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症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2014-04-05林秀瑶许云辉朱达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头针氟西汀电针

林秀瑶,许云辉,朱达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 泉州362000)

脑卒中后抑郁症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林秀瑶,许云辉,朱达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福建 泉州362000)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心理并发症之一。相关研究提示PSD的发病率在20%~50%[1],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PSD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虑过多、悲伤、兴趣下降,焦虑、绝望,甚至自杀。针灸治疗PSD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简单易行,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脑卒中后抑郁症属中医“中风”、“郁证”范畴[2]。金普放[3]认为“情志内伤”是PSD的重要病因。杜玉玲等[4]认为风、火、痰、瘀邪毒郁结体内而不得疏泄,上犯清窍而发病。张滨斌等[5]认为肾虚精亏是其根源。大部分学者认为,卒中病发初期,由于受躯体病残的困扰,精神压抑,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肝失条达,病程日久易致虚致瘀。肝肾亏虚、精血暗耗、髓海失养,加之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滞血瘀、元神失养或受扰,而致郁证[6]。临床研究发现,风痰阻络型与气虚血瘀型卒中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表明卒中合并郁证与“虚、痰、瘀”关系密切。

2 临床研究

体针治疗。刘涛等[7]将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0例,针刺组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主穴取膻中、中脘、气海、外关、血海、足三里,配穴取风池、神门、百会、头维。药物组口服百忧解。治疗前后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Barthel Index量表(B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HAMD、BI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刘志良等[8]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俞穴温针灸,疗效评定采用BI、HAMD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背俞穴温针灸组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较常规治疗效果更好。田小文等[9]用智三针(双本神、神庭)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结果两种方法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均有缓解效果,但针刺的效果更明显。刘洋[10]用醒脑开窍针刺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主穴取双侧内关、人中,配穴取上星、印堂、百会、四神聪、患侧肢体取三阴交、完骨、天柱、风池。对照组用盐酸多塞平片口服。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头针治疗。冯玲等[11]取额中线、顶中线、双侧额旁1线、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针刺治疗预防脑梗死偏瘫,结果治疗组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认为头针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其近期疗效肯定,并推测其作用与头针直接的抗抑郁功能及改善患者运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关。刘方超等[12]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穴位取健侧顶颞前斜线(MS6)、顶旁l线(MS8)、顶旁2线(MS9),配颞前线(MSIO)、顶中线(MS5)及适当患侧线、区穴位,并依据患者各阶段的实际功能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如木工、纺织等手工模拟操作和套环、拼图等训练,以及更衣、进食、洗浴及转移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结果头针配合运动疗法较单纯头针和单纯运动疗法效果更佳。孙远征等[13]用于氏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对照组用氟西汀口服。治疗前后进行HAMD-17项、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BI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于氏头针在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更佳。沈琴等[14]采用头部矩阵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主穴为四神聪、双侧风池、双侧头颞穴(太阳穴后1寸与耳尖平行处)。针刺手法属于密集性针刺疗法,尤其强调在三维空间上排列穴位,从多个角度来包围病灶,故针对性强、治疗作用更加集中,疗效更加显著。

电针治疗。彭慧渊等[15]将117例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电针组取双侧颞三针、内关、足三里、丰隆、太冲。得气后同侧颞Ⅱ针、颞Ⅲ针接G6805-AII型电针仪,其余穴位不加电,选用疏密波,以能忍受为度。两组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估。结果电针组起效较快,且副作用较少,患者更容易接受。刘述霞等[16]用电针百会、印堂、四神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结果电针组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小。王忠华[17]用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头穴取额中线、顶中线、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体穴取内关、神门、阳陵泉、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配穴取丰隆、期门、太溪、中脘、太冲等。结果总有效率90%。孙祥龙[18]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电针头部穴位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28天后用HAMD量表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75%,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同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针药结合治疗。周翠侠等[19]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治疗前后予HAMD、MBI评估疗效。结果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均能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中药配合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张卫等[20]用针刺治疗及加味消遥散加减口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HAMD及ADL评分有显著改善,并且疗效优于单用针刺和药物治疗。刘亚丽等[21]用中药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后根据HAMD进行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对照组58%。杨沈秋等[22]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0例。治疗组用头针治疗,对照组用药物治疗,联合组用头针配合药物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60.0%,对照组60.0%,联合组85.0%。

其他疗法。东梅[23]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另用经络操加穴刺激(即经络拍打方法)。两组治疗前后进行HRSD、改良BI评定。结果观察组抑郁症状改善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效果更为显著。郑祖艳等[24]用针灸结合刮痧疗法及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对照组口服百忧解。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对照组80%。万国强等[25]寻找热敏点采用热敏灸治疗,药物组予口服盐酸氟西汀。结果两组临床愈显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韦玲等[26]用毫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毫针取四神聪、神庭、神门、内关等穴,梅花针循经叩刺头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尤其以患侧为主。结果总有效率93.33%。苏志伟等[27]用刺血通经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左洛复。治疗30天后采用HAMD评分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ological deficency store,ND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实验研究

龚燕等[28]用单侧颈总动脉不全结扎联合孤养和小剂量利血平皮下注射制备复合型PSD大鼠模型,与不治疗的正常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组大鼠大脑海马区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脑内NE、5-HT含量均明显下降,电针治疗后能使PSD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脑神经递质NE、5-HT含量明显增加。表明电针治疗PSD大鼠的机制可能与提高其海马区5-HT和NE含量有关。魏志榕等[29]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针刺加氟西汀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均予生理盐水2mL灌胃,针刺组选取百会、内关、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穴针刺,氟西汀组予氟西汀片(百忧解)3.3mg/kg给药,针刺加氟西汀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及氟西汀灌胃。在治疗第1、8、15、22、29天后观察PSD大鼠体重、蔗糖溶液饮用量、旷野试验中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并且蔗糖水饮用量、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均小于空白组。提示针刺可以增加PSD大鼠体重和糖水消耗量,提高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

4 总 结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选穴大部分以经验为依据,缺乏规范的针刺取穴方案,对于针刺手法、刺激量以及针刺治疗时间的研究也较少,并且随机双盲对照观察与前瞻性研究较少;②取穴仅仅依据解剖位置接近大脑的病灶而取穴,忽视辨证论治,并且对发病机理认识和辨证分型均不统一,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③远期疗效较少研究,并且不同抑郁程度的疗效差异也未涉及;④动物实验和临床机理研究方面也较少。因此,今后应注重建立完整的辨证体系,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同时,应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优化治疗方案。

[1] Starkstein S,Robinson RC,Stroke Coffey CE,Cummings J,et al.The American Psychiatrics Press textbook of geriatric neuropsychiatry[M].2nd ed.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2000:601-620.

[2] 曹锐.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1):18.

[3] 金普放.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证治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2):60-61.

[4] 杜玉玲,钱仁义.安神舒郁疗法治疗中风后焦虑状态60例[J].中医杂志,2000,41(3):185.

[5] 张滨斌,唐启盛.卒中后抑郁与中医肾脏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6.

[6] 张加英,倪光夏.近年来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3):62-65.

[7] 刘涛,陈晓鸥,韩景献.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30例[J].陕西中医,2012,34(1):68-70.

[8] 刘志良,老锦雄,潘清洁.背俞穴温针灸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4):255-257.

[9] 田小文,张全明.智三针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63-665.

[10] 刘洋.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心理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8):1198-1199.

[11] 冯玲,茹文亚,孙新芳,等.头针治疗预防卒中后抑郁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5):456-457.

[12] 刘方超.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33-734.

[13] 孙远征,贾淑亚.于氏头穴丛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64-565.

[14] 沈琴,邱建忠,黄泳,等.头部矩阵针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718-720.

[15] 彭慧渊,叶家盛,何希俊,等.电针与氟西汀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10):990-992.

[16] 刘述霞,王秀花,刘秀丽,等.电针治疗抑郁症118例[J].中医研究,2010,23(9):76.

[17] 王忠华.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1):1032.

[18] 孙祥龙.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92-1093.

[19] 周翠侠,崔晓,胡永善,等.针药并用干预中风后抑郁症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28-230.

[20] 张卫,程绍鲁,林安基,等.针药并用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23-825.

[21] 刘亚丽,赵东东,石晓华.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2):1328-1329.

[22] 杨沈秋,王伟华.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9-11.

[23] 东梅.经络操加穴刺激在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1(1):127-128.

[24] 郑祖艳,董连喜,吕雪萍.针灸结合刮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6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1):30-31.

[25] 万国强,马红梅,周国香.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9-11.

[26] 韦玲.毫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0,8(4):493-494.

[27] 苏志伟,张振伟.刺血通经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0例[J].陕西中医,2010,31(12):1651-1652.

[28] 龚燕,王延武.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NE、5-HT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3):163-164.

[29] 魏志榕,王健.健脑安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体重及行为学影响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12-13.

R246.6

B

1004-2814(2014)06-0581-03

2014-01-17

泉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Z(2001)0152]

猜你喜欢

头针氟西汀电针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氟西汀通过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其空间学习能力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氟西汀联合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3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