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2014-04-02傅立新

河南建材 2014年2期
关键词:桩帽桩头管桩

傅立新

凯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36380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傅立新

凯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363807)

预应力管桩桩身强度较高,能承受较大的荷载,且具有坚固耐久和不受地下水变化的影响,并且具有施工工期短、造价较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的桩基础。这里主要探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供同行参考。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完善、高效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应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技术和管理水平,检查其施工人员的上岗证书等。

2)严格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会审,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位图、施工图、复核桩设计承载力。同时,技术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讲清楚设计意图和施工技术要点,使其能明确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3)严格执行桩进场验收制度,管桩入场须具备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资质证明、厂家出具的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以及钢筋、水泥、砂石料复试报告等质保资料,尽量选择质保体系完整、质量稳定的桩材厂家供货,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桩。

4)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桩的规格及桩基设计条件,检查进场的施工设备,确保其符合现场的施工技术要求和环境要求。如打桩锤重、桩机型号、主杆高度、垂直度等;桩锤与桩帽,检查桩帽(送桩器)与桩之间的弹性接触等;检查打桩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压桩设备的规格、压力系统允许最大压力及加压龙门架的高度等。

5)根据施工图,对桩位轴线放样情况及标高进行复核,定位允许偏差为:群桩20 mm,单排桩10 mm,若超出范围必须重新定位。

6)在正式施工前,须先打(压)试验桩,以确定桩长、最后贯入度、最后打锤击数(每米压力值及贯入速率)等技术指标,并校验打(压)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试桩时,应通知业主、质监站、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参加,共同确定收锤标准(终压力),并签证确认后,才能正式进行管桩施工。

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检查管桩是否采用图纸要求的类型(采用A型桩或AB型桩);管桩桩头处钢板与混凝土的结合有无缺陷管桩桩身有无裂纹、麻面及粘皮等;检查桩尖是否采用图纸要求的类型(十字型、圆锥型、开口型),桩尖各部位采用的钢板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焊接质量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等。

2.2 管桩施打

1)打桩前,应由专职测量人员分批或全部测定标出场地上的桩位,其偏差不得大于20 mm;应先在桩身及送桩器上作尺寸标记,并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在打桩时观测每次锤击桩的下沉量及记录每米沉桩锤击数;常压蒸养的PC桩应不少于28 d的龄期方可施打。

2)桩机的架设必须平稳,桩帽与桩端之间应设置弹性衬垫,衬垫厚度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少于120 mm,桩帽与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钢丝绳叠盘作锤垫,厚度应取l50~200 mm。

3)桩尖材料及焊缝必须满足规程要求,桩尖定位的偏差不得大于20 mm。

4)打桩应重锤低击,开始打桩时首先应用短落距施打,等桩尖入土后,桩的垂直度及平面位置都符合要求时,再用大落距施打。第一节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必要时,宜拔出重插。

5)管桩施打过程中,观察桩身、桩架、桩锤、桩帽等中心线是否重合。当桩身倾斜超过0.8%,应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应在拔出桩尖用碎石或河砂填满桩孔后重新插桩。

6)打桩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桩机工作情况和稳定性;检查机件是否正常,绳索是否有损伤,桩锤悬挂是否牢固,桩架移动和固定是否安全等。

7)在较厚的黏土、粉质黏土层中施打管桩,不宜采用大流水打桩施工法,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打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歇时间,且尽可能避免在接近设计深度时进行接桩。

8)桩数多于30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打,承台边缘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

2.3 管桩的垂直度控制

管桩直立就位后,采用两台经纬仪在离桩架15 m以外正交方向进行观察校正,也可在正交方向上设置两根垂直线吊砣进行观察校正,要求打入前垂直控制在0.3%以内,成桩后垂直应控制在0.5%以内。每台打桩机配备一把长条水准尺,可随时量测桩体的垂直度和桩端面的水平度。

2.4 接桩

1)在桩长度不够的情况下,应采用焊接接桩。焊接时,应先清洁预埋铁件表面,并采取对称焊接,以减少变形;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两层;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个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以后才可施焊外层,焊缝应连续、饱满。

2)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0.5~1.0 m;接桩时上下段应顺直,错位偏差不大于2 mm。

3)管桩对接时,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4)焊接后桩接头应自然冷却至少8 min方能继续施打,严禁用水冷却或不冷却即打。

5)送桩。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 m;送桩时,送桩器与管桩桩头之间应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做衬垫;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同一条件的桩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予以修正;打桩至送桩的间隔时间不宜太长,应即打即送。

6)收锤标准。当沉桩设计贯入度和桩入土深度达到要求时,即可收锤。收锤标准应以达到的桩尖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最后1.0 m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正常情况下,最后贯入度不宜小于20 mm/10击;当持力层为较薄的强风化岩层且上履土层软弱时,最后贯入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15 mm/10击。

7)打桩记录。打桩时由专职施工员做好管桩施工记录,要求对每一节桩和每一根桩的施工情况做好记录。开始打桩时,应记录每沉落1m所需的锤击数并记录桩锤下落的平均高度,当下沉接近设计标高和贯入度要求时,应在一定的落锤高度下,以每落锤10击为一阵击阶段,测量其贯入度并登记入表,并做收锤回弹曲线。

3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3.1 产品保护

1)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与控制桩,不得碰撞和振动,以免引起位移。

2)打桩完毕后基坑开挖,应制订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报监理部门审批,防止主体挤压引起的桩身位移、倾斜甚至断裂。

3)桩打好后桩头高出地面的部分应小心保护,严禁施工机器碰撞或将桩头用做拉锚点;送桩遗留的孔洞,应立即回填或做好覆盖。

4)截桩头应采用锯桩器截割,严禁用横锤敲打截桩或强行板拉截桩,以免造成断桩和产生横向裂纹。

5)管桩顶应灌注不低于C30的填芯混凝土,灌注深度不得小于2倍的桩径,且不得小于1.2 m。

3.2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1)管桩检测:包括桩位偏差、桩身垂直度、桩身质量、桩顶标高等,即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 mm。

2)采用静载试验或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单桩竖向承载力,做静载试验的检测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工程桩总数在50根以内的不应少于2根,其他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用两倍于设计值的压力进行测验,最大沉降不大于40 mm。

3)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以下文件和资料:桩基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包括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书等)、桩位测量放线图、工程地址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管桩出厂合格证及管桩技术性能资料、打桩施工记录汇总、打桩工程竣工图、成桩工程竣工图、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等。

4)在工程竣工后,应根据桩基施工过程记录、成桩检测结果等来验收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其质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桩承台施工。

参考文献:

[1]邱军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0(3).

[2]蔡孝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某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0(5).

猜你喜欢

桩帽桩头管桩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桩帽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影响
高桩码头预制桩帽装配式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桩头快速整体分离施工技术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
套管-环切法在桥梁桩基桩头破除中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某水利工程的应用
环切法整体式破桩头创新工艺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