线及对称式水景中式铭牌浮雕,沿风雨走廊将宅景景观分为两大块:一块以音乐与生活为主题,另一块以运动与生活为主题展开设计,通过景亭、水景、小品、雕塑营造不同的景观特色。以风雨走廊为界,来营造自然景观,行走在宅间的小道上,清脆的树林,迷人的香气,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及对自然景色的记忆。植物选用本土四季常绿树种,因地制宜种植,以保证植物生长茂盛,运用高低错落的植物搭配造成视觉上的丰富美感,铺设运用本国的材质强调色彩的流动感和视觉冲击效果搭配,充分体现了Art Deco建筑风格下景观布局设计欧式化与苏式化有机结合,体现了地区本土化生活形态品味的经典楼盘。

广东乐山新楼盘“夏商·新纪元”坐拥在3.1万m2中庭园林,东西向生态绿轴周边采用高大乔木配合密实低层种植营造森林的感觉,同时将小区公共空间同半私密的组团内庭院区分开来,为业主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林荫大道树种的选择上将结合常绿和落叶树种,既体现季节变化同时兼顾冬、夏季的视觉效果。水景追求完美,树池的精妙设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每一处空间得到完美利用,四周通过棕榈树、短树种及灌木类植物的搭配,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色,营造了舒适随意的园林空间感,充分体现本地区独特的艺术特色感和创造力。

3 中西方雕塑造型纹饰在景观环境的映衬下更具有恒久的活力与魅力

3.1 汇入了鲜明的人文生活特征与需求

当今Art Deco是风行于全球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造型设计风格,新材料的运用为其特点。由于Art Deco风格在造型艺术中采用几何造型雕塑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线条硬朗;大胆采用钢铁、玻璃等新材料,大量运用豪华的装饰来提升设计品味;色彩构成上强调强烈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系,来彰显时代的鲜明特征。从20世纪30年代起上海最早建造的Art Deco建筑,可追溯到汇丰银行大楼的内饰惊艳登场。上海刮起了一股Art Deco风,从国际饭店、福州大楼、上海大厦,到国泰影院、百乐门、美琪大戏院,以及衡山路附近的一些高级公寓,涉及多种功能的建筑形态,并成为继纽约之后,世界上Art Deco建筑风格最多的城市。从引入发展至今,各地区营造的Art Deco建筑风格随着时代的进化,都汇入了鲜明的人文生活特征。

3.2 打造欧式风韵与本土风土人情相结合的慢生活住宅景观区

苏州中新工业园区“四季精华”楼盘,就是已打造的以欧式风韵与本土风土人情相结合的慢生活住宅景观区,着重于对楼盘自然景观风景的再创造,努力再现“人、自然、文化、艺术、生活”的品质生活环境,强化人的感官体念,充分打造可利用空间,提高住宅绿化率。商业景观区:体现商业景观的人性化与其独特的欧式风情与本地区生活风情相结合的繁华景观步行街区。宅间景观带:体现独有的高品质生活方式,慢生活住宅区。滨湖景观带:满足宅区居民实现慢运动和亲近自然的需求,打造“运动就在家门口”的优良住宅区。与建筑相呼应,突显其高贵品质的景观带硬装铺饰,带有了浓郁的地方民调图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铺装,体现了精细的苏式生活情调,拓展有限空间无限化。从有限建筑空间到无限自然,无限生活形态意趣的延伸。体现了高品质慢生活节奏,居住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无限亲近自然,增强邻里互通,尽享阳光+空气+水+运动的生活内涵。景观雕塑以古筝,大提琴,音符造型,中西方乐器造型组合,通过艺术表现形式的处理和加工,让人感受到了中西方跳动的音乐乐符,像在花丛中追逐的一个个跳动精灵一样,生活在此的人们获得了满满幸福和阳光。静静聆听中西方音乐在这里给我们生活带来美好的时刻,居住在这里更具有了恒久的活力与魅力,是追梦的开始。景墙雕塑以Art Deco建筑风格的线条作为装饰,墙面内容选自清代国画长卷《姑苏繁华图》片段制作成的花岗岩浮雕,营造了一个十足的苏式景观空间人文生活形态。当建筑环境在一个地区中落成,建筑的生命就意味着已经开始;在生活空间的人与硬件建筑的思想开始沟通、交流与融合时,肯定此项目具有了恒久不灭的活力与魅力,融入到当地民众自然的生活之中去了。

4 环境雕塑凸显了“洋”为“中”用合二为一的文化生活形态脉络

4.1 构筑成了人们富贵的梦想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对Art Deco建筑风格有着极大的影响。受文艺复兴影响的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雕塑,在形式上,它追求宏伟及平直的线条,以唯美、夸张、变形、寓意等多样的意识手法进行表现,在内容上,以积极向上的主题反映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在功能上,结合环境和需求,创造出既有实用性很强的艺术类型,也有以视觉欣赏、精神享受和表现理念为主的建筑装饰和雕塑。Art Deco在拱券、柱式、雕塑等立面设计的运用上,源自古典主义的装饰题材和图案。但是Art Deco的造型雕塑和深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趋于几何和简化,更具现代感,并且往往被赋予全新的题材。Art Deco建筑立面采用竖向窗带组织出了丰富的线条进行装饰,整体凹凸的立面干净利落,色彩上辅以高雅的棕灰色调,形成建筑高贵内敛的艺术气质。加上新颖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已经成为世界建筑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典范,国际建筑流派舞台上重要的摩登艺术符号,构筑成了人们富贵生活梦想形态的脉络,演化成了当今一个繁荣时代的到来。

4.2 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生活形态合二为一的精彩

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在具象与抽象造型上,在内容与形式空间处理上又为建筑留下了发展的脉络。加上当今建筑与民众、建筑与雕塑、建筑与新科技、建筑与新材料、建筑雕塑和公共空间中人的生活形态等多方面的嫁接。会更多地融入本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形态之中去,使之成为一种普及的艺术造型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中华民族的建筑与雕塑艺术,在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追求“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形成了东方式独特的审美观和造型观。从Art Deco引入落户,到现代在各地区生根开花,确实是中西方建筑文化脉络与生活形态的互融。把Art Deco建筑风格和中国现代的生活形态有机组合,从西方雕塑造型表现文化语言形式与中国传统雕塑文化和现代雕塑语言形式中来寻找切入点,脉络线和交汇面,形成具有鲜明中西方文化生活形态特点和建筑环境雕塑。这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后,对高品质建筑文化形态发展的需要。苏州“石湖天玺”楼盘从售楼进门口、水景边、林荫走道旁到湖边节点中设计制作抽象的苏州假山系列组合雕塑作品,在材料上采用了2 mm紫铜板,使用纯手工锻造,最大高度3 600 mm,最小2 800 mm,在造型上借鉴了雕塑大师亨利·摩尔雕塑的人体造型语境,并吸取了中国画中“似与非似”之间的写意造型意境,给人们留下了皇家“天玺”富贵玉印的痕迹,同时更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生活形态合二为一的精彩。

[1]郑天皓,谢小燕.Art Deco建筑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2]雅克.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M].刘有元,罗选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

[3]李冬晗.艺术与世界宗教[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4]龚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王世德.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雕塑景观
巨型雕塑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我的破烂雕塑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写实雕塑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