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晋祠中古典建筑意境的营造

2014-04-06张建文

山西建筑 2014年24期
关键词:晋祠牌坊营造

张建文

(介休市城区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山西介休 032000)

中国古典建筑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有着独特的光彩。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融诗书、绘画、文学、书法等于一体。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中国园林中具有代表性元素,其造型精美,类型多样,形态灵活。不同的建筑形态在古典园林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形成不同的意境韵味,古典建筑是古典园林景观意境营造的重要元素之一。

1 晋祠的历史沿革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 km的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地。晋祠是为纪念西周时期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因此最初名为唐叔虞祠,并有“剪桐封弟”的历史故事为证。唐叔虞是晋国第一代诸侯王,后称晋王祠,简称晋祠。历代晋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但其建筑布局仍以坐东向西的唐叔虞祠为主体。宋代仁宗在晋祠西端新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并在殿内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之后,在祠内不断修建、增建各类古典建筑。至明代万历年间,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等建筑建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格局确定,从而改变了宋以前以唐叔虞祠为主的建筑格局,圣母殿成为晋祠中主体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次整修扩建,晋祠形成了北、中、南三大景区,分布着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多种建筑形式,这些古典建筑都有着不同的诗情画意,体现着不同的美妙意境。

2 园林意境的形式

园林中的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艺术效果,通过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文学体裁、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季节因素、色彩质感等传达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的境界。园林意境的欣赏具有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特点。古典建筑及园林意境的表现为情景交融、诗情画意、见景生情等,从而萌生游人对园林景观的遐思,带来更大的游览兴趣。

意境的产生来源于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古典园林及建筑的意境要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建筑意境的营造中,可加入一些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要素作为素材,让古典建筑及园林更加拥有意境之美。园林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阁不仅要体现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完美结合,还要赋予一定的意境,以满足不同的赏景和审美需求。

3 晋祠中古典建筑意境的营造

3.1 通过诗词营造意境

诗词以情感人,并将这些情孕育到园林及各类古典建筑中,而古典建筑在营造时,又很好地将诗词、绘画运用于建筑之上,从而产生诗情画意,因此诗词绘画与建筑之间互相利用,相辅相成,给游人带来更大的感染力,更好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晋祠水镜台位于中轴线上的最前端,始建于明朝,于清道光年间重修,是晋祠的戏台。坐西向东,面阔5间,进深5间。东面为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与圣母殿遥遥相对。规模和形状沿袭元代乐楼,是晋中一带惟一的明代乐楼。其背面高悬清代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三晋名泉”匾。两旁楹柱有清末晋祠南堡贡生宁惇德所撰楹联“山秀水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短短20个字,描绘出晋祠胜境的美丽画卷。水镜台正面挂有清乾隆年间任翰林院编修杨二酉手书“水镜台”匾,“水镜”二字出自《汉书》,其中有“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之句,清乾隆年间,在西面又增添了单檐卷棚式台面,周围加饰花罩、垂柱、雀替等木雕装饰,显得更为秀丽轻巧。

3.2 通过历史故事或传说营造意境

晋祠对越牌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是一道功德牌坊,也是整个晋祠唯一的牌坊。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久治无效。后来在吕祖庙前得一签,签上写有“添砖加瓦”四个字,它的含义是只有在祠内增加些建筑,才能消灾免难。高应元在晋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少牌坊,故决定建造一座牌坊。于是便在金人台西、献殿东的这块空地建成对越牌坊,并题词“对越”二字,“对”为报答,“越”为宣扬,即报答宣扬祖先高尚功德,也有“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之意。对越牌坊即通过历史故事来营造其意境,使得此建筑在晋祠中成为不可替代的建筑。会仙桥位于水镜台的西面,桥长3.9 m,宽3.3 m,相传每年四月十四有仙人在桥上相会,又说是明翰林院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桥体虽然短小,却有着美妙的传说,这样就为会仙桥营造了较美的意境。

3.3 通过色彩营造意境

色彩是建筑空间艺术的极好体现,常作用于人的视觉,引起人们的联想尤为丰富,或淡雅、幽静、清新和谐,或富丽堂皇,宏伟壮观。古典建筑常利用色彩来渲染环境,突出主题。晋祠中流碧榭原称白鹤亭,跨晋水智伯渠上,左右各有揽胜小坊,后拆去小坊,改名流碧榭。四面当风,依阁凭栏而坐以观四周,波光掩映其间,自感人在画中。流碧榭取意宋代苏轼《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此水榭架于水流如碧波之上,因此取名为流碧榭,即采用了水流的色彩来营造水榭的意境。

3.4 通过季节营造意境

季节是园林环境造景和古典建筑营造极其重要的要素,园林中的山石、水体、植物、建筑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有规律的景象变化,古典建筑可利用季节的变化来营造意境,形成鲜明的季相景观,目的在于情、景、境有机的结合,使建筑富有丰富的意境和旺盛的生命力。晋祠智伯渠上横跨一座双孔桥,名为挂雪桥,即晋祠内八景之一的“双桥挂雪”。每逢寒冬,瑞雪飘扬,晋祠庙内亭台楼阁,奇株异树一片银装,唯难老泉水夏凉冬温,水上蒸气如烟如云。当雪后天晴,阳光穿过水面雾霭,挂雪桥竟如粉妆玉雕一般,被雪压弯的树枝宛若冰花,倒映水中,别有一番情趣。此即利用色彩营造意境的典型的实例。

4 结语

中国古典建筑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美丽的画,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此即将意境与建筑结合的体现。在景观建筑的营造中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意境为古典建筑创造出更加完美的欣赏和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对古典建筑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古典建筑设计对意境的巧妙运用。在现代古典建筑的设计中,也应传承历史文脉,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要有外在景的体现,还要赋予内在的意、情的体现,注重建筑与意境的结合,使其在园林环境中发挥最佳的赏景效果和最大的利用率。现代建筑在设计时也应古为今用,汲取古典文化的意境特色,并融合现代元素,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更具有艺术性的景观建筑。

[1]刘大鹏.晋祠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4-5.

[2]张利香.太原市晋源区历史园林保护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184-189.

[3]冯琚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营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9):75-77.

[4]张德一.晋祠揽胜[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5]张树民.唐宋园林之瑰宝——晋祠[J].中国园林,2003(4):7-8.

[6]陈 竹.浅析中国古典建筑空间意境的创造[J].文艺理论,2010(7):42.

[7]饶三春,龚 瑛.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与诗词意境[J].建筑历史,2008,26(2):15-16.

猜你喜欢

晋祠牌坊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晋祠周柏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4300吨挤压机牌坊安装
白家牌坊
营造方寸
西递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