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地灾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2014-04-06兰景岩

河南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坡体泥石流岩土

兰景岩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

岩土工程地灾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兰景岩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地质条件复杂,所以地灾的分布较广,而且引发地灾的原因也众多,随着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地灾发生的频率在不断上升。因此,必须加大对岩土工程地灾的防治力度,以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岩土工程;地灾;成因机制;措施

1 滑坡及其防治措施

1.1 成因机制

滑坡是受到自然因素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坡体滑落的地质现象,在岩土工程中经常见到。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雨水侵蚀、地震、地表水对坡脚或坡体的冲刷、降雪冻融等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乱砍乱伐、对坡体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开挖、堆填加载、蓄水排水等。滑坡主要出现在地震带、断裂带等地质不稳定区域,还频繁出现在各类工程建设的边坡、峡谷地区以及近水区域等区域。

1.2 防治措施

1.2 .1 提高斜坡岩土的力学强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斜坡岩土的力学强度,降低斜坡的滑动力,起到治理滑坡的目的。目前最为实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消坡减载和边坡加固,包括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钢混抗滑桩、电化学加固法、预应力锚固、挡土墙、固结灌浆等。

1.2 .2 采取控制地下水的方法。控制地下水是为了减少水对坡体潜在的威胁。在造成滑坡的自然因素中,水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想有效控制滑坡的发生,就必须从源头上予以治理,也就是说对地下水进行控制。具体措施包括:①做好边坡所处的水文特征与地质条件的调查工作,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将滑坡范围内的地下水予以排除,经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水平钻孔疏干、支撑盲沟、垂直孔排水等;②采取修建排水沟的方法,将滑坡范围内的地表水进行排放,减少地表水对边坡带来的危害;③在边界位置修建截水沟,对流经滑坡区域的地表水进行截流,减少对滑坡体造成的危害。

2 地面塌陷及其防治措施

2.1 成因机制

地面塌陷是指地面的岩土体受各种因素影响向下陷落,并形成坑、洞的地质现象。总的来说,地面塌陷主要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矿以及大量抽排地下水等行为造成的。在我国造成地面塌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地下水抽取过度,导致地面沉降;②地质不稳定,地下岩溶活动频繁,导致地面塌陷;③地下资源开采过度或开采不合理,导致地面塌陷。

2.2 防治措施

(1)强夯法。强夯法是采用夯锤夯实土体,以达到提升土体强度的目的,具有防、治两种功效。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利用该法夯实坑洞内存在的软弱区,也可用来夯实回填的松软泥土;(2)填堵法。填堵法只适用于地表塌陷中深度较浅的坑洞处理;(3)灌浆法。灌浆法主要是用来进行岩土的加固,即向岩土体的孔洞内灌注已经拌制好浆体,或在岩土体内进行人工钻孔,再灌注浆体,从而达到强化岩土的目的;(4)跨越法。这个方法主要针对于塌坑较浅的土洞,一般都是采用梁板跨越,两端用坚实的岩土体加以支撑,通常两边的支撑长度为1.0~1.5m之间。

3 崩塌及其防治措施

3.1 成因机制

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因各种因素失去稳定,突然向坡脚翻滚、倾倒的地质现象。主要成因机制有以下几点:渠道或水库蓄水出现渗漏;强烈震动;矿产资源的开采;渣填土的弃置或堆放;各种建设工程的边坡开挖。

3.2 防治措施

传统的防治技术较多,比较常见的主要有:排水、拦截、护坡、护墙以及支挡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防治技术逐渐应用到崩塌的防治中,例如SNS柔性拦石网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防治坡度较陡的崩塌,对落石强度较大的崩塌也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主要应用于国内各水电站、矿山的建设施工中,效果理想,具有广阔是市场前景。

4 泥石流及其防治措施

4.1 成因机制

泥石流是山区多发的一种地灾,指山坡或沟谷地带因强降雨或融雪形成洪流,其中挟带大量石块、泥沙等固体物质,使洪流变成固液混合的高浓度颗粒流。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乱垦滥伐,破坏坡体植被;对坡体的开挖不合理;渣、石、土的不合理弃置或堆放。

4.2 防治措施

(1)建场储淤。在泥石流流经的下游建场储淤,以减少泥石流中的颗粒含量,从而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减轻对下游建筑的危害;(2)改道排导。在泥石流多发区的下游修建改道排导沟,避免泥石流出现改道、漫流的现象,扩大影响范围;(3)拦挡大颗粒固体物质;(4)蓄引水工程。这一工程主要是在泥石流流经地区修建小型的水坑、水库等来蓄积地表径流,以减少沟道的洪水流量。蓄积水用于周围农田水利灌溉等。

5 结语

岩土工程的地灾防治涉及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由于我国地灾类型较多,在成因机制上也有所差别。因此,必须根据灾害成因机制及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岩土工程的地灾防治中,势必将地灾防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骆宪龙.伊茨梁隧道地质构造力学分析及宏观预测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P694

A

1003-5168(2014)03-0017-01

兰景岩(1980.4—),男,河南濮阳人,工程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岩土工程勘察。

猜你喜欢

坡体泥石流岩土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机械班长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