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2014-03-27王富强,严雪琦,祝延爽,郑岩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期
关键词:一对一空巢老人

王富强,严雪琦,祝延爽,郑岩

摘 要:本文提出由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城市外来人员、社会志愿者为主体,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的模式。

关键词:空巢老人;一对一;居家养老服务

1 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8.87%,同比上升1.91个百分点。

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相比,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空巢化、老龄化、独居化的特点。随着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年轻人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城镇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更胜于农村空巢老人,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基于以上全国人口状况及城镇空巢老人的现状,本文提出由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城市外来人员、社会志愿者向城镇空巢老人提供“一对一”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2 城镇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

2.1 在校大学生与城镇空巢老人的“一对一”居家养老服务

一方面,大学生年轻,有活力,思想前卫,自我实现意识强烈,文化层次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有限。所以针对他们的优势和困难,可以由大学生向文化层次较高、身体健康且在学校周边居住的老人提供服务。服务内容以精神、文娱等为主,适当进行家务劳动。

具体而言,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老人家里进行服务。如陪老人聊天、给视力下降的老人读报纸、帮助老人学习使用电子产品,从而使老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发展的节奏。周末或节假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入住老人家里,为老人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陪老人旅游,踏青,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焕发老人对生活的热情。

2.2 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与本单位退休老人的“一对一”养老服务

文章提到的在职职工“一对一”养老服务是借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位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同时又对该种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弥补和改进。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与本单位离退休老人之间有着天然的业缘纽带关系,老人在情感上易于接受。

具体而言,在企事业单位主管的组织下,在职职工到退休老人家庭提供服务。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去老人家探望,陪伴老人喝茶、聊天,了解老人生活上的困难。同时,给老人讲述单位发展的现状和变化等。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旦时,邀请老人参加单位的年会及晚会,让老人充分感受到单位的关怀和温暖。由服务主体代表本单位送去慰问品,给老人物质上的帮助。

在本模式中,在职职工实际上充当了单位和老人之间的“传话筒”的角色。让单位如实了解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包括身体和精神),同时也让老人能够时刻了解单位发展状况,感受集体的关心,减轻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和寂寞感。

2.3 城市外来人员与空巢老人的“一对一”养老服务。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频率也越来越快,流动幅度也越来越大,规模更是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还没有打破,户籍迁移限制条件较多,导致一些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被边缘化,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居住条件大多较差(以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面积狭小的小隔间为主)。因此,他们在主观上市民化的意愿更强烈。外来人员在城市没有归属感,而城镇空巢老人又缺乏照顾,故这种“一对一”服务在客观上有形成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主观上有居家服务想法的城市外来人员可以向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符合要求者可先与老人进行短期接触磨合。经双方同意后,外来人员入住老人家庭进行长期服务。主要负责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以及进行适当的日常家务劳动,帮助老人外出购物,陪同老人散步、聊天,以解除老人的空虚寂寞感,让“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句口号。有经验的外来人员还可以帮助老人种植一些花卉蔬菜,或者饲养一些小动物,以此来增添老人的生活乐趣。

如果这种模式得以实施,老人得到了照顾,外来人员也有了较好的居住环境,减轻了房租负担,而且能够让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中体会到家的温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4 社会志愿者与城镇空巢老人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

随着民众的素质整体的提高,社会志愿者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具体而言,社会志愿者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向老人提供不定期服务,如帮助老人做饭,陪老人散步、聊天,让老人能够体会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对于一些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志愿者,如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理发师等,一定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特长,帮助老人,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5 推进城镇居家“一对一”养老服务模式的配套措施

2.5.1政府。

政府以信息化为手段,借鉴互联网“去计算”工作原理和后台支撑,“基于居家养老服务监管零距离,居家养老服务无死角”的理念实施“居家养老服务24小时在线平台”工程,将“民政、社保、各参与高校、残联、行政服务中心、外来人员服务中心、各社区、参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志愿者服务机构”等部门按照“响应及时,操作留痕,流程自驱,后台统计,量化评价,信息共享”的统一技术标准接入“在线平台”以提高政府资源的整合力,提高整个运行模式的标准化,集体化,信息化水平。

2.5.2各参与高校。

一方面,各参与高校配合政府,接入“居家养老服务24小时在线平台”终端,及时更新自愿提供服务的大学生名单;另一方面,对参与服务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如评奖评优加分项目等或以学校名义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以保证其持续性,并协助政府对参与服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管。

2.5.3参与服务的各企事业单位。

一方面,企事业单位接入“居家养老服务24小时在线平台”,为政府提供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参与服务的职工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出台激励政策(包括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鼓励职工进行服务(具体数量按单位情况而定)。

2.5.4空巢老人所居住的各社区。

配合政府工作,接入“在线平台”终端,给政府部门提供社区“空巢老人”的相关信息,对进入社区进行服务的人员进行登记注册,并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督和支持,确保老人的安全。

2.5.5社会志愿者服务机构。

接入“在线平台”终端,协助政府进行志愿者的招募、筛选以及相关培训,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学斌.单位养老服务模式:背景、现状与未来趋势[J].社会工作.2013(3).

[2]郭爱妹,张戍凡.城乡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保障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3]张莉,曲振涛,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2(19).62-63.

[4] 章刘成,张莉.省属普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初探.中国电子商务.2013(6).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校级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310240061

猜你喜欢

一对一空巢老人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