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实 生本 发展

2014-03-27李建荣

江西教育A 2014年2期
关键词:英国学校教育

李建荣

在英国历时四周的奇彻斯特大学学习结束了。在这四周里,我像学生一样围坐在课桌旁听英国的教育学者、校长讲述“英国学校体系背景介绍”“英国教育管理”“学校领导力和管理力”,还到3所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全面、客观、理性地学习和观察了英国教育体系,还深入其间直观感受教育活动,同时也和教师们进行了心灵交流和智慧碰撞。

“朴实无华”:浮躁之后的平静回归

刚到英国,就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规矩立国事事尊,刻板教条人人擎。”英国社会在经历了工业化革命之后,一切似乎都变得程序化操作起来,流水作业与批量生产的阴影自然也影响到学校教育。教育也像机械化生产一样轰轰隆隆,且一个追赶一个谁也不愿落后地向前迈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教育界明白了浮躁的教育是不可能带来正效应的。于是,他们重新审视全国的教育走向,重新架构国家教育体制,探索出一条以学院制为主打的教育改革之路。在四周的学习中,我从英国教育学者的讲述和在学校的参观中反思:教育不能刻板、教条,也不能实施机械化批量生产,一定要去除浮躁实现其理性回归。

1.校园建设在说明什么?

如果不是进入到校园内部,我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奇彻斯特大学精挑细选出来供参观学习被誉为改革成功的学校,因为每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校门很小,建筑也很平常,甚至很不起眼,感觉都不像是一所学校。当我走进去细细观察,才发现这不起眼的校门里面别有洞天。教学楼外,设有学生物品存放柜、供学生休息的六方桌,以及随处可躺下、散心、亲近大自然的草坪。教学楼的阳台上,陈列学生种植的植物,也有允许学生玩耍的泥沙,但学生玩耍的物品也与观察、探索相关。教学楼内走廊上,书写着学习理念、成长动力等方面的“学校专属”标语,有供学生复印资料的指纹复印机,有悬挂学生书包和陈列学生作品的设施,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在活动室里学生可以开展烹饪实践,做手工、缝纫,甚至还有保健服务等。教室里,学生课桌多用六边形,方便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互动,教学的电子屏幕安装较低,便于学生参与、演示。教师办公室就在教室内,保证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无任何遗漏。学生使用计算机,但不能玩游戏,而是围绕规定的学习任务在思考、制作。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助教、家长志愿者在参与学生学习的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在这里,我懂得了什么叫教育。学生图书分年级各有侧重,多与科学、探索、创造有关。生活常见品毛线、胡萝卜、梨等也进入学习视野,体现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垃圾箱,孩子们一有垃圾,便主动捡拾、丢放其中……真可谓一草一木都在述说着教育,一砖一瓦都在书写着教育,一门一窗都在展示着教育。这让我们明白:教育不需要太多的展示,校园的一切都要服务于教育;教育需要平心静气、脚踏实地地服务于学生,学校的每个地方都应该承载教育的因子;教育需要注重细节,需要教育者通过细微的举手投足告诉学生需要怎么做。

2.班级文化在呈现什么?

来到每个教学班,眼前几乎是一片凌乱,桌子上放的东西是学生需要的笔墨纸张、玩具杂物、剪刀胶水等,也有学生刚交上来的或者教师已经批改、但还没来得及批改的剪贴、拼接作业;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学生涂鸦的杰作,也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成果展示和全班学生成长展示图。在教室的角落,有不算整齐堆码的各种书籍;教室外的小走廊上,更是堆得糟糕不堪——沙盘、木工锯子、小砖石、烂木板、盆栽的植物……随处可见。只不过,地面上确实没有一丁点儿纸屑、垃圾,也看不见尘埃的痕迹。有趣的是,每节课快结束时,没听见教师安排学生收拾废弃的东西,却见每组中都有一位学生不动声色地捡拾剪切下来的碎纸片,并丢进纸箱里。这样的班级,这样的班级文化,谁能说这不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才获得的呀!没有几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3.细节语言在主张什么?

众所周知,“细节决定成败”,但细节又在主张些什么?在一所学院制学校参观时,校方破例让我们旁观由学校体育老师组织的一次“关于多参加体育活动的集中训练”。那天午餐后不久,没听见铃声,没听见高音喇叭播出刺耳的广播声,没听见体育老师尖锐的哨子声,也没听见班主任此起彼伏对学生的吆喝声,只看见全校5岁至16岁孩子猫腰轻步快速地涌向一道对开门。我们应邀来到门口,只看见所有学生在即将进入大门前,都无声地脱掉脚上的鞋,提在手上,再小跑进入室内。随着学生潮进入室内操场,看见校长站在最前面的靠左的位置,一位体育老师偶有并不显眼的动作在微调各班的队列,各班学生不分男女来到自己班的所在位置没发出丝毫声响便就地坐下。全校老师分列四周靠墙的边上站着。整个集队大概花了几分钟时间。室内操场里,没有扩音设备,连简陋的“小蜜蜂”也没有。但校长在活动前的讲话和体育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应该说没有一个人不是听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细节,不得不让我思考:我们的教育做了吗?做到了吗?有什么样的差距?今后该何去何从?

“以生为本”:遵循着教育本质

1.尊重差异发展——体现有教无类

在四周的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英国教育对学生差异发展的尊重。英国教育体系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学段是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即学前教育阶段;第二学段是5~11岁的小学教育,相当于我国初小与完小教育;第三学段是11~16岁的中学教育。在英国5~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需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第四学段是16~18岁的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也称继续教育阶段,主要是学术方向和职业方向学习(完成预科的学生主要参加普通教育高级考试,简称GCE。而职业技校的学生除了要参加GCE考试外,还要参加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简称GNVQ);第五学段是大学教育,一般从18岁开始,读本科需要3~4年(医科为5年),可取得学士学位。硕士通常为1~2年,博士为3~5年。英国教育在有教无类思想的引领下,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实施差异发展,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节约了教育资源,减少了教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endprint

2.尊重个性发展——体现因材施教

英国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英国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素质在全球都是有目共睹的。英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学习语文(英语)、数学和科学三个学科,这是基本课程。小学教育阶段,每位教师几乎要担任全部课程,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课程间的整合学习。每个班还配有1~2名助教,有的还有家长志愿者。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有层次、讲梯度。在课堂上,教师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简要指导、讲解后,更多的时间是与学生一道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式的学习。助教或家长志愿者就直接坐在需要帮助的孩子身边,“一盯一”地进行针对性辅导、协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每位学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投入学习活动中。比如,上一节科学课的课文——《动物的天敌》的过程,课堂绝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利用教师事先准备的各种资料——动物图片、动物皮毛、吹塑纸、塑料瓶、旧麻布、有色布巾、废旧的泡沫板、旧包装纸壳、竹篾块、树枝条、捆扎绳、宣传海报、笤帚、铝盆等,按照自己所知的关于动物和动物制敌的知识进行拼凑、组装、装饰自己想象中的“天敌”形象。最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出小组合作的“理由”。学生在这样轻松、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到了关于制服天敌的知识。这种学习,我想学生一定会终生受益的——这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对知识的再创造。窥一斑而见全豹,正因为英国的学校教育注重人的认知与开发,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全球都属凤毛麟角。难怪英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那样让人为之震惊:截至2012年,如果按毕业生算的话,剑桥大学61个,牛津大学25个;如果按所有在学校呆过的人算(包括毕业生、教师、研究员等),剑桥大学90个,牛津大学57个。

3.尊重特色发展——体现全面育人

英国的学生集中表现为有以下素质:

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够独自去图书馆查阅文献,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设计”“规划”。学习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出发,题材极为广泛,从理化生实验、数学建模到英国的历史、地理,从环境保护到关爱生命,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政治到经济……应有尽有。

独立生活。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学生很少见,他们从小就帮助父母擦汽车、剪草坪。小学生打工的也很多,送报纸是最常见的了,钱虽然挣得不是很多,却拥有了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处都有中学生在忙着干活。一个假期下来,不但能挣几百英镑,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自信、老练。

团队意识。英国学校历来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在公共场所或集体活动中,个人必须服从大家。如果哪个学生为了自己出风头而连累了大家,他就会被一致斥为“没有团队精神”。

独立思想。英国学生做事十分开放,敢想敢干,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也不那么关注问题的答案、他人的看法,对问题不但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特别注重科学论证,注重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发展至上”:凸显着价值追求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容置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教师可以支撑好的学校,好的学校一定离不开好的教师。英国在确定了《课程标准》之后,由学校任课教师从上百种教材中自选符合自己使用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科组进行研究、整合、重组、编辑,整理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教材。为此,这样的学科教学首先就考验着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即在一个主题或在一个框架下怎样建构自己学校的课程内容,怎样在课程组建中体现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怎样实现学校各自的特色发展,都在检验着教师们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可见,只会教教材的教师在英国是混不下去的,整合课程的能力差的教师也不可能在英国混得好。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超越,实现自我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教师。难怪英国教育工作者说:“一个好教师,首先要像个演员,不管你有多累,都得装出神采奕奕的样子,把自己的良好形象留给学生;一个好教师,也要当个小偷,要善于像小偷一样去窃取别人的可用资源,以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英国的教师在制定个人目标时,都必须做到与学校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目标可测,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目标具体,分解到明确的时间点上,甚至于精确到某一天。可见,在英国做教师,绝对不是盲目的,每个教师都必须是明白人,每天都必须做明白事,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整体目标。

学校的发展需要共同价值追求做引领。在英国,学校的自我发展目标是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与我们交流的几位校长在讲课中都谈到,在重组学校时学校原有的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去留问题,如果要留下来,就必须认可新学校的发展目标,朝着新学校的共同价值追求前进。在这样的新学校中,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都得为实现学校的共同价值付出最大努力。

学生的发展才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在英国,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基于学校的自主发展目标进行的,其自主选择的目标达成情况是评价机构对学校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而学校的自主发展目标,主要看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学生成长得好,学校工作效率就高;学生发展得有特色,学校工作的特色就鲜明。学生的发展,又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测评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考题大多以分析、判断、推理、综合为主,成绩主要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成熟度、精细度、全面性、辩证性等。他们的教学,实现着“教是有限的,学是无限的。教师只有将有限的教融入学生无限的学,学生才能在有限的学中学到无限的学”的伟大教育实践。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小学锦绣校区)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国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英国的环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学校推介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