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探索①

2014-03-30赵生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2期
关键词:集群学科发展

赵生山

(甘肃省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甘肃民乐734500)

产业集群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提高发展水平的有效模式,而欠发达地区是产业集群产生的温床,传统产业集群往往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优先形成[1]。甘肃省民乐县把培育壮大化工、农副产品加工、酒业、矿产资源开发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关键环节之一。化工企业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技术、规模、环保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不可比拟的,是全国最大的铬盐、钡锶盐生产基地之一,正在形成西北有一定影响力的化工集群;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正在形成一个涵盖马铃薯、中药材、油料、大蒜、果汁、沙棘六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群;酒业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九粮液、国风等知名品牌影响力;煤炭资源较丰富,大力开发煤炭下游产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县域职业教育是农村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桥梁。民乐县职业教育把培育壮大县域产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劳动力,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坚持以科研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支撑学科集群,促进教学创新,以教学创新推动科研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1 校企联动,形成产业与学科协同创新格局

县级职业教育通过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协同产学研,协同涉及某一或某几个产业集群的组织、部门和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完整的区域创新系统,极大地推动了县域内的技术创新。按照上下联动、梯次培训的原则,对三级农民职业技术培训进行探讨。

县一级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上挂劳动部门和科研院所,下联乡镇、村组,横向辐射劳务基地,与东南沿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联合办学,为劳务用工企业实施“订单培训”。积极推进围绕主导产业办学,形成与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的专业集群。

乡一级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三农”服务中心为依托,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因地制宜开展草畜、制种、林果、中药材等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干部群众增收致富本领和发展经济的能力。

村一级以现场技术指导为重点,以专业协会、农民技术学校为依托,采取“科技下乡”“流动课堂”等办法,农闲时集中培训,农忙时组织技术人员分散指导,把培训延伸到田间、地头、棚场圈舍和企业劳务实训基地,就地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依托农村小学的远程教育平台,建成信息网络服务点,发布市场信息,传送实用技术知识,多渠道提高农民素质。

2 项目研究,夯实产业与学科协同创新基础

集群关系的开放性是集群成功的关键[2]。县域产业集群更需要开放,从外部吸引专业化的技能,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壮大和发展。

按照“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复合型大农业“通才”要求,民乐县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县域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网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兰州农科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合作,有计划地建设综合农艺、化工、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数控技术、电子电工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煤矿安全等特色学科。在这些学科教学中,以产业集群急需解决的研究项目为主线,整合和创建教学资源,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起来,把研究课题作为该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增强学习兴趣,并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由我校教师参与的课题“10kt/a 无钙焙烧红钒纳工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并获得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铬酸盐热分解连续法制造三氧化二铬工艺”获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九粮九重发酵”白酒酿造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教师主持、学生参与的课题“马铃薯山体库保鲜贮藏技术研究”与“冷凉地区食用菌引种试验”获张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抗寒优质大苹果引种试验”获民乐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兼职教师主持、学生参与的课题“河西灌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获甘肃省丰收奖二等奖、“苹果梨浓缩汁生产研究开发”获张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学生参与完成的项目“甘肃省春油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甘肃省丰收奖一等奖。

通过协同产学研推进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兴农的结合,促进了产业和学科教育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了成果,既坚定了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信心,又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学科间的交叉知识渗透反映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能力。

3 科技创新,提升产业与学科协同创新水平

产业集群是当代产业经济发展的主流,而产业集群的活力就在于支撑每一个集群发展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尤其是形成学科汇聚优势的创新能力是支撑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1]。

3.1 配合企业技术创新,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

配合锦世化工有限公司进行的无钙焙烧红钒纳项目采用无钙焙烧工艺,不但实现了循环经济资源量化的目的,而且创造了安全和谐的工作条件,吨产品节约白云石、石灰石1.5 吨,铬矿消耗降低10% 以上,煤耗降低20%。外排铬渣减少60%,渣中有害物质六价铬减少80%。配合富源化工公司进行的碳酸锶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借鉴和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新型环保工艺,通过窖内余热利用、电机变频改造、架空线路改造等系列措施,年节约标准煤约1.3万吨,烟气中粉尘浓度降至5 mg/Nm3以下,二氧化碳浓度降至200 mg/Nm3以下。

3.2 配合企业挖潜改造,提升产业规模层次

配合龙头企业进行新产品及下游产品开发力度,重点配合锦世化工含铬铝泥制冰晶石、无钙铬渣生产碳素铬铁制草酸亚铁,富源化工碳酸锶工艺废渣综合利用,林河果汁公司一机多榨,银河集团公司废水提取饲料蛋白、太阳能替代锅炉烘干淀粉技术,亨汇麦芽公司小麦麦芽生产等后续项目研发,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提高新产品产值率。

3.3 新技术组装集成示范,促进特色产业基地发展

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在新天镇许沙村、洪水镇乐民村两个日光温室基地建立以测土配方施肥、二氧化氮气肥施用、膜下灌溉、黄板诱虫等技术为主的设施农业提质增效示范点和无公害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点,通过新技术的试用,加强对蔬菜日光温室的管理。使产品无公害率达到了100%,商品率达到了95%,增产5%,提高了基地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为全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在三堡镇何家沟村、新天镇闫户村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基地建立了以测土施肥、果穗整形、疏粒、套袋、黄板诱虫等技术为主的无公害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点,提高了基地红提葡萄标准化生产水平,为全县设施红提葡萄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在六大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乡村,建设成果示范基点,通过新技术的组装集成示范建设高标准样板示范田,形成成果展示,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模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全县在适宜区逐步形成了连片特色产业基地带。

产业集群的发展催生了学科向集群方向发展,学科集群的形成极其有效地促使知识要素向产业技术创新的集聚[3],极大地提升了县级职业教育为产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知识、实践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了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也推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2004年9月,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星火计划科技培训星火学校。2007年,被全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省唯一新型农民培训联系点。

[1]张占仓.论学科汇聚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J].创新科技,2008(3):22-23.

[2]王缉慈.解开集群概念的困惑[J].经济经纬,2006(2):65-68.

[3]王馥郁,李敬德,文晓灵.产学研新模式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J].创新科技,2008(2):14-15.

猜你喜欢

集群学科发展
【学科新书导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超学科”来啦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