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街的职业政治说客们

2014-03-31章元佳

华声 2014年5期
关键词:游说国会华盛顿

章元佳

2009年,奥巴马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在其上任后的第二天便签署了一项严格限制游说行为的行政令,可惜收效甚微。四年之后,再次竞选总统时他又一次提到要把游说集团的影响从华盛顿的政策决策环节中剔除。

奥巴马二次入主白宫后,开始着手限制政治说客的影响力,设法将众多说客排除在政府机构顾问团外,目前华盛顿的1万多名正式注册的政治说客将面临饭碗不保的窘境。而白宫和国会山中上演的各方权力争斗中若是真少了那些政治说客的身影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第四权力中心”暗中发展

在华盛顿的市中心,位于白宫和国会山之间有一条享有盛名的“K街”。这条横贯东西的大道两侧,密密麻麻聚集着多达上千家的公关公司、游说机构和一些民间社团和组织。虽然铭牌各异,称谓不同,但透过那虚掩的门禁、遮阳的百叶窗,仿佛能看到三五成群的职业说客、公关专家们穿针引线地搭建着一条看不见的权力延伸线,对美国政治生活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由于“K街”游说集团势力庞大,因此被美国人戏称为除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中心”。

最初,美国的“建国之父”们为了减少金钱对于权力的侵蚀和影响,煞费苦心地把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选在了当时远离经济金融中心的一片沼泽地里。但是200多年过去,不仅华盛顿早已今非昔比,当年那些只能站在走廊里苦苦等待的说客,如今已经登堂入室,坐拥翻云覆雨的决策影响力。

在游说活动中,职业说客们肩负着在立法和行政部门推进客户利益和权益的职责。为了使“下情上达”,游说机构利用各种名目由头,组织听证会、发布会、研讨会,以民意民情为筹码,运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影响议员立法和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每次当美国的联邦政府经济振兴计划刚一通过,财政部和议会参众两院的拨款委员会门前就立刻门庭若市,各路游说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找关系、卡位置、谋利益,都想从这几千亿的大蛋糕上分得一块。

在过去的20多年中,随着游说活动专业化、职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个行业也从之前半遮半掩、模模糊糊的灰色地带,一跃成为公众瞩目、不容或缺的高级政府公关门类。特别是在小布什执政的八年时间内,因其一贯支持照顾大企业、大财团的政策立场,加上其内阁成员们深厚的商业企业背景,更为游说团体们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

“旋转门”养肥的千万富翁

美国游说政治中一个无法割除的痼疾,就是所谓的“旋转门”现象,即政府官员离任后进入游说公司当高薪职业说客,受人之委,回来游说以前的官方同事,为委托人图利。媒体戏称该现象为“政府办公大楼和游说公司之间只隔着一扇旋转门”。每一届的政府更迭,特别是涉及党派轮替的改选后,那些前朝的臣子刚刚走出国会大门,往往转身就折进了“K街”上各种游说机构的小门。

一方面游说机构需要大量通往政府的关系和桥梁,另一方面那些前政客能够提供人脉和影响。双方合作你情我愿、心照不宣,这种把游说机构当成“权力提款机”的情况,如今在华盛顿的政治博弈中屡见不鲜,游说行业也因此养肥了不少前政客的钱包。

据美国非政府研究机构“公民分析组织”的一项统计显示,从1998年到2005年,在198名从美国联邦众议院离职的议员中,有43%成为了职业说客;至于那权力更大的参议院,在36个退休离职的参议员中,一半都成为了职业说客。像前众议院拨款委员会的主席、前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都是在离职后马上注册了自己的游说公司,转身向原来的老同事或下属作起了游说工作。

这些前政客都会巧妙地避免使用“说客”一词,他们更喜欢用的名字是“政府关系”或“政府事务”。基于这样的行业形势,“美国游说人士联盟”(The American League of Lobbyists)在去年11月正式改名为“政府关系专业人士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Government Relations Professionals)。

此外,大批跨国大企业从事政府关系或公共关系的高级经理人也加入到争抢这肥差的队伍中来。苹果公司前负责全球政府事务的副总裁凯瑟琳·诺维利虽然不是注册的说客,却被人誉为是“IT界的顶级说客”,去年因成功帮助公司处理国会关于苹果公司避税战略的问询而赚得750万美金。美国科学应用国际公司负责政府事务的副总裁德博拉·李·詹姆斯虽然也不是注册在案的职业说客,却在2013年因各种游说活动获得近100万美元的收益。

丑闻频出 政府难堪

黑色浅顶帽、深灰色风衣、表情冷漠,像极了好莱坞电影中的黑帮大佬,2006年,当美国最负盛名的“顶级政治说客”杰克·阿布拉莫夫出现在华盛顿地方法院门外时,他的这身打扮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就在这一天,曾经呼风唤雨的他承认贿赂议员、欺诈和逃税3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阿布拉莫夫和其合伙人众议院领袖汤姆·迪莱的前发言人迈克尔·斯坎伦,利用两人与迪莱的特殊关系帮助自己的客户印第安部落组织对华盛顿上层施加影响,以阻止竞争对手建造新赌场,威胁到他们一本万利的赌博生意。为了疏通上下关系,阿博拉莫夫用数千万美金的游说收入大肆贿赂国会议员、白宫主管和内务部长等要员。案发后,一场更大的政治地震在华盛顿连番滚动,包括迪莱在内的数十名国会议员及助手或受压辞职或锒铛入狱。在报道这一轰动事件的封面文章中,《时代》周刊在阿布拉莫夫的特写照片旁,加上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大标题——买下华盛顿的人。

阿布拉莫夫的贿赂行为正是通过金钱的利诱而对美国的立法和联邦政策施加影响,这种现象在国会已经蔚然成风。为控制院外游说机构对于政治决策的负面影响,美国的国会也曾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法案,但收效甚微。比如1995年制定的《游说公开法案》(Lobbying Disclosure Act),就特别明确规定了“说客”的专业身份和活动范畴,并明令禁止金钱利益等因素介入政治决策。按照规定,说客们不能通过豪华宴会、赠送任何超过50美金的礼品或者安排特殊度假旅游服务等来贿赂收买政府官员,还规定只要说客的工作时间有20%以上用于某一客户,游说公司就必须在国会登记说客和客户的资料。

《游说公开法案》虽然试图让游说行为透明化,但在实际执行中还是漏洞多多。国会不得已在2007年时推出一个补丁法案《正直领导和开放政府法案》(Honest Leadership and Open Government Act)。与以前相关法案多是原则性的规定不同,这个法案全是具体的细则规定,比如参议员和政府部长离职后两年内不得游说国会;禁止说客向国会议员赠送违反政府官员操守法的礼物或旅游;说客在6个月内向任何一个人提供的选举捐款超过1万5千美元,要向联邦选举委员会报告等,这一系列规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游说中的灰色地带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不过专家称游说行业其实并未消亡,只是转到了更为隐蔽的地下而已。

对于奥巴马来说,这些说客的工作对他施展抱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自上任伊始,奥巴马就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游说行业准则,对那些曾在过去两年从事游说行业现在转行当政府机构高级雇员的人士,禁止其参与之前游说的政府议题。但是奥巴马很快发现,自己的这一政策根本无法实施,因为政府内有50多名雇员,包括3名内阁成员,都曾有过说客经历。

作为美国民主体制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利益集团和院外游说活动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怎样让游说产业健康地生存,这是K街的困境,也是奥巴马的难题。

猜你喜欢

游说国会华盛顿
华盛顿找马
美国科技巨头游说政府费用大增
华盛顿智斗盗马贼
“机构强似人”:资政院对清季国会请愿运动的推进
Flocking control of a fleet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进击的磊编
“娘子军”
华盛顿的国防建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