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思想评述*

2014-03-31李艺敏王红艳李永鑫

关键词:伯格心理学实验

李艺敏 王红艳 李永鑫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开封475004)

有这样一位心理学家,他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在美国心理学历史的早期,他对于应用心理学的贡献无人可及,因而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但与此同时,心理史学家却很少提及他,他又成为了一位几乎被美国心理学界忘却的历史人物。他就是旅居美国的德国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nberg,1863—1916)。本文希望对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研究和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并进行相对公允的评价,以还原这位曾经闻名遐迩的心理学家对于现代心理学的伟大贡献。

一 闵斯特伯格生平简介

1863年,闵斯特伯格出生于德国普鲁士的但泽(Danzig,现波兰的格但斯克)。父亲是一位犹太商人,母亲是一位知名的艺术家和音乐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熏陶培养了闵斯特伯格的广泛兴趣,涉及到写作、大提琴、考古学、语源学、希腊语以及阿拉伯语等领域。与此同时,他对音乐和艺术的热情也影响着他的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 早期的求学经历

闵斯特伯格儿时在一所私立文法学校上学,9岁时进入但泽大学预科学校(Gymnasium of Danzig University)学习,并在19岁时顺利毕业,进入日内瓦大学(Geneva University)学习法语和文学。在一个学期之后,他就转学到了莱比锡大学(Leipzig University),学习医学。1883年,闵斯特伯格在参加了威廉·冯特(W.Wundt)的一次讲座后,决定投身心理学,并进入了威廉·冯特创办的莱比锡大学心理实验室。1885年7月,闵斯特伯格完成了关于自然适应法则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学习心理学期间,闵斯特伯格并没有放弃医学。在莱比锡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他前往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继续学习医学,并于188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二) 不凡的研究(工作)经历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闵斯特伯格在弗莱堡大学(Freiburg University)谋得了一份教职。担任讲师的他,先后讲授社会心理学、医学和哲学等课程。1891年,升任助理教授后的闵斯特伯格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首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并认识了威廉·詹姆斯。詹姆斯为闵斯特伯格的才华所吸引,邀请他到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担任主任。3年后,工作出色的闵斯特伯格拒绝了哈佛大学提供的终生职位,返回弗莱堡大学。1897年,应詹姆斯和哈佛校长之邀,闵斯特伯格重返哈佛,全面接掌了詹姆斯的心理学实验室,成为了詹姆斯机能学派的继承人,并于18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随后,又于1908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协会主席。在哈佛大学,闵斯特伯格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主要兴趣已转向应用心理学领域,并特别关注如何运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实际的工业生活问题,于是他的心理学实验室就变成了工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三) 独特的社会工作:致力于德美关系

在美国工作的闵斯特伯格一直保留着德国国籍,并将增强德美关系作为自己的一项特殊工作,先后撰写了《美国人》、《德国与美国》等著作。1910年,闵斯特伯格作为交流教授由哈佛大学前往柏林大学工作。在此期间,他在柏林筹建了美国协会,还建议将德国的汉堡学院作为美国理想大学的范例。为了在美国筹建德国博物馆,闵斯特伯格撰写了许多反对禁酒的文章,以此来换取酿酒公司的资金支持(Hale,1980)。遗憾的是,虽然闵斯特伯格为提高德美关系付出了极大努力,但他却没有得到德国或者美国方面的同情。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久,英国轮船露西坦尼亚号(Lusitania)被德国击沉,导致近200名美国人死亡。闵斯特伯格由于平时态度亲德而被怀疑为间谍,受到多方面的责难和抨击,陷入孤立无助的困境,并导致精神抑郁。1916年在哈佛大学德拉克利夫女子学院(Radcliffe College)的讲堂上,闵斯特伯格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二 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思想

闵斯特伯格的研究涉及心理学的多个领域,因而被誉为“第一位在美国全面发展的应用心理学家”(Anastasi,1964,p.4)。其最典型的学术研究和最突出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动作论”与早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虽然后人将闵斯特伯格定义为一名杰出的应用心理学家,但他对于自己的定位却是一名实验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最初跟随冯特学习心理学时,接受的就是实验心理学的训练,从事的也是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在冯特的实验室里,闵斯特伯格完成了关于自觉动作的内省分析实验,并提出了有关心理活动性质的学说“动作论”(车文博,1998)。这个学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过程的不能再分解,而不是结构的不能再分解。认为当感官接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就会导致自觉动作和运动反应的出现,引起感觉的不是大脑感觉区的简单兴奋,而是从感觉区到运动区的神经搏动的传导。个体的感性经验不仅意味着大脑皮质中某一感觉区的兴奋,而且意味着兴奋通过运动中枢传导到中枢以外区域的运动反应机制。运动传导的通道越畅通,个体的感觉意识就越清晰。只有当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引起大脑感觉区的兴奋,并引发运动反应时,才有可能发生意识状态。因此,闵斯特伯格认为内省分析的对象是意识内容,它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而与意识本身无关。

闵斯特伯格在弗莱堡大学工作期间,也聚焦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由于弗莱堡大学没有心理学实验室,闵斯特伯格就自行出资在自己的住所里建立了一所心理实验室(Hale,1980)。以该实验室的工作为基础,他先后发表了众多的研究报告,研究主题涉及时间知觉、注意、联想、学习和记忆等领域。在初到哈佛大学时,闵斯特伯格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在《哈佛心理研究》第二卷中,他详细地介绍了埃莫森堂(Emerson Hall)的教学实验室以及内部精良的实验设备(Harvard,1906)。与此同时,闵斯特伯格在这一实验室中开展了领域广泛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涉及视觉和视知觉、情感和审美、注意和压抑、联想和记忆、情绪以及自动化行为等。即使在研究兴趣转向应用心理学之后,闵斯特伯格也没有放弃他的实验心理学,相反,他认为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只是实验心理学的拓展,是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系统地用于工商业领域而已。因此,他最著名的应用心理学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的最初德文版题目即为《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实验心理学的应用与贡献》。

(二) “审美态度孤立”说与《电影:心理学研究》

在美学心理学领域,闵斯特伯格认为在个体的经验世界之外,还存在着科学知识世界和艺术世界(Münsterberg,1916)。科学的特点在于分析事物、解释事物,而艺术的特点则在于领会事物、欣赏事物。具体来说,科学致力于研究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艺术的要义则是基于自身形式的完整性和内容的自足性来把握事物本身,为此,必须要切断当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只允许其与人的知觉发生联系,因此艺术的本质是孤立。只有作用于人的心灵而与外物孤立绝缘的对象,才能称其为审美对象。从“审美态度孤立”的角度出发,闵斯特伯格认为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功利主义为重,有害于审美态度的正常发展,因而主张对青少年实施美感教育,培养青少年充分把握事物本身真相的能力,培养其在功利世界中将审美对象孤立绝缘起来的审美能力(Münsterberg,1916)。

闵斯特伯格在美学心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是其1916年出版的《电影:心理学研究》。这部书被公认为是美国心理学界的创新型贡献,经典电影理论学者让·米特里曾称,“他在1916年对电影的了解,已经等于我们今天所可能知道的一切”(杨远婴,李恒基,2006)。在该书中,他强调电影的本质是“一种心理学游戏”,观众的知觉和心理幻觉是电影艺术的保障,为了理解电影感动观众的手段,就必须要求助于心理学(Münsterberg,1916)。该书不仅系统讨论了运动画面的发展和电影评论等一般性的美学问题,还对于闪回、渐隐和特写的心理效应进行了具体阐述,因而被称为电影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三) 主张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推崇德国的教育制度

在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上,闵斯特伯格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他对于老师在课堂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持怀疑态度,主张将心理学家引进课堂。他在一篇名为《实验心理学的危机》的文章中告诫学校教师,“对于实验心理学的这种冲动是荒谬的。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不可能教给老师任何直接可用的东西,你或许可以用计时器和记纹鼓来收集许多实验结果,但是你却不能在我们的实验室中发现任何对于教学设计直接可用的结果。”(Münsterberg,1898,p.166)后来,闵斯特伯格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心理学与教师》中,他写到“有些人会骄傲地发现,这本书与我之前的观点相矛盾。他们会得意洋洋地指出,我曾经写过很多反对将心理学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文章。但是这些朋友都误解了。10年前,我告诫人们说,只有在心理学家能够满足教师所需材料的前提下,才能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开展专门的心理学研究以及服务于教育活动的实验,在这十年中,这种要求完全满足了,实验室与学校亲密结合的时代已经到来了。”(Münsterberg,1909a,p.8)

闵斯特伯格热衷于德国的教育系统,不太赞成美国的奖学金制,并写了一些文章以求获得社会的响应。此外,他还反对教育改革中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强烈反对任何水平的性教育。对于女性教育,闵斯特伯格的一些观点也颇具争议。他认为女性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育,但又认为她们难以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此同时,他认为女性难以在工作中应付自如,因为她们对于工作的投入将会导致对于家庭的疏离,而这对于男孩子来说,将是一个消极的角色模型,因此,他反对女性在公立学校中任教。

(四) 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观

基于心身平行论的观点,闵斯特伯格认为每种精神疾病都有相对应的生理基础,并将这种生理上的干扰分为两个等级。第一等级是中枢神经系统没有受损但却受到外在身体因素的影响,比如聋、盲、疼痛、悲痛等,这些症状是由于贫血、药物、甲状腺缺陷或一些负性体验造成的。第二个等级是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这就使得机体本身就具有患神经衰弱症、恐惧症、疑病症、癫痫、痴呆、偏执和躁狂性抑郁症的倾向(Moskowitz,1977)。闵斯特伯格的心理治疗独具特色,他总是在自己的实验室接待病人,而这些病人也都是对他的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人。“虽然没有诊所,但我也不仅仅是为了实验而接待病人,我也常常是出于医疗目的为他们治疗,只是我的实践工作更符合我的研究兴趣而已。由于时间的限制,所以不能够接待对我的研究不感兴趣的来访者,但在我的实验室接受治疗的病人,我是从来不收取他们的费用的。”(Münsterberg,1909b,p.4)此外,闵斯特伯格认为,治疗风格会因治疗师的不同而相异,一个医生可以把典型的催眠术拒之门外,另一个可能不相信只用解释和说服的方法就可以治疗心理疾病,他可以抛弃精神分析,也可以拒绝自我建议或人格重塑(Münsterberg,1909b)。他坚决划清“因果论”与“目的论”的界限,是典型的“目的论”者,他说“如果我们的治疗把病人过去的阴影带到意识中来,那么无论是认为我们解放了他们内心中一种被压抑的情绪,还是我们唤醒了某种神经过程都无关紧要”(Münsterberg,1915,p.436—437)。治疗过程中,他会使用观察、询问等方法诊断,必要时还会使用荣格的词语联想测验去发掘病人的无意识内容。确定病症后,他通常会采用指导疗法来解决病人的问题,当然也会用到催眠等治疗技术。酗酒、药物成瘾、幻觉、强迫症、恐怖症和性障碍等都是他曾成功解决过的问题。由于与身心平行论相左,对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假说闵斯特伯格最初是反对的,但后来随着精神分析方法的发展,他也逐渐认识到了精神分析理论的精髓,对心理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后来他还使用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对来访者做治疗。

(五) 司法心理研究与《论证人席》

虽然闵斯特伯格很早就谈到血压与诚实检测之间的关系,也曾对陪审团的团体动力进行过实验研究,并认为女性由于非理性的思维特征而不能担任陪审员,但他的司法心理学思想主要集中于其经典著作《论证人席》之中(Münsterberg,1908)。该书前两章主要讨论目击者证言的真伪。闵斯特伯格根据他在实验室和课堂里进行的实验并结合了他人的一些经典研究,证实了即使是最诚实的目击者都会在犯罪事件的感知和记忆上出错,他解释了个体出现这种失误的原因,并介绍了在法庭上检验证人证词可信度的方法。之后的两章介绍的是如何区分犯罪者与无辜者,他严厉批判了刑讯逼供并提出了相对有效的甄别罪犯的方法。其中,他将荣格的语词联想测验引进司法领域,依据个体情绪状态的变化,从而在犯罪嫌疑人中识别出真正的罪犯。最后一部分主要讨论犯罪的预防问题,闵斯特伯格认为个体的犯罪根源在于社会的问题,绝大多数犯罪行为都是模仿学习的结果,为此,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就是消除社会中的那些“榜样”,对那些习惯性犯罪者实施永久的社会隔离,这样要比严厉的惩罚有效的多。

(六) 工业心理学的开创及相关著作

在应用心理学领域,闵斯特伯格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开创了工业心理学。他的德文版著作《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实验心理学的应用与贡献》以《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为名出英文版后,被译为多国语言,畅销一时(Münsterberg,1913)。该书共分4编21章。第1编主要介绍了应用心理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生活对于心理学的需求,以及运用实验心理学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的手段和方法。第2编以“最适合的人”为题,主要从某项具体工作的角度,来考察最适合于从事该项工作的心理特质,在其中的电车实验、船舶实验和电话实验部分,闵斯特伯格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第3编以“最适合的工作”为题,介绍了一系列影响个体工作产出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如学习与培训、心理状态的调整、动作、单调、注意和疲劳等。如果说前2编主要侧重于生产领域的话,在该书的第3编中,闵斯特伯格的视野转向了商业流通领域,关注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来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如如何提升广告的效果、如何进行科学的陈列、如何进行产品的包装与标识、售货员如何进行现场促销等。

《职业和学习》与《商业心理学》也是闵斯特伯格在工业心理学领域中的两部力作。前者详细阐述了职业指导的三角心理理论模型,主张个体应该努力找到与其才能、动机和知识相匹配的职业(Münsterberg,1912),其超前的理念为后续的职业指导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者既是一本工业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成功的心理学教材,该书对如何在商业领域中应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内容涉及到发放问卷与统计分析等科学研究程序,对于行为过程、动作学习、信息反馈和动机因素的作用给予了充分关注,并考察了个体差异及其在人事雇佣和指导方面的应用情况(Münsterberg,1917)。

三 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思想与贡献简评

(一) 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巨匠

闵斯特伯格的兴趣广泛,研究涉及领域众多,但他总能在每个研究领域体现出自身所特有的天赋,是心理学界不可多得的一位研究巨匠。在学术研究的早期,闵斯特伯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验心理学,他早期的荣誉与后来的威望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他的实验研究。詹姆斯不顾闵斯特伯格只会读英语而不会说英语这一事实,就将哈佛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工作交给了闵斯特伯格,其原因也是看中了闵特斯伯格在实验心理学领域取得的不凡研究成就,认为他是德国最有学问的心理学家之一。正如赫根汉(2004,第213页)所说的,“为了保持全国最好的实验室这一声誉,詹姆斯要找一位出类拔萃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就是詹姆斯眼中最合适的人选。

在应用心理学领域,闵斯特伯格也是成就斐然。他不仅是多个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奠基者和先行者,而且是一位高产的心理学家,一生中共撰写了20多部著作,还有大量的文章。闵斯特伯格的女儿曾提到,闵斯特伯格写作的速度非常之快,常常能在5至8周的时间里完成一本书的写作任务(Margaret,1922)。在当时,闵斯特伯格的学术贡献得到了心理学界的一致认可。自1897—1916的19年间,闵斯特伯格一致被认为是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卡特尔主编的《美国科学家》(1903)第一版明确地把他排列在詹姆斯之下,与他共居第10位的是卡特尔和霍尔(车文博,1998)。遗憾的是今天的我们熟知卡特尔的学说,通晓霍尔的贡献,却对闵斯特伯格这位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巨匠所知甚少。

(二) 应用心理学的先行者

在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冯特那里,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科学(Landy,1997)。冯特主张研究心理的本质,而不关注心理的机能或作用。与冯特不同,闵斯特伯格对于心理学的应用研究非常感兴趣,他认为冯特的结构主义虽然非常精确,但实际上毫无用处(Roback,1952)。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应用研究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他的《电影:心理学研究》被称为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份量的研究著作,也被称为电影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在教育领域,闵斯特伯格提出了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主张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安排教学,这无疑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在司法领域,正是由于他的工作改变了当时的法庭,确立了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可以以专家证人的身份正式出现的社会地位,测谎仪和心理评价手段成为公认的案件侦察技术,执法人员的必修课程中也必须包括心理学课程在内。在弗洛伊德的名字家喻户晓之前,闵斯特伯格在心理治疗方面的著作一直是最畅销的书籍。最后,闵斯特伯格在工业心理学领域的成就更是无人能比,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闵斯特伯格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指向应用心理学的,在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他都找到了心理学的用武之地,向人们展示了心理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结的有效途径。与同时代的任何一位心理学家相比,闵斯特伯格在心理学从课堂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过程中,都起到了更为积极且更具有典范性的作用(Moskowitz,1977)。

(三) 工业心理学的奠基者

闵斯特伯格在应用心理学方面最为突出的贡献表现在工业心理学领域。闵斯特伯格清晰地定义了工业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明确提出了人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工业心理学分支的研究大纲和目标,展示了心理学在工业领域中的重要价值。虽然心理学史著作很少提及他的学术贡献,但随手翻阅任何一本今天的“工业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与“人事心理学”等领域的教科书,在学科起源与专业发展历史部分,几乎都是要从闵斯特伯格的研究工作与学术观点开始。

闵斯特伯格作为工业心理学的先驱,他的研究和思想不仅对后来的研究工作和工业心理学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管理实践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中,关注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人的因素(Taylor,1911)。闵斯特伯格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引入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挑选出来最为合适的人员,产生最为理想的效果,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因此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不是辅助性的,而是非常重要的(Münsterberg,1913)。在闵斯特伯格之后,大量的社会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著作相继问世,人们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乃至人的心理因素开始关注。正是在这些学术积淀的基础上,才在后来的霍桑实验中,产生了强调人的价值,主张通过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来调动个体积极性的“人际关系学说”(Mayo,1933),从而在现代工业文明中正式确立了人在工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管理从“物”到“人”的真正转变。因此,在从“物”到“人”的发展过程中,闵斯特伯格的工作是现代管理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 心理学科普工作的宣传者

当闵斯特伯格的研究兴趣从学术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之后,他的很多学术研究工作与心理学的科普宣传工作几乎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他一生中曾经参与过众多案件的审判,而他对两起著名的谋杀案的评论成为了当时报纸的头条新闻(Moskowitz,1977),这样的一些社会活动无疑促进了社会大众对于心理学的认识和了解。他曾在白宫与总统会餐,也与美国国会要员联系密切,还参加过欧洲知识分子以及德国皇室的聚会,因而人们熟识的不再是他这个人,更多的是他所宣讲的心理学理念。与此同时,闵斯特伯格还是一位新闻爱好者,喜欢在各种报纸及出版物上发表文章,介绍自己的观点,因而为社会大众所熟识。自1898年开始的15年里,闵特斯伯格撰写了大量的流行性文章,文章主题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美国人的人格、催眠、测谎、心理治疗、赌博、禁酒、精神病与潜意识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学在科学中的份量还很轻,也不为公众所熟悉,曾有150家报纸建议读者远离心理学(Benjamin,2006)。闵特斯伯格的这些通俗性作品促进了社会公众对于心理学的认识和了解,他的声音让心理学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深入人心。

四 结语

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闵斯特伯格一直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的带头人,在美国心理学历史的早期,他对于应用心理学的贡献无人可及,他的研究领域遍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获得的荣誉和影响是国际性的,他留给世界的财富也是非常宝贵的,他所受到的非议并不能抹灭他对心理学的伟大贡献。闵斯特伯格在20世纪的心理学家中虽然未能得到公正的评价,但正是他的研究工作向社会表明,心理学是一种客观的科学,是建设美好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Myers& Tweney,1983)。

车文博.(1998).西方心理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赫根汉.(2004).心理学史导论(上).郭本禹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13.

杨远婴,李恒基.(2006).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Anastasi,A.(1964).Fields of applied psychology.New York:Mc-Graw-Hill.

Benjamin,L.T.(2006).Hugo Münsterberg's attack on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91(2),414—425.

Hale,M.(1980).Human science and the social order:Hugo Münsternberg and the origins of applied psychology.Philadelphia,P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Harvard,P.L.(1906).Harvard Psychological Studies.Boston:Macmillan Company.

Landy,F.J.(1997).Early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2(4),467—477.

Margaret,M.(1922).Hugo Münsternberg:His life and work.New York:Appleton.

Mayo,E.(1933).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sation.Macmillan,London.

Moskowitz,M.J.(1977).Hugo Münsterberg:A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applied psychology.American Psychologist,32(10),824—842.Myers,J.G.,& Tweney,R.D.(1983).Was MUnsterberg a Utopian?American Psychologist,38,1258—1259.

Münsterberg,H.(1898).The Danger from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tlantic Monthly,81,166.

Münsterberg,H.(1908).On the witness stand:Essays on psychology and crime.New York:Doubleday,Page& Company.

Munsterberg,H.(1917).Business psychology.Chicago:La Salle Extension University.Münsterberg,H.(1909a).Psychology and the teacher.New York:Appleton.

Münsterberg,H.(1909b).Psychotherapy.New York:Moffat Yard.

Münsterberg,H.(1915).Psychology;General and applied.New York:Appleton.

Münsterberg,H.(1912).Vocation and learning.St.Louis:The Peoples University.

Münsterberg,H.(1913).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Boston:Houghton Mifflin.Münsterberg,H.(1916).The photoplay:A psychological study.New York:Dover Press.Roback,A.A.(1952).History of American psychology.New York:Library Publishers.Taylor,F.W.(1916).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New York:Norton.

猜你喜欢

伯格心理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我的爸爸叫焦尼
No.5扎克伯格又抛股票
做个怪怪长实验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