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阅读:别让面子害了你

2014-04-03孙俊强

关键词:要面子丁谓炫耀性

孙俊强

俗语云:“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活在世上,面子不能不要。要面子是人之常情,并非什么错事,但“面子问题”表面上好像是脸面的问题,实际上蕴涵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哲理。不能让所谓的“面子”蒙蔽了双眼。什么样的面子值得维护,什么样的面子该舍弃,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矫情的面子

所谓面子,往雅里说,就是尊严;往俗里讲,就是脸皮。往大里说,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往小里讲,关乎家庭、个人的口碑。

古人要面子,今人也要面子;男人要面子,女人也要面子;富人要面子,穷人也要面子;达人要面子,俗人也要面子……

因此,面子成为中国人思维上的“主心骨”、 行动中的“主旋律”。

衣食住行注重体面,婚丧嫁娶追求场面,迎来送往顾及脸面,生老病死讲究情面。

面子虽是无形的,看不见、抓不到,吃不了、喝不着,但却有形地支配着人、事、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爱面子、给面子,留面子、驳面子,争面子、丢面子,名目繁多,故事丛生,不胜枚举。

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才情逼人,抱负远大,但苦于报国无门,日日郁闷,最终选择了投身汨罗江。此举既舍生取义、为国捐躯,又成全了人格气节,并在无意中制造了一个端午佳节——这种面子成就了高尚。

“西楚霸王”项羽,血气方刚,傲视天下,被誉为“常胜将军”,但却在垓下之战中颜面扫地、功亏一篑,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毅然放弃了苟且偷生的机会,拔剑自刎于乌江——这种面子陷害了英雄。

三国战乱,刘备为光复大汉江山,不惜躬身哈腰,“三顾茅庐”于卧龙岗,可谓给足了诸葛亮面子。诸葛亮也是知趣达理,适时出山,力协刘备三分天下——这种面子演绎了传奇。

隋朝降臣赵元楷,在随同新主唐太宗巡视时,沿袭“亡隋弊俗”,工于谄媚,不明事理,遭到唐太宗厉声训诫。自惭面子尽失,数日郁郁寡欢,米粒难进,最终一命呜呼——这种面子鞭挞了奴颜。

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在王阳明活捉叛军宁王朱宸濠之后,为了博取面子,自封“威武大将军”,非要御驾亲征、平叛讨逆,责令王阳明冒险玩一把“捉放宁王”的游戏。哭笑不得的王阳明乃为“心学大师”,自然心领神会,随即在捷报中特意添加上“奉威武大将军方略讨平叛乱”,以讨取武宗皇帝的欢心——这种面子逢迎了荒唐。

有的人用金钱撑起面子,有的人用生命换取面子,有的人用功名装点面子,有的人用廉耻维护面子。

面子的尺度不好拿捏。掌控得当,面子会成为高尚的道具;把握失调,面子会沦为虚荣的面具。

(选自2013年7月26日《合肥晚报》)

【赏析】

面子固然不能不要,但它是把锋利的双刃剑,有其善变的多面性。在领受的同时,有可能要忍受;在享受的背后,有可能会难受。所以,在面子的面前,切忌面面俱到、八面威风,切记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面子的劫持

清风慕竹

假如有两份工作,其他方面都一样,第一份年薪5万,而同事年薪2.5万;第二份年薪10万,而同事年薪25万,你选择哪个?

又假如有两份工作,其他方面都一样,但第一份年假2个星期,而同事年假1个星期;第二份工作年假4个星期,而同事8个星期,你选择哪个?

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法兰克在《奢侈病》一书中介绍说:大多数人在第一个问题里选择第一份工作,在第二个问题里选择第二份工作。照理说,如果喜欢实惠,应该都选第二份工作;如果喜欢攀比,应该都选第一份工作。法兰克解释说,消费分为炫耀性消费和非炫耀性消费。休假是非炫耀性消费,因此人们主要考虑假期本身带来的快乐,假期越长越好。年薪就不一样了,钱是最可炫耀的东西。因此,人们更在意比别人挣得多。

我们中国人用不着什么炫耀性消费、非炫耀性消费的分类,我们有两个直截了当的词:面子、里子。在上面两个问题里,选择第一份工作,我们也有一句直截了当的话:赢了面子,输了里子。这种情形在国内处处可见。有人生活在公交系统发达的城市,却非要买辆车每天在交通堵塞中慢慢挪着去上班,只为在同事面前有面子;有人囊中羞涩,却非要东拼西借加啃老凑齐首付,每个月为房贷发愁,只为加入有房一族……

其实,要面子是人的正常心理,它提醒你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人是社会性动物,生存和繁衍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息息相关。如果你的邻居认为你是个差劲的猎人,那么他们打到猎物,很可能不会分你一杯羹,因为他们认为从你这里得不到回报;如果你的村人认为你一贫如洗,那么他们很可能无视你,因为他们觉得和你交往没好处;更糟糕的是,如果大家认为你软弱可欺,说不定下次商议公共事务时,会把你的利益牺牲掉。因此,我们天生就会,也应该注意别人怎样看自己。

然而,在目前中国,面子心理很容易误入歧途。一则,现代社会的人际圈子比远古时期大得多,你需要顾及很多人的看法;二则,现代社会里需要维护面子的地方更多,从传统的衣服、首饰,到新出现的手机、汽车,等等;三则,面子与个人的尊严密切相关,但在转型时期,很多人只用物质条件衡量个人价值和尊严,而无视别人的公民权利,这大幅降低了人们的尊严感,于是也转而从物质指标里寻找面子。

但过分注重面子,会妨碍人们得到幸福。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举了个例子:人人都喜欢住大房子,都讨厌上班路途太远。对于在城里工作的人来说,越近的房子越小,要住大房子,只能去远郊。那么,应该住小房子、就近上班,还是住大房子、每天奔波?

研究表明,房子大小,与幸福没有直接关系,而上班路途太远,会直接损害幸福感,人们应该为了就近上班而住小房子。

但大部分美国人宁愿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路上,也要在远郊住上大房子,原因之一就是房子能给人长面子,而就近上班则没有这个功能。问题是虚荣心会逐渐消退,通勤的苦恼却每日长存。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追求的是别人所艳羡的,但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就要警惕面子对你的劫持。

(选自2012年10月19日《甘肃日报》)

【赏析】

人们常说“人为一口气,佛为一炷香”。要面子是人之常情,但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都要。我们所要的一定是自己想要的,否则被面子劫持,真的可能会应验先人的忠告: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给人脸,人要你命

赵昱坤

一个人因为一个小小的玩笑,而让命运发生逆转的事并不鲜见,历史上有一位名人寇准,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宋真宗时,寇准为相。有一天他在朝中参加宴会,喝汤的时候,不小心把一些汤汁沾在了胡须上。老实说,一个为万官仪表的宰相,在脸上最着眼的地方沾着一些秽物,的确有些不太雅观。这时,副宰相丁谓看到领导形象有碍,便站起身,用自己的衣袖把寇准沾在胡须上的汤汁小心地擦掉了。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令人心里热乎乎的小动作,但寇准却是一个正直同时为人苛刻的上司,他笑着对丁谓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意思是说,参知政事是国家大臣,也要为长官溜须吗?这或许只是一句玩笑,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人们忍不住哄堂大笑,而丁谓则羞得满脸通红。

后来的事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了,寇准先是被贬出京城,出知相州,后又再贬雷州,当了一个小小的司户参军。这所有的“功劳”,都是丁谓苦心孤诣、背后下刀的结果。丁谓在历史上的小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可又有谁曾想到过,他在好心为领导“溜须”时,寇准的一句话,对他的自尊造成多大的伤害。从这点上说,寇准何尝不是咎由自取呢?

相比之下,唐代大将军郭子仪在这样的问题上就显得棋高一着,技高一筹。他因功被封为汾阳郡王后,每天拜访他的人很多。他是个很会享受的人,每次会见客人,都有一帮爱姬侍女相伴,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当卢杞前来拜访时,他一定让所有的女人都躲到里边去。儿子们非常疑惑,郭子仪解释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生来相貌丑陋,面色发蓝,女人们见到后多会发笑,卢杞面子上难免挂不住。他为人阴险狡诈,要是有一天得了志,他一定会为了报这一笑之仇,将咱们全家赶尽杀绝。”后来卢杞果真当上了宰相,那些曾经让他难堪的人都遭到报复,只有郭子仪毫发无伤,待遇日隆。人说“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处世的学问,郭子仪堪称大家。

中国人处世,特别重视面子,故而有面子大如天之说。面子的背后,其实就是尊严。千万不要小看那张小小的脸面,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倘若人格尊严受到挑衅和伤害,往往会以性命相搏,用句土话说“不蒸馒头蒸(争)口气”。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的脸面,不拿别人的尊严开玩笑,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选自2013年9月上《意林》 有删节)

【赏析】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人的面子事关尊严。尊重他人的脸面,给人面子,维护别人的尊严,是做人的一种修养,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

猜你喜欢

要面子丁谓炫耀性
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
浅谈炫耀性消费与奢侈品广告传播
学会变通,远离职场“冷宫”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