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思考

2014-03-28李青梅

昌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族区域历史观新疆

李青梅 王 胜

(1,2.昌吉学院社会科学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纵观中国历史,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我国历史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统一时期,而古代新疆-西域也就是在中国第一次大统一时期①开始成为中国的版图之一。据《汉纪》记载“神爵二年(前60年)”,“吉既破车师,降日逐王,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吉于是中西域而立幕府,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余里。”[1]自此,西域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此后,历代统一的中央王朝无一例外地对西域进行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如隋设三郡,唐设安西、北庭都护,蒙元设别失八里、察哈台汗国,清设伊犁将军等。即便是民国时期,新疆在形式上也是统一于中国的。[2]因此自秦汉以来,我国(包括西域在内)一直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民族众多②,由此相伴的民族问题也始终不断,一直是我国西北地区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新疆暴力恐怖事件频发,“三股势力”③千方百计地歪曲新疆历史事实,企图把新疆从祖国的大家庭中分裂出去。而历史一再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3],因此正确认识新疆的历史问题,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稳定新疆社会,防范和打击敌对分子的理论武器;是关系到新疆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关键,也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尤其是当前老龄化日益明显的社会条件下,当代新疆青年大学生群体既是新疆建设中的生力军主体,又是目前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新疆民族性群体事件主体的复杂情境下,他们极容易融入社会群体性事件中,进而盲目跟从,为不法分子所利用。因而思考新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现实意义,探讨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措施,其迫切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紧迫现实意义

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展的有关历史课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④(以下简称《纲要》和《教程》课)两门课,《纲要》课是全国高校非思政专业本科必须的课程,涉及新疆本地的历史内容极少,而《教程》课虽谈到了新疆历史,但其新疆历史只是为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做铺垫,其内容偏重于政策的宣传。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理应成为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合,在目前这种缺失严重的情况下,积极恢复或开展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针对“三股势力”歪曲新疆历史、进行破坏、颠覆活动的近忧远虑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中近30个少数民族还跨界而居,特别是在新疆有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蒙古和俄罗斯等7个跨界民族⑤。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新疆长时间内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稳定隐患,境内外“三股势力”不时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通过民族、宗教两个领域进行渗透,企图把新疆从祖国统一的大家庭中分离出去,为此,近年来他们进行了各种疯狂的破坏和颠覆活动,并在将来有上升的趋势⑥。这些问题形成了新疆的近忧;另一方面,他们鼓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独立的地区,是只有一个突厥民族的地区,维吾尔族就是突厥族”等等。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新疆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三股势力”将魔爪伸向新疆的某些大学校园,并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大肆传播新疆分裂、民族分裂,毒化当代大学生,人为地制造一些社会治安事件,煽动民族情绪,乘机制造民族矛盾并扩大化,千方百计地破坏民族团结,与我们争夺高知识青年队伍这块阵地,等等这些又形成了新疆的远虑问题。因此,在新疆这种形势下,我们以校园为阵地,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大力引导青年大学生特别是民族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正确对待新疆的历史和现状,树立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对于认清民族分裂势力的险恶用心,化解新疆问题的近忧远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针对新疆一些别有用心地攻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错误言论的蛊惑

目前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共有155个,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达到44个之多,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是5个自治区之一,其包括有5个自治州和6个自治县⑦,党和国家正是通过这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也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新疆社会经济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地区凭借自身的矿产资源和特色产业经济等优势,引入或培养优秀人才,使得新疆的居民生活水平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任何社会的发展总是会伴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新疆也不例外,诸如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人口增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城镇化问题、交通运输问题、医疗卫生保障问题等,更重要的是贫富分化问题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一旦仇富这种社会心理产生于民族地区中,一些极少数敌对分子就会大做文章,煽动或蛊惑部分群众进行破坏活动,破坏民族团结,搞坏民族关系,制造社会动荡。敌对分子还将目标放在了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比如乌鲁木齐市“7·5”事件发生后不久,一位受采访的维吾尔族教师说:“听一些民族学生说,那些人的洗脑方法很厉害,把一群人带到高坡上,指着一节节载着煤的火车皮说,‘你们为什么这么穷吗?看看,汉族人都把我们这里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所以我们才穷成这个样子’。”敌对分子把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归结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千方百计地散布到部分高校里,进一步妖言惑众,说汉族人把钱都挣完了,所以维族人就穷了等等。加之近年来,新疆部分地区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民族工作质疑的现象,有的学者甚至公开反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的不法分子冒充学者,在校园里或讲台上大肆对高校青年学生群体进行蛊惑宣传,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4]。

由于大学生处于学校社会的小范围内,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对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也不十分清楚,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因此他们很容易被一些破坏分子的错误言论所左右。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普及新疆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知识,了解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进而明白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理论,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民族历史,民族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对于揭穿极少数破坏分子的阴谋,排除形形色色的民族沙文主义的错误言论的蛊惑干扰,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针对极少数破坏分子的恶意言论,造成部分高校学生对新疆当前民族差距的曲解

民族差距并不是目前社会发展下才出现的,而是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下都具有的,产生民族差距的主要因素是这个民族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这经济上的不平等的产生又是由许多因素,比如地理环境、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民族的生产交换方式、民族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特征等等,既有当下民族思想意识等观念上的差距,也有民族生产方式等客观物质上的差距,但主要都是该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各民族在政治上和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但是,由于历史上就已经形成的差距在短时期内还无法消除,所以民族差距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它的缩小及消除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而且这种继续努力还将是长期的。这种情况下,一些极少数敌对破坏分子,为了达到分裂祖国,分裂新疆的罪恶目的,无视历史因素,蒙蔽广大青年学生,故意扬言民族差距扩大化,并将其归罪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之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隔阂和不信任心理的残余的存在,各个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事实,在涉及某些具体权益方面还会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各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文字和宗教等方面都有其个性,在民族交往与联系中,不理解、不尊重等现象会常常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民族人口迁徙流动加强,杂散居住程度加深,使得民族问题呈现出复杂性,这些都均可为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民族分裂势力所利用。江泽民在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强调指出:“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5]可见,历史原因造成的民族问题,引起的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新疆高校青年大学生群体忽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就会缺乏民族问题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学习,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成因认识不清,就很可能成为现实民族问题麻烦制造者;或当相关事件发生时,只是人云亦云,看到表面的现象,不去思考其内在的因素,就很容易被极少数敌对分子所利用。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显然也有助于破解此类难题。

二、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应继续缺失此项重要组合,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认识和观点,结合新疆的区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应侧重如下主要内容:

(一)承认历史是进步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同时,明确提出客观世界是被规律所制约的,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时就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影响。达尔文进化论强调人类历史是进步的,同时又强调历史的因果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在承认进化论的观点基础上,更明确提出客观世界是被规律所制约的,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客观世界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两部分组成的,人类社会历史与自然界不同。社会有人参与,有主观参与,内容更加复杂。历史规律不像自然规律那样单纯,而是掺进了人的活动,通过偶然来实现必然,所以对历史的研究更加复杂。但历史规律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新疆历史如同其他地区人类历史一样,也具有进步的、因果的关系,其发展具有规律性。古代新疆—西域地区也同中原地区一样,经历过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发现的丧葬品也随着年代的变化而越显得丰富,这些也同样地说明了新疆历史的进步。以后新疆地区又逐渐出现了一些游牧部落,由于不断地争战和兼并,一些部落消失了,一些部落强大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的部落开始依照汉制建汗国,于是历史上曾出现过著名的匈奴汗国、回鹘汗国、突厥汗国等奴隶制社会和西辽、察哈台汗国等封建社会国家,到后来的民国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新疆历史正是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说的人类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发展规律。

(二)承认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发展,是经济原因

历史发展是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仅仅是经济在其中起作用,如果单纯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又会陷入简单的经济决定论。要重视历史发展中多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不重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地理的种种因素,在历史研究中就不能前进一步。因此,唯物史观一方面区别于唯心史观那种把英雄人物或思想、政治和上层建筑视为历史发展决定因素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区别于机械唯物论不承认其他因素起作用的观点。但一定要承认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最重要的作用,这是唯物史观给我们认识上的最主要内容。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原因具有因果关系,这个因就是社会生产方式不断更新,去不停地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地前进这个果。比如,古代新疆“驯养马在公元前5到4世纪就已开始”,“在从农业—畜牧业混合型到完全成熟的马背上的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游牧生活的转变过程中,马一直被认为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青铜器是由铝铜合金制作而成的生产与鲁德内—阿尔泰山区的矿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制成了武器。”[6]

对当代新疆高校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重点在于让大学生群体认识今天的新疆,正是历史进步发展的结果,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努力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新疆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过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他们不断地交流和学习,使生产方式不断地改进,使社会经济不断地繁荣进步,从而共同缔造出了今天美好的新疆。这样有助于纠正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个人英雄主义、地方民族主义思维定势,从而起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功效。

(三)把阶段斗争看做阶级社会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反复强调,阶级存在于社会统一体内,各阶级之间既有矛盾对立,又相互统一,不能把社会看成仅仅是阶级之间的斗争。把阶级斗争绝对化,“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纵观新疆历史的发展演变,有与中原地区的斗争,比如匈奴与汉的斗争,突厥与隋唐的斗争,西辽与蒙古帝国的斗争等,也有本土上的斗争,比如匈奴与月氏、乌孙之间的斗争,南北朝时期北方鲜卑、柔然、高车、突厥等少数民族的相互斗争,喀喇汗王朝与于阗、龟兹等王朝的斗争,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之间的斗争,叶尔羌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斗争等等。新疆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斗争史,但如果仅仅是阶级之间的斗争,则只看到对立的一面,没有看到统一的一面,就会犯机械唯物论的错误。

新疆天山南北自古以来就生活着许多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群众,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发展,在这里贡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智慧财富,开发了祖国的大西北。在新疆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和平稳定统一是主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当统治阶级压迫剥削人民群众时,各民族必然进行反抗,从而迫使统治阶级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当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会出现大的阶级斗争,其结果必然推动社会向前不断发展。因此,在新疆高校政治理论课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坚持阶段斗争是阶级社会前进的动力,各阶级之间既有矛盾对立,又有统一,既是用科学的历史观看问题,又是对新疆客观历史的尊重。这样有利于新疆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去思考问题,正视新疆的历史,从思想上做好预防“三股势力”的渗透。

(四)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问题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离和对立日益消失。”[7],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提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仍然是用历史发展眼光来看的,比如: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既不是从人类一开始就有的,也不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永久存在下去,而是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产生,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走向消亡。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民族从产生到消亡,这是人类历史两个并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合理而恰当地运用了历史发展的观点揭示了民族消亡的途径和过程,认为全世界各民族将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走向融合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它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认为在民族消亡的过程中,先是阶级消亡,其次是国家消亡,最终才是民族消亡。民族问题与民族存在是同始同终的,只要民族存在,民族差别也将存在,就避免不了民族问题的发生。总之教会新疆高校大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发展的方法去看待民族问题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群体认识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积极防范国际民族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增强免疫功能。

(五)用唯物史观解释民族区域自治

马克思主义认为:地方的和省区的自治制度并“不与政治的和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相抵触”,“也并不一定和狭隘的县区的或乡镇的利己主义连在一起”[8]。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坚持要求建立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的同时,又肯定了自治制度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历史性地提出并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之成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正是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方法去观察新疆社会历史而创造性地提出的,理解民族区域自治也不能仅仅从民族和区域两个方面去思考,还更应该去回顾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解释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早在公元前110年,西汉就在西域的伊犁流域眩雷地区屯田,到后来的西域都护府设立时,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当地的各项事务。唐朝实行羁縻府州制,并设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羁縻政策就是任用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为朝廷的命官,来管理当地的事务,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保障了当时西域各族人民生活的安定。后来的西辽、蒙元、清朝都采取了以当地民族来管理当地事务的措施,而这种方式正是民族区域自我管理的雏形,对保障当地各民族的权利,对于促进西域地区的发展、稳定和维护民族的团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为了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共于1922年的二大就提出“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西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923年的三大又提出“西藏、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和中国本部的关系由各该民族自决。”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后来随着党的成熟和对中国民族问题的不断深入地认识,并借鉴历史因素,党逐渐抛弃了苏联的联邦制的提法,开始主张实行统一国家内的民族区域自治。如: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主席指出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了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为我国以民族区域自治形式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1949年9月29日《共同纲领》第一次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新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得以确立。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相继成立自治区,从而使得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范围内完全实行[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并借鉴了我们古代边疆治理的经验,又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出来的正确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育路径

新疆高校应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特点,尤其应该结合当代新疆大学生群体在学习模式、心理特点等方面的特殊性,有序拓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路径。

(一)以《纲要》和《教程》课程为平台,增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学内容

《纲要》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使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理论素养、明确当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大学生责任、提高建设伟大祖国的爱国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各高校通用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共分为10章,上中下三大部分组成,它涵盖了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辉煌的历史征程等三大部分内容,虽然内容没有涉及到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基本理论,但无疑是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可以利用的最佳教学平台。此外《教程》即《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也是新疆当地高校通用的历史观教学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新疆广大青年大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新疆历史,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明确了解我国目前的基本的民族理论及其政策和宗教理论及其政策,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新疆的运用,从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其为新疆高校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地方教材内容,仅仅依靠《纲要》课,显得有点空泛,不切合实际,即使对新疆历史、民族、宗教理念及政策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和不定期的宣传,无疑是纸上谈兵。就目前各大高校通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而言,可在相关章节增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内容,例如在绪论部分可以加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在谈到中国近代革命时,也可具体地加入新疆反侵略史,新疆民国时期的历史,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新疆等。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我国的近现代史的同时,了解新疆“三股势力”的来源,反分裂历史等,从而引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以及优势所在,从而激发大学生热爱新疆、建设新疆的热情。就《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而言,也可适合在大的国际背景下和国内背景之下详细地介绍新疆的历史发展演变,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措施及历史过程,“三股势力”的历史来源及其活动史实等,特别是讲到新疆民族和宗教时,可单独将一些问题作为专题拿出来进行讨论讲解,解答大学生头脑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困惑问题。让新疆大学生清楚地明白新疆民族、宗教政策的目标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自觉反对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新疆的稳定发展而刻苦努力学习。总之通过这两门公共政治理论课的平台实践探索,完善《纲要》和《教程》的教材建设,增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理论的教学内容,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提供教材支持。

(二)以高校共青团组织为核心,组织形式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活动

高校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肩负着培养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共青团肩负的责任决定了高校共青团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这既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更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高校共青团应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例如新疆历史问题专题讲座、少数民族历史知识竞赛、新疆宗教历史知识问题讨论等,以增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实效。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联系起来,通过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社会实践,加深青年学生对各民族地区史、经济发展史、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心理特点、历史来源、发展、演变的过程的了解,在实践中感受党目前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成就,回顾历史才能体会到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正确性,进而更加坚定大学生的信心,从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激发他们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大学生可以更清楚地明白“在近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在中华民族的希望关头,各民族同胞都能自觉地抵御外敌,不分你我,共护中华。”[10]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渗透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大学生群体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氛围。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招有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在新疆高校,在这些高校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时,可以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歌善舞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少数民族服饰展示、少数民族舞蹈演出、少数民族歌曲大赛等格调高雅、感染力强、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历史悠久性。此外,高校还可以聘请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维稳模范人物担任学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观教育的校外辅导员,请他们来校为师生做新疆历史问题的专题报告。通过上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努力营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浓厚氛围,增进高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及新疆历史知识和新疆民族史、宗教史的兴趣,从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和友好团结,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而努力。

注释:

①一般说来,中国有四次大的统一:即秦汉统一、西晋统一、隋唐统一、元明清统一。

②汉书、北史、史记等多谈及西域的民族,如塞种人、月氏人、匈奴人等,即使今天的新疆世居民族达13个之多。

③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④两门公共课程中的《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地方高校通用的教材,是由新疆教育厅组织新疆当地民族、历史、宗教相关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写组,其成员主要是由新疆社会科学院及新疆部分高校的教授组成。

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⑥新疆社会科学院学者吐尔文江说,2014年中国的反恐形势会更严峻,新疆暴力恐怖事件发展势头仍会呈现向上势头,5年内不会出现拐点。环球时报.2013.12.7

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⑧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卷第九)[M].岳麓书社.2009.

[2]许建英.民国时期英国与中国新疆(1912-1949)[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3]江泽民.加强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N].人民日报,1992-01-06.

[4]乌鲁木齐“7-5事件”前传:新疆大学保卫战.http://news.sohu.com/20120703/n347178095.shtml

[5]江泽民.加强民族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N].人民日报,1992-01-06.

[6][美]狄宇宙.贺严,高书文译.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2-43.

[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391.

[9][10]吴仕民,王平.民族问题概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207-214,241.

猜你喜欢

民族区域历史观新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范式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社会主义的视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习近平的历史观
湖北五峰:民族区域自治30年实现『三级跳』
新疆多怪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