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大学师资培养方式改革
——以S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为例

2014-03-30

当代教师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生师资

陈 煜

(陕西师范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师范大学师资培养方式改革
——以S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为例

陈 煜

(陕西师范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师范大学师资培养制度改革将何去何从?S师范大学承担着国家免费师范生培养的任务,肩负着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重任。面对国家政策与学校发展的双重困境,S师范大学藉由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探寻出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策。通过免费师范生政策既回应着国家的教育综合改革,又催生着自身的转型与改革。

师范大学;师资培养方式;免费师范生;教育改革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对于目前面临危机的乡村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然而,从乡村教育现状与教师教育未来发展来看,需要深思的是,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保证了乡村贫瘠的师资资源,并不代表着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也不意味着教师社会地位的总体提高。

一、政策基点: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1.乡村师资匮缺

乡村教师地位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整体教师地位的提高,还取决于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与重组。从社会结构的来看,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二元结构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事实,其制约着乡村社会的总体发展。无论是从资源分配还是社会再生产角度讲,乡村社会的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与制约着乡村教育以及乡村教师发展的速度与态势,也是导致乡村教育发展缓慢、教师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乡村与城市的壁垒是讨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也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师资结构与发展水平。加之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工作的繁重与琐碎以及乡村社会资源本身的不富足,乡村教师职业地位相对较低。特别是在1997年师范院校开始收费之后,很难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师范类院校只能以较低分数和较低学费来吸引学生,使得师范教育本身走上了一个不正常的偏路。近年来,虽然教师地位有所提高,然而地区差异引发的教师资源分配出现了单向度的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地位的社会声望,进而导致了教师职业地位的总体不高。

2.国外师资培养借鉴

教师地位的高低与教师培训机制以及教师资格证书获得的难易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从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教师培训的学历层次得以提升,修业年限得到了延长,教育内容更为注重学术性课程,以及对研究型教师的追求与推崇,扩大了教师培训的开放性和多元性。[1]国外教师发展的历史与经验大体上承袭了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教师教育(师范教育)对于国家发展与社会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每个国家的具体历史状况与现实社会需求的不同,各国具体的教师教育政策都是各有差异的。从整体上看,国外师范教育学费主要呈现为三种状况:免费师范教育,低收费师范教育,高收费师范教育辅助以配套的资助制度。[2]丹麦实施的是免费师范教育,俄罗斯绝大多数师范院校的传统师范专业依然保留着免费教育制度。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为了吸引更多男性学生从事教师职业,政府有计划地对选择教师职业的男性学生实行毕业后免费服兵役的优惠政策。[2]从整体上来看,免费师范教育表明了国家对于师范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重视程度,且以相关政策与法律保证这一政策能够不断延续下去。评价与监管的体系也相对比较完善,既保护了免费政策的良性运作,也保证了整体师范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稳固增长。

低收费师范教育,主要是以新加坡、法国、德国、韩国为例。新加坡是实行代缴学费与师范生助学金制度,其保证了师范生不会因选择教育教职,而蒙受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吸引了大量优秀的生源从事教育行业。德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实行高等师范院校免费政策,学生还可享受三个方面的资助: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韩国在1990年代之前对就读教育大学的学生只收“期成会费”(由学生家长组成的学校后援会,必须交纳一定的会费,资助学校)。[3]法国则是对乐于从事教育职业的学生设置专门津贴,主要的教育培训机构是教师培训学院,办学经费都是由中央政府拨款的。低收费师范教育,在一定水平上,与免费师范教育效果是一样的,既保证了师范教育本身的发展,也吸引了优秀生源。高收费师范教育,主要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为代表。以美国为例,由于师范教育体系是开放的,一直以来教师教育基本都是依附于综合性大学而发展的。因而,对于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采取收费制。但是辅助以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制度。这些国家之所以实行这样的制度,是因为教师整体的地位比较高。同时,对于毕业之后从事教职的人,对其中的部分贷款无需偿还。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学生接受高等师范教育的学费负担,同时,也彰显了高等教育公平的理念。

我国的师范教育是从日本沿袭过来的,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是从法国借鉴了师范教育。日本的师范教育一直奉行的是公费为主,其在进入中国之始,基本上沿袭了这一方式。然而,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国情与历史现状有所不同,师范教育的学费制度的发展命运也比较多舛。从当前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来看,我们需要一些理性反思与阶段性的检视。政策过程分析的主要理论之一是美国著名学者萨巴蒂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支持联盟分析框架”。[3]此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深层核心信仰、政策核心信仰、政策表层信仰。从这个理论来看,我们目前的免费师范政策仅仅是流于政策的表层,而少有从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的整体地位上对免费师范生政策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审视。

3.乡村教师困境出路

从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初步就业结果与乡村教师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迫切需要提高基层教师的地位。从目前的师资结构特点与发展现状来看,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因素已经取代了教师资源整体的不足,成为制约教育公平与限制教育机会的一个核心因素。同时,也加剧了教师队伍本身发展的矛盾。特别是城乡教师资源的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了制约整体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倘若仅从教育内部来讨论机会与公平问题的话,可能造成一种机会与公平的更大缺失。教育机会与公平,需要考量教育前公平、教育中公平与教育后公平,只有三个层次的教育公平整合起来,才能帮助我们厘清教育的机会与教育的现状,为乡村师资、乡村教育以及乡村社会的发展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从目前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来看,需要尽快建立一种联动机制,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与统筹管理,尽可能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风险消除在入职之前。除了建立免费师范生交流平台之外,还需要重点建设免费师范生的协同沟通表达机制,有效满足他们的咨询机制与就业诉求通道,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避免因地区差异、学校层级差异造成的客观条件落差,建立合理的免费师范生与教师教育的预警机制,加强危机意识的预警与处理,这一机制作为教师整体地位提 高的先行机制与保证措施。

二、政策保障: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行

教师教育是当下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从历史经验与国外教师教育的历程来看,教师教育的政策变化总是依存于既有的社会结构。到底近年来的教师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需要以行政手段的方式来解决乡村社会,特别是西部乡村社会的教师资源问题。就目前的状况来说,即使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提高了,不改变对于师范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基本认识,师资水平的提高,师资结构的合理化配置可能依然是困扰整体教育改革以及乡村社会改革的关键性因素。从目前免费师范生的生源构成来看,来自乡村社会与低收入阶层家庭的子弟占大多数。此现象折射出了,师范教育或是教师教育的现实社会地位。也再次地验证了师范教育在当前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以及承担的角色。因而,教师地位的提升与乡村社会教育的转变要是在这样的怪圈中继续前行,可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教育现状与乡村教育的师资水平。只有全社会对师范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地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与倾向,可能才会使这一现状得到改变,也才能使中国整体社会的改革与转型逐步走向比较良性的轨道,激发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创造性,培养出真正为社会变革做出贡献的高素质社会成员。

(一)模式变化:封闭转向开放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经历了从开放——封闭——开放——封闭——开放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转向总是与国家的历史特点与社会结构紧紧勾连在一起。因而,今天我们在讨论教师教育的时候,社会结构与历史特点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制约教师教育的结构因素。从目前教师教育的发展态势与现状来看,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培养的模式可能是比较合理的。

1.综合型大学引领

从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鼓励综合性大学实际参与到教师教育中来,以真正实现教师教育的开放性培养模式。伴随着我国的教师教育发展的形式,综合性大学的科研实力与科研基础,可以为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发展做好一定的引领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转型还极其不足,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教师的兴趣不大,导致教师教育质量的下滑。在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综合性大学依靠科研实力与科研基础,对教师教育的引领作用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类似的经验。仅仅强调发展与培养,没有精深的理论导引与科研投入,教师教育的发展将缺乏系统性设计与理念性导引。最终,也有可能仅仅是一些操作性措施的推行,而不会形成具有统领性的教育教学研究,对整体教育的变革以及社会的发展不会起到真正的推进作用,或者说是低程度的推动与促进。综合性大学的优质资源也不能很好地被利用,特别是对于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的发展也会出现不利的影响。教师教育是一个关乎学校推进与社会整体推进的关键因素,更需要社会优质资源的引导与投入,才能保证其优质的质量。综合大学引领的模式,可以将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引领与专业性发展统一起来。

2.师范大学为基地

我们国家的发展状况与西方国家有所不一样,直属师范大学在师范教育的开始就从事着相关的师资培训工作,目前这些大学本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综合大学的性质,但是仍以师范大学冠名。这些大学凭借已有的研究基础,以及良好的发展平台,可以继续成为教师教育的基地,承担教师教育研究与培养的主要责任,引领与统整整体教师教育。同时,加强培养教师教育的教育者,以研究带领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推进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免费师范政策主要是在师范大学推行的,这也是国家试图以良性的政策带动整体师范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政策,希望能继续推行,而不会只流变为短期的行政措施。因而,下一步的关键是要考虑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辐射与带动整体师范教育政策以及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变革。

3.免费政策需辐射

从免费师范生的日常学习与行为分析来看,严格评定与加强监管模式需要迫切引入。从对某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日常学习与行为调查分析来看,学习动机普遍低于费免费师范生。日常行为管理比较具有随意性,鉴于这一因素。可以在日常评定中,对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进行多层次、分阶段的评定。对于那些出现有悖于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或是违反学校日常纪律管理的免费师范生,需要追缴其在学期间的全部选膳费及补助费。要实施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延续,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上,尽可能将免费的范围与免费的层次扩大,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青年学子选择师范教育,投身教师行列。要给予师范生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交、发展、互动的社会平台,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这对于改善目前的师资结构与教育现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度完善:强化资格认定

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是对教师从业资格的合法性认可,也是对教师从业能力与质量的一种后续监督方式。从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来看,前期合法性认可比较有保证。然而,教师从业之后的监督与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资格规定还只是跟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年限保持一致,没有非常明确的教师职业单独资格年限规定,没有一种能够持续监督的长期教师资格证书监督制度。所以,就目前的教师资格现状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拾教师资格证书管理经验,[4]进而延伸出有效地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1.学历与能力并重

兼顾教师的学历资格审定和实际教学能力资格审定。学历资格审定主要是关注教师基础知识与基本学识的资格审定。作为教师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结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欲在中小学从事具体科目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关科目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二是教育科学相关学科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学科知识,需要系统地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实习。三是实践知识。即教师的教学经验,这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职前教师来说,主要是加强实习,实习的时间要相对拉长,至少要超过400小时。至于入职教师来说,主要是加强对前两项知识的定期培训,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制度予以保障。若是能兼顾教师的学历资格审定与能力资格审定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补充师资不足,又能有效确保教师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延续。

2.专业与行政并行

目前我们国家的教师资格颁布主要是从专业认定与行政规范两个方面进行的。在对教师资格的检视方面,也可以继续沿着专业认定与行政规范两个层面展开。为了确保教师资格审定的有序进行,合理规范,进而保证教师资格审定的权威性与合理性同在。具体来说,教师资格的检视工作要由国家、省市、县教育行政领导直接统管,由深谙教育理论、学识结构合理、品修兼优的大学教育专家以及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重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专家组成的教师资格检视委员会具体实施。对目前中小学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可以每一年进行一次姓名、学历、经历等情况的张榜公布,对教师可以每一年进行一次的日常教学审核与评定。这样,就可以做到教育专业内部的自我审查,行政机构的规范引导,以及社会舆论的有力监督。

3.阶段与终结并驾

在教师资格检视的过程中,对达到教师资格能力水平的教师要加强后续的管理与追踪评价。这样就能有效地将有效期限的教师资格证书与长期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起来。在阶段性的评价与检视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对教师资格合格的教师,如果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违背教师资格规定的相关要求,或者因为某种原因,教师资格证书需要被取消或是辞退的教师,或那些已经取消了教师资格证书评定的教师,继续进行教师资格证书的相关检查与监督评价。相反地,对于那些连续2-3次教师资格证书检视都优秀的教师,或是教学年限已满,成绩非常优秀的教师,可以给予某种能够证明此资格的证书或是荣誉证书。持有此荣誉证书或是优良资格证书的教师,在教师资格检视的过程中,可以豁免教师资格评定。这也是一种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其进行研究性教学。这不仅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还促使了教师自身能力以及教师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政策执行:人性与制度兼持

从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方向以及未来发展来看。免费师范生政策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与完善的政策。

(一)政策:以人性为主

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需要从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两个角度去思考与制订免费是师范生政策或者说是师范生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法规的保护。需要从法理的角度去监管政策的执行,若是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可能导致一项好的政策最后流变为一个难以保证的“纸面论述”。就历史的角度来看,从清末的《奏定师范学堂章程》到民国两度颁布《师范教育法》和《师范学校法》,师范教育的免费一直没有法律保障。[5]这就使得,优质师资水平很难得到真正地保障。同时,也有可能使得大量的学业成绩一般或是被迫无奈只能选择师范教育的学生从事教师职业。教师职业的未来发展可能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因而,在免费师范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明确执法主体,要兼顾执法主体的多元化,让整个法规从颁布到执行,有一个相对比较明晰的责任群体。这样,才能真正地起到法规的奠基作用与保障前提。

1.政策多样化

目前,我们国家的免费教育政策主要是由教育部所属的6所师范大学来承担的。这就使得免费师范生的覆盖面相对是比较小的,涵盖的层级也是比较有限的。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在清末民初就有了公费生、半费生与自费生的差异,这给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余地。[5]只有多层次、多样式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才能将师范教育的内核以及教师教育的魂灵性展示出来,使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真正地为基层教育基层社会带来教育的福祉。应继续加大推行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教育政策。将学生免费的程度以及待遇与服务年限之间相联系。不履行义务的免费师范生是需要追缴学费的,这就增强了实现和保证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目标的实现。

2.政策的延展性

免费师范的教育政策需要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不是一项阶段性的政策,而是为迫切需要优质师资的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制订的惠民政策。它是整体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为教师教育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师范教育的公费待遇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师范生的数量以及未来发展。从某高校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的入学成绩比较来看,不可否认,免费师范生政策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受限,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要考虑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那些受外在条件限制报考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如何保证他们的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以及对教师职业的坚守。这些学生在报考免费师范生的过程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然而,在毕业之后,他们需要有乡村教育的经历,需要积累乡村教师的经验,谁能够保证他们每一个人都非常乐意,非常愿意呢?会不会有那种为了留在城市或是城市近郊的免费师范生?因此,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政策不仅要给其豁免学费,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与从业兴致。从目前免费师范生的一系列调查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整体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低于非免费师范生。

(二)制度:监督为主

免费师范生政策需要持续的监督与维持。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不同层面的问题都是之前所不能完全预计到的。很多免费师范生不一定是真正来自乡村社会的。面对乡村社会的现实生存状况,他们也没有相似的经历与应付的态度。所以,需要我们实施过程中不断监督与修正,需要从根基的角度去思考,乡村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乡村教师的未来在哪里?免费师范生需要怎么面对与处理乡村教育这一段经历。

1.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依赖

免费师范生毕业之后,必须先到西部乡村社会从事2-3年的教职。从入职教师的知识构成来看,入职前3年的教师,都是新手教师。新手的含义主要是指,一是需要知识结构上的调整。需要将已有的专业知识与教育学科相关知识合理有效地转换成学校场域中的实践知识。这一转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累积经验,不断反思才能逐步完成。2-3年之后,才能真正从一名新手教师,成长为一名以学校实践场域为依托的专家教师。目前免费师范生的乡村从教经历约束,从主观上讲,是有利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但是,从教师职业本身的规划来看,就难免将乡村社会流变为新手教师的训练场所。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但不利于乡村教育与乡土社会的转型,反而强化了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的贫瘠化。二是师范院校自身的转化与变革。从目前招收免费师范生的师范院校来看,都是直属师范大学。直属师范大学自身也处于一定的转型之中,各所师范大学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发展也不均衡。有的师范大学已经成功转型成综合型大学,有的师范大学还在转型的路上。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次生性问题。一方面,师范大学希望通过免费师范生政策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与政策优惠;另一方面,通过此政策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生源。[6]因而,目前师范院校自身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未必为每一所师范大学所真正接受或是乐于接受,他们关注的不是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本身,而是这一政策是促进还是减缓师范院校自身的发展速度与发展实力。三是免费师范生是优质的教师资源,政策规定他们毕业之后要首先去西部进行就业。已有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是,西部需要优质的资源,东部的优质师资资源会不会出现被剥夺的状态呢?这是教育的公平还是教育的不公平呢?

因此,从理性、长远的立场来看,教师教育的发展不是通过简单的免费政策就成实现的,更不是通过强制性政策就能完成的。

2.教师地位提升的结构依赖

从以上分析来看,当下最需要的是教师地位的提升。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的语境,更是一个社会学的思考。需要我们从整体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需求的层次上去思考教师教育,去自发地吸引优质的学生生源来从事教师职业。免费师范生整体地位的提高,只有切实提高其社会地位与待遇水平,此是解决乡村社会师资的根本方式。从社会整体结构来看,教育是作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是来自中下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实现社会流动的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特别是在乡村与城市二元社会结构的分层之下,很多来自乡村社会的学生都将教育视为突破二元结构的主要通道。从目前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现状与实施的基本状况来看,这些来自乡村社会的免费师范生最终还是要回到乡村从教。这一政策,不但没有帮助这些乡村社会的子弟实现社会流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再生产与强化了他们的社会分层,固化了他们的既有社会阶层。

另外,乡村教育资源的改善,依存于乡村社会整体资源的改善。特别是西部乡村社会自身的发展是改善西部乡村自身资源匮乏与贫瘠的根本。在实现这一总体性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阶段性政策需要考虑到他的适切性与可操作性。

3.教师流动的多维通道

从目前整体师资结构的状况来看,师资本身并不是匮乏,而是单向度流动导致的。大量的乡村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流向城市社会、发达地区。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受到现实社会结构的制约。这就需要国家切实从政策与制度上保障乡村社会、特别是西部乡村社会的资源投入与合理配置。除了保证乡村社会与不发达地区自身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之外,也合理吸引城市社会、发达地区的师资短期或是中长期服务于乡村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目前教师薪金待遇,特别是乡村社会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待遇需要不断地提升与改善;需要将教师的福利管理交由国家负责,而不是由学校自身来统筹。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特别是乡村社会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待遇与福利,需要各个部门来监督实行,协作统整。在此基础上,合理实行城乡教师交流与弱势地区师资优先培训与定期流动培训的制度;可以将教师的评职、晋级等与流动机制合理结合起来,配套以切实可行的激励性机制,能够真正将形式上的交流变成实际的交流与互动。另外,加大对乡村社会以及欠发达地区教师去城市社会以及发达地区学习、培训的机会,从各个层次、不同角度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与相互学习,以逐步改善整体教师结构的合理化与对话交流。对乡村社会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要有特别的政策倾斜,有意识强化他们的入职之后的培训与系统的监督,这一部分培训需要国家有专款专用,还有专门机构的资质确定与定期审核。

四、结语:教师教育改革的路向

从已经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就业的结果来看,呈现出了很多的层次。一是免费师范生获得了基本的保证,在免费师范生政策限定的范围之内获得了一个职位。然而,还有一部分免费师范生并没有真正地获得教师职位或是实际的教学工作。

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实行的是“哪里来那里去”的原则。从不同的程度上来看,乡村教师的缺乏既是一个社会事实,也是一个“社会幻象”。说是一个社会事实,主要是基于当下发展现实来看,的确在乡村社会中,优质的乡村教师是比较缺乏的。这是长久以来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方式决定的。由于我们国家地区差异明显,特别是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现实,乡村社会的教育规模比较大,但是基础却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和边远地区,甚至没有正规学校和正式教师。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推行,无疑对于这些特别缺乏师资,特别是优质师资的地区,带了极大的福祉与希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对地保障这些地区的师资,是一项良好的利民政策。然而,在免费师范生中,有多少学生是来自真正需要优质资源的地方?又有谁能够保证,免费师范生能被“分配”到这些特别需要优质师资的地方。这些地方没有正规的学校,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真正监管。所以,对于乡村教育跟乡村社会来说,优质教育资源与师资资源依然可能是一个“集体幻象”,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因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际意义能否真正地释放出来,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因而,在免费师范生政策中,我们是否还需要再明确地规定在不同的地方做教师,应该有不同对待。对那些愿意并乐意去真正需要优质师资的免费师范生,需要有更多的政策倾斜以及津贴与未来发展的保障。真正地使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能够起到及时雨的作用。

免费从某种意义上讲,仅仅表达的是政府的一种对待师范教育或是教师教育的态度,是政府重视教育事业,重视教师培养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行为取向,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免费”。[6]从教师教育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来讲,免费仅仅是一种达到教师教育水平提高与发展的阶段性手段或是措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关乎一项职业地位高低的核心是这某一职业能否为从业者的现实社会地位提高以及未来发展提供系统的专业支持。尤其是从业者未来的发展空间与机会,是决定从业者是否选择某一职业的关键因素。如若缺乏从业者入职后的发展平台与机会,即使是免费,有些社会阶层也不会选择此职业的。从目前的免费师范生生源地分析结果来看,某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基本都是来自乡村社会的,来自城市社会的免费师范生人数每年都出现下降的状态。无疑,这样的发展折射出了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免费政策?这样的免费政策如何保证教师职业的属性?

免费师范生不仅是要重视职前培训,更要大力倡导其终身性模式的延续,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师范性与学术性共进。这样,不仅仅是培养了良好的师资,更为乡村社会的未来儿童奠定了未来规划的目标与训练模式。从某学校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到第五届免费师范生的生源结构来看,大量的免费师范生都是来自乡村社会本身的。这些免费师范生毕业之后,会将一种不同以往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模式带回到乡村社会中去。免费师范生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模式也是需要不断巩固与延续的。这就需要入职之后的教师职业终身规划模式来保障使其将新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模式不断传递出去,不断为乡村的教育以及乡村社村社会的成员输入新的观念。

[1] 王凤玉,单中惠.试论美国师范教育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6 (11):80-85.

[2] 沈曦.国外师范教育收费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3):45-47.

[3] 蒋馨岚.建国以来中国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变迁[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11(1):84-89.

[4] 闫广芬,王树林.中国近代义务教育师资的培养与管理[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92-97.

[5] 魏峰,张乐天.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历史考察:1897-1949[J].教育与经济,2007( 4):52-56.

[6] 杨颖秀,王智超.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及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49-53.

OntheReformofTeachersTraininginNormalUniversitiesBasedontheEducationPolicyofTuition-freeNormalStudentsinSNormalUniversity

CHEN Yu

(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tuition-free normal students and for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the rural areas. Facing the double problem of state policy and university development, normal university should find a way out by making suitable policies to respond the state tuition-free normal students training policy and to cater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niversity.

normal universities; teachers training mode; tuition-free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 reform

G658.3

A

1674-2087(2014)04-0030-07

2014-09-15

陈煜,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研究。

[责任编辑向宁]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生师资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