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对医生的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4-04-04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530006郭云涛

中国卫生统计 2014年6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医患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530006) 郭云涛

在社会阶层划分标准中,职业声望是一个重要的维度[1]。在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医生、科学家、高校教师等职业群体处于职业声望的金字塔顶[2]。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悬壶济世的医生往往被认为医者仁心,也有着崇高的声望。但是,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大众媒介不断地报道各种医患冲突,揭露医生的各种丑闻,医生的声望似乎一落千丈,被民间戏谑为“白皮狼”,高校教师群体则被冠之为“眼镜蛇”[3]。有研究者认为,医生形象遭遇了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4]。大众媒介揭示了医患关系的侧面,也揭露了部分不良医生的丑行,但是,大众媒介的聚焦作用也可能以偏概全而使医生的形象被妖魔化[5]。那么,在日益被大众媒介妖魔化的情境中,普通大众对医生的印象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呢?哪些因素会影响大众对医生的印象呢?对这些问题的实证研究不仅能起到以正视听的现实效果,而且通过居民对医生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我们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全国性的、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数据非常稀缺。为此,本文利用“CRMS2008”调查数据来描述居民对医生的印象及其城乡差异,并探索相关因素对居民医生印象的影响。该数据是一份全国性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大样本数据,因此,数据收集的年份虽时隔5年,但对于研究主题而言,还是很有价值的。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全国18岁至45岁的城、乡成年居民。

2.调查方法 “CRMS2008”数据是2008年所做的一次针对中国15省市城乡居民有关医疗问题的抽样调查。抽样方式主要采取“PPS”抽样方法,即多阶层等比例抽样方法。一级抽样框为省、直辖市或自治区,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抽取15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然后从每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中抽取2个地级市或区,按照各个地级市或区的人口规模抽取具体的城区或县,再从每个城区或县抽取若干街道或村委会,再从各个街道或村委会中抽取具体的户,再用生日法抽取具体的成年家庭成员为受访者。本次共抽样调查4783人。

3.调查工具 采用调查项目组研制的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是项目组在充分查阅文献、多轮专家咨询及试调查基础上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人口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等变量)、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包括户籍、学历、职业、家庭月均收入等变量) 和医院、医生特征变量(包括医院满意度、医院选择、医生选择、医生印象等变量)。

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TATA11.0统计软件中的列联表、卡方检验等程序来分析数据。因变量“医生印象”为一个3等级的定序变量,包括3个选项:1=正面印象;2=一般,无所谓正面或负面;3=负面印象。本研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对居民医生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两个回归方程在多维空间中相互平行。似然比检验表明,在自由度为15、卡方值为21.94的情况下(P>0.05),可认为各回归方程结果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相互平行,可以使用有序多分类回归模型拟合样本数据。

结 果

1.居民的一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的4783名居民中,城市1174人,占24.6%;小城镇1016人,占21.2%;农村2593人,占54.2%;男性2343人,占49%;女性2440人,占51%;年龄(39.28±11.22)岁;低学历2799人,占58.5%;中等学历1276人,占26.7%;高学历706人,占14.8%。

2.居民对医生的印象及其城乡差异

(1)居民对医生的印象

表1显示,在4675个有效样本中,有58.7%(2744人)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33.6%(1573人)表示“一般,说不上正面,也说不上负面”,7.7%(358人)对医生怀有负面印象。可见,大部分居民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但也有4成左右的受访者对医生怀有非正面的印象。

表1 城乡居民对医生的印象及其构成

(2)城、乡居民对医生印象的差异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对医生印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5,P=0.000)。由表1可见,在对医生的“正向印象”方面,城、乡居民间的差异不大,农村居民仅比城市居民高0.2%;城、乡居民对医生印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印象一般”和“负向印象”两个方面。其中,表示“印象一般”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低5.6%,对医生怀有“负面印象”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高5.3%。

3.影响居民对医生印象的因素

本研究以居民对医生的印象为因变量,并将其性别、年龄、婚姻、家庭人口、户籍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均收入等经济、社会、人口特征变量以及与医生关系、对医院满意度、是否送红包等有关医疗实践、态度等特征变量引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2),居民的户籍状况、对医院满意度、与医生关系因素对因变量有影响,即从预测的角度看,农村居民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的几率是城市居民的1.61倍左右;居民对医院满意度每增加1分,其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的几率就会增加22%左右;与那些有医生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的居民相比,那些没有任何医生社会关系的居民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的几率仅是前者的66%左右。可见,那些农村的、有医生关系的、对医院满意度高的受访者更有可能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而那些城市的、无医生关系的、医院满意度低的受访者更有可能对医生怀有“非正面印象”。

表2 居民对医生印象影响因素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1.居民对医生的总体印象

统计结果显示,6成居民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对医生怀有“负面印象”的不到1成。这说明,在中国社会中,大部分居民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仅有少数居民对医生怀有明确的负面印象。可见,大众传媒对医患关系、医生印象的报道具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2.城、乡居民对医生印象的差异

城、乡居民对医生的印象存在差异。城、乡居民间对医生“正向印象”的差异不大,但差异主要来源于对医生的“一般印象”和“负面印象”。其中,表示“印象一般”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低5.6%,对医生怀有“负面印象”的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高5.3%。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农村居民在处理医患关系过

程中,更为关注医患关系的工具性层面。“工具性”关系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是指现代社会中普遍盛行的匿名性关系,即医生与患者之间往往素不相识,两者的交往不是基于“礼尚往来”的人情交际关系,而是基于患病-看病这一工具性目的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农村居民不如城市居民那么关注医患关系中的社会规范层面,因此,其对医生的评价与印象主要来源于是否能治好病等医术问题,城市居民还会较为关注医患关系中的社会规范问题[6]。其次,城市的大众媒介更发达,城市居民接受媒介信息的渠道更多,比农村居民更有可能受媒介妖魔化报道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影响可能导致更高比例的城市居民对医生怀有负面印象[7]。

3.居民对医生印象的影响因素

除 “户籍状况”外,“医院满意度”和“社会关系”两个因素对居民对医生的印象也有影响,而未发现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状况等其他因素对因变量有影响。可见,居民对医生的印象并没有形成显著的群体性偏差,而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具体医疗实践和与医生具体的社会关系。其原因可能与中国人的传统信任模式相关联。中国是个“差序格局”社会[8],人们对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朋友、熟人及其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更为充分的了解和信任。表现在本研究中,则是与医生熟识或有朋友关系的居民,往往信息较充分,彼此间更为了解和信任,更有可能对医生怀有正面印象。

参 考 文 献

1.Yu X,Emily H.Regional Variation in Earnings Inequality in Reform Era Urba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9,53:950-992.

2.Boisot,Max,John C.From Fiefs to Clans and Network Capitalism: Explaining China’s Emerging Economic Order,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600-628.

3.任孟山.如何看待医生媒体形象的变化.中国卫生人才,2012,13(6):14

4.游小留.医生形象危机与对策研究.医学与社会,2012,24(3):28-30.

5.常慧.医生的媒介形象构建分析—以2011年《陕西日报》和《三秦都市报》报道为例.东南传播,2012,8(11):72-74.

6.William C.Cockerham.医学社会学.杨辉,张拓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3.

7.王文星,马利,徐雅.基于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3,29(1):64-66.

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9.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医患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