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谨防饲料霉变及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2014-04-01刘进辉

湖南畜牧兽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饲料原料霉菌养猪

李 随 ,刘进辉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省益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益阳413000)

常言道:“冷、热难养猪”,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夏季极易导致猪场的饲料霉变和猪只热应激,从而使生猪的发病率大大增加。轻则饲料浪费,料重比提高,生长速度降低,出栏推迟,饲养成本增加。重则造成免疫抑制,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影响公母猪的生产性能(母猪产后食欲不振、产仔时间延长、产后热和子宫内膜炎等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公猪死精等),降低养猪经济效益。其中,饲料霉变导致的“霉菌毒素中毒”更是夏季养猪的隐形杀手,应当严防。

1 饲料霉菌毒素的产生条件及严重程度

引起饲料产生霉菌毒素的条件主要是湿度(包括饲料中的含水量)、温度、氧气及能源。大部分霉菌的最佳繁殖温度是25~35℃,当湿度大于80%,温度高过25℃时,霉菌就会大量快速生长并产生毒素。当玉米、麦麸的水分含量超过16%、谷实类水分含量超过14%、饼粕类水分超过12%就非常容易产生霉菌毒素。甚至,有的霉菌0~10℃的低温条件下也可在饲料原料或饲料中生长而产生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在10℃时即可产生,而呕吐毒素在0℃就可以产生。其它如含糖量较高(如玉米)或蛋白质含量较高(如鱼粉、豆粕)的条件下较适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世界上每年约有28%的谷物、饲料会受到各种霉菌的污染,且因防霉工作的重视程度和霉菌污染程度的不同,造成的损失也各不相同。如美国每年因霉菌毒素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4亿美元,我国是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养猪量占世界一半以上),同时也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国。陈必芳等(1996)通过对饲料霉变情况研究,指出配合饲料霉菌污染率为100%,饲料原料为99%。王若军等对饲料及饲料原料进行采样调查,发现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普遍存在,且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检出率均在90%以上。我国养猪业深受霉菌毒素的影响,2003~2004年估计养猪业损失在500亿元以上,近年由于养殖量的扩大,损失更为严重。

2 饲料霉变对养猪生产的危害

2.1 降低饲料的品质。饲料发生霉变,不但会降低饲料的品质,而且影响适口性,严重的造成呕吐等中毒现象。

2.2 降低饲料的营养。霉变饲料中的营养组分发生变化,降低动物对养分利用,损失饲料营养成分达14%~20%;浪费饲料,提高料重比。

2.3 诱发疾病。破坏生猪的免疫系统,降低发病阈值,诱发各种疾病;导致疫苗免疫效果降低和出现免疫失败。

霉菌毒素导致的生猪急性或慢性中毒,可直接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的各器官,使胸腺、淋巴结受损,抑制或降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影响机体免疫应答,抑制或降低疫苗免的免疫效果,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并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加。如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表现为对动物多系统的直接破坏,高强度抑制免疫系统,降低发病阈值,诱导增强动物疾病的发生和疫情的传播。与此同时,霉菌毒素还可危害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造成生猪的肝脏和肾脏损害,导致肠道出血和消化机能障碍,甚至出现神经症状等。在临床上,特别严重的霉菌毒素中毒还可导致猪只死亡。

2.4 影响公母猪的生产,降低PSY值,增加饲养成本。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影响母猪的生殖系统,表现为对后备母猪、未配种的母猪正常发情期的干扰,以及对受胎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青年母猪阴唇红肿,严重者导致阴道和直肠外翻;黄曲霉毒素主要破坏中后期的胚胎。饲料霉菌毒素可导致母猪发情延期、产仔时间延长、产后食欲不振、产后热和子宫内膜炎等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公猪出现睾丸萎缩或长时间的死精等,从而降低母猪年提供的出栏肥猪数(PSY)。

2.5 降低生长速度,推迟出栏。

2.6 瘦肉率生长潜能下降5%左右。

3 饲料霉变的常见预防方法与控制手段

3.1 饲料轻微霉变时的防霉措施

(1)选择优质饲料,并在饲料的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做好防雨水和防潮工作,特别注意控制好储藏室的空气、饲料的湿度及储藏室的温度,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2)使用预混合饲料配制全价饲料的猪场,应当天粉料当天使用完。不得粉料一次使用数天,这样极易导致饲料的严重霉变且不易被发现。

(3)使用饲槽的养殖户,每次开料前应该彻底清洗饲槽,以防剩下的少量发生饲料霉变后被猪吃掉而导致中毒。

(4)再好的饲料,再好的储藏手段和方法,都不可避免的会有少许霉变(亚临床霉变),为了防止饲料霉变的进一步加深和亚临床霉变对猪的影响,建议霉变严重季节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使用“大壮素”等防霉剂。但在选择使用时,应注意公母猪和生长育肥猪饲料中的区别使用。

(5)注意事项:在饲料轻微霉变的情况下,最好是做好防霉工作,尽量不要使用脱霉剂,以防不科学的使用带来的副作用,否则会得不偿失。

3.2 饲料中度霉变或严重霉变时的控制措施

特别严重的霉变饲料建议不要继续使用。即使想不浪费饲料要继续使用,也必须采取一定的脱霉措施。如可在饲喂前进行过筛,或通过人工的方法将霉变最为集中的碎粒、虫蚀粒粉剔除,通过清洗,加酸、加碱和热处理等。最科学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具有选择性吸附、强力、安全、能消除免疫抑制的以酵母细胞壁为主要成分的环保高效复合脱霉剂(如“纳蒙脱素”,每吨配合饲料添加本品2~5 kg),以减轻对猪的影响和危害。

总之,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霉菌毒素在畜禽养殖中造成的严重危害,但也切不可过分依赖使用脱霉剂来消除霉菌毒素的方式,最关键的是预防霉变。

4 生猪霉菌毒素中毒后的常见临床表现与治疗措施

4.1 常见临床症状

(1)采食量下降,采食时间延长。(2)表现“皮炎肾病综合征”:开始时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的疙瘩,3~4天后疙瘩从中间开始变黑,并向周边扩散变黑,最后结痂脱落;且不痒不痛,体温、采食正常,但生长缓慢,料重比增加;解剖观察会发现有肾炎病变。(3)相互咬架,咬尾巴和咬耳朵等。(4)脱肛、大肠垂脱和子宫垂脱。(5)阴户红肿,发假情;正真发情期的母猪不发情或发情配种不上等。(6)泌乳量减少或无乳;乳汁变差,仔猪拉黄白痢增加。(7)死胎、产弱仔和产仔数减少等。

4.2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一般是“轻者防霉解毒、对症治疗,重者强力脱毒、对症治疗”。具体方法是:(1)症状轻者(无明显的体温反应和严重的败血症症状):0.8%的“大壮素”拌料饲喂,可长期使用,以防霉变进一步加深;1%的“奥得曼A”拌料添加,连用15~20天(也可长期添加),以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以促进康复和防继发感染;清瘟败毒散拌料,连用7天,以清除机体内毒素。(2)症状重者(有明显的体温反应和严重的败血症症状):1%~2%的“奥得曼A”拌料或饮水添加,连用20天以上(也可长期添加),以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以促进康复和防继发感染;使用“抗生素+柴胡注射液+地塞米松(早期发病时用地米)”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清瘟败毒散拌料,连用7天,以清除机体内毒素。 □

猜你喜欢

饲料原料霉菌养猪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青霉菌柚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常用谷物饲料原料营养成分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