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金黄膏、拔毒生肌膏、九一丹外敷治疗粉刺性乳痈27例

2014-04-05彭锦芳

山东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肌膏结块浆细胞

彭锦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00)

粉刺性乳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好发于非哺乳期,是乳腺的疑难病之一,临床以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及瘘管形成为主,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1.4% ~5.4%[1~3],本病病因病机复杂,疾病发展变化多样。西医对于本病一般采用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或单纯乳房切除的方法,这对乳房的外形破坏较大,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一定的伤害。2010年2月~2013年9月,我们用自制金黄膏、拔毒生肌膏、九一丹外敷治疗粉刺性乳痈2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病专科门诊患者,均为非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粉刺性乳痈。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5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年龄23~52岁、平均30.5岁;未婚未孕9例,已婚已育15例,已婚未孕3例;病变为单侧乳房25例(其中左侧16例、右侧9例),双侧乳房同时发病2例;病程1个月~4 a,其中1 a内12例,1~2 a 9例,2~3 a 5例,4 a 1例;单个象限结块溃破22例,两个象限结块溃破5例;单个象限结块溃破伴瘘管者13例,两个象限结块溃破伴瘘管者5例,曾经多次手术切开或扩创引流者13例,但创口难愈合或愈后易复发;乳头内陷畸形者13例,乳头溢液11例。对照组23例,年龄24~55岁、平均34.6岁;未婚未孕7例,已婚已育12例,已婚未孕4例;病变为单侧乳房20例(其中左侧13例、右侧7例),双侧乳房同时发病3例;病程1个月~4 a,其中1 a内10例,1~2 a 7例,2~3 a 4例,3~4 a 2例;单个象限结块溃破19例,两个象限结块溃破4例;单个象限结块溃破伴瘘管者11例,两个象限结块溃破伴瘘管者3例,曾经多次手术切开或扩创引流者10例,但创口难愈合或愈后易复发;乳头内陷畸形者11例,乳头溢液9例。两组乳头溢液者行细胞学检查,均未见癌细胞。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本院自制金黄膏、拔毒生肌膏、九一丹外敷。具体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75%乙醇棉球消毒创面周围后,外敷金黄膏(由黄柏75 g、大黄75 g、姜黄75 g、白芷75 g、天花粉150 g、苍术30 g、川厚朴30 g、胆南星30 g、陈皮30 g组成),根据情况每1~2 d换药1次,至全部坏死组织脱落,露出新鲜红活肉芽创面后,改用拔毒生肌膏(由桑枝60 g、大黄60 g、地榆60 g、白芷100 g、川椒8 g等药拌猪油2 500 g,文火煎好滤渣,加入轻粉4.6 g、月石8 g、白蜡末15 g浸入纱布晾干而成)外敷,掺上九一丹(9份熟石膏,1份红升丹)填塞创面,每2 d换药1次。对有窦道或窦道较深者,先用探针试探窦道的深度及方向后,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干净,将九一丹药条插入窦道,以距离底部0.5 cm为宜,用纱布覆盖创面,每天换药1次,或根据情况随湿随换,每次换药前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去除脓性分泌物。10 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对照组创面常规消毒后,用0.2%雷佛奴尔外敷,用消毒纱布包扎固定,每2 d换药1次,或根据情况随湿随换,每次换药前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去除脓性分泌物。10 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肿块消失,瘘管愈合;好转:红热疼痛消失,肿块缩小,瘘管近愈;未愈:肿块不消,瘘管不愈。

结果:治疗组治愈15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有效率92.6%;对照组分别为8、5、10例及5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粉刺性乳痈被认为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炎。由于乳腺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失常,乳头和乳晕下乳管内有大量脂质分泌物积聚,引起乳管扩张,兼因先天性乳头凹陷畸形,乳管发育异常,容易导致分泌物积聚,进而形成粉刺性乳痈。西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采用手术治疗,易复发或迁延难愈。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乳头先天发育不足而致畸形,加之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营血不从、气血运行不畅或湿浊壅阻,导致气血瘀滞、痰瘀交阻、凝聚成块、郁久化热、蒸酿肉腐而为脓肿,溃后盛漏[4],治疗上宜疏肝清热、活血消肿、软坚散结,以疏通乳络,进而促使肿块消散。采用中医外治法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与治愈率,而且还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使其更快恢复健康[5]。本方中金黄膏具有清热、散瘀化痰、箍毒消肿功效。临床实践证明,金黄外敷后经局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不仅能发挥抗菌、消炎、镇痛、杀菌效果,而且有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及抑制炎性分泌物、炎性介质产生的作用,对炎性结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拔毒生肌膏具有解毒生肌,收敛作用。九一丹提脓祛腐,使疮疡面内蓄脓毒早日排出,腐肉得以迅速脱落,达到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去腐生肌作用。诸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生肌敛口之功效,达到促进疮面早日愈合的目的。本组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均在门诊治疗,具有换药方便、减少复发、治疗彻底的特点,不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能更好地保持乳房外形。

[1]倪毅,殷飞,薛博瑜.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9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220-222.

[2]唐文,何山,郑轲,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1):810-811.

[3]吴雪卿,万华,何佩佩,等.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9(8):704-706.

[4]秦淼,刘新军,王春霞.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28例[J].四川中医,2008,26(5):72-73.

[5]王鹏,朱永康.中药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8(3):17-19.

猜你喜欢

生肌膏结块浆细胞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椎旁软组织髓外浆细胞瘤1例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空气炮在解决水泥库出库溜子堵塞中的应用
复合肥防结块性能快速测试方法探讨
含腐殖酸复合肥防结块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探讨
生肌膏联合泡沫敷料对臁疮患者的临床疗效
浆细胞唇炎1例
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一例
观察消炎生肌膏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