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2014-04-05

饲料工业 2014年17期
关键词:金属元素添加剂饲料

■ 高 明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

近年来,畜禽养殖所带来的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已被人们所关注,由饲料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重大的饲料污染事件,如英国的“疯牛病”事件,比利时的“二噁英”事件,国内“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事件等。饲养动物的动物性食品已成为人们目前所需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动物体内,严重他影响动物产品的安全。饲料安全出现问题对土地环境也有重要影响,调查结果表明,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中Cu、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严重超标[1],且粪便与饲料中Cu、Zn、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呈正相关[2]。一些饲料中除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铅、镉等超标外,更严重的是为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其他性状而超量添加的微量元素铜、锌、铬、砷等。调查显示,部分饲料中铜、锌等元素的添加量已超过NRC标准的几十倍以上[3]。饲料中过多的重金属元素会蓄积在肝、肾、肌肉等畜产品中影响畜产品安全并危害畜禽健康;随粪便排入环境的重金属元素将污染环境,造成土壤的物理性状退化,并逐渐富集于作物中进一步危害人和畜禽的健康。饲料工业是现代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条件,饲料安全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导致饲料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1.1 饲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

很多饲料如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大豆饼粕等本身存在一些对动物健康不利的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碱、生氰糖苷、硫葡萄糖苷、皂苷、游离棉酚、非蛋白氨基酸、蛋白酶抑制剂、致甲状腺肿因子、有毒硝基化合物等;在某些动物性饲料中含有组胺、抗硫胺素、抗生物素、肌胃糜烂素等。这些饲料如加工使用不当,可对动物健康、生产性能及畜产品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1.2 饲料生产过程中受到有毒金属元素的污染

饲料在种植、收割、加工、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的污染,它们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污染和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饲料中的有毒金属元素主要有:汞、镉、铅、砷、铬等。植物饲料在生长过程中,可富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并残留一定量的农药;劣质饲料和劣质饲料添加剂,如锌盐中镉含量过高,磷酸氢钙、石粉中铅含量过高等;加工过程中造成的饲料污染,如机械设备、容器等中存在的有毒金属元素,加工过程中可通过与饲料接触而使饲料污染。有毒金属元素本身不发生分解变化,动物体内生物半衰期长,易在动物体内蓄积,不仅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还会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构成隐患。

1.3 饲料中有害微生物及霉菌毒素

饲料中有害细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肉毒梭菌、志贺杆菌等,各种细菌的污染程度因饲料种类不同而变化很大,各种有害细菌中以沙门氏菌的危害程度最大[4]。对一些营养成分含量高,如肉骨粉,或含油含水分高的饲料,如植物油料的饼粕,或由含菌物产生的饲料如发酵产生的饲料,在消毒不好等情况下,饲料中细菌含量会显著增加,其中有些细菌使饲料变质变色变味直至产生毒素,危害畜牧生产。

饲料霉变,饲料发生霉变后不仅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适口性降低,可利用性下降,同时霉菌的代谢产物,可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如:黄曲霉毒素B1和赤霉毒素等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致病性。自2009年起,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已成为主要霉菌毒素污染类型,其感染率及危害程度远高于黄曲霉毒素,此外2011年的检测数据显示烟曲霉毒素污染水平出现较大增幅的情况[5]。

1.4 人为添加物

农业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于2002年发布了176号和193号公告,公布了饲料中违禁药物和添加物的名录。此后,又于2010年发布了1519号公告,公布了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清单。强调严禁在饲料及饲料产品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品种,如:催眠镇静剂、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影响恶劣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即是由于一些企业和养殖户在饲料中违法添加了盐酸克伦特罗这种兴奋剂,导致该类药物在畜禽产品中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不按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1997年我国农业部公布了《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明确规定了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及停药期、注意事项和配伍禁忌等。但是,一些厂商不严格执行该规定,往往超量添加,或不遵守停药期和某些药物在产蛋期禁用的要求,导致该类药物的残留超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饲料添加剂,高铜或高锌对畜禽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过量使用将造成该元素在动物体内大量沉积,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同时,这些元素大量随粪便排泄到环境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最终影响在该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及人类的健康,自农业部1224文件发布后各地饲料企业在这方面有所规范。在2001年9月发布的《无公害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中规定,无公害生猪饲料中不应添加有机砷类饲料添加剂,但在普通猪饲料中有机砷制剂的使用仍较广泛。

1.5 转基因饲料的应用

近年来,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副产品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世界粮食和饲料资源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转基因作物对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安全性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它的安全性评价成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最新科学研究清晰地告诉我们,现代科技对基因技术应用和生命科学的认识并不充分。目前,科学界及相关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关上转基因商业应用的大门,让转基因科学回归实验室[6]。虽然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转基因饲料对畜禽生产性能、健康状况、肉、蛋和奶组分产生危害性的影响,但对该类饲料的长期安全性问题仍不明确,因此对它的商业化研究开发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2 应对措施

饲料安全问题影响畜产品品质,即人类食品的安全性,进一步危害人类健康。畜禽采食有安全性问题的饲料后会污染周围环境,进一步阻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仍将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建立和完善饲料行业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已刻不容缓。

2.1 制订法规,监管到位

我国饲料标准化工作应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总体要求[7],在做好完善检测方法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抓紧制定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宠物食品(饲料)、水产饲料等产品标准,确保饲料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2001年启动了“饲料安全工程”,依法加大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201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更加科学、安全、有效和环保。新条例中,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公布了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还公布了限制使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2013年10月10日,新修订的《饲料标签》(GB 10648-2013)发布,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增加了饲料、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等术语的定义和产品名称应采用通用名称的要求;标签中“不得标示具有预防或者治疗动物疾病作用的内容”的规定。增加了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和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应标明推荐用量、注意事项及动物源性饲料、委托加工产品、转基因产品等的特殊标示规定[8]。饲料是典型的原料依赖性产品,原料的真伪、优劣,营养成分、杂质和有害物质的存在与否或是超标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饲料产品的质量。

饲料主管部门是饲料行业监管的执行者,它在保障饲料市场安全与秩序、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保障饲料行业健康发展,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是关键。

2.2 推行HACCP管理

饲料安全的源头是生产环节,正所谓“安全饲料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9]。HACCP(Hazard Anayl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管理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和有效管理手段,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目的是控制化学药物、毒素和微生物对饲料或畜产品的污染。是“从农场到餐桌”全程控制的食品卫生安全预防控制体系[10],在生产中,监督企业严格按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执行,严格控制有害药物的使用,加强质量监督检测,绝对不能使用任何违禁药物或滥用添加剂,严把原料关,不符合安全饲料生产的原料禁止使用,经化验不合格的成品严禁出厂。即通过对畜产品和饲料加工的每一步骤进行危害因素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立符合每个关键控制点的临界值,控制可能出现的危害。同时,建立临界限的检测程序、纠正方案、有效档案记录和保存体系,以保证最终产品中各种药物残留和卫生指标均在控制限以下。我国目前尚未将此体系推行和应用于饲料领域,但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加强饲料安全技术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保障饲料安全

面对使用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等出现的药残等饲料安全问题,目前,我国需尽快研究饲料中的药物、有毒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残留规律,健全和完善现有的饲料卫生标准,并制定出相应的检测方法,在农业部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大部分药物添加剂没有在饲料中的检测方法标准,即使有企业违规使用也无法判定,给科学的监督管理造成不便,使饲料安全存在重大隐患。需尽快完善饲料中违禁药物的检测方法,农业部176号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共五大类40种,现有的检测方法也只有盐酸克伦特罗、安定、莱克多巴胺等。需尽快研制新型生物饲料添加剂替代饲用抗生素,饲用抗生素的应用在促进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如抗药性、药物残留、环境污染、人和动物病原体间抗药性传递问题等,更重要的是化学药物残留所产生的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不仅危害当代人的健康,还会累及子孙后代。应全面禁止添加饲用抗生素,大力开发天然植物药、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等绿色环保型饲料添加剂,推行绿色养殖。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地方、企业各个层面加大饲料安全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既要重视基础性研究,又要注重新产品开发和推广,为饲料安全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升级换代,满足畜牧业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要。

总之,饲料安全问题不管从范围,还是从实际的影响看,情况比较复杂,形势比较严峻。提高饲料安全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分析讨论其危害性,通过综合各种手段和措施进行研究和管理,依靠科技,加速饲料安全理论的建立和新产品的研制,建立保障饲料安全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才能使饲料安全问题控制在最小的影响范围,真正保障动物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金属元素添加剂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ICP-MS法测定苞叶雪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