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辟牟宗三哲学研究的新视域与新境界——评张晚林教授新作《“道德的形上学”的开显历程》

2014-03-29刘金鹏

关键词:牟宗三黑格尔康德

刘金鹏

(中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4)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牟宗三被视为港台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与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巅峰。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学界虽已开始关注和研究牟宗三学术思想,但从总体上看,相关的研究专著并不多见。截至目前,国内对牟宗三哲学的研究较为集中于道德的形而上学,而且是从康德哲学的角度入手,着力探究牟宗三哲学与康德哲学之间的关联。应该说,这样研究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虽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亦有其不足与限制。众所周知,牟宗三是以一人之力完成康德的三大批判译注而闻名于世;而且,他特别重视康德哲学的重要价值与桥梁作用,积极致力于康德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融通,以阐发中国儒释道(尤其是儒家心性之学)的理论价值与现代意义。故此,有人称牟宗三为“康德型的新儒家”。然而,牟宗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联并不仅限于康德哲学;除了康德哲学,牟宗三对黑格尔哲学、基督宗教和其它西方思想亦有较多的汲取。由此而言,张晚林教授新作《“道德的形上学”的开显历程:牟宗三精神哲学研究》,可以说在牟宗三哲学研究方面作了明显的突破,开辟了牟宗三哲学研究的新视域、新境界,值得关注。

从书名看,张晚林教授的新作也是研究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与前人不同,该书是从精神哲学的角度入手。或可说,该书是对牟宗三精神哲学的研究。作者认为,在牟宗三那里,道德形上学的开显过程即是牟宗三精神哲学的展开。也就是说,该书对牟宗三哲学作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式的梳理与解读,这是此书的最大特色所在。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黑格尔哲学对牟宗三哲学有多大的影响?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理路是否适用于解读牟宗三哲学?对此,张晚林教授在导论部分之“本书思路的合法性及其意义”中提出了三点理由:一是精神现象学的方法是普遍的哲学方法;二是牟宗三哲学由“一”而摄纳“多”正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方法;三是黑格尔哲学和康德哲学一样是主体主义精神。[1]16-19同时作者还指出,牟宗三精神哲学不同于黑格尔精神哲学之处在于,黑格尔是以绝对概念(亦称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为唯一实体,由辩证法开显主观精神、客观精神与绝对精神,牟宗三哲学是以道德心(本心)为唯一实体,以辩证地开显出精神的历史形态;黑格尔的精神发展模式是在思辩理性之下所形成的知识的逻辑圆满系统即哲学系统,牟宗三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发展的诠释与解读,彰显的是通过修养工夫(即实践理性)而来的道德实践之化境(即圣证之境),亦即道德、艺术与宗教究极合一之境。这样一来,作者就阐明了牟宗三精神哲学与黑格尔精神哲学的重要差异。

张晚林教授认为,牟宗三哲学思想的开展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由“综合的尽气之精神”以对人性的了解,进至“分解的尽理之精神”以对知性主体的确立,再归结到“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以求得作为绝对知识的“圆教”和作为绝对道德的“圆善”。借用黑格尔精神哲学的进路来看,这一过程就是由“主观精神”而“客观精神”而“绝对精神”的过程。因此,他用“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来说明牟宗三的精神哲学开展,据此而形成了全书的逻辑结构。全书分为导论与正文七章,总计近40万字;其中,第一章是阐述牟宗三精神哲学的形上实体(无限心),第二章系对牟宗三精神哲学的方法论反省,第三章是简述牟宗三论精神发展三阶段的思想(即尽材、尽理、尽性),第四、五、六三章分别论述牟宗三精神哲学的三阶段(即尽材与主观精神、尽理与客观精神、尽性与绝对精神),第七章是阐述牟宗三精神哲学的启示与意义。综观全书,结构完整,条理分明,层层递进,逻辑谨严,文字流畅,义理清楚明白。可以说,这是张晚林教授继《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之后的又一部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力作。

为了阐明牟宗三精神哲学的演进历程,作者认真解读了牟宗三的主要论著,并将其视为一个有机连接的整体,从而将牟宗三的早期著作(如《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中期著作(如《认识心之批判》)与后期著作(如《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圆善论》)、政治哲学著作(如《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道德的理想主义》)与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如《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贯通起来加以分析、阐发,令人信服地阐述了牟宗三精神哲学的逻辑进程、自身特质与价值意义。正如李维武教授在《序》中所言,张晚林教授的新作可以说是“为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开辟出一个新的空间”[1]序2。或者如王兴国教授所言,展现了牟宗三“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2]711的建构理路。无论是在研究视域抑或方法论方面,《“道德的形上学”的开显历程:牟宗三精神哲学研究》都将为今后的牟宗三哲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启示或借鉴,以开辟牟宗三哲学研究的新视域、新境界。

[1]张晚林.“道德的形上学”的开显历程——牟宗三精神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2]王兴国.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从逻辑思辨到哲学架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牟宗三黑格尔康德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牟宗三对康德良知学说的双重误释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牟宗三“道德创造心性论”探微
艺术百家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