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弯道法
——如何跳出安全抓安全

2014-04-04刘鹏凯

化工管理 2014年10期
关键词:曲线生产管理

文/刘鹏凯

弯道法
——如何跳出安全抓安全

文/刘鹏凯

当我们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里并不全是直道,甚至明明可以修成直道的地方,还要故意搞出个回旋式的弯来。难道高速公路不追求速度?我是个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一次同学聚会,身为业内人士的老同学告诉我,在高速公路上,一般直道不会超过10公里,这是为了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如果驾驶员一直在直道行驶,反应会变得渐渐迟缓,严重加强疲劳感,这个时候最容易产生事故。适当设计一些弯道,能使开车人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由于惯性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减少事故的发生。

我恍然大悟,不由想起一次出差去广州的途中,在一处弯道险段,看到一张醒目的限速警醒牌:“时速40公里,你可以活到80岁;时速80公里,你只能活到40岁”。是啊,安全生产才能安全发展。在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妨跳出安全抓安全,像设计高速公路那样,打破常规思维方式,在员工的心灵深处设计一个安全“弯道”,树立员工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从而将安全生产转化为入脑入心的自觉行动。

设个弯道,警醒每一天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国人的作品,看上去两者区别不大,可直到二号线投入运营,人们才发现德国人在入口处多垒了三个台阶,一个弯道。三个台阶挡住了水,一个弯道挡住了风,节约了能源。细想想,弯道设计看似增加施工成本,还造成进出不够畅快,但这种成本必将在安全生产与安全发展中起到保障作用。

在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的生产区大门口,有座直径近一米的安全双环钟。一大一小两个圆圈构成钟的主体,内圈标示月份,外圈标示日期,指针正指着每一天。我们用红绿黄三色磁铁,来分别标注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是事故、安全还是隐患,这是对全厂安全状况的警示。在右下方的记载栏里,还有安全巡检、督查的情况。当日值勤的安全员每两个小时对全厂安全生产进行一次检查,巡检、督查人员不定时抽查,天天如此。一天下来,记载栏里便写满了巡检督查人员随时记载的安全生产情况,仿佛在随时提醒每个员工:安全生产从我做起,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双环钟的创意源于一则新闻。1995年6月24日晚上,我照例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新闻联播,突然一个熟悉的名称跃入我的耳际:广东东莞台湾鞋宝有限公司因管理不善,电器短路迸发的火花,引起火灾,损失惨重。看着荧屏上火光冲天的画面,作为同行的企业经营者,我怎能不触景生情,不寒而栗!夜里,躺在床上,我看着时钟一圈又一圈地走到天亮,一个安全双环钟的构思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话说回来,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安全双环钟是黑松林人用形象思维的方式,为企业生产每一天筑起一道防护墙,就好像德国人在地铁入口处增加一处拐弯一样,为员工心灵设个“弯道”,引导之走进安全管理的门槛,由门外人变成门里人,每人轮流“坐庄”,轮值安全班。通过分层管理,分责管理,分权管理的方式,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全员讲安全的环境和氛围。

安全双环钟操作起来有点“烦”,像笔直的高速公路设了几道弯,但在长期的实践中,极大增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意识,它的背后是用安全文化实现人本管理,启发引导员工行为,自动自发,自觉自愿地执行安全标准,培养员工有条不紊的习惯,实现安全生产每一天,安全生产每一年。

菲利浦克·劳士先生曾说过:任何先进的管理办法要发挥作用,都需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质量文化和组织文化作支撑,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企业靠什么防止生产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的系数?只有全员参与,形成预防为主,而非事事靠把关检查的安全意识,建立有效考核制度和督查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形成安全管理网络,使每个生产环节都处于安全状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清除隐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全双环钟之于管理如同“器”,它是管理战场上的兵法,只有对兵法深刻理解并恰当巧妙地运用,管理者才能借助“器”的力量,做好安全管理这个“事”。多垒一个弯道,提高员工的注意力,让员工关注、警醒每一天。山路十八弯这样唱的:“十八弯,弯出了黑松林的安全寨;九连环,连出了黑松林的财富滩”。

拐弯抹角,关注每一件事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期“科技之光”向观众提出问题:A、B两个球在同样的高度同时释放,A球在下凹的曲线轨道上滚动,B球在平直的轨道上滚动,问哪个球先到达终点?多数人会认为在这个例子中,对比的两者初始和终点能量都一样,应该同时到达。若考虑到摩擦阻力,走曲线的路程长,阻力消耗的能量大,还应落后些。其实不然,演示的结果是A球先到达,这个走“曲线最快”给了我启示。

一天,我发现办公楼前的草坪边有三只烟蒂,欲拾又止,脑海中闪现出一个“曲线最快”的想法。于是,我令办公室主任通知当日安全值班员与安监部门开会。人到齐后,我一言不发,带头围着草坪转起了圈,于会人员一个个跟着我绕着草坪走,像是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起初,大家跟着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半圈下来,一名部门负责人突然发现一只烟蒂刺目地躺在地上,忙拾了起来。大家好像顿悟到什么,目光都注视到地上,终于另外两只烟蒂也被人拾起。此时,我郑重地宣布:今天的安全会到此结束。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现场安全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发现几只烟蒂是心智的察觉,走直线确实快捷,花五分钟去骂人或拿一根棒去打人、罚人即可了事。转圈游戏的方法虽转弯拐角,但是走更长的曲线去寻找问题,能把文化的感悟与精神渗透到每个细节,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是走进员工心灵的通行证。虽说走曲线的路程长一点,但途中的深意可以消融员工思想中的顽疾,收到“直达”而达不到效果。实践证明,一旦安全生产的认识圈扩大了,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圈内更多的内容。

哲学上有个秃头论证的故事,说的是当一个人头上掉下一根头发时,觉得很正常,再掉一根时不用担心,又掉一根仍旧不必忧虑,常此以往,一根根头发掉了,最后秃头便出现了。秃头论证告诉我们任何细微的小事总是量的积累,不注意量的变化,最终必然导致质的变化。就好比每次掉下一根不该掉的头发,安全管理中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如厂区违规吸烟,乱扔烟蒂,吸游烟等等,如果不去正视,花时间走曲线去解决,就会在不经意间成为秃头,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安全是第一管理。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不可能用旧的规则来解决新的问题或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看起来走曲线的路程长,但更长的曲线比直线更快捷。那是因为走曲线中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平均速度更快。正如一句时下流传颇广的广告语所说的——愈欣赏,愈懂欣赏。

曲线行走,温暖每一个人

管理科学告诉我们:有些问题用直线求解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走个弯道,采取迂回的方法,往往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锅炉房是化工企业动力系统的心脏,为避免事故,我们制定了司炉工“六不准”规则,其中一条是上班不准喝酒。然而制度也有失效的时候。一位老师傅烧炉子的技术精湛,事业心也很强,但脾气很暴,喜欢喝酒。如何指导安全生产和倡导安全生活方式,提升执行力?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安全工作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春风化雨润心田。这好比驶往彼岸的渡船,不能直线航行,它需要根据水速和风速对航行线作曲线处理。一个星期天,我派一名副厂长带上几瓶酒,来到了这位老师傅的家中,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厂长知道你喜欢喝酒,今天专门给你送酒来了。他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让你下班后在家慢慢喝。好吗?”一句“好吗”,使这位老师傅很感动,当即表示按安全规程办事,上班坚决不喝酒。我们用送酒作曲线处理,融化心灵,变说教为体验,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使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融会到制度里面,产生了“我敬老工人一尺,老工人敬企业一丈”的积极效应。

诗人说,游子是母亲手中的风筝,飞得再远,线也拽在母亲手中。在我看来,安全也是这样一条线,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员工。安全生产关系到的不仅是企业的利益,更是每一个员工家庭的幸福。而要让员工认识到这一点,发自内心接受企业提出的种种安全“军规”,就要好好地对待员工,满足他们希望得到关爱的心理要求,这就是在他们工作出色之际给予肯定,有困惑的时候给予关爱。送几瓶酒只是表示一份心意,一丝温暖,然而因为你尊重别人,别人便会以责任来回报你。

制度能制约员工的行为,但不一定能换来员工的忠诚。有些制度的订立,出发点是好的,但能否使人打心里服气,自觉地执行,这里有一个管理意识的问题。对一些年长的老工人,几十年的喝酒嗜好,一下子要禁止要改变会很难,他们甚至会想不通,或者带着抵触情绪而影响工作。管理管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处理艺术、体验方式。“要我禁酒”是一种负担,而“我要禁酒”却是一种愉快。安全工作中,失去了积极下的主动,就会失去责任心和创造力。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孔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抖得越厉害,线越不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意思是说,目的性越强越不易成功。

敬是爱的酵母。管理者其实就是那个驶往成功彼岸渡船的舵手,曲线行走能使关爱日益发酵,而成香醇佳酿。我们给这位老工人送几瓶酒,就是把安全工作做到家中,让这位老工人体会厂长对他的关心、尊重。这样做不但消除了这位老工人的抵触情绪,获得了他的支持,而且使老工人的全家也为之感动、理解和支持。由于安全工作做到家,充分发挥了这位老工人的工作才能,几年来锅炉运行从未发生一次大小事故。

多转几个弯,防患每一个环节

俗话说:人有人性,虎有虎性。生产中的危险源也是一只“老虎”,要想安全发展就得摸透老虎的脾气,像训虎者那样熟悉情况,摸透规律,和谐相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好应急预案,安全这只“老虎”亦可为友。

一次,我与上海某公司老总约定晚上6时在浦东会面,由于上海对外地车实行限时进入,我只好打的赴约。上车后,的哥问我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我有点不解,最短的不就是最快的吗?看着我迷惑的样子,热情的的哥忙解释道:“现在这个时间段正是下班高峰,我必须跟你说清楚,最短的路上车最多,容易造成塞车,所以快不起来。看你匆匆忙忙的样子,像是在赶时间,不妨绕一点道,多拐几个弯,反而会早到目的地。”其实,安全生产有时也这样,在处理很多问题时,欲速则不达。不妨不要怕麻烦,避直就曲,绕一点道,多拐几个弯。

有家化工机械厂的老总曾率领他麾下十几员精兵强将来黑松林参观。一行人走到配料间,看到一位员工正带着口罩,麻利地拉开化纤袋的封口线,并将里面的松香树脂倒入一只特制的布袋。

“刘总,为什么要将原装袋换成布袋啊,是不是为了保密?”严总神秘兮兮的问我。我诙谐地说:“进了门就是一家人,房门都让你进了,对你还有什么保密的呀!”

“那为什么要换包装袋?”“为了安全哪,兄弟!溶剂型胶粘剂使用的溶剂都是易挥发、易燃的一级危险品,化纤袋在投料时会发生万分之零点一的静电概率,投料过程中万一产生静电就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我一脸沉重,一声感叹:“给自己添点烦,多增加一道工序,看上去就像走路多转了个弯,慢了,其实从长远看是快了。”

“是啊,化工企业如一座火药库,不出事故就是最大的效益!”严总对我们的安全眼光感叹着。

安全生产不是口号、心动,而是行为、行动。它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点轻微的晃动就会导致企业崩溃,甚至倾家荡产。静电是老虎,隐藏于细节之中,更显可怕。然而只要你摸透了它的习性,认准的路,不要怕弯多路远,把功夫化在预防上,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在人家作客时发现,主人家厨房的烟囱做得很直,一烧饭就直冒火星,而灶门旁还堆着许多柴草。他立刻劝这家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火搬得离灶远一点,这样不易引起火灾。主人听了,全当耳边风。不久,家里果然失火了,幸亏邻居及时赶来,才把大火扑灭。事后,主人设宴酬谢救火的邻居。于是有人对他说:如果你早听那个客人的话,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更不用备酒席了,为何不请那个劝你改造烟囱,搬走柴火的人呢?主人听后拍拍脑袋,顿悟,赶紧将那位客人请来,敬为上宾。

荀子说: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心智决定安全。安全生产,不怕一“弯”,就怕万一啊!

猜你喜欢

曲线生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幸福曲线
沿平坦凸曲线Hilbert变换的L2有界性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梦寐以求的S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