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4-04-06金杉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诚信理论目标

金杉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哈尔滨150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虽然大学校园中一直都在进行诚信教育,宣传诚信,但实际上不诚信行为时时刻刻都存在于我们身边。可见,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着许多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结合个体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努力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长效机制。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弊端所在

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实效性不强。如学校领导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等。这些都与中国目前市场机制不完善有关,诚信教育大环境欠佳,适合个体需求的自我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1.诚信教育形式滞后,方法单一。如今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各高校的教育形式大同小异,往往都是采取老师对学生说教的形式,有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或是通过有效的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生;学生被动接纳,很难做到用心消化,变被动为主动。

2.缺乏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撑。国内对诚信教育问题的研究模式尽显老化,目前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理念等都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参考文献中针对诚信教育缺失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几个方面讨论得比较多,但对教育机制研究相对匮乏。

3.诚信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虽然通过有效的诚信教育载体激励学生倡导诚信,但是没有形成一种以学生为导向的诚信教育长效机制,停留在学校要学生们讲诚信,而不是学生们主动将对诚信的认知变为自身内在的需求。

二、激励理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用

激励的概念从字面上看,有激发和励志的意思。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用于对高校大学生管理上,是指激发学生的动机,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于激励的方式现在学术界有很多种理论和方法,主要的激励理论有三大类,分别为内容型激励的理论,如奥德弗的ERG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如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如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奥德弗的ERG理论及其应用。“ERG”理论是生存—相互关系—成长需要理论的简称。奥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理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期望,可以激发其驱动力或积极性的因素,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个体身上是千差万别的,激励要因人而异。(1)生存需要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例如食物、衣服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满足这种需要,人们将无法生存。例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物质需要会更为迫切,为此,应为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准备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为困难新生准备过冬棉服,同时,发放励志书籍,激励困难学生自立自强、成长成才。在经济资助同时,寓诚信教育于精神扶贫之中,引导其诚信为人,促进心智的健康成长。(2)关系需要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们希望和他人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的需要;是一种渴望被团体接纳并成为其中一员,有所归属的需要。当人们满足生存需要和生活稳定后,相互关系需要就会突出出来,并且产生激励作用。学校可将同学们的这种关系需要作为激励源,提供一种能使同学们之间保持友谊,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为人处世原则和讲诚信的个人信誉。提倡交友诚信,恋爱诚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减少学校不稳定因素,改善人际关系淡漠、你猜我疑的诚信缺失现状,让信任和友善回到同学们心中,让大家普遍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3)成长需要是一个人在事业、工作、前途等方面要求发展的需要。学校在评选十佳大学生或者大学生自强之星时,通常是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的评价,为全面激励学生倡导诚信,学校可以将诚信作为考核条件之一,不诚信者取消参评资格。成长需要是一种要求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学生个体发展固然重要,但基本的道德素质一定要和其自身发展相匹配,才能有所作为和成就。在学生贷款诚信、缴费诚信、考试诚信、学术诚信等方面实行考评机制,定期全面地进行测评,详细及时地反馈学生的信用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对信用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监察、纠正、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为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及其应用。目标设置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当一个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我们知道,由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在不同时期所追求的既定目标是不同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在某一时期所追求的特定目标,因势利导,在制度的制定上,将诚实守信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来考察。如有的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学生刻苦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有些同学想进学生会或者社团组织锻炼自己;有的同学争取保送读研究生或者想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机会等等[1]。针对同学们的不同目标,可以在《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奖助学金评比条例》、《学生干部管理条例》、《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中将诚实守信作为必备的前提,实施不讲诚信一票否决制,促使学生时刻自省,坚决抵制不诚信行为。

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简言之就是利用令人厌恶的刺激去纠正不正当的行为,用令人愉快的刺激去强化正当的行为。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在各个方面表现良好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激励行为。正强化的方法包括表彰激励、对成绩的肯定、表扬、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强化则相反,是惩罚那些各方面表现不好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强化理论的运用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比如根据年龄、性别、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的方式也不一样。如有的学生重视物质奖励,有的学生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另外,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地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三、运用激励理论拓延诚信教育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道德修养,结合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运用激励理论,把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身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榜样激励”,在教育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环节中渗透诚信典型,激发学生诚信意识。把诚信教育作为品牌教育之一,放在突出位置上。设置系统的诚信教育课程,展开细致的诚信教育研究。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诚信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让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武装学生头脑,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必修课计入学分。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做诚信的表率[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和学生互动起来,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身边鲜活的诚信事例鼓舞学生,内容要与时俱进,拓宽诚信教育的内涵,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环节中,通过有效的诚信教育载体激励学生倡导诚信,学校可以经常性地举行以诚信道德为主题的活动,诸如名家讲座、名人访谈,观摩有关诚信的电影、演讲、征文、辩论等系列教育活动;实行个人发展综合考评制度,每年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评价,把考察学生的诚实、信用等资质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在师生中树立“重信誉、讲信用”的榜样,实施“诚信榜样带动工程”,形成“学校有英模,身边有先进”的良好局面,影响、激励他人;努力营造规范的学术氛围,严格制定各项校级校规制度并重在落实,严肃考试纪律。让大学生深切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激浊扬清,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

2.充分运用“奖惩激励”,发挥诚信档案作用,建立诚信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档案是社会诚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诚信档案客观地记载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与成长轨迹[3],是一种写实记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为自己建立诚信档案不是负担,而是自己体现信誉度的机会,是自己优于别人的一份财富。建立诚信评价、诚信监督和诚信奖励制度,使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电子诚信档案,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对诚信档案进行有效的辅助管理。公开诚信内容,对信誉良好的大学生树立品牌,对诚信较差的学生进行监督,奖励诚信者,惩罚失信者,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建立大学生诚信信息发布制度,记录有关诚信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先评优、入党、发放贷款、贫困资助、求职就业、保送攻读研究生等行为的主要依据[4]。激励他们自觉地在学习、生活中讲究信用,信守承诺,做一名诚实守信的维护者和实践者。

[1]龚晓洁.运用激励方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2-24.

[2]蔡慧慧,张玉萍.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89-91.

[3]靳敏.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6,(7):72-73.

[4]刘文萍.建立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初探[J].兰台世界,2006,(7):29-30.

猜你喜欢

诚信理论目标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