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业企业家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4-04-04刘胜中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6期
关键词:企业家农民农业

刘胜中

(常德市西湖区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41592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带动农业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对高素质农业企业管理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而现实中却缺少这样的人才。因此,研究如何突破农业企业家发展的制约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企业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农业企业家,根据焦立新的定义,就是以农业资本增值为经营目标,通过产权市场竞争的过程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即人力资本)与农业企业的物质资本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其经营管理中占有农业企业的整体资本独立地、创造性地组织和指导农业企业根据农产品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并承担经营风险的职业经营管理者[1]。因此,农业企业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农业企业家是改造传统农业的主力军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区域相对闭塞、农民的思想保守、对市场敏感度低、创新和冒险精神缺乏。而农业企业家是以农村农业为发展空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具有较强的冒险和创新精神,这些企业家群体的壮大发展,必将给农村带来新观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并带来农村就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企业的产业带动与示范效应,无疑为推动农村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活力。可以说,农业企业家承担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任务。

1.2 农业企业家是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农业企业家要实现利润最大,必须创新,必须重新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因此,农业企业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优化组合、优化配置,同时,不断开发利用新的农业技术和成果,创新农业经济组织,改进企业生产与管理模式,降低管理和生产成本,实现生产利润最大化。将各种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如农村土地、劳动力、技术、成果、资金等)组织起来,为其利用,创造出更多财富,是农业企业家的天职。

1.3 农业企业家是开拓农业经济市场的先锋

企业家天生对市场敏感,善于把握各种商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现状,寻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途径,从而改变农业生产发展模式,逐步提高农业生产商品化水平和农业的竞争力水平,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方式,最终促进产业化、市场化的现代高效农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发展,无疑是农业企业家的最大目标。从此角度来说,农业企业家是实至名归的开拓农业市场的先锋。

1.4 农业企业家是加快农村城市化的主动力

农村的城市化是个综合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农民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活动方式及生活方式上的实质转换。而农业企业家正好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企业吸收劳动力,从而使农民从土地转向工厂,从农民转变成工人。二是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企业工厂的建立,促使人口集中,使周边基础设施逐步齐全,从而使人们逐渐集镇化、城镇化。三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转变。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等活动及企业文化对农村人口潜移默化,加上经常与城市人员打交道,生活习惯上与城市观念相互碰撞,逐步使农民工人的价值观、思想观向城市化过渡。

2 制约农业企业家发展的因素

2.1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总体偏低,制约了企业家的发展

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还比较低,部分贫困地区还存在相当部分文盲[2]。而且,为了生存,农村中许多头脑灵活、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农民通过考大学、当兵、外出务工等方式离开了农村、脱离了农业生产活动,而且,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或者不适合农业领域的工作。由此,直接导致了农业企业家的主体组成大部分为文化程度不高的种、养殖能手。他们缺乏经营管理才能,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偏低、眼光狭隘,缺乏长远规划、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状况。所以,农村人力资源现状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企业家的现实需求。

2.2 管理缺乏创新意识,束缚了企业家的成长

一方面,由于农业企业创业之初基本上是以家族企业为主,管理人员都是家族成员,这些成员是农业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和决策者。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成员主要出生在农村,所受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虽然有工作激情,但缺乏应有的经营管理经验、知识和能力。而且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后来加盟的外来人员缺乏必要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企业的管理决策人员基本上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素质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导致企业决策不科学,管理不规范,严重束缚了农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2.3 农业企业保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阻碍了农业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于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目标收益和利润,农业企业也是一样。但是,投资的预期回收和收益是取决于企业生产的自主权和经营的稳定性。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对于企业家除缴纳税收之外的合法剩余索取权并没有明确规定和保障,这样就事实上造成了农业企业家的既得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甚至因长期受到侵蚀而破产。例如,承包权得不到落实、遭受政府的非法摊派等。这样的结果是农业企业家的正常生产被干涉,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企业家不敢放心大胆地加大经营投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4 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农业企业家的培育

农业企业的创业地基本上在本地农村或小城镇,企业发展资金的来源大多数靠亲朋好友的凑合,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3]。可以说,农业企业创建之初,就存在资金先天不足的问题,从而也决定了企业发展规模小、起步慢、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命运。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金融风险等原因,农业企业家只能被迫通过高利息或者高利贷来获取发展资金。可见,农村金融服务与信贷体系的健全与否,严重影响农业企业的成长。

3 加快农业企业家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

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重点事实上还是城市,农村整体受教育水平还很低。农民企业家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其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知识基本处于无知状态。同时,由于受文化教育程度低、地域闭塞等影响,相当部分农业企业家的小农意识严重、思维观念狭隘,在企业发展决策中只顾及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目光。要解决这种现状,只有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改变其思想观念。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民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对农业企业家的管理经营培训,培育农民的企业精神、创业能力和技巧,提高农业企业家的发展能力。

3.2 提高农业企业高管理水平

由于农民企业在创业之初,合作者基本上是家族成员,是典型的家庭工场和家族式企业,企业的主要领导和决策者都是家族成员。这样导致了大多数农业企业思想保守、发展缓慢,企业管理者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有工作热情却没有管理经营能力。随着企业经营领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制企业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矛盾突出,影响了企业的继续发展。因此,帮助农业企业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引导农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等,是有效克服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弊端、提高农业企业家管理水平、促进农业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

3.3 畅通农业企业融资渠道

农民在创业之初,主要依靠亲人和朋友来筹集发展资金,资金严重缺乏阻碍了农业企业发展规模的壮大。但实际上,农业企业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部分企业为了发展,不得不通过民间高利贷的形式筹集发展资金,从而导致了农业企业负担重,而且加大了企业发展潜在的风险。因此,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扶持农业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切实解决农业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具体如: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与金融体系,健全以小额信贷组织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简化农村信贷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还贷期限,设立农民贷款担保机构和农民创业扶持基金等,构建有效的农业企业融资运转平台。

3.4 完善优化农村法制和发展环境

一是要确实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农业企业家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代表之一,要在政策上、法制上和社会环境上给予倾斜和保护。二是加强法律政策对涉农企业的保护。如对农业企业的产权界定、合法经营和应得利益的保护,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立法,提高农民企业家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等。三是对农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给予法律保护。农业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但由于农业创新成果具有公共性、外溢性特征,极容易被模仿、剽窃,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保护农民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只有保障了农业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企业家才会大胆向农业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生产活动加大投入。

[1]焦立新.论农业企业家的培养与造就[J].高等农业教育,2004,(4):90-94.

[2]何琛姣.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家的培育[J].世界农业,2005,(11):52-55.

[3]何枭吟,焦成焕.制约农民企业家成长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8,(8):104-107.

猜你喜欢

企业家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