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

2014-03-29毛瑞兴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编辑者选题策划

毛瑞兴

(赤峰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高校学报记录着高校的文化发展过程,是高等院校为了反映其教学及科研成果而创办的期刊,同时也是一个高校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学报的知识宣传与育人作用要求其不断进行创新,从学报编辑工作入手,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新的创意以及新的方法,从而实现高校学报的整体创新,为国家学术研究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经研究,笔者认为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应从编辑观念、选题策划、编辑手段、编辑人才、编辑管理五方面入手.

1 编辑观念的创新

编辑观念的创新是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创新的首要体现,也是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创新的前提,只有观念创新了,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才能渗透到每个环节中,从而实现编辑中各个环节的创新.高校学报编辑观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接轨,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来不断开阔视野,养成较好的文化素养,做到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创新,让学报内容更贴近当代的发展,从而使高校学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独特的新意、新鲜的视角来吸引更多的读者.

第二,目前社会正处于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文化的选择与传播已经不再是高校学报的唯一任务,文化的创新与构建显然已成为需要高校学报主动承担的一项重任.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观念的创新就必须树立起文化构建的观念,实现从文化传播观念向文化构建观念的跨越.

第三,高校学报编辑观念的创新并不是有了创新意识就能实现的,观念的创新需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因此,编辑者需要不断学习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学术的研究价值进行最准确的判断.

第四,随着出版界“精品战略”的实施,高校学报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要通过不断努力推出精品学报,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观念的创新需要编辑者树立精品意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善于发现新颖的题材,创新主题的表现形式,从而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学报.

以上四个方面是实现编辑观念创新的前提,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创新,编辑者的编辑观念才算是实现了创新,他们才能以更新颖的角度来观察问题,从而发现到新的题材,实现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

2 选题策划的创新

无论是哪种报刊的编辑,都应该具备选题策划的能力,良好的选题策划能够有效提高报刊的质量.对高校学报而言,作为编辑的起点,选题策划是学报编辑工作创新与否的最直接体现,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应从学报生命的起源——选题策划入手,即实现选题策划的创新.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树立创新意识,做到有意识地对选题策划进行创新.学报编辑者在进行选题策划时应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思考,将读者的阅读需要与当代新的知识、理念、方法等相结合,并对市场上的同类信息、同类选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质量且具有创新意义的选题.

第二,选题应贴近当今前课题或尚未深入研究课题,以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这就要求编辑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编辑能力,时刻关注学术领域热点问题,剖析科研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且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最具价值的选题.

第三,编辑者可以定期组织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进行座谈,通过与这些专业人士的沟通来确定选题,并根据确定好的选题请专家、学者进行撰稿,甚至有时编辑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术素养为专家提供编辑思路,以帮助专家完成撰稿.此外,学报编辑者必须加强与专业人士的联系,争取能定期在学报上刊登专家们的近期科研成果,以用专家这种有分量、有价值的学术类文章来增加学报整体的分量,从而吸引和保留更多的读者.

第四,一直以来,高校学报的办报都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这一点是非常不利于高校学报发展的.因此,选题策划的创新需要打破这种自我封闭的办报模式,做到面向社会办刊,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从而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总之,选题策划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新”字上,而这种“新”既可以体现在选题内容的与众不同上,又可以体现在选题时机的准确上,不过总的目的就是为读者带来新鲜感,让学报始终保持活力.

3 编辑手段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得到迅猛发展,电脑也随之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高校学报编辑的手段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实现编辑手段的创新.

目前,网络凭借其自身方便、快捷的优势,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子邮件由于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与投稿,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信件;而电脑打印以其能简单、快速打印稿件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并且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写稿件.在这种网络占主要地位的趋势下,学报编辑者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书面编辑手段,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来与作者进行交流,并且逐渐将网络作为编辑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网络化的编辑手段不但有利于学报编辑者工作效率的提高,减轻编辑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大大减少了编辑的错误率,使高校学报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因此,编辑手段的创新是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势在必行的一个环节.

4 编辑人才的创新

编辑人才是保证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重要资源,也是推动高校学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需要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编辑人才队伍,而这也是实现高校编辑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编辑专业人才不多,而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由此看来,编辑人才问题是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创新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首先,高校管理层必须加大对学报编辑工作的重视度,通过改善学报编辑者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学报编辑者的薪资、福利待遇来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并且要加强名校编辑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

其次,由于学校现有编辑工作人员中有大部分是属于非编辑专业的,他们对编辑的基本技能、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问题的不熟悉也是在所难免的,为此,学校应加强对现有编辑者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编辑素养和学术素养,从而使学报编辑工作逐渐标准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面对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专业来搞,非编辑专业的编辑者在应对时难免会觉得比较吃力,这就需要非编辑专业的编辑者们提高认识,在按时完成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通过博览群书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众多专业来搞,并且能够对他人来搞进行适当创新.

最后,想创新就得大胆地走出去,而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者要善于且愿意与他人交流,通过对市场、对学术界的接触和自己的深入调研来积累理论知识,提前为学报栏目的策划做好准备.此外,学报编辑者还应充分担当起“伯乐”的角色,善于发现好的作者,并对作者进行扶持与帮助.与此同时,编辑者应与作者多交流,通过交流对作者的思想和写作动态有及时且整体的了解与把握,从而为新的选题策划做好充分准备.

5 编辑管理的创新

编辑管理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编辑管理不创新,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是很难实行.缺少了创新的管理,负责编辑的工作人员就会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地工作,工作态度消极,疲于应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报怎能创出特色?质量又怎能提高?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需要编辑管理的创新.

第一,加强对编辑初审的重视.编辑初审是指编辑工作者对各专业、各学科的来稿进行审核与判断,而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稿件的内容、形式等是否符合本校学报要求、办刊宗旨等,还有就是是否具有发表价值、语句是否顺畅、参考文献是否完整等等.编辑初审虽然只是编辑选稿的第一关,但是其对复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关系着整个学报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对编辑初审的重视,以选出符合要求且具有高价值的优秀稿件,而过滤掉学术性差、价值低的稿件.

第二,复审专家的选择要合适.在学术界,“门户之见”这种事是不可避免的,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人眼里的价值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只有为稿件的复审找到适合的专家,稿件价值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对高校学报而言,有权决定复审专家人选的人是执行编辑,因此执行编辑一定要挑选专业对口且有着很强责任心的专家作为复审专家,以提高复审的准确性.

第三,通常情况下,主编会根据初审和复审的意见来做出最后的审定,因此主编的终审意见是值得肯定与坚持的.此外,执行主编必须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做到能准确判断出带有评审者个人感情色彩的评语,从而在各种评审意见中对稿件进行合理的判断,从而决定稿件是否采用.

6 结语

一项工作的创新就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创新了,那么这项工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创新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借助编辑观念、选题策划、编辑手段、编辑人才、编辑管理这五个方面的不断创新来实现.

〔1〕王晓英.浅谈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认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

〔2〕王晓英.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现代意识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1(05).

〔3〕杨世武.高校学报编辑应倡导三种意识[J].保山学院学报,2010(04).

〔4〕高爱芳.高校学报应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5〕郑丽娟.论新时期学报编辑的素质及优化策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猜你喜欢

编辑者选题策划
数字化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转换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融媒体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研究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试论编辑与广播电台形象之间的关系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