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订本《辞源》植物词疏误举隅

2014-04-01王建莉

关键词:麦门冬天门冬辞源

王建莉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辞源》为现代大型辞书之一。2010年6月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出版。本人在长期查考使用《辞源》,尤其是参加《辞源》第三版修订过程中,发现《辞源》植物词条释义有疏误,具体表现在释义不确、漏释义项、书证靠后、引文有误、未列异名、注音不当、参见系统不完善,兹列举一端,以就教于方家。

一、君子花

《辞源》释“君子花”为“莲花的别称”。列一书证:宋周敦颐《濂溪先生集八·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按,书证有误,据北京图书馆藏宋刻十二卷本,应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花”的释义无误。周敦颐《爱莲说》把“莲”比作“花之君子”,是说明“君子花”的命名理据,甚允。但该词未列书证。宋代以后,“君子花”的文献用例不少。宋张侃《张氏拙轩集·独坐》:“破愁浅酌贤人酒,觅句还寻君子花。”宋方岳《秋崖集·晚泛草塘有鱼入舟呼童鲙之适见瑞莲骈植与客赋首尾吟》:“君子花宁儿女态,隐居人岂艳阳才。”宋姚勉《雪坡集·濂溪爱莲》:“斯莲君子花,几为佛所污。”元黄溍《文献集·送陈太祝》:“芙蓉君子花,足以语使客。”元胡助《纯白斋类稿·莲花》:“留侯雅称妇人貌,茂叔深知君子花。”明程敏政《篁墩文集·莲沚为山东周仲瞻参议赋》:“言爱君子花,卓彼草木场。”清乾隆《御制诗初集·赏荷》:“朗开征士牖,闲对君子花。”本着溯源原则,《辞源》择取宋代诸家诗歌均可。

“君子花”还是菊花的别称。明代有书证。高启《大全集·菊邻》:“菊本君子花,幽姿可相亲。清秋发孤艳,似避东风尘。”黄仲昭《未轩文集·移菊》:“菊本君子花,俗卉良难偶。”《辞源》漏收这个义项,应补释。

二、虇

《辞源》释为“初生的芦苇”。列《尔

雅》及郭璞注。

按,《辞源》的释义不全面。“虇”确实表示“初生的芦苇”,即芦苇嫩芽。仅此不够,亦指竹子的嫩芽。《辞源》所列训诂资料只表示芦笋义。其他训诂资料还说明“虇”有竹笋义。《广韵·愿韵》:“虇,萌笋,又芦牙。”《集韵·愿韵》:“虇,竹、苇萌。”宋赞宁《笋谱》:“筍者,竹之篛也。……一名萌,一名篛竹,一名 ,一名虇。”“虇”有文献用例,出现较晚。清朱彝尊《曝书亭集·竹炉联句》:“短短茅覆屋,茸茸荻抽虇。”清厉鹗《樊榭山房集·秋雪菴》:“弱虇未拆土,髠柳空依洲。”这表示芦苇嫩芽。清顾景星《白茅堂集·竹下偶次李宾之题丁御史墨竹韵走笔成此》:“蚤春虇 动千个,儿把采臿翁篮匡。”清黄钺《壹斋集·蒌蒿》:“肠肚习蔬食,酷类深山僧。得饱笋一束,乐若超三乘。当其虇未茁,蔏蒌差堪胜。”这表示竹子嫩芽。《辞源》“虇”既应补全释义,还应增补文献书证。

三、水葱

《辞源》释为“植物名,草之一种。花叶皆如鹿葱,花色有红黄紫三种,出始兴”。书证为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上·草类》。

按,《辞源》所释到底指什么草,不清晰。此处所指是萱草。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脊。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菜,或供观赏。根入药。古人以为此草可以使人忘忧,因称忘忧草。今俗称金针菜、黄花菜。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水葱》:“水葱,花叶皆如鹿葱,花色有红黄紫三种,出始兴。妇人怀姙佩其花生男者即此花,非鹿葱也。交广人佩之极有验。”《本草纲目·草五·萱草》:“《南方草木状》言,广中一种水葱,状如鹿葱,其花或紫或黄,盖亦此类也。”该义项《辞源》应补释“水葱”的异名“萱草”;补参见系统,即参见《本草纲目·草五·萱草》。

《辞源》漏释“水葱”的两个义项。

“水葱”,水草名。又名翠菅。可制席,古代盛产于登州和莱州。《新唐书·地理志二》:“莱州东莱郡中,土贡:赀布、水葱席、石器、文蛤、牛黄。”明杨慎《升菴集·翠菅》:“水葱,生水中,如葱而中空,又名翠菅。王维诗‘水惊波兮翠菅靡’是也。此草可为席。《唐六典》东牟郡岁贡葱席六领。”一说,即青茅。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一:“检群书无有名水葱为翠菅者。《说文》云:‘菅,茅也。’翠菅即是青茅。翠菅靡与水惊波对列,皆承上雨霏霏而言,非谓翠菅因惊波而靡也。杨氏混为一意,造此臆说,不足凭矣。”

“水葱”,茖葱的一种,苗类家葱而极细,长梢,皮色紫黑,可食用。《本草纲目·菜一·茖葱》:“茖葱,野葱也。山原平地皆有之。生沙地者名沙葱,生水泽者名水葱。”

《辞源》还应补释“水葱”的这两个义项。在“水葱”表示“水草名”这个意义上,古训有分歧,应列出不同的解释。

四、木耳

《辞源》释“木耳”:“植物名。形如耳,色褐,附生朽木上。供食用,可入药。白色者名白木耳,亦称银耳。”又云:“宋时已有此称。”

按,《辞源》所谓“白色者名白木耳,亦称银耳”,置于此处不当。“银耳”,白色,半透明,富于胶质,生于枯木上。因其色白如银,故名。具有药用价值。今又称白木耳。银耳与木耳虽同属菌类,但为两种不同的植物,《辞源》训语中加这一说明,是画蛇添足。

《辞源》释“木耳”名称起于宋代,书证滞后。汉时已有例证。许慎《说文·艸部》:“ ,木耳也。从艸,耎声。一曰萮茈。”后代文献书证也较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羮臛法》:“椠者,树根下生木耳,要复接地生,不黑者乃中用。”宋朱熹《晦庵集》收有《木耳》诗。宋廖行之《省斋集·和食蕨三首》:“足我穷中八珍味,竹萌木耳更求旃。”明袁华《耕学斋诗集·林泉民为张某赋》:“春涧蕨拳和露采,秋林木耳带霜烹。”清钱澄之《田间诗文集·白鹿坪赠宝惜菴主》:“枯株倒向溪边烂,留待明年木耳生。”

《辞源》第三版修订要求适当增补名物词。植物词多同实异名者。《辞源》收释了“木耳”的多个同义词:栮、 、树鸡、柳耳、柘黄、楮鸡。“木耳”又称木菌,《辞源》未收。“木菌”的文献用例较多。宋李觏《旴江集·雨中作》:“隰苗出水短,木菌随日高。”宋王十朋《梅溪后集·会稽风俗赋》:“土实则凫茈慈菰,野蔌溪毛,园蔬木菌。”宋普济《五灯会元·西天祖师》:“以虚霑信施,故报为木菌。”明屠长卿《与沈君典诸子》:“迄今形容枯槁,手足胼胝,又为风雪所侵蚀,鬓发种种作枯松状,双耳皲黑如木菌,鼻促缩而善涕。”清顾宸《黄山志·黄山游记诗》:“石苔化木菌,山果结杨檖。”笔者认为“木菌”应增补。

《辞源》之“木耳”,应去掉训语“白色者名白木耳,亦称银耳”;提前书证,列上述《说文解字》;增加文献书证,如上述各种用例;增补词目“木菌”。

五、蓪

《辞源》释“蓪”为“草木,即木通”。

引《广雅》及《本草纲目》。

按,《辞源》释以类名“草木”,即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不当。该条还缺文献书证及参见系统。

“蓪”,通草,藤本植物。“蓪”有文献书证。唐李咸用《披沙集·红薇》:“画出看还欠,蓪为插未轻。”宋吴泳《鹤林集·送成都添倅李微之分韵得巫字》:“劝君莫动骚人曲,椰叶蓪花降女巫。”清黄钺《壹斋集·玉簪花联句》:“搏雪洗未能,翦蓪为亦叵。”清潘江《木厓集·长干女儿歌》:“富家女儿凤钗斜,贫家女儿插蓪花。”《辞源》应把训语“草木”修改为“草名”。还应增补上述书证。

《辞源》“通”字下收“通草”,释为:“即木通。见该条。”《辞源》也收释了“木通”。“蓪”、“通草”、“木通”为一物异名。《辞源》应在“蓪”下增补参见系统,即参见“木通”“通草”。

六、麦门冬

《辞源》释“麦门冬”亦作“天门冬”。

书证为《政和证类本草》、《本草纲目》。

按,“天门冬”不是“麦门冬”的异名。“天门冬”,百合科。蔓生,叶有刺,花白,块根纺锤形,可入药,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的功效。亦称虋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苏轼《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天门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闻。”《辞源》词目“天门冬”下云:“因此草茂密,功效与麦门冬相同,故称天门冬。”这是说明“天门冬”的得名理据,也说明“天门冬”不同于“麦门冬”,二词本表示二物。《辞源》词目“麦门冬”下云“亦作天门冬”,两者自相矛盾。《辞源》解释“天门冬”正确,解释“麦门冬”错误。

《辞源》只列训诂资料。“麦门冬”的文献用例较多。《潜夫论·思贤》:“治疾当真人参,反得支罗服;当得麦门冬,反烝横麦,已而不识真,合而服之,病以侵剧。”《抱朴子·仙药》:“次则松栢脂、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象柴。”宋苏轼《东坡全集》收有《睡起闻米元章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诗。

《辞源》应把训词“天门冬”去掉,增补上述文献书证。

七、蓫

《辞源》标注“蓫”的读音为zhú,《广韵》直六切,入,屋韵,澄。

《辞源》释“蓫”:“草名。即蓫薚。”

按,《辞源》标注“蓫”的读音不当。“蓫”有两个注音。每个注音下的释义需修正。

第一个注音为:chù,《广韵》丑六切,入,屋韵,彻。又,许竹切,入,屋韵,晓。

该注音下,《辞源》的释义与书证不符,《诗经·小雅·我行其野》语句中的“蓫”并不表示蓫薚。“蓫”,羊蹄菜。似萝卜,茎赤,多吃令人下痢。《诗经·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毛传:“蓫,恶菜也。”郑笺:“蓫,牛蘈也。”《齐民要术·羊蹄》:“诗义疏曰:‘今羊蹄。似芦菔,茎赤。煮为茹,滑而不美,多噉令人下痢。幽阳(扬)谓之蓫。’”《辞源》应在“蓫”字原来的训语中删去训词“蓫薚”,并按上述训诂释义。再增加《齐民要术》这一书证。

“蓫”的第二个注音为:zhú,《广韵》直六切,入,屋韵,澄。

该注音下,“蓫”表示另一意义:马尾草。即蓫薚。《集韵·屋韵》:“蓫,蓫薚。草名,马尾也。”《辞源》应列此义项,再建立参见系统,即见下(蓫薚)。

八、藨

《辞源》给“藨”的第一个注音为:biāo,《广韵》甫娇切,平,宵韵,帮。与此注音相应,释义为“果名”。

第二个注音为:piǎo,《广韵》平表切,上,小韵,並。与此注音相应,释义为“草 名。可 制 席”。列 《玉 篇》与 《广雅》例。

按,《辞源》的注音不当。释义或不当,义项有缺漏。

《辞源》的第一个注音,今音正确。《广韵》注音不全。《广韵》“平表切,上,小韵,並。”也应置于此。

在修正的这个注音下,《辞源》应设立三个义项。

首先,把《辞源》原第二个义项设为第一个义项。所谓“草名。可制席”,是指藨草,莎草科,丛生水边,可制绳、造纸等。古代文献用例较多。《仪礼·丧服》:“疏屦者,藨蒯之菲也。”汉张衡《南都赋》:“其草则藨、苎、薠、莞。”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十引《元丰九域志》所载上贡物品有“藨席二十领”。《辞源》应在该义项下删除“又名鹿藿。《广雅·释草》:‘藨,鹿藿也。’”。还可进一步丰富训语。原条缺乏文献书证,应增补上述用例。

其次,《辞源》应在原释义下分设第二个义项。《辞源》原第二个义项中所谓“鹿藿”,并不指藨草。“鹿藿”,葛的别名。藤本植物。茎蔓生。块根含淀粉,供食用,亦入药。茎皮可制葛布。《广雅·释草》:“藨,鹿藿也。”宋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一》:“葛曰鸡齐根,曰鹿藿,曰黄斤,而蔨亦谓之鹿藿。”由此,《辞源》应另立义项“鹿藿”,同时列《广雅》及《通志》例。

再次,《辞源》应增立第三个义项。“藨”还表示芦苇的花穗。《尔雅·释草》:“蔈、荂,荼;猋、藨,芀。”郭璞注:“皆芀、荼之别名,方俗异语,所未闻。”《广韵·宵韵》:“藨,萑苇秀。”《辞源》缺漏这个义项,应增补。

《辞源》的第二个注音不当,应为:pāo。《广韵》普袍切,平,豪韵,滂。

在此注音下,《辞源》应将原第一个义项置于此处。“藨”即藨莓,原注“果名”,而在收列的“藨莓”下注为“草名”,前后不一致。“藨莓”训语“草名”不准确,应改成“果名。莓的一种”。

[1]广东、广西、湖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猜你喜欢

麦门冬天门冬辞源
天门冬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天门冬栽培技术探讨
天门冬新型米酒的酿造及其品质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麦门冬药材中水分的含量*
孙光荣胸痹汤
天门冬盆景的制作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治便秘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