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人才培养中的思维训练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2014-03-2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商务英语创造性

钱 宁

(天津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发展的加速,我国对于创新型人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为此,全国高校加强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商务英语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什么?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尤其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优势和问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优势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关于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相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2],适应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结合商务和英语的课程,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学科形成了5种培养模式:(1)商科或其他专业+少量商务英语课程。(2) 商科或其他专业主修+商务英语辅修。(3) 商务英语专业。商科专业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4) 商务英语主修+其他专业辅修。(5)商务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双学位。[3]

上述几种模式的商务英语学科均具有跨学科性质,而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学科性质最为明显。正如西方学者G·伯杰在《跨学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问题》一书中所说:“跨学科是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之间的紧密的和明显的相互作用,包括从思想的简单交流到学术观点、方法、程序、认识、术语和各种数据的相互整合,以及在一个相当大的领域内组织的教育、研究。”[4]商务英语专业授予学生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或者硕士学位,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系统国际商务知识、并且具有跨文化技能的涉外商务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发展潜力的跨学科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跨学科专业,能够突出英语和商科专业的特色,打破了学科之间森严而僵化的壁垒,开辟学科之间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对话和协作平台。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选取英语和商务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性强并且兼顾实用性的课程。该专业不但能够促使教师扩大教学和研究领域,而且能够启发学生多方面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参与程度,提高学术水平。正如Peter Weingart (2000)指出的,与约束性强、甚至限制性强的传统学科不同,“跨学科”的积极含义在于其进步、独创性和革新。[5]例如,学生在商科的学习中如果能够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精华,特别历史、哲学的研究进路,就能够对商科专业有更深的研究。

(二)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本科阶段的商务英语课程包括英语系列和商务系列课程。英语课程涵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几乎全部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英美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商务系列包括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外贸函电、市场营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等课程。可见,这些课程专业性、实用性很强,但是,课程的文化底蕴不足,缺乏系统讲解中国和西方的思想文化方面的课程。从上述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根本没有开设专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首先,没有开设逻辑课,也极少开设数学、几何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这是造成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其次,由于没有开设系统的西方哲学思想课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强。由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得不到培养。

从教育管理上来看,高校的管理层和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这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一斑,特别是根据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来衡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不强,批判性思维薄弱或者运用不当,而创造性思维更是极少发挥。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不强不仅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和学术成果不佳,而且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事业都造成负面影响。

二、思维的本质和类型

那么,什么是思维?美国哲学家杜威早在20世纪初就明确给出反省性思维的定义:“对于任何信念或者假定的知识形式,就其支撑基础和进一步的趋向结论,进行积极的、持续的、认真的思考,就构成反省性思维。”[6]

思维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反省性思维主要基于理性,而不是激情。思维训练非常重要,因为人们经常为错误的观念所困扰。正如英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四假相说”指出,人经常受到四种假相的蒙蔽,包括“部族假相”(人类天性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洞穴假相”(由于个人的身心、所受教育、生活方式、偶然事件等产生的错误观念。)“市场假相”(由于用词不当引起的错误观念)“剧场假相”(由于错误的哲学理论使人们产生错误观念。)[7]这些错误观念归根结底是由于错误的思维方式造成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的思维方式,以便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方法。

对于思维类型,学界有诸多不同的分类。比较有代表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思想家钱学森认为有意识的思维可以分为三种: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8]对于抽象(逻辑)思维已经研究得比较深刻,有成熟的逻辑学,但是,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也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通过对于西方思想史的研究,可以把思维主要分为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学界普遍使用的逻辑学源于古希腊思想家,而整个西方哲学史即是后代思想家对前辈进行批判的历史,同时,也是创新思想火花不断迸发的历史。

因此,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进行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学和研究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三者缺一不可。其中,逻辑思维是基础,是批判和创造的工具。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发展和升华。

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思维培养的途径

(一)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思维方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第一个逻辑体系,也即所谓的形式逻辑,支配着西方的逻辑观。亚里士多德将其专门论述形式逻辑的著作称为《工具论》,表明逻辑是认识的工具。

逻辑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归纳推理开始于实践和经验,首先得到反映个别事物情况的特殊命题,通过对特殊命题的概括、综合或者归纳等,得到反映事物普遍规律的一般命题,这个推理过程就是归纳推理。例如,通过观察、实验等得到数据,引用权威观点和数据,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演绎推理是指人们如果已经有某种一般性的认识,掌握了某个一般命题,或者假定某种一般性命题或者特殊命题,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命题得到另一些命题,这种推理就是演绎推理。一般来说,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性推理。[9]

在西方,自2500年前的古希腊时代以来,逻辑一直受到学术界的特别重视,如果没有逻辑就没有西方哲学体系的根基。在中世纪,西方学校普遍讲授的七门课程(简称“七艺”)中首推“逻辑”,其它为语法、修辞、算术、音乐、几何、天文。至今,逻辑也是西方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但是,在我国,目前开设形式逻辑课程的仅限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院系等少数专业,而在自然科学学科和外语类院校很少开设此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强。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由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多从事商务工作,这需要专门的商务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在商务谈判中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逻辑思维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成败。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可知,很多商务英语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对于实用型的课程更感兴趣,而对于理论性强、富于思辨的思想文化课程、论文写作课程等不感兴趣或者掌握欠佳。这充分反映了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为了培养商务英语人才,首先应该开设形式逻辑课程,系统地讲授逻辑知识。另外,教师也应该在不同的商务专业课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随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交际法,鼓励学生进行模拟的商务谈判并且特别注意学生在谈判中是否出现逻辑错误,包括自相矛盾、转移论题等,例如,在商务谈判中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环节,买方因卖方延迟交货而对卖方进行索赔,但是如果卖方晚交货的原因是买方延迟开立信用证,这时买方的诉求就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在凭信用证付款条件下,只有买方向所在地银行成功申请开立信证并且告知卖方之后,卖方才有义务履行交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传授专业知识和适当的逻辑知识、语用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应对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很多。例如,自从1967年以来长期从事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和研究的美国学者Peter Facione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会导致对于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标准学的或者语境方面(这些正是判断的基础)的释义、分析、评价、推理和解释。”[10]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着重于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或者说是理智能力。按照著名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人的理性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具有认识功能,而实践理性具有意志功能。而上述批判性思维强调的应该是人的理论理性所具有的认识能力,这种认识能力具有先天的特性,但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判断也能够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得到加强,这主要体现在批判性思维的加强。

批判性思维不只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而且关乎批判性精神。批判性精神在于“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心智的敏锐、对于理性的热切奉献、对于可靠信息的热望或者渴求。”[11]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的产生离不开人的主观意向和努力,更离不开实践中的培养。

实际上,批判性思维在所有学科中都非常重要,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也不例外。教师在讲授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管理学等课程中,都应该充分开启学生的智慧,发挥其理论理性,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于涉及的概念、相关理论、前辈学者的观点进行理性的思考,并积极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教师应该传授中外文化之异同点,鼓励学生对中外思想文化进行分析、比较,对于现实的中外文化现象大胆地提出质疑、批判,并且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论文写作是体现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课程,为此,在论文写作课上,教师应该大力传授在写作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巧。过程教学法比较有效,即在课堂上让学生按照具体的题目进行写作,然后让学生朗读论文,其他学生进行评判,教师进行点评,以便提高学生的批判能力。再有,可以开设英语辩论课程,以便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绝不仅仅是一种运用理智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诉诸康德所说的理论理性,而是也需要诉诸于康德所说的实践理性,即人的意志能力。批判性思维需要人做出道德上的判断。目前,社会上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商务活动日益增多,而令人堪忧的是,很多学生甚至不清楚法律和道德的区别。这反映出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也说明学校教育的不足,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西方思想的知识薄弱。因此,高校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辨别善恶是非,弘扬正气。学校应该开设普及中国思想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的课程,以及哲学与商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例如商务伦理、管理哲学、跨文化交际等,这些课程是学生批判性思维产生的源泉。

(三)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备受关注而又众说纷纭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特恩伯格(Robert Sternberg)认为创造性是“生产新颖、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12]Perkins (1981)认为创造性是“把以前不相关的观念加以整合”[13]而Boden(1990)认为如果一个人以前不可能想到那个观念,那个观念就是有创造性的。[14]可见,创造性思维强调的是一个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的过程,这一过程类似于前面提到的钱学森所说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且,这个新观念也往往是更有价值、更成功的。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包罗万象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无不是人类创造性思维发挥作用的结果。

在进行商务教育时,应该注重创造性的分析能力,包括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综合、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计划和组织能力、承担责任和风险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等。然而,目前商务教育面临一些批评,例如,过于职业化,实用性有余、理论性不足。为此,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授理论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与情绪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商务谈判、英语公共演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思考、决策、应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采用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商务英语的学生在特定的商务语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任务型教学法更加有效,且与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教师可以规定适当的任务,例如,给出粗略概括的商务话题,让学生拟定具体的题目,进行调研后进行情景对话和总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优良成绩。

另外,在课堂上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的将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相结合。例如,通过听音乐、看图画、视频等发展联想与想象力。在案例教学中,先让学生看一遍或两遍无声录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讨论可能发生的情节,再揭示录像的内容。然后,就录像的主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特别是伦理批判。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的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四、结论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国必须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为此,教育机构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努力跨越学科间的知识鸿沟,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领域的兴起。加强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www.gov.cn,2010-07-29.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小组.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5).

[4]李文鑫,黄进,娄延常.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3.

[5]Weingart,Peter. 2000. “Interdisciplinarity: The Paradoxical Discourse.” InPractisingInterdisciplinarity[M],ed. Peter Weingart and Nico Stehr,25-41.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6]Dewey,John.HowWeThink[M]. Boston: B. C. HEATH & Co.,1910.6.

[7]Bacon,Francis.TheNewOrgan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2-50.

[8]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6-17.

[9]宋文坚.逻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4.

[10][11]Facione,Peter A. Critical Thinking: What It Is and Why It Counts,Insightassessment.com,2011.26.

[12]Sternberg,R.J.CognitivePsychology[M].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96. 375.

[13]Perkins,D. N.TheMind’sBestWork[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14]Boden,M. A.TheCreativeMind,MythsandMechanisms[M]. London: Weidenfeld & Nicholson,1990.

猜你喜欢

批判性商务英语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