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影响分析

2014-03-2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部

财政监督 2014年29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科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部 谭 琼

一、引言

财政部于2012年底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该准则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此之前事业单位适用的会计准则是财政部在1997年颁布实施的。会计准则的修订是客观上的需要,随着财政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事业单位管理的日益完善,旧的会计准则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准则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作了一系列的调整,更符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调整内容及影响

(一)补充和调整了一些会计科目。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企业有一定的差异,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分为五类,即: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或者费用类。在资产类科目中,将原为“现金”的科目改成“库存现金”;把原为“对外投资”的科目细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把原来的“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三个科目合并为“存货”这一个科目;在现有的准则中增加了“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累计摊销”和“待处置财产损溢”等科目。在负债类科目中,将“借入款项”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把原来的“应缴预算款”科目改成了“应缴国库款”,这与国库集中收入制度是相适应的;把原有的“应付工资”、“应付津贴、补贴”以及“其他应付个人收入”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一个科目,这可以简化核算工作,同时还增加了“长期应付款”科目。在净资产类科目中,把原有的“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改成“非流动基金”科目,在“非流动基金”科目之下设置了四个明细科目,即“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此外,还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正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收入类科目基本上没有进行调整。在支出类科目中,将原有的“拨出经费”、“事业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调整为一个科目即“事业支出”。科目调整之后更加符合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和效果。

(二)细化了财政资金的核算要求。对于补助支出,新准则要求对于每项支出要进行事先合理的设计,提高资金支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科目的设置方面,新准则通过增加“财政补助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余”等科目来要求事业单位细化资金的管理与核算,会计核算上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减少事业单位滥用资金的现象,也能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水平。

(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都是极为重要的资产,因而制度方面以及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都更严格一些。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金的具体内容调整幅度比较大。具体来看有以下一些方面的调整,第一,将固定资产的明细科目进行了调整,如:将“一般设备”调整为“通用设备”,将“其他固定资产”细化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第二,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的价值标准,如:将专用设备的最低价值核算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第三,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在初始计量中,旧准则对于无偿获取的固定资产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因此事业单位通常的做法是不入账或者随意入账。在新准则中,明确提出了无偿获取的固定资产要进行入账的要求,初始入账价值可以根据相应的原始凭证以及公允价值等确定。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新准则也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即要求事业单位按准则要求计提折旧,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也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进行反映。这样的调整对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同时也能引起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重视,能有效减少固定资产核算不清以及被荒废的现象。

(四)充实了财务报表的体系和内容。对财务报表内容以及结构的充实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另一亮点,财务报表是财务信息的浓缩,好的财务报表体系和内部安排可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旧准则中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新准则中的财务报表除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外,还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在向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学习,调整之后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完善,报表的具体内容也更充实,更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可以从报表中获取,这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有效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能促使事业单位提高财务核算的水平和预算管理水平。

(五)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会计单位的核算基础只能是收付实现制。新的准则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明确指出部分行业的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实践中,部分行业、部分经济业务并不适合采用收付实现制,旧准则的规定严重降低了财务核算的效率和效果。新准则引入权责发生制后增强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三、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注意事项

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财政制度改革部分成果的体现,它解决了以往准则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但是,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利,最终都会成为摆设,因此,为了发挥新准则的优势,突显新准则带来的有利影响,事业单位在执行新准则时有必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新旧制度的转换中,制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这考验着财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对旧制度做出了调整,当准则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的时候需要靠财务人员的理解能力和实务操作经验。尤其是对那些按照新准则运用权责发生制的事业单位,更考验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为了做好衔接工作,使财务人员尽快适应准则的变化,更好的理解新准则的内容,事业单位需要投入必要的财力来培训财务人员。当财务人员充分领悟了新准则的内容之后,才有可能更好的执行新准则。

(二)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产,也是核算的重要内容,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调整力度是很大的,其中对财务核算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新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简单只是需要在账面上进行反映,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求事业单位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预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和使用年限,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护好固定资产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明确基本建设投资的处理方式。基本建设投资是事业单位的一大特色,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在旧准则中,基本建设投资游离在会计核算之外,不利于上级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新准则要求事业单位要按照规定单独建账来核算基本建设投资,既然新准则提出了要求,事业单位就必须予以重视,摆脱以往的处理模式,严格按照要求披露基本建设投资的信息。

1.韩爱国.2014.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研究。

2.李大权.201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3.刘菁.2014.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

4.吴丹.2014.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J].财会研究。

5.张聪颖.2014.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注意事项[J].财经界。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科目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