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藏黑水城出土西夏律令考略

2014-04-02许生根

卷宗 2014年12期
关键词:黑水城西夏文

摘 要:《天盛改旧定新律令》是西夏时期重要的法典,在黑水城出土后流失欧洲,本文概述了英国国家图书馆藏该文献残片的收藏和整理现状, 对西夏文字书写的律令进行释义,并新发现的婚姻纳粮等方面的史料,对研究西夏历史和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法律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黑水城;西夏文;天盛改旧定新律令;英国国家图书馆

英藏黑水城出土西夏律令以《天盛改旧定新律令》为主,《天盛改旧定新律令》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颁行的一部法典,简称《天盛律令》,原文是西夏文,现公布出版的原件收藏在俄罗斯。《天盛律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全书20卷,分150门,1461条。《天盛律令》总计20余万言。它继承了《唐律》和《宋刑统》很多内容和丰富、严谨、细密的传统,同时在很多方面有新的发展和创新。其内容包括刑法、诉讼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多方位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提供了大量可靠资料,对研究中国法制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西夏律令文书概况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西夏律令文书残片共十五件,十一件为《天盛改旧定新律令》残片,其余四件为不知名西夏律令残片。

1《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卷十“司序行文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1953,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页1,高21、宽15厘米,刻本,9行

2 《天盛改旧定新律令》“舟船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1959,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页1,残高17.2、宽15.5厘米,刻本

3《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卷十二“失藏典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248,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片4,最大者不超过高9、宽8厘米,每片1、4、5行不等

4《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卷十二“夫藏典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248V,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片2,

5《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卷十“官军敕门” “司序行文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249号-2285号,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共37残片,上部皆残,大多残高9.5宽15厘米左右,4—7行不等。

6《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卷六“抄分合除籍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565,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片1,刻本,5行,残高13、宽12.3厘米,为卷六“抄分合除籍门”第3条,参见中译本260页。

7《天盛改旧定新律令》盗亲(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567,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片1,刻本,5行,残高12.3、宽12.5厘米,为卷三着页,此页俄藏刻本缺,此残片可补。译本为:

8《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卷十七“供给交还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568,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片1,刻本,5行,残高9.5、宽11.9厘米,

9《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卷九事过问典迟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622,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片1,写本,5行,残17、宽11.8厘米,

10《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卷六“官司披甲马门”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642,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片1,写本,3行,残高23、宽10.6厘米,

11《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司人磨(堪)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903,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片1,刻本,8行,残高8.7、宽16厘米,中间有版心,内容系俄藏刻本所无。

12残片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073V,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中间有版心,左存3行

13武业学子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073,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残页1,写本,高18、宽12.1厘米,7行

14婚嫁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151,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文书残页1,高17、宽13.8厘米、行草书,6行

15纳粮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586文书残页,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发掘原始编号K.K.写本,7行

上世纪初,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和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先后来到中国西北额济纳旗黑水城发掘出土大批历史文献,其中包括珍贵的西夏律令文书,包括《天盛改旧定新律令》。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时到达黑水城,共发掘四千件历史文献,上述的十五件西夏律令文书现在收藏在英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

2 西夏《天盛律令》研究述评

俄国西夏学者聂斯克教授早在上世纪30年代曾披露了黑水城文献中有《天盛改旧定新律令》(简称《天盛律令》)存在的消息。直到1987年,俄罗斯西夏学者克恰诺夫教授才将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发掘该文献影印刊布。1988年,宁夏社会科学院李仲三先生就将西夏文本《天盛改旧定新律令》1—7集译成汉文出版。1994年至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史金波、白滨、聂鸿音三位教授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将二十卷准确完整翻译出版,翻译的文笔流畅,意思准确,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

《天盛律令》形式上很有特点,它全部为统一格式的律令条文,既没有条后附赘的注疏,也没有条外另加的令、格、式、敕。这样不仅使律条眉目清晰、易于查找,也可避免律外生律、轻视本条的弊病。《天盛律令》的又一个特点是创立了分层次的条款格式。一条中若包含几项不同情况,则分几小条叙述,若小条下再有几项内容,则再分几小款叙述,分条降格书写,其他依此类推。这种条文形式使内容纲目分明、层次清楚,很近于现代的法律条文形式。《天盛改旧定新律令》所叙律文还涉及到西夏典章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内容。它可以说是西夏国家的政典,其立国之制大体都包括在里面。它不仅弥补了西夏法制史料的空白,而且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民俗和科技等诸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为后人研究、了解、认识这个由党项民族建立的神秘王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原始资料。国内学者对《天盛改旧定新律令》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关西夏的论文频频发表,有份量的专著也不时出版,从而大大促进了西夏学的发展。

杜建录的《<天盛律令>与西夏法制研究》对《西夏天盛律令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一部分为《天盛律令》编纂体例、框架结构与成书年代,重点是框架结构。在概括每门要义的同时,与唐、宋律逐条比较,表明该《律令》一半以上的内容与唐、宋律不同;第二部分为《天盛律令》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二至第八章,分别讨论了《天盛律令》中的刑法、民法、经济法、财政法、军事法、行政法以及宗教与禁卫法;第三部分为《天盛律令》所反映的西夏司法制度,分别讨论了司法机构、诉讼制度、拘捕传讯囚禁、审判制度;第四部分为《天盛律令》的特点与历史文献价值。西夏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存环境,决定了其法律在承袭唐、宋的同时,又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一曰刑罚严酷,二曰军法完备,三曰重视农田水利与畜牧立法,四曰仓库与债务法详备,五曰行政与宗教法独具特色,六曰维护宗法封建制。第五部分为附录的《天盛律令》部分条文译释[2]。

关于《西夏天盛律令研究》的论文也较多。史金波的“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发表在《法律史论集》 (第一卷),由法律出版社1998年出版。韩小忙的《天盛改旧定新律令中所反映的西夏佛教》发表在《世界宗教研究》1997年第4期,房建昌的《从西夏文法典看西夏佛教》发表在《宁夏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这几位专家利用西夏法典《天盛改旧定新律令》中的材料,从僧人的管理,对僧人的规定和处罚、举赏,西夏僧人的管理机构、僧官、僧官官印、赐衣封号等方面,对西夏佛教管理机构和制度进行了论证和补充,它对了解西夏佛教制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 英国藏西夏律令文书释义

俄藏《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大致完整,而英藏部分数量不多,且残破严重,但保留有新发现的有关章节是俄藏《天盛改旧定新律令》所没有的,故英藏《天盛改旧定新律令》残片可以补充新的资料。在国内,史金波先生是研究西夏法典的著名专家,他也研究整理了英藏西夏法典的部分资料,为英藏《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奠定了基础[3]。

3.1 有关造船的条款

西夏水路交通较发达,可以造舟、船,具有特色的水上工具叫“浑脱”,牛羊皮,制成袋子连结成筏子,轻而坚固、浮而不沉,是西夏时期民用和军用不可缺少的水上交通工具。《天盛律令》有“舟船门”,对西夏造船作出法律规定。英藏《天盛改旧定新律令》残片发现有关造船的新资料,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1959号,残页1,残高17.2、宽15.5厘米,刻本。

译文为:(……表示前文或者后文原件内容遗失,□表示该文字无法辨认,下同)

①……八种数当得。②……匠铁匠者,三坨茶,二匹绢等五种当得。□若自③二十年以上堪行用者,赐赏依前述④□法当得。又一官已升,其中木⑤匠、铁匠、船主、土兵不得官司。二两银、⑥□□一等三种数当得。……前有渡般一乘以外,多利年日满……者,勾管人可堪几乘,依□□官并当赐……。

3.2 关于婚嫁的条款

党项族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 仍保留着收继婚制。党项族的婚姻状况是“不婚同姓”,但可以“妻其庶母及伯叔母、嫂、子弟之 妇。”(《旧唐书》卷198《西戎·党项羌》。)党项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党项族社会不断发展,与社会发展比较先进的汉族频繁接触,其婚姻形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至党项政权形成时已经是以一夫一妻制为主的婚姻形态了。从《天盛律令》来看,西夏中期已经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的婚姻形态。《天盛律令》卷8汇集了有关西夏婚姻的法律条文,有“烧杀伤门”、“相伤门”、“ 夺妻门”、“侵凌妻门”、“威势藏妻门”、“行非礼门”、“为婚门”等。其他一些 卷中也有关于婚姻家庭的条文。这些法律条文提供了西夏婚姻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 为婚门”集中地反映了西夏婚姻的状况,主要有: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151号,文书残页1,高17、宽13.8厘米、行草书,6行,有关婚嫁的规定,译文为;

①在后女妹为,有公爹、婆母时,②此等被父母二人避开前有主出嫁,后有主门下已迎入,④种前有主知觉后,当立即向后有主知会,其中女妹⑤前丈夫□有,二人处……

3.3 其他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073号V,中间有版心,左存3行①(条目开始)②令毕……③日不……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073号,残页1,写本,高18、宽12.1厘米,7行,译文为:

①一等武业学子因前体在时削减,其上未满,自相以②下边主种姓中令增番二十、汉十人等三十③人在,唇喉大小有作行奉令教学,当依头项④法所载施行。

⑤一等在续护驾勇男六品待命等中驮马列得,⑥一种根禁内使用时,当再得

驮马,所有勇⑦行善养,为官巧勇,顺序依发顺各自职管金刀….

编号2073号文书是法典类文献,内容为武业学子呼驾勇男的内容,是《天盛律令》卷十所缺的部分内容,还是其他法规文献;有待进一部研究,但其内容无疑是现存文献中没有的,值得重视。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903号,残片1,刻本,8行,残高8.7、宽16厘米,中间有版心译文为:

①已续……②若备……③司大……④二……⑤先有……⑥失乱……⑦已遣诸……⑧司人磨堪……

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OR 12380/2567号,残片1,刻本,5行,残高12.3、宽12.5厘米,为卷三着页,此页俄藏刻本缺,此残片可补。译本为: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②盗亲门③杂盗门④群盗门

4 结语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律令文书是古代保存下来的最集中的北方游牧民族法律文献,是中国文献遗存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法律史珍贵的遗产。英国藏西夏律令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虽然数量仅仅十五件,但研究价值极高,它的内涵和信息量主要是反映西夏和元初西北区域的社会状态,涉及封建赋税、古代百姓家庭婚姻等,结合流传下来的汉文史料,我们可以才能较全面的反映出宋元时期西北历史的全貌,对中国北方边疆民族政权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著:《天盛改旧定新律令》[M],法律出版社,2000年,2005,07,15:13-17.

[2]杜建录著 《<天盛律令>与西夏法制研究》[M]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5-07,

[3]史金波著《简介英国藏西夏文献》[J]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2000年,04:18-22.

作者简介

许生根(1963-),河北省石家庄市,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西夏学。

猜你喜欢

黑水城西夏文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百千印陀罗尼经》考释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西夏文《乌鸣占》考释
黑水城出土的一件元代书信文书考释
黑水城出土дx19022元代收付契研究
西夏文行书述要
黑水城出土的北元M1·033[F277:W5反]典人契探研
《西夏文史荟存》第三辑弁言
西夏文《十轮经》考论
黑水城所出元代劄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