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库消落区土地优化利用途径分析

2014-04-03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三峡水库库区水面

李 强

(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辽宁 朝阳 122645)

水库消落区土地优化利用途径分析

李 强

(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辽宁 朝阳 122645)

为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水库水资源工程,同时也就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库消落区。如何合理地利用这部分土地,将关系到库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文章论述了合理利用水库消落区土地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对水库消落区土地进行优化利用。

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利用模式

0 前 言

为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我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水库水资源工程,同时也就形成了大面积的水库消落区。

水库消落区,指的是位于水库周边的,因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形成的,涨水期被淹没而枯水期露出水面的特殊区域,又称涨落带或涨落区[1-2]。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由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周期性交替控制。

特殊的环境使水库消落区土地拥有以下5个特点:

1)滞后性。受水库水位涨落和水库使用方式的影响,消落区的土地通常是周期性露出水面的,而在刚露出水面时,我们不能立即使用土地,而需要对土地进行一系列的改造措施,使它能够适应生产需要。

2)随机性。由于水库每年的蓄水位受气候、环境和库区调度的影响,每年都有所不同,从而会影响到水库消落区土地的面积和露出水面的时间,进而影响到使用土地所得的经济效益。

3)效益上的局限性。因为水库消落区并非常年可利用的土地,其可利用时间受到气候、环境和库区调度多方面的影响,只能根据消落区土地的土壤、水文和气候环境选择相应的利用项目进行季节性使用,效益是有限的、不稳定的[3-4]。

4)局部性。因为库区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土壤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水库消落区中具有可利用价值的土地往往只有一部分。

5)环境后效性。对水库消落区土地的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水库的生态环境,可能会产生水体富营养化、泥沙淤积等问题。

尽管水库消落区土地有以上特点,在利用上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水库消落区土地,就能有效减少库区土地的淹没损失,缓解库区人民土地资源紧张、生活水平下降的局势,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5]。

因此,研究水库消落区土地优化使用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水库消落区土地常见利用模式

由于水库消落区土地是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因此,在利用上以农业种植为主,根据水库调度,选择合适的季节性作物进行耕种。

根据各地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的不同,通常有以下3种模式:

1.1 低风险利用带开发模式

有些水库消落区地势较高,被淹没的可能性较小,风险较低,这种地区可作普通农业用地,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取向和具体情况选择开发模式[6]。由于库区通常缺粮,本地带常用于种植粮食、瓜果、蔬菜等。本带利用率较高,风险较小,无需进行专题研究。

1.2 低洼地带开发模式

此地带在丰水和中水年份常年有水,只有在枯水年份才会露出水面。因此,此地带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在枯水年份露出水面的少量时间里,可以进行短期利用,种植短季农作物或饲料作物。此地带较难利用,再加上无法准确把握土地露出水面的时机,因此只能顺其自然,尽量利用。

1.3 季节性利用带开发模式

此地带是水库消落区面积最大的地带,呈周期性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时间根据各地气候和水库使用情况不同而不同[7-8]。

通常情况下,在水库正常高水位时被淹没,在汛期限制水位时露出水面。若上一年为枯水年,汛期末蓄水位未能达到正常高度,第二年水库水位必然会比正常水位低,

此地带的大部分面积将有大半年时间露出水面。此地带露出水面时间比低洼地带长,且有一定规律性,可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耕作,也可通过对水库水量进行控制,来保证对土地的利用。

2 从典型案例看水库消落区土地优化利用

2.1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模式

三峡水库,是因三峡水电站的建立后而形成的巨大人工湖泊,总面积达1 084 km2。而消落区面积中的耕地面积占到了淹没耕地面积的71.4%,利用好这一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大大缓解水库移民的压力,缓解库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局势,同时也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2.1.1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模式

三峡水库采取在有条件进行防护的地区尽量进行防护利用的措施进行土地利用。所谓防护利用,就是指对水库消落区中的大面积农田和其他有开垦价值的土地采取建大坝、围堤等方式进行保护,使其不被淹没[9]。在初步的规划中,建立了18片防护区,共保护土地19.31 km2。防护区内的土地得到了妥善的利用。

但是防护区内的土地面积毕竟有限,在不适宜建设防护区的地带,采用了护坡造地的方式来进行土地利用。

原则上有两种模式进行护坡造地利用:

1)根据消落季节进行农耕,即根据土地露出水面的时间和规律,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耕种。

2)填土造田法,即在消落区内沿某等高线,按照一定比例填护至另一等高线的高度,从而实现全年耕种。

2.1.2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效果

防护利用比起消落季节利用,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1)防护区内的土地可以被长期常规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土地利用的效率。

2)防护区内的建筑不需要另行复建,而居民也不需要向外迁移,节约了库区用地,同时大大减轻了库区移民的压力。

3)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水位浸没造成的土质变化和水土流失,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这种方法在建设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是由于土地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每年所创经济效益是消落季节利用创收的2倍多[10]。

消落季节利用虽然利用效益相对较低,而且如果策划不周全,有可能破坏库区生态环境,但是基本不占库容,而且投资较低。填土造田法同样基本不占库容,并且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但是在建设时一次性投资较大。

2.2 富水水库消落区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富水水库修建于1960年,位于长江支流的富水河上,库区大部分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库区耕地严重不足,库区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种植业和林业有了较大发展。

2.2.1 富水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模式

为方便开发模式的设计,腹水水库将消落区从上到下分为3个不同区带。上区带属于较少淹没地带,在通常年份,该地带大部分时间处于水面之上,较多土地已被当地农民利用起来。而下区带被淹没的时间较长,主要是用于水产养殖,在土地短期露出水面的时候,种植苏丹草、黑麦草等青饲料,实行“种青养鱼”,但此地带露出水面的时间不易把握,因此以顺其自然为主。

中区带处于两者之间,利用难度较大,此部分面积占到库区总面积的34.6%,如果利用起来,可对地方经济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富水库区选择了两栖林业开发模式,经过反复的调查和实验,选择了耐淹的池杉、意杨和落羽杉,从1998年开始分批栽植,至今长势喜人,以库岸林带为主体,基本形成了生态林和用材林。

2.2.2 富水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效果

富水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取得了较大成绩。利用消落区土地发展两栖林业,不仅解决了库区耕地紧缺的问题,而且投入少,见效快,符合库区土地特点,造林成活率高,给库区群众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库区土地的流失,改善了水库泥沙淤积的情况,对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地作用[11]。

2.3 小 结

根据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对于位于人口稠密地带的消落区,若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大,防护利用是很好的办法。这样土地可以永续常规利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库区移民的经济压力和耕地压力,但是一次性投入大,运行费用较高,同时占用库容。

而对于位于人口密度较小地区的消落区,积极地根据水位涨落规律,选择合适的项目对消落区土地加以消落季节利用,也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具体选择哪种方案,还是应该根据具体区域情况具体分析。

3 加强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管理

水库消落区的土地利用应在水库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由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开发使用。任何水库消落区土地的使用行为,都必须经过水库主管部门的审批,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进行。应严禁当地群众私自开荒、围田,或在库区内进行水产养殖和捕捞。

水库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及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宣传到位,并做到严格执行、奖惩分明,使当地群众明白水库消落区土地的利用必须服从政府的统一调度和水库的安全使用。

在利用水库消落区土地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库水质,耕种消落区的土地时,应严格禁止农家肥、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水库抬高水位的前几天,必须将土地上遗留的农作物的根、茎、叶等清理干净,以免它们经过水的浸泡后腐烂,污染水库水质。

水库主管部门应统一对水库进行生态修复。例如在水中放入栽培了水生植物的人工浮岛,不仅可以净化水库水质,还能够改善景观,美化环境。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在岸边建立以乔木、灌木和草相结合的紧密结构林带,以保护库周,防止塌岸。

为激发群众积极性,可在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鼓励群众在政府组织下对库区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使参与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

水库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应积极与科研机构联系,寻找、研究、开发适合本地区消落区种植的农作物,使其能更适应消落区种植周期短、湿度大的特点,提高消落区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保证水库消落区土地的开发利用安全有序,有关部门应对消落区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避免发生争地等恶性事件。

4 结 语

在过去的时间里,对水库消落区土地优化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如何高效率地使用水库消落区土地,如何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还需要不断去探索。

[1]艾丽皎,吴志能,张银龙.水体消落带国内外研究综述[J].生态科学,2013,32(02):259-264.

[2]郑海金,杨洁,谢颂华.我国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J].中国水土保持,2010(06):26-30.

[3]程瑞梅,王晓荣,肖文发,郭泉水.消落带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0,46(04):111-119.

[4]孔琼菊,马秀峰,江香梅,肖复明.江西省大中型水库消落带问题分析与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12(03):45-48.

[5]梁福庆.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保护利用研究[J].湿地科学,2008(02):234-237.

[6]廖晓勇.三峡水库重庆消落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与健康评价[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9.

[7]孙海兵,雷勇,田志超.三峡水库消落区综合治理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6):31-32,36.

[8]张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01):46-49.

[9]李殿球,孙春霞,蒋建东.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防护利用规划及其评价[J].人民长江,1999(11):18-20.

[10]邱锡成.小浪底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研究[J].河海科技进展,1993(03):63-67.

[11]刘斌,邵东国,刘刚.水库消落区土地利用优化方法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23(02):34-36.

1007-7596(2014)12-0111-03

2014-08-05

李强(1973-),男,吉林磐石人,高级工程师。

F301.24

B

猜你喜欢

三峡水库库区水面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三峡水库迎战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创造足以乱真的水面反光
争夺水面光伏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一块水面
三峡工程为长江中下游补水逾100亿m3
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