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对化学成分和药效的研究

2014-04-05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连翘药效黄芩

孙 箫

0 引言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病发生过程的复杂性,研究者从单味药运用的探索上升到对药方规律的研究,随之,中药配伍应用早已远远超出了"七情和合"的范围。如今,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笔者对近年来药对在不同配伍条件下化学成分对比研究近况进行综述,为药对在临床发挥更大疗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1 药对的基本概念

药对也叫对子药、对药、姐妹药,配伍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组合在临床上比较常用,是方剂的最小配伍单位。药对不是两味药物的随机拼凑,也不只是两种药效的叠加,而是医家传承积累用药经验的升华。配伍是中药的特色,研究中药配伍对于揭示中药复方防病、治病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药对是中药配伍方法的精髓,亦是药物组成方剂的核心,不但具有复方特性,而且伴有单味中药成分相对简单、便于展开现代科学研究等特点[1]。

2 中药药对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1 药对对单一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丹参-三七”药对是中医方剂的常用配伍形式,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传统配方,根据主治病症的不同,丹参、三七经常以不同比例的配伍形式出现在单剂中。丹参的主要作用成分是丹参素,是治疗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作用包括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神经、保护心肌、防治肝纤维化及抗肿瘤、抗炎和增强免疫等。张荣等[2]应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丹参素含量在“丹参-三七”药对常用配伍比例(3∶1、2∶1、1∶1)中的变化,为该药对配伍在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结果显示,3种不同配伍比例中,在丹参含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三七配伍的用量,水煎液中丹参素的含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表明三七中的化学成分对丹参素的溶出率并无显著影响。

刘逢芹等[3]选取水和70%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不同比例配比(0∶1、1∶1、1∶2、2∶1、1∶0)的“黄芩-柴胡”药对,参考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进行提取,并应用RP-HPLC法考察对药对中的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水和70%乙醇进行不同比例配比提取,对”黄芩-柴胡”药对中的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的提取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提取液中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小,但HPLC图中黄芩苷峰前的一个吸收峰明显增大,显示采用混合提取能提高药对中其他组分的提出。

药对对单一有效成分提取的含量不受配比比例的影响,同时对相关成分的影响也不大。同时在某些药对中可观察到相关含量的溶出明显增大,提示研究者,不能仅仅以单一成分的含量变化来侧面考察其对药对的合理之处,或者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还有待于我们去继续寻找更有指导意义的化学成分。

2.2 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药对共煎液中化学成分含量产生的相互作用(如助溶,增溶,形成络合物、沉淀等)直接影响结果的增减,其中活性成分的溶出发生变化,图谱反映出新特征等,这些变化都源于药对配伍的比例变化。时维等[4]以非药对中药黄芩甘草为对照,研究药对半夏生姜的合煎、分煎的紫外图谱,对其整体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结果显示,非药对的主峰没有发生改变,而合煎药对主峰发生改变;合煎与分煎在药对组和非药对组对次要组分的影响也相似。

赵晓娟等[5]通过对黄芩与黄连分煎后两药配伍时的比较分析,以观察其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含量变化规律。将黄芩与黄连药材用水分别煎煮提取,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 ℃下加热1 h,离心,取上清液,用甲醇稀释过滤。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和黄连分煎液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且有新的色谱峰产生。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产生明显变化,当黄芩与黄连分煎液配伍比例为1∶2和1∶3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最高。

孟祥乐等[6]采用HPLC法同时检测连翘、栀子的单味药提取液及连翘-栀子药对提取液中连翘苷和栀子苷的含量,考察药对连翘与栀子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成分提取量在单药煎液与药对煎液中变化不明显;药对提取液中,栀子苷和连翘苷含量与单味药提取液比较,栀子苷在96.89%~98.24%之间,连翘苷在96.34%~102.67%之间(n=3),该研究为评价煎煮液中连翘苷和栀子苷质量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体内试验提供了数据参考。

张文娟等[7]研究了经典药对远志-石菖蒲配伍对单味药材远志皂苷元和α-细辛醚等指标成分的影响。试验中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远志、石菖蒲及“远志-石菖蒲”药对中的远志皂苷元与α-细辛醚的含量。结果发现,远志、石菖蒲配伍后,药对中远志皂苷元的含量显著降低,而α-细辛醚的含量变化不显著。试验中还通过分析研究远志-石菖蒲配伍前后药理及药效的变化规律,发现远志中除远志皂苷类属于有效药效成分外,其中含有的寡糖酯类也有相同的药理作用;而石菖蒲中含有的细辛醚及很多挥发油类和脂溶性成分均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药理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中药成分复杂,化学成分变化和协同起效在药对配伍前后过程中关系密切。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药对配伍过程中,药物主要化学成分的增减变化与药对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应用HPLC法可以明显看出各种中药药对配比过程中,相关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从一个角度证实了药对对药物使用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其余主要成分之间可能具有相互作用,也应该注意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2.3 药对成分不同比例配伍时的配伍规律 中药方剂配伍中,常见含酸性成分与含碱性成分的中药一同使用,如连朴饮中的黄连与厚朴。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类生物碱,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和厚朴酚、厚朴酚等酸性成分,二者合用组成酸碱药对。酸碱药对是方剂配伍的一种特殊情况,由于酸碱成分可发生反应,所以不同配伍剂量在煎煮过程中对成分的溶出可能会存在影响。王术玲等[8]研究了黄连、厚朴不同配伍剂量下小檗碱等生物碱的溶出情况,以期找到最佳配伍剂量,以获得最大的有效成分煎出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黄连配伍剂量的增大,小檗碱和总生物碱的煎出率进一步升高;当黄连配伍剂量等于厚朴剂量时,盐酸小檗碱及总生物碱的相对煎出率(相对于黄连单煎时)分别为74%和76%,继续增大黄连配伍剂量,生物碱的煎出率升高趋势减缓。研究结果显示,厚朴中存在的厚朴酚等酸性成分对生物碱的溶出有影响,并且厚朴配伍剂量越大,影响越为明显。以上实验表明,具有酸碱性的药对配伍对相关有效成分的煎出及以后的生物利用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者可以利用药对其他理化性质的变化为药对配伍作用规律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4 以药对配伍后对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来研究配伍效果 元胡止痛散配伍增效的机制是在研究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的过程中,发现两者皆可有效提高大鼠体内延胡索乙素的血药浓度这一现象中发现的[9];而肉桂-当归配伍和只采用当归相比,前者可明显提高当归中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表明,丹皮的主要成分-丹皮酚对局部的微循环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10],因此,丹皮可以显著提高丹参中丹参素的吸收效果,有效提高生物可利用度,并能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疗效时间;黄芪对川芎具有协同配合作用,配方合理[11],这个结果也体现在当黄芪-川芎配伍时,川芎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蒿本内酯的药物浓度显著增加,同时,药效成分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甘草可有效促进芍药的口服吸收,并且试验结果提示,两种药效成分在等量使用时药理效果最佳,这就从药动学角度解释了临床上常采用1∶1 剂量配比的芍药甘草汤的原因[12];丹参和冰片可以有效增加三七中人参皂苷Rg1和Rb1的肠道粘膜表观渗透系数,从生物药剂学角度对丹参和三七药对组方的合理性做出了科学的阐释[13]。

王欢等[14]将当归-川芎不同配比(0∶1、1∶2、1∶1.5、1∶1、1.5∶1、2∶1、1∶0)的溶液分别经水提、醇提、先水提后醇提,考察药液受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3个因素的影响,采用家兔颈动脉取血比浊法测定当归-川芎药对由于配比组方的剂量不同而产生功效的差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当归-川芎药对各组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效果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当归在药对中比例的递增,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变强;3种提取方式里,醇提液对凝血酶原时间影响较强,而对凝血酶时间影响较弱。

梁进权等[15]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4个不同剂量比的水蛭-虻虫配伍组(水蛭与虻虫分别为3∶4、4∶3、3∶1、6∶1,总剂量均为1 200 mg/kg),连续给药7 d,于第6天给药1 h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以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及冰水浴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次晨给药后2 h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不同配比的水蛭-虻虫药对均能明显改善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中配伍2组(4∶3)、配伍3组(3∶1)对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的作用较强;配伍3组(3∶1)对血浆黏度、卡松黏度的作用较强;配伍3组(3∶1)、配伍4组(6∶1)对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作用较强;配伍4组(6∶1)对红细胞变形指数作用较强,在总剂量相同的条件下,水蛭剂量相对较大的配伍组(3∶1、6∶1)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较为明显。

生理指标作为药物研究的重要参考,在药对的研究过程中也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生理生化指标能够更加直接地观察到相关配伍的作用效果,但是仅从单一的实验数据来说明药对作用规律还不够完善,最好能从多方位的角度和不同类型的数据来研究药对的配伍规律。

2.5 药对作用与模型动物的治疗对比 金银花和连翘药对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有效药对,常用比例为3∶1~1∶2。张晓光等[16]研究金银花、连翘单味用以及银翘药对合用不同配比水煎剂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证明,银翘药对1∶1配比的抗炎、解热作用最佳,而临床上常用方剂银翘散中金银花-连翘的配比也是如此。金银花、连翘单味用水煎剂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与模型组治疗比较无明显差异,银翘药对1∶1抗炎作用最强;而除连翘单用水煎剂外,金银花和银翘药对不同配比的水煎剂对酵母菌致热大鼠均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退热作用持续至用药后2 h,试验结果也显示,以银翘药对1∶1的解热作用效果最明显。

张朋等[17]采用无水乙醇法复制小鼠胃溃疡模型,以溃疡指数为指标,观察乳香没药药对不同配比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以评价乳香没药不同配比抗胃溃疡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乳香组、乳香没药组(3∶1)、乳香没药组(2∶2)、乳香没药组(1∶3)和西咪替丁片组的无水乙醇致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均显著降低,溃疡抑制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乳香没药组(2∶2)作用最强。没药组溃疡指数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动物模型可以作为药对药效作用结果的直观解释,但是其仅从宏观角度来说明药对配伍的效果,却不能准确地解释产生这一效果的关键因素,也不能够明确地证明相关有效成分的作用。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单味中药及复方的研究成为世界性课题,而发人深思的难题-中药复方内涵实质的研究也随之产生。由于单味中药均含有特定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尤其是其中的活性成分是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配伍使用时,不同中药的众多成分间构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体系。可以认为,这些相互作用是复方整体效应重要的物质基础,但要对其解释极其困难。通过对药对的研究,可以在相对有限的化学物质研究的层次上探讨其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理化性质及药理效应的研究为解析大复方打下基础。本文引用了关于中药药对相关配伍规律的研究,但是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一些研究结果还不足以明确表明药对之间的作用机制,进一步的实验设计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化学组分的物质基础对中药有深远的影响,任何化学配伍效应都应有一定的立体化学表达,因此,研究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是探讨其配伍规律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对于药效物质基础、代谢过程、作用机制、临床配伍、药对量效关系、化学成分、剂量配比等进行的现代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两药配伍发挥着重要作用[18]。因此,中药配伍后增效解毒机制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药对化学成分和体内的药理药效作用及变化,同时兼顾中药配伍体外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物配伍后在体内复杂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目前,药对研究[19]在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了较为丰富的内容,但多数研究还不够深入,与临床研究结合也不够紧密。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也许对药对性质的研究会有新的突破。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药对,并更好地指导药对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孟祥乐,余奇,郭澄.中药药对的临床应用与配伍机制研究概述[J].中国药房,2009,20(30):2394-2396.

[2] 张荣,王涛,何思敏,等.丹参-三七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对丹参素含量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09,5(8):49-51.

[3] 刘逢芹,刘田云,余晓东,等.RP-HPLC考察黄芩、柴胡配伍对黄芩苷成分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7):3-5.

[4] 时维,魏飞,魏睦新.中药药对半夏生姜分煎、合煎HPLC组分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3):4-5.

[5] 赵晓娟,胡律江,郭慧玲,等.相须药对黄芩与黄连分煎液配伍后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4):46-48.

[6] 孟祥乐,朱金辉,韩永龙,等.药对连翘与栀子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5):515-517.

[7] 张文娟,郑晓晖,房敏峰,等.经典药对远志石菖蒲配伍前后指标成分的变化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15):6-7.

[8] 王术玲,贾薇,曾建波,等.黄连-厚朴不同配伍对生物碱成分溶出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 (1):91-93.

[9] Liao ZG,Liang XL,Zhu JY,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synergistic action of Radix Angelica dahurica extracts on analgesic effects of Cory-dalisalkaloid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dl-THP[J].Ethnopharmacol,2010,129(1):115-120.

[10] 付志玲,刘春芝,房敏峰,等.双丹方中丹皮对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成药,2010,32(1):62-64.

[11] 王岚,成龙,李慧,等.川芎和黄芪合用在心肌缺血大鼠体内藁本内酯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5):158-161.

[12] 胡蓉婉,沈岚,冯怡,等.甘草剂量变化对芍药甘草复方移行入血成分的药动学影响[J].药学学报,2011,46(3):329-332.

[13] 曾昭征,刘建平,李素春.复方配伍对三七总皂苷生物药剂学性质的影响[J].药学进展,2009,33(10):466-472.

[14] 王欢,唐于平,郭建明,等.当归-川芎药对不同配比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2):73-77.

[15] 梁进权,宓穗卿,王宁生,等.水蛭和虻虫不同剂量配伍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2):1141-1146.

[16] 张小光,宗桂珍,李建荣.金银花、连翘及银翘药对水煎剂的抗炎、解热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4):473-475.

[17] 张朋,马骏,宋薇,等.乳香没药药对不同配比对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保护作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1):12-13.

[18] 唐于平,段金廒,郭盛,等.药对量效关系研究的认识与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21-23.

[19] 邓树泳,李静,罗来成.中药药对的现代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1003-1005.

猜你喜欢

连翘药效黄芩
黄芩的高产栽培技术
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黄芩使用有讲究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药效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识别真假连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