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2014-03-28吕莉莎金可心

关键词:文明城市东北地区水资源

庄 重,于 菲,吕莉莎,金可心,张 涛

(1.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春130117;2.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春130021;3.白山市江源区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吉林 白山134300)

0 引言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2013年水利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布水资源2013[1]号文件。指导“各流域机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实抓好。”同年3月,水利部启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确立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46座。第二批试点城市59座。

我国地域辽阔、城市众多,南北、东西差距较大,通过对水生态文明的深入认识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逐步开展,根据地区特点分析区域城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广泛意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逐步开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1 水生态文明含义及由来

1.1 水生态文明含义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把水生态文明定义为: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1]。

1.2 水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

我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济南市是首个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陈雷部长在济南调研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时提出:要“深刻认识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

2013年水利部以水资源[2013]1号文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流域机构要切实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实抓好,并提出“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创建活动”。2013年水利部以水资源[2013]233号文发布了《水利部关于加快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东北地区开展第一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和鹤岗市、吉林省吉林市、辽宁省的丹东市和大连市共5个城市。以上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审查。各项水利工程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正在开展。

2 城市水生态

2.1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含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它不但要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应具有适宜的人工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生态文明城市是城市水利发展的必然目标,必将对城市发展和水利建设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3]。

2.2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一些城市河湖水系不畅、水域面积萎缩、水生态系统退化、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排涝标准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瓶颈。必须大力开展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逐步实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打造和谐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2]。

3 东北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与要求

3.1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重要内容与要求

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生态文明要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具有科学的水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水生态发展机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3.2 东北地区水生态文明内容现状

3.2.1 水资源

东北地区松辽流域1956年—2000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 703.73亿m3,近10年地表水资源量平均值为1 497.39亿m3,与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相比,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但人均水资源量1 600m3左右,比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偏少。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 802m3、1 396m3和815m3。东北地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呈现出“北多南少、东多西少、边缘多、腹地少”的特点。[4-5]

建国以来东北地区水利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东北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5.93万km2,占全国的11%,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社会经济用水持续增长,由1980年的351亿m3增加至2 000年的599亿m3,水利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由于忽视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使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西部地区河湖干枯、地下水超采,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环境危机;中部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地表水源不足,导致大量超采地下水、废污水大量排放,河水污染严重,形成恶性循环。[6]

3.2.2 水环境

水环境污染是当前东北地区的最大环境问题,也是过去建设老工业基地中遗留下的重大问题。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综合报告》,“东北地区水环境污染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松辽流域内松花江及辽河水污染严重,流域水质呈恶化趋势;二是部分饮用水源地水质不达标;三是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且超采严重;四是渤海海域受陆源污染影响,近岸污染加重,赤潮面积逐年增大。”近年来东北地区水质达标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水环境污染现状仍不容乐观,尤其是辽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大多处于劣V类,水质一直较差。防治水环境污染已成为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6]。

3.2.3 水文化

地域文化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人文精神的作用。也有说法认为地域文化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一方面指客观的地理空间单元,具有特定的空间趣味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又是一种主观的构建。无论如何,文化与地理是分不开的。水文化也如此。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平原、辽阔的草原和连绵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铸就了东北人勇敢、豪爽、率直、热情的性格。东北的文化从地域上界定为关东文化,关东地区的辽东辽西汉族较多,白山黑水为中心的黑土地上游牧民族较多,明末满族崛起于此地。雪景是关东的特色美景。东北地区滨江城市也各有特点,如吉林市松花江畔的雾凇、哈尔滨江边的冰雕和雪雕,都是全国知名的美景,是典型的城市水文化名片。

4 东北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4.1 水资源

东北地区虽存在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和水质污染等问题,但开发利用潜力依然巨大。黑龙江干流、乌苏里江等国际河流开发利用率极低,大量水资源流出境外。

因此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在水资源方面,应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首要考虑环境需水和生态需水,在保证生态环境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从生产力布局和发展方向入手,合理配置经济发展用水,做到社会经济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

城市内工业和人口生活用水重点放在节水和治污2方面,严格限制建设高耗水和高污染工业项目,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加大中水回用力度,通过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调动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回用力度,在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时,建设污水回用系统,逐步建立卫生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开供应的体系和机制。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淘汰耗水量大、漏水严重的老式器具,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大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农业要合理控制发展规模,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要求。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尤其是国际河流,可以利用综合水利工程,对国际河流丰富的水资源进行调引,用于流域城市发展。另外,对于泡沼丰富的地区,可以试点开展河湖连通工程,变洪水为资源,提高对洪水的调控能力的同时提高区域可用水资源总量。

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河流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面对辽河流域污染较严重的局势,所有沿河城市均有足够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尤其是位于辽河上游的傍河城镇,生活污水应全部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并提高污水回用率。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定发展,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积极保护生态环境、重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通过水资源合理和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支撑。

4.2 水环境

将东三省的大城市作为水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对城市排污口进行整治,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河流水质,适当实施重点河段疏浚清淤工程,治理内源污染;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密集地区,人口众多、工矿企业繁多,是东北地区内用排水大户,未来该区仍占据着流域内经济龙头地位。重点对区内工业行业、城市排污口进行整治,并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减少废水排放量;对大型灌区进行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减少污染物入河量,确保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对沿河城市,根据地理区位及其水环境现状,重点进行河道生态工程建设,包括河流湿地建设及河岸保护工程等。主要支流口建设小型湿地,净化水质、改善水环境。

4.3 水文化

东北地区的滨江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应该依托自己地理区位优势,形成以夏季湖光山色、清凉解暑;冬季雾凇、冰灯、雪景的城市文化。将水文化内容与城市规划建设相衔接,依托沿江、沿河水景观的建设,打造城市水文化形象。

5 结语

城市与水密不可分。人类傍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水在促进城市发展、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味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50%。十二五期间GDP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城镇人口的增加、经济规模的增大,带来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势必带来污染物排放的强度高、负荷大。

因此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这项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

[1]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7/T 2172—2012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S].济南: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

[2]陈雷.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Z/OL].调研济南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讲话.2012[2014-12-04].http://www.mwr.gov.cn/slzx/slyw/201210/t20121022_330971.html.

[3]王文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J].中国水利(前沿),2012(23):33-36.

[4]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5]水利部.中国水利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6]中国工程院“东北水资源”项目组,钱正英,沈国舫,等.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8(5):1-24.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东北地区水资源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