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沙市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2014-04-04兰建新王道儒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沙海岛保护区

兰建新,吴 瑞,王道儒

(1.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 海口 570125;2.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海口 570125)

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在我国南海的永兴岛正式成立。三沙市隶属海南省,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屿及其海域。三沙市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同时也给南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1 当前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1.1 三沙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

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沙市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主要表现在:永兴岛污水处理及管网工程、西沙群岛垃圾收集转运工程、赵述岛整治修复与保护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西沙羚羊礁海岛海岸带修复整治项目也在计划中,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水产资源保护区等,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恢复与特色生物资源增殖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建设稳步发展,海洋环境监测范围逐步扩大,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1.2 南海大开发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挑战

目前,由于部分海区缺乏保护和利用的协调的有效机制,引发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西沙群岛部分岛屿岸线侵蚀较严重;不适当的捕捞方式,致使经济价值高的海洋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对岛礁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珊瑚礁遭到破坏。未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如果生态环境不加保护和治理,将会影响三沙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2.1 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1 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我国在南海区域的环境维权为首要目的,致力于构建世界一流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与管理体系;确保三沙海域的生态安全与环境安全,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化三沙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海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

2.1.2 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在三沙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要坚持 “规划先行”,认真开展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调查和保护的研究,开展科学的规划论证,制定详细的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2)坚持保护优先。在三沙开展的任何开发活动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切实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统筹考虑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海,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防范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维护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安全。

(3)坚持因岛制宜。根据三沙的资源环境特征,在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强调因地制宜,根据有关海岛、岛礁的资源特征,合理保护利用海岛资源。

2.2 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

(1)生态保护显著加强。在现有保护区的基础上,新建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洋公园,扩大海洋保护区面积。并把重要的生态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基本遏制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局面。

(2)受损海岛生态修复。选择个别典型生态受损的海岛进行生态修复试点,逐步推广珊瑚岛生态修复经验,至2020年,基本修复重要生态受损珊瑚岛。

(3)濒危物种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保护南海濒危物种,使海岛周边海域的重要渔业水域、海洋生物资源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得到有效保护。

(4)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得到初步控制。渔民村应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置。

(5)特殊用途海岛保护力度增强。加强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工作,对领海基点海岛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对部分严重受损的领海基点海岛进行修复。

(6)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强。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用海需求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渔业水域、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至2020年,渔业资源衰退和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

(7)环境保护综合能力提高。开展领海基点、自然保护区、国防等特殊用途海岛的标志设置工作;海岛上的助航导航、测量、气象观测、海洋监测和地震监测等公益性设施保护措施加强。建设一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水淡化、生态建设等实验基地。

到2020年,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海岛生态环境破坏,减少自然灾害危害;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以一流的生态环境支撑三沙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海南建设文明生态省的总体目标,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轻海洋环境灾害,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海洋环境保护促进三沙及南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3.1 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

构建以珊瑚礁、鸟类、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网络;创新管理模式,倡导自养型经济发展战略,在不干扰保护区目标和不影响保护区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使保护区能够自我维持甚至获益。实施珊瑚礁生态恢复工程,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增殖工程,人工鱼礁工程,珊瑚病敌害防控工程,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3.2 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科学合理的三沙水资源保护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实现淡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高、水质好、应急供水保障体系完善。

(2)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应在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切实做好重要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重要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

(3)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严格围垦造地建港、海岸工程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审批,严格保护珊瑚礁、海草床等资源。加强重要水生资源繁育区的保护,严格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建立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倾废、船舶排污和港口的环境管理,逐步建立海上重大污染事故应急体系。

(4)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与要求,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4 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领导和协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机制

制定相应的政策及管理制度,依法建设和管理。推动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立法,建立三沙及南海生态环境保护配套法规和规章体系。强化政府部门的海洋综合管理和统一海上执法队伍,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确保生态环境保护。

4.2 强化海洋意识,保护海洋生态

要围绕海南建设文明生态省的总体目标,把三沙和南海海洋保护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与海洋管理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要以 “南海大开发”为契机,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海洋意识,自觉保护三沙及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4.3 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提高环保科技工作水平

按照三沙及南海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环保创新工程,稳步推进环境监测规范化管理,构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观测网络,掌握海域动态变化信息;加快推进海洋能改造利用项目,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绿色能源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生态工业。

猜你喜欢

三沙海岛保护区
我的三沙我的家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在三沙的海面上升一次国旗(二首)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