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说”新闻进行到底
——以《深圳早班车》为例

2014-03-28刘景妍

传媒 2014年6期
关键词:听众深圳主持人

文/刘景妍

唱衰传统媒体已然成为网上网下的绝对主旋律。移动互联网真的会让报纸、广播和电视都陷入绝境吗?以笔者多年的广播主持经验,对专注于服务本土受众的地方性广播媒体来说,这种担心还为时过早。

广播具有及时性的直播优势和本地化的特色。以笔者所主持的《深圳早班车》节目为例,此节目2001年12月3日开播至今,收听率多年在深圳的广播节目中稳居第一。节目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侧重交通和民生新闻,充分发挥主持人“说”新闻的特色,使节目在深圳的听众群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广播媒体都比较认同“说”新闻这种方式,既然要“说”新闻,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什么”“怎么说”和“如何说得动听”。

精挑细选,提取重点信息构成“说”的内容

新闻信息量之大、涉及面之广是《深圳早班车》节目的一大特点。为了保证节目的信息量,主持人在播前备稿和节目播出的过程中都要做好功课,先后两次筛选稿件。第一次是从当天出版的报纸、新华网、人民网和本台记者采写的稿件中选出65~75条左右的新闻作为节目播出的内容。第二次是在节目直播中从选取的这些新闻稿件中提取重要的信息播出。面对每天海量的资讯,选材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深圳早班车》节目在选材中突出时效性、权威性、实用性、趣味性,选择听众最为关心的消息。

《深圳早班车》节目的信息量很大,除了要播出70条左右的新闻,还要从中选取30条左右作为新闻提要在节目开始时进行播出。这要求主持人具有很强的提炼和过滤信息的能力,次要信息过滤掉,把核心信息压缩并提炼出来。《深圳早班车》节目在地域上涵盖了本市、国内和国际新闻,在内容上以民生新闻为主、以时政和体育新闻为辅。在两次筛选稿件的过程中,主持人把那些听众关注度高的新闻“拎”出来多说,民生新闻中的交通资讯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即使是交通新闻,主持人也不会从头到尾通篇说下来,而只是说其中的重点信息。

独具匠心,选择不同路径构建“说”的方式

做新闻资讯节目要擅长从新闻稿件中提炼重点信息,这并不只是把长篇新闻压缩成短篇新闻,把长句简缩成短句。主持人更多的时候要做到组合段落、组合句子,扩展段落、扩展句子,补充段落、补充句子。主持人在用自己的话把新闻内容说出来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新闻内容进行补充、联想和评论,构建不同的“说”的方式。

组合新闻信息,衔接过渡了无痕迹。《深圳早班车》节目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民生新闻这一块,包括深圳本地和国内的一些民生消息。主持人在保证各个板块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灵活多变,习惯于把题材相关的新闻组合在一起播出,用自然连贯的话语把这些新闻串联起来,衔接过渡了无痕迹。这种对新闻的即兴串联要求主持人对稿件非常熟悉,对当天准备的全部内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按照内容的一致性和相似性把相关的新闻合并同类项,使听众在收听时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加之主持人的合理串联,使节目一气呵成,内容连贯流畅。

链接相关信息,“二次加工”丰富节目内容。主持人在“说”新闻的时候或者在与听众互动的过程中,可以链接与当前新闻相关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往期节目播过的内容,也可能是从其他途径获知的消息,即时性非常强,真正地做到“手中有稿而口中无稿”,目的是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当然,要想把新闻资讯节目中这种信息的链接做到游刃有余,需要主持人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对新闻的关注要有连贯性。这种信息链接也是对新闻的“二次加工”,而在“说”新闻的过程中,这种“二次加工”是必须的。

发散联想和简短点评,拓宽节目深度。《深圳早班车》节目以民生资讯为主,虽然重点在“述”,不在于“评”,但是主持人应该很好地把“述”和“评”结合起来。在述说正面或者负面新闻时,不能存在“失位”和“失语”,针砭时弊,爱憎分明,发挥着广播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引导的作用。在节目中,主持人一般会采用两种评论方式:一是主持人在说完一条新闻之后,把该新闻做为由头,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主持人在介绍完一条新闻后,对其中涉及到的事或人做出三言两语的点评,不哗众取宠,不八卦,不空洞。

这种简短的评论特别能树立主持人的个人特点和人格魅力,主要是指:观点鲜明;立场坚定,不苟且;逻辑严谨,因而具有逻辑力量和可信度;尊重并理解听众,能够为听众着想;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当主持人从普罗大众的角度针对某事某人表明一种态度时,节目就具有了感情色彩,从而更有人情味和亲和力。

利用多种技术,与听众全方位互动。新媒体给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它们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还有机遇。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想做到独大是不可能的。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及时的新闻线索,挖掘出更多的新闻资源;其次,利用广播媒体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更为强大的公信力;再次,充分发挥广播节目服务于本土听众的强大的地域性优势,使我们的新闻节目更有深度和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轻松幽默,运用语言技巧提升“说”的效果

要把新闻“说”得动听,必须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简洁、精炼、通俗的口语,把从新闻中提炼出来的重要信息、链接补充的有效信息鲜活地讲述出来,适当的时候还能幽默一把。轻松活泼的语言表达方式既适合伴随式收听,同时也会增强节目的亲和力。

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为了满足听众对信息量的需求,《深圳早班车》节目中每条新闻的时长一般不超过45秒,重点强调新闻的提炼,避免细节描写,用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用通俗的话语把道理说明白,要简中求准。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多用简单的句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复杂的问题说得通俗易懂。把那些听众感到深奥、晦涩的名词、术语,借助生动、浅显、妙趣横生的语言来阐释,在不失新闻真实性的同时让听众增长知识。

浓厚的人情味。《深圳早班车》节目的主持人在说新闻时,善于从生活化、服务性的视角来导入或者进一步延展新闻稿件上没有的内容。此外,人称词的使用,使得人情味得到增强。根据美国上世纪50-60年代针对电视节目雅俗共赏的原则提出的人情味公式:人情味分数=3.365×每百字中的人称词数目+0.314×每百句中的人称词数目,即每百字中的人称词数目越多,节目风格便越生动有趣,这一人情味公式在《深圳早班车》节目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人称代词的使用还有利于把主持人自己的经历巧妙地与新闻内容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拉近主持人、新闻内容和听众之间的关系。以2012年10月15日这天的节目为例,当天节目中《本市要闻》的头条说到“第112届广交会今天拉开帷幕,有1488家深圳企业将会淘金广交会”时,女主持人感慨地说:“广交会都112届了,上学的时候我还在广交会上做过翻译,不光是做兼职,也算是一种社会实践。” 把广交会的新闻与主持人的个人经历直接联系了起来,马上就拉近了生硬的时政性新闻内容与听众的距离。

适度的幽默加配合。“说”新闻时的语言除了要做到口语化之外,还要风趣幽默。但是需要注意,运用幽默语言时,分寸火候要把握恰当,要在适当的时候适度地使用,而不能为了追求娱乐效果,采用媚俗、低俗的手法把新闻娱乐化。《深圳早班车》节目的两位主持人搭档做节目13年,彼此非常了解,这种默契配合在于长期合作中的磨合。这种连眼神都不用对的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成的。主持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补台所带来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深圳早班车》节目中得到了很大体现。

按照目前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势,“说”新闻的方式依然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主持人要学会:通过筛选稿件和提炼核心信息,确定“说什么”;通过信息组合、信息链接、联想点评和新技术的运用,实践“怎么说”;使用轻松幽默的口语化表达加上浓厚的人情味,把新闻“说得动听”。主持人必须掌握其内在规律,发挥广播直播的即时性和本地化优势,使广播节目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听众深圳主持人
主持人语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主持人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