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党员干部轮训教育中的学习问题
——从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2014-04-06杜俊涛

关键词:轮训延安精神辩证法

杜俊涛

(中共临泉县委党校,安徽 临泉 236400)

浅谈党员干部轮训教育中的学习问题
——从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杜俊涛

(中共临泉县委党校,安徽 临泉 236400)

加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需要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向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伟大转变,而加强党员干部的学风建设又是实现这种伟大转变的重要环节。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升华和革命精神的结晶,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这同样对轮训教育中党员干部解决学习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延安精神;辩证法;党员干部;学习问题

彭真同志认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斗争和胜利经验的总结。延安时期,经过整风,经过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经过党的七大,把六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作了总结,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特别是干部的思想,形成了延安精神”。[1]延安精神是基于革命实践和边区建设的经验总结,在这种精神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丰富唯物辩证法思想对轮训中党员干部解决学习问题具有重要借鉴。

一、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辩证法思想内容

延安精神结合历史的革命实践,又在实际的革命生活中发扬光大,创造出了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等精神果实。这些精神财富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延安精神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在哲学理论层面上,使延安精神更具实践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辩证法思想

在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新工作思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首先,把各个地区在革命实践中产生的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和南泥湾精神,以点带面,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各个地区开展学习和讨论,带动全局。其次,再结合各地区、各部门新的实际和工作需要以面促点,确保学习和践行延安精神的质量和实效。其方式是党中央采取整理并综合各地的意见和经验,作出全局性的总结,再结合各个地方、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指导于实际工作,这些都有利于延安精神在党内深入传播。

(二)“学习上升为思想,思想指导学习”的辩证法思想

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党的干部和群众学习延安精神、领悟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和传播延安精神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习上升为思想,思想指导学习的互动过程。比如说,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为践行延安精神做好思想准备,党中央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认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历史文件,深入剖析理论和现实的诸多问题,再结合党的奋斗历史,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认识有了整体性提高。其次,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又转到党的领导干部的路线学习上来,通过学习掌握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践行延安精神。

(三)“立足现实、剖纠历史、回归现实”的辩证法思想

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方面是对延安时期社会生活实践的提炼,具有现实实践性特点,一方面也是对我党以往宝贵传统精神的再丰富、再发展,汲取了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思想本源,具有历史继承性特点,这两种特点也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得以体现。在延安时期,我党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把当前的现实问题和党的历史问题密切结合起来,首先从现实出发,研究抗日战争的路线问题,以后又研究历史上出现的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路线问题,然后再回到现实的抗日战争路线问题上来,从而更好更深入地解决现实问题,并把延安精神贯穿于问题的解决中。

(四)“从领导到群众,从群众到领导”的辩证法思想

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觉内化延安精神的主观需求息息相关,延安精神能不能真正满足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主观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否顺利与平稳,这需要有一个组织制度来保障,需要“从领导到群众,从群众到领导”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为延安精神的一部分,在延安整风精神的形成发展中,“党紧紧抓住领导干部,以高级领导干部的整风学习为主,从而带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整风,又以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整风转变与提高推动高级领导干部更深入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2]从领导到群众,再由群众到领导,这样,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就在全党上下普遍推行开来,这更好地以唯物主义观点来领悟延安精神,提高人们思想认识。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

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自始至终与延安时期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延安精神根植于延安时期的社会实践,并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延安精神的理论概括不仅是一种理论的总结,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党中央一方面从学习中、从自我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从各种整风运动的总结经验中提高了全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一方面还从现实的劳动实践中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育中来发扬广大党员和干部的优良作风。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并发展理论的辩证统一。

二、对轮训教育中党员干部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启示

(一)发挥比较优势,顺利应用于党员干部学习迁移目标理论实践

部分党员干部在轮训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专题和其相应的不同的知识构建、能力要求、素质培养和创新驱动,一旦某门专题的学习效率不高或学习目标没实现,他们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形成学习倦怠,最终会对所有专题的教学产生学习抵触心理,降低了党员干部轮训教育的质量水平。延安精神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辩证法思想,对这些党员干部克服这种问题提供了借鉴。首先,在所有专题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点,发挥比较优势,把容易学习的专题作为培养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出发点,有易到难,并把这种兴趣和能力迁移到其他的专题,以点带面,实现学习由局部到整体的迁移和覆盖。其次,还要有重点的回收,以面促点,把重点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作为学习把握的关键点,无论是学习的广度还是学习的深度都有所把握和重视,这有利于党员干部学习迁移目标理论的实际应用。

(二)促成党员干部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学习态度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在观念上把轮训的学习内容当成了固定的繁琐的知识,单一的背背记记加以复制,把学习目的更多倾向于结业考试以便完成上级组织交代的轮训任务,其实这种思想认识很不到位。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精辟地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3]所以学习目标不仅只是单纯的知识水平复制和模仿,不仅只是由不知到知之的浅层变化过程,还是应用于生活把学习目标看作一个有助于党员干部自身今后发展的各种要素综合构成的体系,还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和个性的需求相统一,产生实实在在的应用成果。这需要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思想上启迪自我的学习要求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延安精神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学习上升为思想,思想指导于学习”的辩证法思想,对这些党员干部有很大启发。首先,党员干部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发展,而且还是思想的升华,知识中的智慧有益于启迪人的认知和反思,有利于人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改变个人主观偏见。其次,思想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党员干部克服学习困难和动力不足问题,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观念,也是党员干部提高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有力思想保证。最后,学习和思想的结合也可以拓展到党员干部的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实现党员干部生活态度的转变,更好以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增强本领,提高领导与管理水平,为人民服务,夯实执政基础。

(三)以“经验性创造”为根本,促进党员干部新型学习技巧和方法构建

当前,很多党员干部不仅把学习对象当成了固定的知识,而且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还是旧模式,机械学习仍占主流。据有关数据统计,有44.8%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在轮训中学学习成果不太好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有20.9%的党员干部认为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所致,还有的把自己学习不好归咎于学习内容枯燥、学习环境不好等因素。延安精神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立足现实、剖纠历史、回归现实”的辩证法思想,对这些党员干部有很大启发。首先,党员干部要针对当前轮训专题设置和考核要求,提出学习的策略问题;其次,剖析过去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优劣点,总结自己的正确学习经验;再次,把正确的经验在实际的学习中加以创新,形成固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学风建设,必须贯彻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4]着眼于打造党员干部覆盖全员、随处可学的学习网络,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和途径,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学习网络体系。

(四)把主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实现党员干部学习模式重构的重要载体

部分党员干部由于知识比较优势的不足,以及在轮训学习中过分地依靠轮训教师和课堂,没有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造成党员干部主体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加之领导干部事务性工作繁忙和轮训时间安排的不科学等因素,合作学习的主观要求也不高。比如一些干部满足于现有的工作岗位,干什么,就学点什么,对于其他的,一概漠不关心,懒得去学。但是延安精神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 “从领导到群众,从群众到领导”的辩证法思想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要正确看待主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学习中,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的主体看成自己,并把与其他轮训党员干部的合作学习作为自己主体学习的外援和有益帮助,尽可能获取所有有益的学习资源并加以运用,实现自身的进步。以自己的实际需要来从合作学习中获得主体学习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促进合作学习的不断深化,以此作为党员干部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和睦的重要纽带。这种学习模式,党员干部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还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团结、统一,凝聚党的力量。

(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党员干部理性批判的自我反思精神

轮训机构的办学特点和党员干部的工作需要使党员干部更应该在理论学习上倾向社会实践,履行治国理政职责,关注社会民生,服务人民群众,必须着眼于推进学习与工作的深度融合,必须认识到学习是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工作是学习的延伸和深化。但是部分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既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对自身理论科学提升的重要促进作用,也没有勇气吸取科学的理论去面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领导和工作风险。延安精神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就是要启示党员干部重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实践来反思学习知识的实用性和不足,引导学习内容的更新和学习对象的转移,有利于党员干部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不抓紧研究,就很难应对新的形势和任务”。[5]所以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使得一次性教育已无法满足党员干部终身需求的知识,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未来发展,同时还能让他们客观认识到社会潮流与执政环境的变化发展,理性看待自身的不足,形成理性批判的自我反思精神。

总之,延安精神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其中“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学习上升为思想,思想指导于学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能够帮助党员干部树立起循序渐进的全面学习观念,并把知识学习和思想动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立足现实、剖纠历史、回归现实”的辩证法思想是党员干部在历史经验性的学习积累中树立创新学习意识的有益反思;“从领导到群众,从群众到领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是党员干部树立主体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启示。

[1]彭真.实事求是 不尚空谈[J].中共党史研究,1992,(2).

[2]何进.党领导延安整风运动的辩证法[J].党校论坛,1990,(3).

[3]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M].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2.248.

[4]李小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风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8,(1).

[5]秦立斌.党员干部要做学风建设的表率[J].学习月刊,2009,(20).

猜你喜欢

轮训延安精神辩证法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浙江启动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
519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业务轮训
永济市:组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机关轮训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