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2014-04-05刘旺蝶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曲池外感薄荷

刘旺蝶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刘旺蝶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用金银花和薄荷贴敷外关、曲池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发热疗效明显。

外感发热;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发热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治疗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21~38岁,平均31.3岁。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2~37岁,平均30.6岁。均为发热首日即到医院就诊,无连续发热多天或体温弛张现象。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卫表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肺热证表现为壮热胸痛,咳痰粘黄,舌红苔黄,脉数。白细胞均升高,体温均在37℃以上,严重可有神昏谵语,惊厥抽搐。

纳入标准:知情同意,均为外感发热。

排除标准:症状不典型或者症状复杂。曾用抗生素、退热剂、症状开始消退。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成人正常体重范围内每日3g静滴,青霉素100万U,每日2次静滴,2天为一疗程。同时多饮水,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及时更换衣服,更换敷贴,补充水分,保持干燥,注意保暖。

治疗组另用金银花、薄荷各研磨成粉末,按1∶0.5比例混合,取约一汤匙用适量醋调至糊状,制成长1.5cm、宽1.5cm、厚度0.5cm的方块,平摊置于输液贴上,共4块。取退热方分别贴敷于双臂曲池穴、外关穴上。敷贴24h,每8h更换1次。24h内退热者仍须坚持敷贴满24h。注意敷贴有无随汗出而脱落。观察皮肤情况,如出现皮疹、发红、瘙痒等立即停止敷贴,对症处理。敷贴24h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显效:发热症状基本消失,T37℃~37.5℃。有效:发热症状减轻,体温在原来的基础上下波动1℃~2℃。无效:原有发热症状等无改善。

统计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6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讨 论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疫毒之气,或已患有某种内科疾病,又感受外邪,导致发热且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病变,常伴有恶寒、面赤、烦渴、脉数等症。《伤寒论》着重论述了外感风寒所致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1]。刘完素从临床治疗角度提出了“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以及“宜凉不宜温”的著名论点[2]。研究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用金银花和薄荷贴敷外关、曲池穴,可以有效降低体温,使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尽快得到缓解,减少抗生素使用量,从而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几率。

[1] 秦凤华,王雅丽,周莉莉.基于“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7):782-784.

[2] 张丽,奚肇庆.上感颗粒治疗外感发热60例随机双盲双模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9):1469-1471.

R255.9

B

1004-2814(2014)06-0515-01

2014-01-10

猜你喜欢

曲池外感薄荷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那盆猫薄荷 终
那盆猫薄荷 4
那盆猫薄荷(2)
那盆猫薄荷 1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小穴位 大健康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